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法概述任务二 熟悉《旅游法》主要内容一、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二、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三、其他规定案例导入2019年12月底,张女士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海南双飞4日游”特价团。报名时旅行社承诺游览“五指山”和“万泉河”,结果两个景点的游览活动变成了“遥望”和“远眺”,游客根本没能在此景点游玩。请思考:张女士该如何利用《旅游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一、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旅游法》分为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附则共10章112条。本节介绍其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一)立法目的① 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旅游者的合法权益;②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③ 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④ 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旅游法》第1条,《旅游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最后一项与前三项互为因果关系。(二)适用范围《旅游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到境外的游览、度假、休闲等形式的旅游活动,以及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适用本法。《旅游法》适用的地域范围包括:我国公民在境内的旅游活动和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旅游活动;通过旅行社等经营者组织的,由我国境内赴境外的团队旅游活动。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我国旅游者参加境外旅游活动,应当遵守所在国或地区的法律;根据属人管辖原则,我国出境旅游者也应当遵守我国旅游及出入境管理的相关法律。1.地域范围(二)适用范围《旅游法》未对适用主体做出限制,凡从事上述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应遵守本法。2.主体范围《旅游法》适用的行为范围既包括观光、休闲、度假等有特定目的的旅游活动,又包括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食品、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的经营活动。3.行为范围二、与旅游者相关的规定(一)旅游者的特殊性与一般消费者相比,旅游者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对提供旅游服务的经营者要求更高安全保障权遭到侵害的概率更高更加依赖旅游经营者(二)旅游者的权利《旅游法》第9条第1款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为保护旅游者的自主选择权,《旅游法》第 35 条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也不得指定具体的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除非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1.自主选择权(二)旅游者的权利《旅游法》第9条第2款规定,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该条款也是旅游者自主选择权得以实现的保证。2.知悉真情权① 旅游者有权获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详细情况。② 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宣传的信息真实。③ 旅游者有权获得旅游经营者作为合同一方主体的真实情况。(二)旅游者的权利《旅游法》第9条第3款规定,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对该条款的说明如下:3.要求履约权① 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包价旅游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该合同附随的旅游行程单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② 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不得任意解除合同。除旅游者自己提出的、出现《旅游法》第66条中规定的旅行社法定解除合同情形的、出现《旅游法》第67条规定的发生不可抗力,或者旅游经营者已尽合理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等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外,旅游经营者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二)旅游者的权利《旅游法》第10条规定,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对该权利的说明如下:4.人格尊严权① 人格尊严得到尊重。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应当受到旅游经营者和他人的尊重,任何人不得侵犯其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和肖像权等权利。② 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自各民族、各地区的旅游者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旅游经营者应当尊重旅游者的民族风俗习惯。③ 宗教信仰得到尊重。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旅游经营者和其他人对其宗教信仰应当予以尊重。(二)旅游者的权利《旅游法》不仅设置了旅游安全专章,在相关条文中规定了旅游者的安全保障权,而且在第12条规定: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受到侵害时,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对该权利的解释如下:5.救助请求权和获得赔偿权① 请求救助和保护。旅游活动中存在侵害旅游者的生命、身体、健康或其财产的可能性时,旅游者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以消除可能发生侵害的因素,防止侵害的实际发生。② 依法获得赔偿。为保障该权利的实现,《旅游法》第54条、第70条、第71条等对赔偿进行了具体说明。此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旅游者人身、财产损害的,旅游者还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请求赔偿,维护其权利。(二)旅游者的权利在立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历来重视对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保护。《旅游法》第11条规定,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6.旅游者特别权(二)旅游者的权利《旅游法》还在相关章节规定了旅游者的安全保障权、合同的解除权、合同的替换权、协助返程权、投诉举报权等权利,为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提供了保障。7.其他权利(三)旅游者的义务遵纪守法、文明旅游的义务1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2不得非法滞留、擅自分团或脱团的义务。3安全配合义务。4旅游者的义务三、其他规定(一)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法》第三章对旅游规划和促进做了规定,明确了旅游规划的编制主体、内容,以及与其他规划的衔接、规划实施、评估等,确立了旅游规划作为综合产业规划在立项、编制、实施过程中的法律依据。还规定了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包括旅游区域合作、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职业培训等。(二)旅游经营《旅游法》第四章对旅游经营规范做了全面规定。对旅行社经营许可和经营规范的规定对导游和领队执业许可和从业规范的规定对景区开放条件、门票价格、流量控制等的规定对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行为的规定(三)旅游服务合同《旅游法》第五章对包价旅游合同的订立、内容、履行、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内容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同时对旅游行程设计、旅游信息咨询、代订合同等做了原则规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合同法律规范体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本书将在后面项目讲解这些内容。(四)旅游安全《旅游法》第六章对旅游安全做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在旅游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对事前预防、事中安全管理、事后应急处置都做了明确规定,突出了政府责任和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及相关各方在旅游安全管理方面应承担的义务,从而为旅游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本书将在后面项目讲解这些内容。(五)旅游监督管理《旅游法》第七章依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共同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旅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的责任,规定了旅游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职权范围,并对旅游行业组织制定行业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以及对其会员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管理都做了明确规定。(六)旅游纠纷处理《旅游法》第八章明确规定了旅游投诉受理机构的设立和处理投诉的原则,明确了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解决旅游纠纷的途径,有利于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七)法律责任《旅游法》第九章主要规定了旅行社、导游、领队、景区及其他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本书将在后面项目讲解这些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