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牛羊生物学特性牛的生物学特性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采食量大,进食速度快。采食后反刍时间长,有倒槽回嚼的特点。上颌无门齿,采食时不经过仔细咀嚼即将饲料咽入瘤胃内。唇不灵活,舌长舌面粗糙。不能啃食过矮的草,牧草高度低于 5cm 时,放牧的牛不易吃饱。有竞食性,在自由采食时是互相抢食。采食特性牛的生物学特性牛的牙齿-齿式门 齿 前臼齿 后臼齿 合计乳 齿 上颚 0 3 0 20下颚 4 3 0永久齿 上颚 0 3 3 32下颚 4 3 3采食特性牛的生物学特性消化特点——瘤胃作用牛是复胃家畜,有4个胃。成年牛的胃容积通常为100~250L,其中瘤胃容积占胃总容积的80%。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纤毛虫,能分解消化饲料中的纤维素。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率是所有动物中最高的(50~90%)。消化道部位 容积 合计瘤胃 202 网胃 8 瓣胃 19 252皱胃 23 大肠 66 小肠 28 104盲肠 10 合计 356牛的生物学特性消化特点——瘤胃作用01容积大,相当于仓库贮存02浸泡、软化、磨碎加工03天然发酵罐发酵04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蛋白质牛的生物学特性瘤胃合成蛋白质原理示意非蛋白质氮素氨基+脂肪酸菌体蛋白质消化机体蛋白质瘤胃细菌和微生物酶彻底降解大分子纤维小分子瘤胃真菌、原虫侵袭瘤胃微生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牛的生物学特性消化特点-反刍及嗳气反刍又称倒沫、倒嚼,指反刍动物将吞入瘤胃的饲料经浸泡软化和一定时间的发酵后,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咀嚼(50~60S)的特殊消化活动。反刍的作用:磨碎饲料、有利于消化;增加唾液的产生;增加大颗粒饲料在瘤胃中的存留时间。犊牛出生后第3周开始反刍。成年牛采食后0.5~1.0小时开始反刍,每次40~50分钟,一天进行6~8次。嗳气瘤胃内发酵产生的气体(CO2、CH4、NH3)经食管逆行到口腔、并排出体外的过程。健康牛一般每小时嗳气20~40次。牛的生物学特性消化特点-食管沟反射食管沟是牛网胃壁上自贲门向下延伸到皱胃的肌肉皱褶。在犊牛期,当牛受到吮吸的刺激时,食管沟闭合,乳汁直接进入皱胃进行消化,此过程称为食管沟反射。食管沟反射避免了乳汁溢到瘤胃和在瘤胃中异常发酵导致病理反应。牛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特性牛为单胎动物,双胎较少。牛的初情期为6~12月龄,性成熟期为8~14月龄,初配年龄为14~24月龄,随品种、营养、饲养管理、气候等因素而异。牛为终年发情,北方牧区的黄牛仅在夏秋季发情,牛的发情周期为18~25天,平均21天,发情持续期平均为18小时。牛的妊娠期平均为280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睡眠:牛的睡眠时间很短,每天1~1.5小时。群居性:放牧时,牛喜欢3~5头在一起活动,有位次习惯。牛群不超过70为宜。记忆力强,听觉、视觉和嗅觉灵敏。黄牛耐寒不耐热。适宜的温度为 15~25℃。水牛汗腺不发达,夏天炎热时,需要泡水散热。牦牛适应高寒,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羊的生物学特性放牧采食习性(一)善于游走,放牧时间长。反刍、嗳气。采食能力强,粗饲料利用广泛。偏食性:好盐性;绵羊:阔叶、短草;山羊:小灌木、树叶、带苦味爱清洁。羊的生物学特性合群性强(二)粗毛羊合群性最强,细毛羊次之,长毛种羊和肉用种羊最差。绵羊与山羊虽不同种,但能很好的混合组群,不过仍然总是按类相聚,极少有彼此均匀掺混的。绵、山羊混群时,山羊多走在前,头羊一般由山羊担任。利用其合群性,可以进行大群放牧,节省劳力;在出圈、入圈、数羊、过河、过桥、饮水、换草地草坡、运羊等方面,只要有“头羊”先行,其他羊就尾随而来。合群性强,给放牧管理和组建新群带来极大的便利。优点缺点如羊群间距离近时,易造成混群,意外损失。羊的生物学特性喜欢干燥、怕湿热(三)素有“水马旱牛羊”,“羊性喜干厌湿,利居高燥之地,最忌湿热湿寒。”之说。羊的牧地和圈舍以高燥为宜,潮湿的环境易使羊发生寄生虫病和腐蹄病,甚至毛质降低,脱毛严重 。不同羊品种对于湿热气候的适应性也不一样。扎窝:粗毛羊26℃,细毛羊22℃。羊的生物学特性嗅觉灵敏(四)母羊识别羔羊;靠嗅觉辨别植物种类或枝叶 ;靠嗅觉辨别食物和饮水的清洁度。素有“精山羊,疲绵羊”之说,即:绵羊:性情温驯,胆小怯懦易受惊,反应迟钝;山羊:机警灵敏,活泼好动,易训练防“炸群”。神经活动(五)抗寒耐热;抗饥渴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抗病力强(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