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羊的生物学特性一、羊的生活习性合群性强羊的群居行为很强,很容易建立起群体结构。在羊群中,通常是原来熟悉的羊只形成小群体,小群体再构成大群体。在自然群体中,羊群的头羊多是由年龄较大、子孙较多的母羊来担任,也可利用山羊行动敏捷、易于训练及记忆力好的特点选做头羊。应注意,经常掉队的羊,往往不是因病,就是老弱跟不上群。一般地讲,山羊的合群性好于绵羊;绵羊中的粗毛羊好于细毛羊和肉用羊,肉用羊最差。但由于群居行为强,羊群间距离近时,容易混群,故在管理上应避免混群。一、羊的生活习性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大面积实施了天然草地退牧还草(禁牧)政策,是否禁牧时间越长,草地质量就越好?思 考一、羊的生活习性积极作用(草地对放牧的反应)1、适度放牧可刺激牧草加强再生适度放牧可刺激植物的再生(牧草的耐牧性)。适度采食可提高牧草养分含量;适度采食避免了大量枯枝落叶积累,对草原防火有利。2、家畜放牧时可产生蹄耕作用践踏有利于种子进入土壤,轻度践踏有耙地作用;一些草地生草土弹性较大(根茎-疏丛型草地),可承受一定强度的践踏(草地的耐牧性)。一、羊的生活习性一、羊的生活习性积极作用(草地对放牧的反应)家畜的采食加速了草地生态系统元素的循环;家畜从草地上获得的营养元素有80-90%通过排泄物返还草地;家畜尿中的养分(如尿素,氨基酸、钾元素等)大部分植物可直接利用,作用牧草生长达6个月。粪中的养分则被草地缓慢的利用。因此,草地禁牧时间越长,质量不一定越好。一、羊的生活习性放牧的优越性1、放牧是最经济的饲养方式放牧成本一般只有干草、谷物饲料和多汁饲料的20-70%。羊群喂干草:成本比放牧高3.2倍;喂谷物饲料:高5倍左右;喂多汁饲料:高7倍左右;2、放牧有利于家畜的健康青草(青绿)饲料养分全价,消化率比干草高15-20%;家畜接受日照和各种气候环境的锻炼,有利于机体健康。对奶牛而言,则分别为2.5倍、3.5倍和5倍左右。禁牧政策实施以来,一些地区羊只饲养成本上升0.5-1倍甚至以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消极作用1、过度放牧使牧草叶面积减少,光合作用下降牧草的密度、盖度、高度均显著下降;牧草营养繁殖受阻,再生性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死亡;牧草根系变短,根量减少。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消极作用2、改变了草地植物群落结构适口性好的牧草数量减少或消退,而适口性差牧草和毒害草的数量增加;以种子繁殖的草类数量大大减少或完全消失;导致草群中高大草类减少并逐渐消失,为下繁草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放牧对草地的影响The succession of degradation on alpine steppeStellera chamaejasmeOvergrazingMinorMidHeavyExtreme<8 years>12 yearsDesertificationOvergrazing一、羊的生活习性羊的颜面细长,嘴尖,唇薄齿利,运动灵活,下颚门齿向外有一定的倾斜度,故对采食地面低草、小草、花蕾和灌木枝叶很有利,对草籽的咀嚼也很充分,素有“清道夫”之称。因为羊只善于啃食很短的牧草,故可以进行牛羊混牧,或不能放牧马、牛的短草牧场也可放羊。据试验,在半荒漠草场上,有66%的植物种类为牛所不能利用,而绵、山羊则仅38%。在对600多种植物的采食试验中,山羊能食用其中的88%,绵羊为80%,而牛、马、猪则分别为73%、64%和46%,说明羊的食物谱较广,也表明羊对过分单调饲草料最易感到厌腻。绵羊和山羊的采食特点有明显不同:山羊后肢能站立,有助于采食高处的灌木或乔木的嫩幼枝叶,而绵羊只能采食地面上或低处的杂草与枝叶。食物谱广一、羊的生活习性羊性喜干厌湿,最忌湿热湿寒,说明养羊的牧地、圈舍和休息场,都以高燥为宜。如久居泥泞潮湿之地,则羊只易患寄生虫病和腐蹄病,甚至毛质降低,脱毛加重。不同的绵羊、山羊品种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如细毛羊喜欢温暖、干旱、半干旱的气候,而肉用羊和肉毛兼用羊则喜欢温暖、湿润、全年温差较小的气候。根据羊对于湿度的适应性,一般相对湿度高于85%时为高湿环境,低于50%时为低湿环境。我国北方很多地区相对湿度平均在40%~60%(仅冬、春两季有时可高达75%),故适于养羊特别是养细毛羊;而在南方的高湿高热地区,则较适于养山羊和肉用羊。喜干厌湿一、羊的生活习性嗅觉灵敏靠嗅觉识别羔羊 (寄养羔羊 )嗅觉辨别植物种类或枝叶靠嗅觉辨别饮水的清洁度一、羊的生活习性游走有助于增加放牧羊只的采食空间,特别是牧区的羊终年以放牧为主,需长途跋涉才能吃饱喝好,故常常一日约往返里程达到6~10km。山羊具有平衡步伐的良好机制,喜登高,善跳跃,采食范围可达崇山峻岭,悬岩峭壁,如山羊可直上直下60度的陡坡,而绵羊则需斜向作“之”字形游走。善于游走一、羊的生活习性山羊性机警灵敏,活泼好动,记忆力强,易于训练成特殊用途的羊,比如在马戏团中可以训练山羊走钢丝;而绵羊则性情温驯,胆小易惊,反应迟钝,易受惊吓,出现“炸群”。当遇兽害时,山羊有一定的抗御能力;而绵羊无自卫能力,四散逃避。因此,有“精山羊,疲绵羊”之说。神经活动一、羊的生活习性适应能力耐粗性耐渴性耐热性耐寒性抗病力抗灾渡荒能力一、羊的生活习性耐粗性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能力,能依靠粗劣的秸秆、树叶维持生活。与绵羊相比,山羊更能耐粗,除能采食各种杂草外,还能啃食一定数量的草根树皮,比绵羊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要高出3.7%。一、羊的生活习性耐渴性羊的耐渴性较强,尤其是当夏秋季缺水时,它能在黎明时分,沿牧场快速移动,用唇和舌接触牧草,以便更多搜集叶上凝结的露珠。在野葱、野韭、野百合、大叶棘豆等牧草分布较多的牧场放牧,可几天乃至十几天不饮水。但两者比较,毕竟以山羊更能耐渴,山羊每千克体重代谢需水188ml,绵羊则需水197ml。一、羊的生活习性耐热性由于羊毛有绝热作用,能阻止太阳辐射热迅速传到皮肤,所以较能耐热。绵羊的汗腺不发达,蒸发散热主要靠喘气,其耐热性较山羊差。当夏季中午炎热时,常有停食、喘气和“扎窝子”等表现。而山羊对扎窝子却从不参加,照常东游西窜,气温37.8℃时仍能继续采食。粗毛羊与细毛羊比较,前者较能耐热,只有当中午气温高于26℃时才开始扎窝子;而后者则在22℃左右即有此种表现。一、羊的生活习性耐寒性绵羊由于有厚密的被毛和较多的皮下脂肪,以减少体热散发,故其耐寒性高于山羊。细毛羊及其杂种的被毛虽厚,但皮板较薄,故其耐寒能力不如粗毛羊。一、羊的生活习性抗病力放牧条件下的各种羊,只要能吃饱饮足,一般全年发病较少,在夏秋膘肥时期,更是体壮少病。膘好时,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较强,一般不表现症状,有的临死还勉强吃草跟群。为要做到早治,必须深入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山羊的抗病能力强于绵羊,感染内寄生虫和腐蹄病的也较少。粗毛羊的抗病能力,又较细毛羊及其杂种为强。一、羊的生活习性抗灾渡荒能力指羊只对恶劣饲料条件的忍耐力,其强弱除与放牧采食能力有关外,还决定于脂肪沉积能力和代谢强度。各种羊的抗灾能力不同,故因灾死亡的比例相差很大。例如,山羊因食量较小,食性较杂,抗灾渡荒能力强于绵羊;细毛羊因羊毛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而又因被毛的负荷较重,故易乏瘦,其损失比例明显较粗毛羊为大;公羊因强悍好斗,异化作用强,配种时期体力消耗大,如无补饲条件,则其损失比例要比母羊大,特别是育成公羊。二、消化机能特点羊属于反刍类家畜,具有复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四个室。其中,前三个室胃称为前胃,壁粘膜无胃腺,尤如单胃的无腺区;皱胃称为真胃,胃壁粘膜有腺体,其功能与单胃动物相同。据测定,绵羊的胃总容积约为30L,山羊为16L左右,各胃室容积占总容积比例明显不同。瘤胃容积大,其功能是贮藏在较短时间采食的未经充分咀嚼而咽下的大量牧草,待休息时反刍;内有大量的能够分解消化食物的微生物。瓣胃粘膜形成新月状的瓣页,对食物起机械压榨作用。皱胃粘膜腺体分泌胃液,主要是盐酸和胃蛋白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羊消化器官的特点二、消化机能特点细长曲折,约为25m,相当于体长的25倍左右。胃内容物进入小肠后,经各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等)进行化学性消化,分解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由于小肠的蠕动而被进到大肠。直径比小肠小,长度比小肠短,约为8.5m。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在小肠末被消化的食物进入大肠,也可在大肠微生物和由小肠带入大肠的各种酶的作用下,继续消化吸收,余下部分排出体外。羊的小肠羊的大肠二、消化机能特点反 刍反刍是指反刍草食动物在食物消化前把食团吐出经过再咀嚼和再咽下的活动。其机制是饲料刺激网胃、瘤胃前庭和食管的粘膜引起的反射性逆呕。反刍是羊的重要消化生理特点,反刍停止是疾病征兆,不反刍会引起瘤胃膨气。羔羊出生后,约40d左右开始出现反刍行为。羔羊在哺乳期,早期补饲容易消化的植物性饲料,能刺激前胃的发育,可提早出现反刍行为。反刍多发生在吃草之后。吃草之后,稍有休息,便开始反刍。反刍中也可随时转入吃草。反刍姿势多为侧卧式,少数为站立。反刍时间与采食牧草时间的比值为0.5~1.0:1。三、消化生理特点瘤胃内环境的特点相对厌氧营养基质连续加入饲料未降解部分、发酵终产物及废物不断移出相对恒温pH值比较恒定渗透压相对稳定三、消化生理特点相对厌氧瘤胃、网胃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厌氧环境之一。然而,瘤胃内也并非绝对厌氧,大气中一些氧与饲料、反刍再吞咽食团及饮水一同进入瘤胃,经瘤胃壁也渗入一些氧,但饱饲和发酵活力正常的瘤胃中产生大量的CO2和CH4,加之瘤胃中随饲料进入的少量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能迅速利用微量氧,为厌氧微生物区系提供适宜的栖息处所。除了严格厌氧外,它还具有许多独特的、不同于其它大多数厌氧发酵系统(如青贮窖)的特点,通常内环境各种条件相对稳定,变动在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范围内,使它成为自然界效率最高的厌氧发酵罐。三、消化生理特点营养基质连续加入经摄食与反刍食团再吞咽,水、饲料和唾液经常流入瘤胃,且流入量比较恒定。瘤胃内容物含干物质仅10-15%,含水量为85-90%,但在瘤胃、网胃的不同部位是有差异的,瘤胃腹囊和网胃中含水量较高,背囊部分因粗大饲料、饲草颗粒的飘浮而较干。除饮水、饲料水(尤其是多汁饲料)外,唾液是瘤胃中水的重要来源。三、消化生理特点饲料未降解部分、发酵终产物及废物不断移出经瘤胃的不断运动,将未消化的饲草破碎,流入下消化道。微生物发酵产物(挥发性脂肪酸、多余的NH3、CO2和CH4等)与瘤胃微生物都不在瘤胃中积累,它们或被瘤胃壁吸收,或随食糜一起移入皱胃和肠,或通过暧气逸出。终产物的逸出对生态平衡有重要的作用,是导致瘤胃发酵效率高于其它厌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三、消化生理特点相对恒温瘤胃内温度通常波动在38-41℃之间,这是反刍动物恒温代谢调节的结果。因瘤胃发酵热的补充,使瘤胃内温度比体温高1-2℃。在食后2-3h,微生物活动处于高峰,瘤胃内温度有所升高;由于饮水、唾液流入、食糜后送、皮肤传导及呼吸散热等,瘤胃内温度相对恒定。三、消化生理特点pH值比较恒定正常情况下,瘤胃内pH值保持在6-7范围内。虽然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低级挥发性脂肪酸,因发酵酸不断被瘤胃壁吸收或流入消化道下段,或被唾液中的缓冲物质中和,故瘤胃pH值通常被保持在有利于微生物生存及其所含酶活性的范围内。羊的唾液中含有重碳酸盐和磷酸盐缓冲系,pH值为8.2;VFA本身也具有缓冲作用。三、消化生理特点渗透压相对稳定由于食入饲料、饮水和流入唾液的稀释,发酵终产物的吸收和流出,均调节了瘤胃内的离子浓度,故瘤胃内的渗透压偏离等渗水平很少,接近血液的渗透压。三、消化生理特点理想的瘤胃发酵需要各方面的平衡三、消化生理特点pH值是瘤胃的“指挥”三、消化生理特点pH值影响瘤胃健康三、消化生理特点pH值对纤维和淀粉消化的影响三、消化生理特点适宜的瘤胃pH指标pH值:5.8-6.4适宜的纤维物质降解: >6.2最佳的微生物蛋白合成: 6.3-7.4理想的B族维生素合成: >6.4乳酸发酵的适宜范围: 5.9-6.2三、消化生理特点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发生机制乳酸菌增加链球菌属(S.bovis)增加利用淀粉的细菌和原虫增加埃氏巨型球菌(M.elsdenii)增加乳酸积聚—高淀粉日粮—饥饿—运输应激乳酸浓度下降—乳酸被利用—底物竞争抑制S.bovis酸中毒发生瘤胃pH值趋于正常三、消化生理特点调控瘤胃pH值的技术缓冲剂实行循序渐进的饲喂方法使用酵母培养物三、消化生理特点使用酵母培养物的机制和用法机制:促进瘤胃微生物生长;使瘤胃液pH值保持稳定;调控瘤胃发酵类型;促进瘤胃液营养物质向消化道后部推送;缓解热应激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提高采食量和消化率。用法:犊牛采食料,幼畜补5~10kg/吨;干乳牛料5~10kg/吨;泌乳牛5~10kg/吨;个别饲喂情况下通常为40~60g/头/日;高产应激条件下或粗料质量低的情况下60~120g/头/日。三、消化生理特点酵母培养物刺激瘤胃微生物生长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消化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消化纤维素;可同时利用植物性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构成微生物蛋白质;对脂类有氢化作用 可以将牧草中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羊体内的硬脂酸;合成B族维生素 。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消化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消化纤维素食入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由于受到多种微生物分泌酶的综合作用,使其发酵和分解,并形成挥发性低级脂肪酸(VFA)如乙酸、丙酸、丁酸等,这些酸被瘤胃壁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参与代谢,是羊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据测定,由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羊采食饲草饲料中大约有55~95%的碳水化合物、70%~95%的纤维素被消化。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可同时利用植物性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构成微生物蛋白质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质,通过瘤胃微生物分泌酶的作用,最后被分解为肽、氨基酸和氨;饲料中的非蛋白氮物质,如酰胺、尿素等,也被分解为氨。这些分解产物,在瘤胃内,在能源供应充足和具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条件下,瘤胃微生物可将其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其中,细菌蛋白质占主要成分)。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蛋白质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其比例合适,组成较稳定,生物学价值高。它随食糜进入皱胃和小肠,作为蛋白质饲料被消化。因而,通过瘤胃微生物作用,提高了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同时,在养羊业中,可利用部分非蛋白氮(尿素、铵盐等)作为补充饲料代替部分植物性蛋白质。瘤胃内可合成10种必需氨基酸,这保证了绵羊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对脂类有氢化作用:可以将牧草中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羊体内的硬脂酸。可以将牧草中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羊体内的硬脂酸。同时,瘤胃微生物亦能合成脂肪酸。Sutton(1970)测定,绵羊每天可合成长链脂肪酸为22g左右。四、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合成B族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B1、B2、B6、B12、扁多酸和尼克酸等,同时还能合成维生素K。这些维生素合成后,一部分在瘤胃中被吸收,其余在肠道中被吸收、利用。五、羊的营养特点日粮以粗饲料为主粗饲料除提供营养物质外,对反刍家畜还有一些特殊作用。粗饲料是瘤胃的主要填充物,使羊不会产生饥饿感;粗饲料也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生长,维持正常的瘤胃微生物区系;粗饲料可以刺激瘤胃,使反刍得以正常进行;粗饲料还有利于维持瘤胃的pH值。羊饲料中缺乏粗饲料,会造成瘤胃胀气和各种疾病。五、羊的营养特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是羊氮营养的主要来源所有家畜氮营养的实质是氨基酸营养,羊也不例外。但在氨基酸营养上又不同于单胃家畜。羊首先将饲料中的部分蛋白质或氨基酸分解后合成菌体蛋白质,菌体蛋白质进入小肠后才能被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利用,只有小部分蛋白质经过瘤胃直接进入小肠供羊消化吸收。在以植物蛋白为主的舍饲情况下,60%以上的氮由微生物蛋白提供,所以瘤胃微生物蛋白在羊氮营养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五、羊的营养特点瘤胃微生物对饲料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对羊的蛋白质的营养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瘤胃微生物将饲料中特别是粗饲料中质量较低的蛋白质和无生物学价值的尿素等非蛋白氮转化为微生物体蛋白,微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相对于原饲料来说,种类更加平衡,必需氨基酸尤其是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要比原材料高的多。五、羊的营养特点负面影响对一些高产反刍家畜如高产奶山羊、肉用羔羊等,由于微生物蛋白不能满足其蛋白质、特别是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因此必须在饲料中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也有所增加,但由于瘤胃微生物在对饲料蛋白分解和再合成菌体蛋白的过程中损失的蛋白质量要比微生物合成增加的量多。因此,降低了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这就是反刍动物对高蛋白日粮中氮的利用率低于单胃动物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过瘤胃蛋白、过瘤胃氨基酸技术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