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第21课《杨氏之子》第二课时分层作业(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四制)第21课《杨氏之子》第二课时分层作业(有解析)

资源简介

第21课 《杨氏之子》 分层作业
一、填空题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梁国杨氏   (sì shì)之子九岁,甚   (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   (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   (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qín qíng)。”
2.判断题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应”是多音字,在“应声答曰”中应读作“yīng”。
(3)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应各自独立地表示不同意思,“夫子家禽”的意思是“您家的鸟”。
3.写出下列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1)杨氏之子。      
(2)甚聪惠   
(3)孔君平诣其父      
(4)本文选自   编写的《   》
该书主要记载:   。
4.用直线连接下面的词语,使之成为神话故事的名字,然后把你读过的类似故事的名字写下来。
精卫 移山
女娲 射日
盘古 追日
嫦娥 开天
后羿 补天
夸父 奔月
愚公 填海
   
二、单选题
5.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为设果,果有杨梅。(  )
A.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B.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果然里面有杨梅。
C.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家禽。
B.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C.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6.根据《杨氏之子》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B.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
C.“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有总领全文的作用。
D.“夫子”是对年长且有学问之人的尊称,文中指的是孔君平的老师。
7.《杨氏之子》故事情节简单,(  ),颇有趣味。
A.语言严肃 B.语言优美 C.语言幽默 D.语言平淡
三、古诗文阅读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本文选自《   》。文中加点的“其”指的是   。“夫子”指的是   。
9.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不是孔君平家的鸟。
B.从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慧而且幽默的孩子。
C.课题“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一户杨姓人家的孩子。
D.“未闻”中的“未”的意思是还没有开始。
11.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些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他还会说些什么?请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下来。
四、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②(yì)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⑤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⑧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⑨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⑩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
【注释】①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②诣:到。③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④仆:谦称。⑤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⑦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⑧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⑨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⑩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
A.小的时候很聪明 B.小的时候很迷糊 C.小的时候不怎么样
(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
(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
(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shì、shèn、yì、wèi、yìng、qín
【分析】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答案】(1)正确
(2)错误
(3)正确
【解析】【分析】(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这项表述正确。
(2)“应声”应读yìng,这项表述错误;
(3)结合课文内容,文中“家禽”意思是“你家的鸟”,与现在“家禽”的意思不同,这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
【分析】题目考查对课文出处、汉字读音以及词语理解等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3.【答案】(1)姓氏,表示家族的姓;的
(2)智慧的意思。
(3)拜见。;他的父亲。
(4)刘义庆;世说新语;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解析】【分析】(1)杨氏之子: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氏 :姓氏,表示家族的姓。之:的。
(2)甚聪惠:非常聪明。聪惠:智慧的意思。
(3)孔君平诣其父: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见。其:他的父亲。
(4)《杨氏之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故答案为:(1)氏 :姓氏,表示家族的姓。之:的。(2)智慧的意思。(3)拜见。(4)刘义庆;世说新语;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分析】(1)—(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4.【答案】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这些神话故事成语有: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夸父追日、愚公移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5.【答案】(1)A
(2)B
【解析】【分析】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 为设果,果有杨梅 意思是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答案为:(1)A;(2)B。
【分析】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6.【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A.为设果”是说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说法错误。
B.家禽:今义;人类为了食用、经济或观赏等目的而由野生禽类驯化和饲养得到的禽类。 文中说的是孔雀,意思不同。说法错误。
C.正确。
D.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文中指的是孔君平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C 。
【分析】要求同学多积累,多训练,这样能增强答题能力。
7.【答案】C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故答案为: C 。
【分析】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答案】8.世说新语·言语;杨氏子;孔君平
9.语言
10.D
11.他竖起大拇指,满脸惊讶地说:“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啊!”
【解析】【分析】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背会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8.考查了文学常识和对内容的理解。《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孔君平诣其父 ”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其:指的是 杨氏子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意思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夫子:指 孔君平 。
故答案为:世说新语·言语;杨氏子;孔君平
9.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孔君平看到杨梅就联想到孩子的姓,而杨氏之子并没有被难倒,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生硬地回答,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婉转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 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故答案为:语言
10.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BC正确。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未:没有。
故答案为: D 。
11.考查了拓展延伸。联系古文内容可知,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后,会赞赏不已。
故答案为:他竖起大拇指,满脸惊讶地说:“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啊!”
12.【答案】(1)A
(2)孔融不是李元礼的亲戚。他的解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3)因为陈韪说孔融“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反过来说他“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意思就是说陈韪没什么才华。
(4)孔融是个非常聪明,口齿伶俐,反应很快的孩子。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A
(2)孔融不是李元礼的亲戚。他的解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3)因为陈韪说孔融“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反过来说他“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意思就是说陈韪没什么才华。
(4)孔融是个非常聪明,口齿伶俐,反应很快的孩子。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