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经络识别 课件(共17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1经络识别 课件(共17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项目十九 中兽医针灸技术
任务一 经络识别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主要讲解动物经络的识别与应用,重点掌握经络的走向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经络识别,经络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经络的应用
任务一 经络识别
经络学说是研究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兽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从针灸、推拿、气功、按摩等各个方面积累了经验,并结合当时的解剖学知识,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它对于辨证、用药以及针灸治疗等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清代喻嘉言也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可见掌握经络学说的重要意义。
针灸
按摩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思;络,有网络的意思。经脉大多循行于较深的部位,有一定的循行经路。络脉大多循行于较浅的部位,纵横交错,网络全身。
家畜畜体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是因为经脉和络脉将机体内所有的组织器官、孔窍以及皮肉筋骨等联结组合在一起的结果。
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所组成,在经络系统中具有腧穴的只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这14条经脉是经络的主要内容。
命名规则
阴经——内侧——心、肝、脾、肺、肾
阳经——外侧——胆、胃、小肠、膀胱、三焦
三阴三阳
阴经——太阴、少阴、厥阴
阳经——太阳、阳明、少阳
阴阳学说
经络的系统组成
在前肢,前缘为太阴肺经和阳明经大肠经;中缘为厥阴心包经和少阳三焦经;后缘为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
十 二 经 脉 简 表
循行部位 阴经 阳经
(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属脏络腑) ( 属腑络脏)
前缘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前肢 中缘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后缘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前缘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后肢 中线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后缘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经络的系统组成
后肢前缘为太阴脾经和阳明胃经;中缘为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后缘为少阴肾经和太阳膀胱经。
十 二 经 脉 简 表
循行部位 阴经 阳经
(阴经行内侧,阳经行外侧) (属脏络腑) ( 属腑络脏)
前缘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前肢 中线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后缘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前缘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后肢 中线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后缘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经络的系统组成
另外,腹部为任脉,行于腹正中线,总仁一身之阴脉。背部为督脉,行于背正中线,总督一身之阳脉。
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具体表现如下:
前肢三阴经,从腹胸走到前肢末端,交前肢三阳经;前肢三阳经,从前肢末端走到头部,交后肢三阳经;后肢三阳经,从头部走到后肢末端,交后肢三阴经;后肢三阴经,从后肢末端走到腹胸,交前肢三阴经。
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循行部位),也有一定的规律。
 头面部  前肢三阳经止于头,后肢三阳经起于头,前肢三阳经与后肢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 “头为诸阳之会”。具体地说,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侧,太阳经在后。
  四肢部  前肢经行于前肢,后肢经行于后肢;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内侧面,太阴经在前,厥阴经在中,少阴经在后; 外侧面,阳明经在前,少阳经在中,太阳经在后。

前肢阳明大肠经
前肢少阳三焦经
前肢太阳小肠经



后肢阳明胃经
后肢少阳胆经
后肢太阳膀胱经



四肢



四肢



后肢太阴脾经
后肢厥阴肝经
后肢少阴肾经
心中
前肢少阴心经
前肢太阴肺经
前肢厥阴心包经
肺中
胸中
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
合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
后肢太阳与后肢少阴,前肢太阳与前肢少阴,
后肢少阳与后肢厥阴,前肢少阳与前肢厥阴,
后肢阳明与后肢太阴,前肢阳明与前肢太阴。
表里关系的两经循行特点是:
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都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的脏腑。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自前肢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后肢厥阴肝经,再复注于肺,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构成十二经脉循环。
前肢阳明大肠经→后肢阳明胃经→后肢太阴脾经→
前肢少阴心经→ 前肢太阳小肠经→后肢太阳膀胱经→
后肢少阴肾经→前肢厥阴心包经→ 前肢少阳三焦经→
后肢少阳胆经→ 后肢厥阴肝经→ 前肢太阴肺经→
前肢太阴肺经→
督脉
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 至头部(风府穴),一部分进入颅腔,一 部分上行头部正中线,百会,额部鼻上唇 系带处。
基本功能:督,有总管、统领之意。能总督一身之阳脉,故有“阳脉之海”的称号。
任脉
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胸腹部的正中线上 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于目下。
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之意。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的称号。任,又与“妊” 意义相同,其脉起于胞中,与妊娠有关,故又有“任主胞胎”之说。
十二经脉加上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是经
脉的主干。
小结
本次课讲解了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基本知识,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流注次序等
提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