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穴位选取技术 课件(共19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2穴位选取技术 课件(共19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项目十九 中兽医针灸技术
任务二 穴位选取技术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主要讲解动物经络的识别与应用,重点掌握经络的走向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经络识别,经络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经络的应用
任务一 经络识别
一、概念
穴位是体表部分经络气血输注的特殊“点”,具有反映病变、传递针灸治疗信息的作用。针灸的取穴方法有局部取穴法、循经取穴法、经脉辨证取穴法、阿里穴等。
一、针灸取穴
一是局部取穴法,几乎所有的穴位均分布在经络线上,在对所属脏腑经脉疾病有效的同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共所在部位的局部疾患也是有效的。因此,局部取穴是常用取穴法之一。
白內障柴犬針灸四周康复
一、针灸取穴
二是循经取穴,疼痛或麻痹多波及后肢,可以按循经取穴的原则,选择膀胱经后方的穴位,胆经后方的穴位,也需要胃经的穴位,考虑操作的方便性,多在后肢外侧的阳经上取穴。
一、针灸取穴
三是经脉辨证取穴,如针对脊椎疼痛和肌肉萎缩,则可以采用此方法取穴。针对脊椎疼痛和肌肉萎缩,从脏腑功能的来看,于主骨的肾、主肌肉四肢的脾、主筋爪的肝关系密切;从经络的表里关系来看,也与胃经、胆经、膀胱经有关。四此,可以从这些经脉取穴。通过经脉法选取的穴位,往往与上述方法选取的仙之侠道具有“殊途同归”之妙。
一、针灸取穴
四是阿是穴,即根据按压患者身体反应比较敏感的部位为穴位,但是动物上未必可行。
二、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即针灸配穴,在确定了主治穴位有时尚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要选择一些辅助性的穴位相配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椎间盘病时排便排尿障碍、食欲不振时取脾俞、后海等穴位配合。其配穴方法主要包括表里配穴、左右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
脾俞
后海
二、针灸处方
一是表里配穴,从具有表里关系的阴经和阳经取穴以求协同效应,如外侧的膀胱经上的跟端穴和内侧的肾经上的太溪穴。
太溪穴
跟端穴
二、针灸处方
二是前后配穴,从经络的前后联系配穴,如前方的大椎和后方的穴位。
大椎和后方的穴位
二、针灸处方
三是上下配穴,即在同一经的上下配穴。如环跳与阳陵配伍。
环跳
阳陵
二、针灸处方
四是左右配穴,即在病侧和对侧对称配穴,如椎间盘病时经常使用的左右膀胱经的同名穴位相配。
三、特定穴位
很多特定穴位具有共同规律,主要包括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原、络、郄穴及胸腹部的俞募等穴。
五腧穴,即井、荥、腧、经、合五穴。分布在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部位,是机体经络之气上下出场所。故脏腑经络有病,都可用五腧穴治疗,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主治而选取。在五腧穴中,井荥所在部位肌肉浅薄,经合所在部位肌肉较深厚。
四、原穴
六阳经中各有一原穴,而六阴经中则以腧代原,腧穴即为原穴。原穴为脏腑原气所经过和留止之处,与三焦有密切关系。三焦是原气的别使,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输布于全身,和内调外,宜上导下,与机体的气化功能和脏腑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针刺原穴能通调三焦原气,调整脏腑功能。
另外,络穴除十二经中各有一络穴外,任督亦有络穴,脾经还有大络,合为十五络穴。络穴与络脉有密切关系,络脉在表里经之间起纽带的作用,因此络穴能治表里经有关的病症。
四、俞穴
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之处,募穴为脏腑之气聚集于胸腹部之处,与各脏腑病理有密切关系。脏腑发生病变时,每于俞穴募穴出现压痛或敏感点等反应。因此,某一脏腑有病,都可取所属俞、募穴来治疗。如胃痛取胃俞与中脘,肝病取肝俞与期门等。但在临床上,一般脏病多取俞穴,六腑病多取募穴。俞穴不仅可以治脏腑病,而且还治与脏腑有关的器官病,如肝开窍于目,肝俞治目疾;肾开窍于耳,肾俞治耳病;肺开窍于鼻,肺俞治鼻病等。
中脘
期门
胃俞
肝俞
五、会穴与郄穴
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八个会合穴。故脏腑气血筋骨髓等病变都可以选用所属会穴,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气病用膻中,血病取膈俞等。
郄穴为以脉气血曲折汇聚之处,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奇经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四脉也各有一郄穴,成为十六郄穴。其治疗特点是对各经循行部位与所属内脏的急性病症有较好效果,如胃脘剧痛取梁丘,心绞痛取郄门,肺出血取孔最等。
章门
中脘
膻中
膈俞
六、其他技巧
三阳经下合穴,按照疾病所属脏腑,选择其所属的下合穴,如后肢阳明经的巨虚为前肢阳明大肠的下合穴,故能治大肠病,如肠痈与泻痢等。再如委阳为后肢太阳经的经穴,是前肢少阳三焦经的下合穴,故能治三焦水液失常,小便不利。
上巨虚
下巨虚
委阳
七、常用穴位
机体常用穴位包括了:
颈部的天门、风池、风门、伏兔、大椎;
前肢的抢风、曲池、前三里、指间;
躯干部的悬枢、命门、阳光、关后、百会、后海、尾根、尾节、尾干、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
后肢的大跨、环跳、阳陵、掠草、后三里、趾间等。
小结
本次课讲解了卫气营血常见症状辨证论治,针对每一个症状均从主证,病机,治法和方药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