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三焦辨证临床应用 课件(共20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三焦辨证临床应用 课件(共20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项目十三 三焦辨证
任务二 三焦辨证临床应用
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在阐明六经概念与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六经辨证论治的一般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
畜禽疾病六经辨证论治技巧。
三、教学难点
六经辨证论治技巧
任务五 六经辨证
第一节 上焦病辨证
上焦病辨证主要包括了邪袭肺卫、邪热壅肺、燥热伤肺、肺热发疹、湿热阻肺、痰热阻肺、热入心包等。


上焦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
1.邪袭肺卫
【病因病机】温邪犯肺,肺气失宣。
【诊断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治疗措施】辛凉疏卫 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 桑菊饮
舌边尖红赤
2.邪热壅肺证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痰
热饮证
【病因病机】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诊断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治疗措施】清热宣肺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
咳喘
苔黄
麻杏石甘汤
3. 燥热伤肺
【临床表现】身热、鼻咽干燥,心烦口渴,干咳无痰或少痰,甚则痰中带血,气逆而喘,胸满胁痛,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
【诊断要点】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鼻咽干燥,脉数。
【病因病机】燥热壅肺,灼伤阴液。
【治疗措施】清肺泄热,养阴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
干咳无痰
4.肺热发疹证
肺热
病性、病位
发疹
热已入营
气营同病
【临床表现】身热;咳嗽胸闷;肤肤红疹,疹点红润;舌质红,脉数等。
【病因病机】邪热郁肺,内窜营分 。
【诊断要点】皮毛见红疹、发热,咳嗽 。
【治疗措施】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肺热发疹证
生地
丹皮
5.湿热阻肺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咳嗽,咽痛;
苔白腻,脉濡缓等。
【病因病机】湿热犯肺,卫受邪郁,肺失肃降。
【诊断要点】恶寒,身热不扬,咳嗽,苔白腻。
【治疗措施】芳香宣化,化湿清热。
【方剂】三仁汤 。
恶寒发热
6.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临床表现】
身热;喘促不宁,痰涎壅滞;潮热腹满便秘;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邪热壅肺
肺失宣降  
发热、痰、喘
大肠实热
传导不畅
腹满,便秘
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脏腑合治之法”
《温病条辨》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肺”,故“宣白”实乃“宣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身热
7.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
【临床表现】身热;神昏腹满便秘;舌质绛,苔黄燥,脉数沉实。
【病因病机】热入心包,阳明腑实。
【诊断要点】身热,神昏,便秘。
【治疗措施】清心开窍,攻下腑实。代表方:牛黄解毒汤 。
【辨证要点】一辨热入心包——心包则身热、昏谵;二辨腑实热结。
【方剂】牛黄解毒汤 。安宫牛黄丸 生大黄末
身热神昏
生大黄
第二节 中焦病辨证
中焦病主要包括了邪阻膜原,阳明热结,阴液亏损,阳明腑实、肺热移肠等。


中焦
脾及胃
膜原(募原):
①指胸膜与膈肌之间部位。
②吴又可:“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
㈠ 邪阻膜原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脉缓。
【病因病机】湿热秽浊,郁阻膜原。
【诊断要点】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
【治疗措施】疏利透达膜原湿浊----雷氏宣透膜原法。
药物:厚朴、槟榔、草果仁、黄芩、甘草、藿香、半夏、生姜。
呕逆胀满
厚朴
槟榔
草果仁
㈢ 阳明热结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大便秘结或纯利清水,腹硬满疼痛;或时有神昏;舌苔黄黑而燥,或焦燥起芒刺,脉沉实有力。
【病因病机】阳明热结 ,腑气不通 。
【诊断要点】潮热,便秘,苔焦燥,脉沉实有力。
【治疗措施】攻下软坚泄热。代表方:调胃承气汤。
腹硬满疼痛
调胃承气汤
14
【临床表现】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唇裂;舌苔焦燥,脉沉而细。
㈣ 阴液亏损
【病因病机】阴液亏损,阳明热结
【诊断要点】身热,便秘,口干,苔燥,脉细。
【治疗措施】滋阴攻下。代表方:增液承气汤 。
口干唇裂
增液承气汤
㈥ 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临床表现】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畅,溺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苔黄燥,脉沉数,左尺弦劲。
【病因病机】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
【诊断要点】身热,小便不畅,大便不通
【治疗措施】通大肠之秘,泻小肠之热。
【辨证思路】一辨小肠热甚——小便涓滴溺痛;二辨阳明腑实——大便不通。
【方药】导赤承气汤。(赤芍三钱,细生地五钱,生大黄三钱,黄连三钱,黄柏二钱,芒硝一钱 )黄连、黄柏清其热,热祛则津液不耗,生地滋阴增液,液充则不粘不滞。三药相配,使热邪退而津液充,更用赤芍以助通利之功。
大便不通
尿色红赤
导赤承气汤
㈦ 肺热移肠
【临床表现】身热;下利稀便,色黄热臭,肛门灼热,腹不硬痛;咳嗽;口渴;苔黄,脉数等。
【病因病机】肺经邪热下迫大肠 。
【诊断要点】身热,咳嗽,下利稀便,色黄热臭。
【辨证思路】首辨肺经阳明气分热盛证候:身热、苔黄。次辨大肠热盛,传导失司证候: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治疗措施】清热止利。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 。腹痛甚者,加白芍以和营止痛。肺热较甚者,加银花、桑叶、桔梗以清肺宣气。下利赤白相兼者,加白头翁以清热解毒,凉血止利。呕恶者加藿香、姜竹茹以化湿止呕。
下利稀便
色黄热臭
葛根黄芩黄连汤
第三节 下焦病辨证
肾、膀胱

下焦
㈠ 阴虚火炽
【临床表现】身热,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等。
【病因病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
【治疗措施】育阴清热,交通心肾。
----黄连阿胶汤。
㈡ 邪留阴分
【临床表现】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能食形瘦;
舌红苔少,脉沉细略数。
【病因病机】邪留阴分 ,耗液伤气。
【诊断要点】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治疗措施】滋阴透邪。
【方药】青蒿鳖甲汤。
能食形瘦
青蒿鳖甲汤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