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心系理论临床应用 课件(共16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心系理论临床应用 课件(共16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项目9 心系辨证理论应用
任务二 心系理论临床应用
任务二 心系理论临床应用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目标,以心脏辨证理论为切入点,阐述从心辨证保健开发的一般方法与应用,归纳总结心系理论临床应用技巧。
二、教学重点
畜禽从心辨证保健及其应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
处方研制
心(动画)
一、心内因病辨证要点
证型 相同症状 不同症状
心气虚证 心性怔忡,胸闷所生,活动后加重自汁 可视粘膜淡白或晄白,舌淡苔白,脉虚。
心阳虚证 畏寒肢冷,心痛,可视粘膜晄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或结代。
心阳虚脱证 突然冷汁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胸痛暴作,口唇或可视粘膜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淡或淡紫,脉微欲绝。
心血虚证 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心悸或夜晚多动 血虚表现——可视粘膜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心阴虚证 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汁,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内因——气血阴阳;
心脉生理特性(管状)——易阻(瘀、痰、气滞、寒凝)
心气虚、气阳虚、心阳虚脱证是心的功能损伤由轻到重的三个阶段,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心气虚证以心悸、胸闷兼气虚证为特征;心阳虚证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心胸闷痛、畏寒肢冷等虚寒证候为特征;心阳虚脱证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冷汁、肥厥、脉微等亡阳证候为特征。
心血虚以“色白”为特征而无热象,心阴虚以“色赤”为特征而有明显热象。
1.心气虚
1.成因
久病体虚
汗下太过
老龄气虚
心力衰竭
血液循环障碍
2.主证
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运动后尤甚
舌淡苔白,脉虚
心气不足-心悸
气虚神疲-气短乏力
气虚卫外不固-自汗
动则耗气-症状加重
血不上荣-舌淡苔白,脉虚
3.治法
养心益气,安神定悸
4.方例
养心汤
党参,黄芪,炙甘草,川芎,当归
茯神,柏子仁,酸枣仁,远志
茯苓,五味子,肉桂
血液循环障碍
久病体虚
党参
黄芪
炙甘草
1.病因
由心气虚发展而来
2.主证
心气虚症状
形寒怕冷,耳鼻四肢不温
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
心阳虚则阳气不能外达于表,气血鼓动无力
2.心阳虚
3.治法
温心阳,安心神
4.方例
保元汤
党参,黄芪,桂枝,甘草
形寒怕冷
党参
黄芪
桂枝
1.病因
脾胃虚弱,饮喂失调
产后失血过多,外伤出血
劳伤
2.主证
心悸,躁动,易惊
口色淡白,脉细弱
3.心血虚
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内守,血不上荣,脉道不充
3.治法
补血养心,镇惊安神
4.方例
归脾汤
当归,龙眼肉,大枣,党参,黄芪,甘草,酸枣仁,茯神,远志,白术,木香,生姜
外伤出血
当归
龙眼肉
大枣
1.病因
心血虚病因
热证损伤阴液
腹泻日久
2.主证
心血虚症状
午后发热,低热不退,盗汗
舌红少津,脉细数
4.心阴虚
心阴不足,虚热内生
阴虚不能制阳
津液外泄
3.治法
养心阴,安心神
4.方例
补心丹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五味子
茯神,远志,酸枣仁,柏子仁,朱砂
党参,当归,丹参,桔梗
腹泻日久
生地
玄参
天冬
二、心外因病辨证
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心烦多动,可视粘膜潮红,口渴,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或口舌生疮(心火上炎),或小便赤涩灼痛,尿血(心火下移)或狂躁多动,神识不清(热扰或热闭心神,或见吐血、衄血(心火迫血妄行)。
心外因病主要包括心热内盛、痰火扰心、痰迷心窍、心火上炎等症候。
1.病因
感受暑热
他邪内郁化热
过服温补
2.主证
高热,大汗,精神沉郁,气促喘粗
粪干尿少,口渴贪饮
舌赤红,脉象洪数
1、心热内盛
心热内盛,迫液外泄
耗气伤津,神失所养
波及肺脏
3.治法
清心泻火,养阴安神
4.方例
香薷散
香薷,黄芩,黄连,栀子,连翘,柴胡
当归,天花粉,甘草
高热、精神沉郁
香薷
黄芩
黄连
1.病因
气郁化火,炼液为痰,上扰心神
脑炎
2.主证
发热气粗
眼急惊狂,蹬槽越桩,狂躁奔走,咬物伤人
口色红,苔黄腻,脉滑数
2.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神识错乱,火阳主动
3.治法
清心祛痰,镇惊安神
4.方例
镇心散
郁金,黄连,黄芩,栀子
朱砂,茯神,远志
防风,麻黄,人参,甘草


郁金
黄连
黄芩
1.病因
湿浊内生,气郁化痰,痰浊蒙蔽心窍
2.主证
神识痴呆,行如酒醉,昏迷嗜睡
口流痰涎,喉中痰鸣
苔腻,脉滑
3.痰迷心窍
痰浊蒙蔽心窍,心神不能自主
3.治法
涤痰开窍
4.方例
导痰汤
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胆南星
枳实
神识痴呆
陈皮
半夏
茯苓
1.病因
六淫内郁化火
舌炎
2.主证
舌体糜烂,口流粘液,水草难咽,躁动不安
苔黄,脉数
4.心火上炎
心火亢盛,循经上炎,灼伤脉络
3.治法
清心泻火
4.方例
洗心散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牛蒡子,天花粉,桔梗
白芷,茯神
舌炎
黄连
黄芩
黄柏
三、小肠外因病辨证
小肠实热证:心烦夜甚,可视粘膜潮红,口渴,口舌生疮,溃烂灼痛,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1.病因
六淫内郁化热
心热移于小肠
2.主证
尿赤涩,尿血
舌红,苔黄,脉数
1.小肠实热
小肠积热,不分清浊,热灼脉络
3.治法
清利小肠
4.方例
导赤散
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尿血
生地
木通
甘草
寒凝气滞血瘀
小肠清浊不分,津液不布
1.病因
外感寒邪
内伤阴冷
2.主证
腹痛起卧,肠鸣,粪便稀薄,尿少
口内湿滑,口流清涎
口色青白,脉沉迟
2.小肠中寒
3.治法
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4.方例
橘皮散
桂心,茴香
青皮,陈皮,厚朴,槟榔
当归,白芷,细辛
粪便稀薄
桂心
茴香
青皮
小结
小结
提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