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学与练
【基础梳理】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经过:
3.评价: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功绩: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二、 重要文献
1.填写两部文献的相关内容。
项目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社会经济主张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评价 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2.事实证明了以上纲领和思想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当时行不通。
【课堂演练】
1.“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
2.“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焰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拜上帝教的愚昧迷信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李秀成曾率领太平军三次攻打上海,期间遭到英法军队的阻击,黄浦江上的英法军舰也对太平军进行炮击。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遇到的新情况是(  )
A.地主阶级的残酷镇压 B.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C.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4.据如图,可以得出太平天国的意义是(  )
A.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B.领导农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
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时,正是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使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了十分顽强的敌人,很难不会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外联合绞杀
6.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由盛转衰
B.敌人长期封锁
C.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联合绞杀
D.反封建的同时还担负起反侵略的历史使命
7.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
A.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8.绘制坐标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某同学绘制了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坐标图。其中关于③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定都北京灭亡清朝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颁布文献《资政新篇》
9.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领导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的历史人物是(  )
A.洪仁玕 B.洪秀全 C.杨秀清 D.石达开
10.《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提出这一诉求的阶级是(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地主阶级
11.挟千里席卷之势,建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这描述的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2.《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纸上文件”,太平天国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了《天朝田亩制度》(  )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带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C.完全吸纳了西方思想
D.构建了平等的理想社会
13.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自己来摧残自己”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激化统治阶级与人民矛盾
B.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C.推动了《资政新篇》施行
D.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14.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将士革命热情高涨 B.无法克服阶级局限性
C.缺乏国家治理经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5.1856年秋,太平天国内部东王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最终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这一变故(  )
A.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使农民革命政权初步建立
C.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宣告这场农民起义的失败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一纲领贯穿于整个运动的全过程,如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北代、西征,破江北、江南大营等前期军事活动,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李秀成在战场上纵情驰浮……都是为了保卫、巩固或扩大纲领的实践成果。
材料二:洪秀全登上天王宝座后,大搞家天下,封其子洪天贵福为动主,天京事交后,失去制约的天王更是“未肯信外臣,专信同姓之重”……出现天王不能控制主将,主将不能指挥军旅的危险局面,太平天国日渐衰微,最后的灭亡在所难免。
(1)材料一中“纲领”的名称是什么?写出“陈玉成、李秀成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取胜的两例战役。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天京事变”的转折性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结局是什么?
(3)结合材料及所学,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10 ADBDB DACBB
11-15 BBDBC
16.(1)《天朝田亩制度》;战役:浦口大捷、三河大捷。
(2)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结局:灭亡(失败)。
(3)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