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禽腺病毒感染 课件(共53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禽腺病毒感染 课件(共53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能力单元五 5-12禽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科(Adenovifidae)中对动物致病的包括两个属,即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和禽腺病毒属(Aviadenovirus)。
禽腺病毒分为3个群:I群是从鸡、火鸡、鹅和鹌鹑呼吸道感染分离出的禽腺病毒,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Ⅱ群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大理石脾病病毒和鸡大脾病病毒,它含有与I群腺病毒不同的群特异抗原;Ⅲ群是从鸡产蛋下降综合征和鸭分离到的腺病毒,它仅含有部分的I群共同抗原。现已知禽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能引起多种禽类的几种疾病。
在禽腺病毒感染中对鸡危害严重的有鸡包涵体肝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安卡拉),这3种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对养禽业可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概 述
一、鸡包涵体肝炎
(Avian inclusion body hepatitis,IBH)
概 述
本病又称贫血综合征(Anemia syndrome)是禽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疽、肝肿大有出血和坏死灶,肝细胞见有核内包涵体。
1951年美国首次报道本病,随后意大利、加拿大、英国、墨西哥、葡萄牙、德国、日本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我国也有此病发生。
病 原
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es,FAdVs)I群病毒根据基因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分为5个种(FAdV A~E),根据交叉中和试验结果分为12个血清型(FAdV1~12),都与自然发生的包涵体肝炎有关,其中血清2型和8型最常见。
病毒粒子直径为70~90nm,无囊膜,由252个壳粒围绕一直径60~65nm的核心,核酸类型为双股DNA病毒可在鸡胚的肾细胞、肝细胞、成纤维细胞中繁殖,在鸡胚肾细胞上可形成蚀斑,但不能在火鸡、兔、牛和人胎细胞中增殖。
FAdV1能凝集大鼠红细胞,多数毒株不凝集绵羊红细胞。血凝最适pH为6~9,最适温度为20 ~ 45℃。本病毒对热较稳定,在室温下可存活较长时间;能抵抗乙醚、氯仿及pH3~9;但1:1000的甲醛可使其灭活。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4~10周龄,5周龄鸡最易感,产蛋鸡则很少发病。通常病死率10%左右,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特别是IBDV和CAV等免疫抑制性病毒同时感染则病情加剧,病死率上升。
本病可垂直传播,种鸡感染后在3~6周内散毒,并通过鸡胚传播给子代。腺病毒感染后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带毒、排毒和建立潜伏感染。虽然腺病毒感染后第1天开始就能分离到病毒,但正常要到第3周开始排毒。肉鸡的排毒高峰在4~6周龄之间。青年蛋鸡感染后5~9周排毒水平最高,而14周后仍保持70%的高水平。因此,水平传播在本病的发生中也很重要。此外,与病鸡接触或被病鸡污染的圈舍、饲料、饮水可经消化道而传染。
本病多发于春、秋两季。
症状和病变
自然感染潜伏期1~2d。病鸡表现精神沉郁,嗜睡,腹泻,羽毛粗乱。有的病鸡出现贫血和黄疸,感染发病后3~4d突然出现死亡高峰,第5天后死亡减少或逐渐停止,病程一般为10~14d。
典型肉眼可见病理变化包括肝脏肿胀,脂肪变性,质地脆弱易破裂,呈点状或斑驳状出血,并见有土黄色隆起坏死灶;肾脏肿胀呈灰白色并有出血点;脾有白色斑点状和环状坏死;骨髓呈灰白色或黄色。组织学变化特征是肝细胞见有嗜酸性核内包涵体,边界清晰,圆形或不规则形,偶尔为嗜碱性包涵体。
病鸡精神沉郁,嗜睡,下痢,羽毛粗乱,贫血
病鸡羽毛松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冠髯苍白
排出白色水样稀便
成年蛋鸡可见产蛋率轻微下降,或影响蛋壳质量
病死鸡腿鸡严重出血
肝肿大,脂肪变性,易破裂,有出血
肝脏苍白或黄染,质地脆弱
肝脏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肝脏肿胀、黄染,有弥漫性出血点
脾脏肿大、出血,呈深褐色
胆囊肿胀、充盈
肾脏肿大,出血
骨髓褪色黄染
骨髓褪色变白
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出血
肝脏切面颜色黄,贫血
骨髓脂肪变性,变黄白色,右边为正常骨髓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典型症状和病变可以作出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和血清学等实验室诊断。
取病鸡或病死鸡的肝,制备悬液,取上清液接种于5日龄腺病毒阴性的鸡胚卵黄囊内,5~10d鸡胚死亡,见胚胎出血,肝坏死,并有包涵体。
中和试验时必须取双份血清,即发病期和恢复期鸡的血清,才有现实诊断意义。
还可以用荧光抗体进行诊断。
防 控
本病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因病毒可垂直传播,净化种鸡群是重要的控制措施。
其他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杜绝传染源传入,防止和消除应激因素,在饲料中补充微量元
素和复合维生素以增强鸡的抵抗力,加强圈舍和环境消毒。
为防止并发细菌性疾病,可在发病后饲喂抗生素。由于病原血清型较多,现阶段用疫苗预防尚不可行。
二、产蛋下降综合征
(Eggs drop syndrome,EDS76)
概 述
产蛋下降综合征(eggs drop syndrome 1976,EDS-76)是由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成年蛋鸡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鸡群产蛋骤然下降或达不到产蛋高峰,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蛋壳颜色变淡。
1976年Van Eck首次报道荷兰发生本病,1977年分离到病原。随后英国、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均报道有本病发生。我国于1991年从发病鸡群分离到病原,证实有本病存在。
病 原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gg drop syndrome virus,EDSV)的学名为鸭A型腺胸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腺胸腺病毒属,即禽腺病毒血清Ⅲ群。
本病毒无赛膜,基因组DNA分子质量约为22.6x106ku,A、T含量高。病毒粒于直径力76~80nm。仅有一个血清型,但根据病毒基因组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可分为3个基因型,其代表株为EDS76-127。
本病毒能在鸭胚、鸭胚肾细胞、鸭胚成纤维细胞、鸡胚、鸡胚肝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繁殖、但在鸭胚中生长最好,并可致死鸭胚,在鸡胚肾和火鸡细胞中生长不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不能生长。
本病毒能凝集鸡、鸭、火鸡、鹅、鸽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家兔、绵羊、马、猪、牛的红细胞。血凝滴度在4℃可保持很长时间,但70℃会被破坏。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不敏感,对pH适应谱广,0.3%福尔马林经48h可使其完全灭活。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属腺病毒群,无囊膜,双股DNA,能凝集禽类红细胞
多种禽类,如鸡、鹌鹑、火鸡、鸭、鹅、鸽、雉鸡、珍珠鸡等均易感,并能检测出抗体,但仅产蛋鸡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不同品种的鸡对EDSV易感性有差异,肉种鸡和产褐色蛋母鸡最易感。本病发生于26~32周龄鸡,35周龄以上较少发病。幼龄鸡感染后不表现临床症状,血清中也查不出抗体,在性成熟而开始产蛋后才有临床表现,血清也转为阳性。
本病主要是垂直传播,但水平传播也起重要作用,从鸡的输卵管、泄殖腔、粪便、肠内容物都能分离到病毒。EDSV侵入鸡体后,在性成熟前对鸡不表现致病性,在产蛋初期由于应激反应,致使病毒活化造成产蛋鸡发病。
流行病学
症状和病变
感染鸡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性群体产蛋下降,比正常下降20%~38%,甚至达50%。病初蛋壳色泽变淡,紧接着产畸形蛋,蛋壳粗糙像砂粒样,蛋壳变薄易破损,软壳蛋增多,占15%以上。对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影响,病程可持续4~10周。
本病无明显病变,发现卵巢变小、萎缩、子宫和输卵管黏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症。输卵管腺体水肿,单核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病变细胞中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高产蛋鸡群突然出现产蛋下降,畸形蛋显著增多,多为软壳 、白壳或无壳蛋
蛋品质下降,蛋清稀薄如水
病鸡下痢,有时粪便中混有无壳蛋
蛋白变稀薄呈水样
软壳蛋增多,占15 %以上
正常鸡产的蛋
输卵管卡他性炎症和黏膜水肿、出血
输卵管黏膜充血,有灰白色分泌物
输卵管粘膜水肿,似小水泡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的特点是引起产蛋下降的持续时间较非典型ND、低致病性禽流感、IB和AE等引起的要长。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病原分离和鉴定 从病鸡的输卵管、泄殖腔、肠内容物和粪便取作病料,经无菌处理后,以尿囊腔接种10~12日龄鸭胚(无腺病毒抗体)。病料也可以接种于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分离的病毒发现有血凝现象,再用已知抗EDS76病毒血清,进行HI试验或中和试验进行鉴定。
2、血清学试验 HI试验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如果鸡群HI效价在1﹕8以上,证明此鸡群已感染。此外还可采用中和试验,ELISA,荧光抗体和双向免疫扩散试验等方法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禽脑脊髓炎:产蛋率下降,蛋重变小,但蛋壳颜色、强度无任何变化。
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呼吸道症状,产白壳蛋、沙壳蛋和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
骨软症:鸡群产蛋率下降,破损蛋增多,但蛋壳颜色变化不大。病鸡瘫痪,通过添加维生素AD3和调整骨粉、石粉比例等治疗方法,可使鸡群很快康复。
防 控
1.杜绝 EDSV传入 本病主要是经胚胎垂直传播,所以应从非疫区鸡群中引种,引进后要严格隔离饲养,产蛋后经 HI试验检测,确认HI抗体阴性者,才能留作种鸡用。
2.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措施加 加强鸡场和孵化至消每工作,在日粮配合中,必须注意氨基酸、维生素的平衡。
3.免疫接种产蛋鸡群接种油佐剂灭活苗可到良好保护作用。鸡在110~130日龄洪行免疫接种,免疫后2~3周HI抗体效价可达28~29,免疫期10~12个月。目前我国广泛使用减蛋综合征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或禽流感等制成的多联灭汗苗,可实现一针防多病。
4.在原种群和祖代群实施根除计划北爱尔兰一育种公司已成功消了EDSV,采用的方法是:从收取40周或40周龄以上原种和祖代鸡的种蛋开始,因为这一阶段鸡群已停产异常蛋,且有EDS HI抗体。孵出的雏鸡小群(100只/群)饲养,每6周测一次HI抗体,如发现1~2 只阳性鸡则剔除,然后每周检测HI抗体。这样连续几个世代,即可成功。
三、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
病 原
研究表明,引起心包积液综合征的病原为Ⅰ群禽腺病毒C种、第4血清型(FAdV-4)。FAdV-4病毒为非折叠的二十面体结构,病毒粒子大小在70nm~90nm,有252个壳粒,包含240个不在顶点的六邻体(hexon)壳粒和12个五邻体顶点壳粒,其中表达六邻体蛋白的hexon基因是首选的病毒分型基因。
2015年6月,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在我国山东肉鸡场首先爆发,随后迅速扩散蔓延,在河南、河北、黑龙江、海南、陕西、山西、北京、江苏等地均有发病的报道,且发病从最初的肉鸡场蔓延至蛋鸡场。
个别鸡只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体表观察无肉眼可见变化,剖检亦无明显病变。
1天后死亡增多,鸡只精神沉郁,萎靡不振,翅下垂,缩颈闭目,体温升高到43℃,拉黄绿色稀粪,部分鸡只有呼吸道啰音。
大多数病鸡出现症状后1~2 d死亡,发病高峰期每天死亡约200只,整个病程死亡率达15%。
临床症状
体表无明显可见病变,鸡只发育良好,肌肉丰满匀称。剥开皮肤,病死鸡皮下、肌肉表面无肉眼可见病变。
剖开腹腔,肝脏病变显著,肝脏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肝表面有散在红色出血点或出血斑。
剖开腺胃和肌胃,可见个别鸡只腺胃乳头轻微出血,肌胃角质层下无可见病变,但在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有明显出血带。
脾脏稍肿,表面有坏死区。盲肠扁桃体肿胀,剖开可见有出血点。
肾脏肿大,输尿管中充满白色尿酸盐,呈现出典型的花斑肾病变。打开胸腔部分,可见心包钝圆,充盈大量淡黄色半透明积液。
肺脏肿胀充血;其他脏器未有肉眼可见病变。
病理变化
诊 断
鸡胚接种
诊 断
PCR诊断
防 控
发病鸡群全群注射卵黄抗体每只1.5毫升,连续3天;同时使用抗病毒中药,为保护肝脏和肾脏,使用葡萄糖和碳酸氢钠辅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疫苗预防。目前尚无有正规批号的疫苗,市场有相应的灭活疫苗销售,可试用。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