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能力单元五 5-2 传染性鼻炎传染性鼻炎(IC)是由副鸡禽杆菌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和窦的炎症,表现流涕、面部水肿和结膜炎。本病分布于全世界,由于感染的产蛋鸡产蛋减少10%~40%,生长鸡增重停滞及淘汰鸡数增加,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概 述病 原幼龄培养物为一种革兰阴性的小球杆菌,两极染色,不形成芽胞,无鞭毛,无荚膜,兼性厌氧,在含5%~10%二氧化碳的条件下生长较好。对营养的需求较高,需要有V因子才能生长良好。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可满足本菌的营养需求,培养24h可形成露滴样小菌落,不溶血。葡萄球菌等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V因子,本交叉划线培养时,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可长出副鸡嗜血杆菌菌落。本菌通常在37~38℃培养,经鸡胚卵黄囊内接种,在24~48h内致死鸡胚,以卵黄和鸡胚内含菌量较高。在马血清加鸡肉汁琼脂培养副鸡禽杆菌菌落Page 用玻片凝集试验将本菌分为A、B、C三个血清型,不同国家的血清型分布不同。我国流行的以A型为主。Kume采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将本菌分为I、I、皿三个血清群,9个血清型。后来又将Kume的分类重新命名,将I、II、II血清群改为A、B、C血清群,使之与Page的A、B、C血清型对应,并分为A1、A2、A3、A、B1、C、C2、C3和C4共9扣个血清型。Page分型的重要意义在于,血清型与免疫特异性相符,即不同血清型的疫苗不能提供交叉保护。资料表明,Page的B血清型内各菌株之间仅部分有交叉保护。按Kume分型法的C1和C2以及C2和C4之间有显著交叉保护。病 原病 原本菌致病力与多种因子有关。血凝素抗原对定居起关键作用,菌体粗提多糖可引起临床中毒症状,荚膜也与定居有关并对引起病理变化起关键作用。本菌抵抗力较弱,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时可存活两周,卵黄囊内的菌体在-20℃环境下应每月继代一次;对热及消毒剂很敏感,在45℃时存活不过6min,冻干条件下可以保存10年。本菌对多种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有一定敏感性。可选用高敏药物治疗,常用庆大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等。双氢链霉素和一些磺胺类药物有协同作用。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及带菌鸡。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媒介主要是被本菌污染的饲料、饮水、飞沫和尘埃,麻雀也能成为传播媒介。本病自然条件下以4~13周龄的鸡最易感,老鸡感染较为严重。鼻腔内人工感染7日龄内的鸡可发病,4~8周龄有90%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13周龄以上可100%感染发病。雉鸡、珠鸡、鹌鹑偶尔也能发病,其他禽类、小鼠、豚鼠和家兔都不感染。易感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生与诱因有关。如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通风不良,鸡舍内闷热,氨气浓度高,或鸡舍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受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严重发病。鸡群接种禽痘疫苗引起的全身反应,也常常是传染性鼻炎的诱因。本病多发生于冬秋两季,这可能与气候和饲养管理条件有关。临床症状潜伏期短,自然接触感染,在1~3d内出现症状。鼻腔和窦发生炎症者,表现鼻腔流稀薄清液,后转为浆液黏性分泌物,打喷嚏;眼周及脸水肿,眼结膜炎、红眼和肿胀。食欲及饮水减少,或有下痢,体重减轻。仔鸡生长不良。成年母鸡产卵减少甚至停止。公鸡肉髯常见肿大。如炎症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呼吸困难并有罗音;病鸡常摇头欲将呼吸道内的粘液排出,最后常窒息而死。强毒菌株感染的病死率较高。无并发感染的发病率高而病死率低。鸡传染性鼻炎,肉垂肿胀鸡传染性鼻炎,面部水肿,鸡冠和肉垂肿胀鸡传染性鼻炎,面部及眼眶肿胀鼻孔有分泌物头面肿胀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窦内有渗出物凝块,后成为干酪样坏死物。常见卡他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可见气管黏膜炎症,偶有肺炎及气囊炎。卵泡变性、坏死和萎缩。鼻黏膜水肿,充血、出血鼻粘膜充血、鼻窦内有大量的粘液鼻腔和眶下窦内有黄白色粘性分泌物病程较长者,窦内有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鸡可见卵泡变形、出血、破裂诊 断病原分离鉴定用消毒棉拭子自2~3只病鸡的窦内、气管或气囊无菌采取病料,直接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直线,然后再用葡萄球菌在平板上划横线,放在5%CO2的缸内37℃培养,24~48h后在葡萄球菌菌落边缘可长出一种细小的卫星菌落。获得纯培养后,再作其他鉴定。血清学诊断可用加有5%鸡血清的鸡肉浸出液培养鸡嗜血杆菌制备抗原,用凝集试验检查鸡血清中的抗体,通常鸡被感染后7~14d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可维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此外,血凝抑制试验(HI)和琼脂扩散试验(AGP),也可用于本病诊断。防 控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避免过密饲养,带鸡消毒等措施可减轻发病。因为康复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故不应从疾病情况不明的鸡场购进种公鸡或生长鸡。免疫接种用多价灭活油剂菌苗,可于3~5周龄和开产前分两次接种,预防本病有效。发病群也可作紧急接种,并配合药物治疗,对饮水和鸡舍带鸡消毒,可以较快地控制本病。本菌对多种抗生素及磺胺药物有一定敏感性。可选用高敏药物,常用红霉素、土霉素等。双氢链霉素和一些磺胺类药物协同用药,对治疗IC的效果较好。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