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能力单元五 5-3 禽曲霉菌病禽曲霉菌病是由真菌中的曲霉菌引起的多种禽类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特点是在组织器官中,尤其是肺及气囊发生炎症和小结节。多见于雏禽,常呈急性爆发。概 述病 原主要病原体为半知菌纲曲霉菌属中的烟曲霉,其次为黄曲霉,此外还有多种曲霉菌。本菌为需氧菌,在室温和37~45 C均能生长。在马铃薯培养基和其他糖类培养基上均可生长。烟曲霉在固体培养基中,初期形成白色绒毛状菌落,经24~30h后开始形成孢子,菌落呈面粉状、浅灰色、深绿色、黑蓝色,而菌落周边仍呈白色。曲霉菌能产生毒素,可使动物痉挛、麻痹、致死和组织坏死等。曲霉菌的孢子抵抗力很强,煮沸后5min才能杀死,常用消毒剂有5%甲醛、石炭酸、过氧乙酸和含氯消毒剂。曲霉菌在孢子梗顶部囊上成放射状排列分生孢子呈串珠状病 原繁殖菌丝呈圆柱状流行病学各种禽类都有易感性,以幼禽(4~12日龄)的易感性最高,常为急性和群发性,成年禽为慢性和散发。禽类常因接触发霉饲料和垫料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而感染。哺乳动物如马、牛、绵羊、山羊、猪和人也可感染,但为数甚少。孵化室受曲霉菌污染时,新生雏可受到感染。阴暗潮湿鸡舍和不洁的育雏器及其他用具、梅雨季节、空气污浊等均能使曲霉菌增殖,易引起本病发生。孢子易穿过蛋壳,而引起死胚或出壳后不久出现症状。临床症状急性者可见病禽呈抑郁状态,多卧伏、拒食,对外界反应淡漠。病程稍长,可见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细听可闻气管罗音。冠和肉髯发绀,食欲显著减少或不食,饮欲增加,常有下痢。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如摇头、头颈不随意屈曲、共济失调、脊柱变形和两腿麻痹。病原侵害眼时,结膜充血、眼肿、眼睑封闭,下睑有干酪样物,严重者失明。急性病程2~7d死亡,慢性可延至数周。病鸡羽毛蓬乱,两羽下垂,闭目昏睡,呼吸困难雏鸡呈急性经过,病初精神沉郁,翅下垂,闭目呆立一隅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气, 病鸡头颈伸直,张口呼吸有时可见甩头,有罗音,后期可见下痢症状,最后倒地,头向后弯曲。死亡率为50%~80%。成年鸡多呈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羽毛松乱无光,呆立,消瘦、贫血严重时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病理变化病变以侵害肺部为主,典型病例均可在肺部发现粟粒大至黄豆大的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结节的硬度似橡皮样或软骨样,切开后可见有层次的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内含大量菌丝体,外层为类似肉芽组织的炎性反应层。除肺外,气管和气囊也能见到结节,并可能有肉眼可见的菌丝体,成绒球状。其他器官如胸腔、腹腔、肝、肠浆膜等处有时亦可见到。有的病例呈局灶性或弥漫性肺炎变化。肝脏有散在或密集粟粒大灰白色结节肺脏浆膜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结节肺脏弹性消失,质地变硬,有时多个霉菌病灶融合成稍大的团块严重者霉菌结节几乎全部取代正常肺组织病程较长者,可形成钙化灶病鸡腹膜上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霉菌结节内脏浆膜面散布着黄白色霉菌结节有时可在气囊内见到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霉斑,表面呈绒毛状腹气囊、肾脏、肺脏可见大量白色霉菌斑肠道黏膜和浆膜有黄色肉芽肿诊 断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取病理组织(结节中心的菌丝体最好)少许,置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1~2滴,用针拉碎病料,加盖玻片后镜检,可见菌丝体和孢子;接种于马铃薯培养基或其他真菌培养基,生长后进行检查鉴定。防 控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是预防曲霉菌病的主要措施,垫料要经常翻晒,妥善保存,尤其是阴雨季节,防止霉菌生长繁殖。种蛋、孵化器及孵化厅均按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育雏室应注意通风换气和卫生消毒,保持室内干燥、清洁。长期被烟曲霉污染的育雏室、土壤、尘埃中含有大量孢子,雏禽进入之前,应彻底清扫、换土和消毒。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用制霉菌素防治本病有一定效果,剂量为每100只雏鸡一次用50万IU,每日2次,连用2~4d。用1﹕3000的硫酸铜或0.5%~1%碘化钾饮水,连用3~5d。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