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六淫学说 课件(共10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六淫学说 课件(共10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0张PPT)
项目四 六淫辨证理论应用
任务一 六淫学说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目标,从动物疾病病因为切入更深,阐明了六淫辨证保健的一般方法与应用。
二、教学重点
畜禽疾病六淫辨证保健技巧。
三、教学难点
六淫辨证保健技巧
任务一 六淫学说
疾病发生过程分析
内因——内因即机体生理病理状况
外因——从西兽医来讲,主要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从中兽医来讲就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类致病因素。
根据这六种致病因素进行病证的辨证论治,即为六淫学说。
一、风
分类 性质特点
风邪 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百病之长
善行数变
风性主动
风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1.风邪阳性
袭表——汗出、恶风
袭肤腠——皮肤瘙痒,丘疹
袭肺——咳嗽、咽痛、鼻塞等或风水相搏证。
2.百病之长,风盛行痹证(风寒湿),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风水证、风火证等。
3.症状特点: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或突起风团,瘙痒,麻木,肢体关节痛处不定,头面浮肿等症。
关节异常
二、寒
分类 性质特点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
寒主收引
凡是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1.外袭肤表,阻遏卫阳,郁闭肌肤,阳气失却温煦,故见恶寒、头痛,无汗,苔白,脉浮紧等症。
2. 内侵脏腑,阻滞脏腑气机。如寒邪客肺,肺失宣降,可见咳嗽、哮喘等症。再如寒滞胃肠,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等症。
3.内侵气血,阻碍气血运行,表现出拘急冷痛,无汗,可视黏膜苍白或青,苔白,脉沉甚至脉伏。
恶寒
寒主收引
三、暑
分类 性质特点
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伤津耗气
暑多挟湿
凡夏至之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火热、升散、夹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1.暑为阳邪,症状表现为高热、可视粘膜赤色,脉洪大等。
2.暑性升散,升则易上扰心神,出现神昏等症状;散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
3.夏季多雨而潮湿,除发热、烦渴等外,还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
四肢困倦
四、湿
分类 性质特点
湿邪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黏滞,易阻气机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凡具有重浊、黏滞、趋下性质的外邪,称为湿邪。
1.湿为阴邪,具有阻竭气机、损伤阳气、黏滞缠绵、重浊趋下等致病特点
2.湿为阴邪,临床多见寒湿,但湿郁又易化热,则成湿热,如寒湿证、湿热证等。
3.湿可与风、暑、痰、毒等邪气合而为病,如风湿证、暑湿证、水湿证、痰湿证、湿毒证等。
湿淫证辨证依据是,起病较缓而缠绵,以困重、酸楚、痞闷、腻浊等为证候特点。
五、燥
分类 性质特点
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凡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1.侵袭肌表与清窍: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最易损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等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2.侵袭肺系:肺喜清润而恶燥,燥会影响肺气之宣降,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咳,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大肠失润,传导失司,可见大便干涩不畅等症。
3.血虚、阴亏可致内燥。
4.辨证依据:秋季或处于气候干燥环境,具有干燥不润的证候特点。
六、火
分类 性质特点
火邪 火为阳邪,燔灼炎上
易扰心神
伤津耗气
生风动血
易致疮疡
凡具有炎热升腾性质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
1.火为阳邪,
课后小结:
对因+对症+支持疗法
对因治疗措施:解痉、解热、祛湿、润燥、祛寒
思考题:如何通过六淫辨证实现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