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 课件(共26张PPT)《禽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 课件(共26张PPT)《禽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
教学目标:掌握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治要点
教学重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教学难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防制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鸡发生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在疾病早期,患部细胞的胞核内见有包涵体。
本病1924年首次报道于美国,现已遍布世界养禽的国家和地区。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对养鸡业造成很大危害。
一、病原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中的鸡疱疹病毒1型。ILTV基因组DNA分子量为100×106,长度155Kb。病毒粒子有囊膜,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双股DNA。病毒粒子近似球形,大小约为195~250nm。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脾和血液中较少见。
二、流行病学
1. 易感动物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不同年龄的鸡均易感,但以成年鸡的症状最为特征。野鸡、孔雀、幼火鸡也可感染,而其他禽类有抵抗力。
2. 传染源
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气管和上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咳出血液和黏液排出病毒,污染的垫料、饲料和饮水,可成为传播媒介。
约2%康复鸡可带毒,时间可长达2年。三叉神经节是ILTV潜伏感染的主要部位。易感鸡与接种活苗的鸡长时间接触,也可感染本病,说明接种活苗的鸡可在较长时间排毒。
3.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
4. 流行特点
本病在易感鸡群内传播很快,感染率可达90%,病死率为5%~70%,一般平均在10%~20%,在高产的成年鸡病死率较高。一般在90~120日龄的鸡发病最为常见。
三、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6~12天
急性特征症状是鼻孔有分泌物和呼吸时发出湿性罗音,继而咳嗽和喘气。严重病例,呈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有时死于窒息。检查口腔时,可见喉部黏膜上有淡黄色凝固物附着,不易擦去。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紫,有时排绿色稀粪,衰竭死亡。病程5~7天或更长。有的逐渐恢复成为带毒者。
有些比较缓和的呈地方流行性,其症状为生长迟缓,产蛋减少、流泪、结膜炎,严重病例见眶下窦肿胀,发病率仅为2%~5%,病程长短不一,病鸡多死于窒息,呈间隙性发生死亡。
病鸡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
病鸡口腔内出血性分泌物,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病鸡上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病鸡群精神沉郁,呼吸困难
四、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变为喉和气管黏膜充血和出血。喉部黏膜肿胀,有出血斑,并覆盖含黏液性分泌物,有时这种渗出物呈干酪样假膜,可将气管完全堵塞。炎症也可扩散到支气管、肺和气囊或眶下窦。比较缓和的病例,仅见结膜和窦内上皮的水肿及充血。
组织学变化可见黏膜下水肿,有细胞浸润。在病的早期可见核内包涵体。
病鸡喉部粘膜肿胀、出血并有分泌物
病鸡喉和气管粘膜充血和出血
病鸡气管粘膜严重出血
病鸡气管粘膜出血,并含有多量粘液
病鸡气管内有干酪样物质阻塞
病鸡气管内有干酪样假膜
气管内的出血性分泌物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性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六、防制
1.做好平时的综合生物安全防疫措施 坚持严格隔离、消毒等措施,防止一切带毒动物和污染物进入禽群;饲料和饮水来源安全等。
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都可造成ILTV潜伏感染的带毒鸡,因此避免将康复鸡或接种疫苗的鸡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2. 免疫接种
(1)弱毒疫苗,经点眼、滴鼻免疫。但ILT弱毒疫苗一般毒力较强,免疫鸡可出现轻重不同的反应,甚至诱发本病。弱毒疫苗一般用于常发本病的地区,在未发本病的地区应尽量避免使用。使用时可在35日龄首免,65~70日龄首免即可,避免直接给90~110日龄鸡免疫,防止出现严重反应,甚至诱发本病。
(2)强毒苗,涂擦于泄殖腔黏膜,4~5天后,黏膜出现水肿和出血性炎症,表示接种有效,但排毒的危险性很大,一般不用。
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
3.发病时采取的措施
(1)病鸡群隔离,病死鸡要无害化处理(深埋、焚烧或化制)。
(2)对污染环境、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3)疫区内外的易感动物应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4.治疗
主要应用对症疗法,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中药有较好疗效,可用六神丸、喉症丸等止咳平喘药物。
谢 谢 大 家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