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生长发育测定 课件(共74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2生长发育测定 课件(共74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2.1后备猪选择
























定期称取体重和体尺,在断奶、6月龄和36月龄(成年)三个时期进行。
在同龄同期饲养管理一致的条件下,以体重大和体尺高者为优。
1.注意事项:
(1)校正测量工具。
(2)测量场地要求平坦。
(3)猪体站立保持自然平直姿势。
(5)每个部位测2-3次,求平均值。
任务2. 生长发育测定
体长 从两耳根联线的中点,紧贴背线至尾根的长度。单位㎝,测量时要求猪下颌、颈部和胸部呈一条直线,用软尺测量。
体高 从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用测杖或硬尺测量。
胸围 沿肩胛后角绕胸部的垂直周径。单位㎝,用软尺测量。
腿臀围 从左侧膝关节前缘,经肛门绕至右侧膝关节前缘的距
体重:早饲前空腹称重。
2.测量项目
猪体尺测量(不正确的姿势)
头太低
测体高
任务3、生产性能测定
1.概念:性能测定指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对有经济价值的性状进行度量的全过程。
包括使用测定信息和测定结果,如根据测定结果按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和良种登记
一、性能测定的概念与意义
猪核心群的选种工作包括三个步骤:
性能测定: 要求严格测定
遗传评估:要求准确评估
种猪选留:要求强度选留
2.性能测定的意义
性能测定是整个育种工作的基础
对提高选择反应和遗传效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生产性能测定表型测定结果遗 传 评 定育种值估计获得优良后代选择优秀种猪选种选配猪遗传改良的方法3.性能测定的发展
丹麦
1907年,建第一个后裔测定站,培育了长白猪
加拿大、荷兰、芬兰效仿采用后裔测定
上世纪四十年代,活体测膘,改为性能测定
七十年代,为测定肉质,改为综合测定(个体加同胞)
九十年代,电、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自动记料系统
没有种猪测定便没有猪的遗传改良。
中国
50 年代初开始试验性的后裔测定
80 年代初综合测定
1985 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种猪测定机构―― 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标志着中国种猪测定工作开始向正规方向发展,
现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四川以及有些大型种猪场如广东三宝、马山甲、大观山等都建有种猪测定站或相应的种猪测定设施,为中国种猪的遗传改良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性能测定方案
1.测定站测定
(1)公猪性能测定:
在相对一致的环境条件下测定公猪的生长性状。根据估计育种值(EBV)或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结合体型外貌评分进行评定。
对育种场每个血统的种公猪都进行测定
每头公猪配3头核心群母猪,每窝选一头公猪送测定中心进行测定。
(2 )公猪性能加同胞测定(也称综合测定)
对公猪进行性能测定的同时进行全、半同胞测定,根据测定成绩,综合评定公猪的性能水平。
方案:
在公猪性能测定的基础上,每窝加选1头去势公猪和1头母猪,每窝3头为一个测定组
公猪单栏饲养,其余的同胞关在一个栏内
自由采食,按栏计料
当同胞测定猪体重达100kg结束育肥
测定后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品质
(3)电子识别自动记料测试系统
ACEMA64第一代自动化测试系统,法国 ACEMO
是一种测定种猪肉生长期进食量的仪器,用以提供饲养喂料功效研究数据。由1-64个主机与中心电脑相连
测定系统工作容量:可同时测960头种猪,64个栏,每栏可群养15头25-120公斤的测定猪,,通过电子仪器识别每一头种猪,对其进食进行精确测定(误差0.5%)。
已被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许多国家的猪育种测定站(中心)所使用,我国北京、深圳、武汉等地也已引进使用。
测定指标:
达100kg背膘、测定期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饲喂方法 :统一的日粮,自由采食。
2.场内测定
后备公猪和后备母猪的测定
测定达100kg的日龄及背膘
一般不计算个体饲料消耗。
根据统一的测定规程,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同时进行。
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和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消除双方测定数据的场、年、季等环境偏差,进行个体育种值估计,以提高群内选择差,加大选择强度。
3.同步测定
三、性能测定的组织
测定站测定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
测定由固定人员负责
结果统计由专门的机构负责
定期公布
四、测定性状
包括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
现场测定测哪些性状取决于该场种猪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及测定设备等。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性状
基本性状3个:
辅助性状12个
⑴ 达100kg体重的日龄;
⑵ 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⑶ 总产仔数。
遗传评估的基本性状(各场必测性状)
遗传评估的辅助性状(各场自行选择)
在生长发育方面增加二个性状:
⑷ 达50kg体重的日龄,
⑸ 饲料转化率。
在繁殖性能方面增加四个性状:
⑹ 产活仔数;
⑺ 21日龄窝重;
⑻ 产仔间隔;
⑼ 初产日龄。
在胴体性能和肉质方面增加六个性状:
⑽ 眼肌面积;
⑾ 后腿比例;
⑿ 肌肉pH值;
⒀ 肉色;
⒁ 滴水损失;
⒂ 大理石纹。
有实力的种猪企业还测定氟烷基因、酸肉基因等。
1.繁殖性状
(1)产仔数:
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产活仔数:出生时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2)初生重:初生时仔猪的个体重。在出生后12h之内测定。
(3)泌乳力:同窝存活仔猪到20(或21)日龄时的全窝重量,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应在清晨补饲前称重。
(4)断奶窝重:断奶时全窝重。
(5)产仔间隔 母猪前、后两胎产仔日期间隔的天数
(6)初产日龄 母猪头胎产仔时的日龄数。
(1)生长速度
平均日增重:指整个育肥期间猪只(种猪本身断奶到180日龄)平均每天体重的增长量,用g/d为单位。
达100kg的日龄
2.生长发育性状
料重比:指育肥期内育肥猪每增加1 kg活重的饲料消耗量。其计算公式为:
(2)饲料转效率
例:育肥猪入栏时20kg,出栏时100kg,共耗料240kg,
则料重比为:240÷(100-20)=3:1
饲料转换率
(3)采食量
在不限食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
(4)活体背膘
测定达100kg活重时的背膘
3.胴体性状
腕关节
跗关节
宰前体重:
屠宰前空腹24h称得的活体重
胴体重
猪经放血、去毛、去掉头、蹄、尾和内脏(保留肾和板油)测得的左右两侧肉片的重量。
(1)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体重的比例。
胴体重
屠宰率= --------------×100%
宰前体重
(2)胴体长
胴体斜长
胴体直长
耻骨联合
前缘中心点
第一肋骨与
胸骨结合处
胴体
斜长
胴体
直长
第一
颈椎底
耻骨联合
前缘中心点
(3)胴体背膘厚
背部皮下脂肪的厚度。
一点测膘:
指第6-7胸椎结合处测定的垂直于背部的皮下脂肪厚度。
6-7肋
背膘厚
肩部最厚处
最后肋骨处
腰荐结合处
取肩部最厚处、胸腰结合处和腰荐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三点测膘
指倒数第1-2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而国外多测定第10肋骨处背最长肌的横截面积。
优良品种的眼肌面积可达34~36平方厘米。
如无求积仪时,用下列公式估测:
(4)眼肌面积:
眼肌面积的遗传力较高,约为0.45~0.60,
它与胴体瘦肉率呈强正相关,
眼肌面积测量
眼肌
测眼肌宽
测眼肌高
(5)腿臀比例
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腿臀比例=(腿臀重÷胴体重)×100%
将左半胴体摘除肾和板油,分割为骨胳、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即是胴体瘦肉率。
瘦肉重量×100%
胴体瘦肉率(%)=
胴体重-板油和肾重-作业损耗
(6)瘦肉率
4.肉质性状
肌肉pH值
肉色
肌肉大理石纹
系水力
贮存损失
熟肉率
肌肉嫩度
肌肉脂肪含量
测定时间:屠宰后45mi以及宰后24h
测定部位:是倒数第3~4肋间处的眼肌内中心部位。
宰后45min内,测定值记录为PH1,测定PSE肉,宰后24H测定值,记录为PH24,测定DFD肉。
正常值:PH1:6.0-6.6,若,pH1 < 5.6;伴有苍白渗水,可判断为PSE肉
PH24 正常值为5.5-5.7,当PH24>6.2时,又伴有暗紫、干燥,可判断为DFD肉。
(1)肌肉PH值
PSE肉和DFD肉
PSE肉(灰白、松软、渗水肉) DFD肉(黑干硬肉)
颜色 灰白 暗黑
质地 柔软和汁液渗出 质地坚硬、表面干燥
PH值 pH1<5.9。 pH24>6.2
成因 含氟烷基因 应激 不需特殊基因。宰前动物处于持续和长期的应激状态下,肌糖元消耗殆尽
(2)肉色:
肌肉颜色深浅和色调(色度)取决于肌肉色素含量。
肌红蛋白是色素的基本成分,约占总色素的67%。
肌红蛋白的状态受到温度、氧气分压、PH、肉面微生物活动、光照、腌制条件(渗透压)的影响。
(3)大理石花纹
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
评定方法:胸腰结合处眼肌横断面,置于4℃冰箱24h,对照评分标准图评分。3分为理想分布。
肉色与大理石纹评分标
优质猪肉
大理石花纹





(4)系水力:
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与添加水分的能力。
(5)滴水损失:
在不施加其他任何外力而只受重力作用条件下,肌肉蛋白质系统在测定时的液体损失量。
测定方法:宰后2h内取第四到第五腰椎处背最长肌,将试样修整为长5cm、宽3cm、厚2cm的肉样,4℃下吊挂于冰箱中,24h称贮存后重。
贮存损失(%)=(贮存前重—贮存后重)÷贮存前重×100%
(6)熟肉率:
宰后2h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铝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min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min后称蒸后重
按下式计算
熟肉率(%)=(蒸后重÷蒸前重)×100%
(7)嫩度:
是影响肌肉风味的重要性状
肌肉嫩度与肌纤维直径大小、肌肉中结缔组织多少或肌肉胶原纤维含量高低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等有密切关系
(8)肌内脂肪含量
推存肌内脂肪含量为2.5%-3%。
测定方法:索氏提取法:用乙醚浸提等
五、测定所需设备
用于称猪的电子秤
B型超声波测定仪
一台性能较好的电脑
种猪遗传评估软件
完善的系谱资料
六、测定方法
种猪场对参加测定的种猪应加以选择,同一批断奶仔猪里要选择生长发育良好,无疾患的,一般每窝至少挑选1公2母,并戴上耳号牌做好标记。
1.总产仔数
对分娩的母猪进行数据登记,包括:分娩时间、胎次、总产仔、活产仔、死胎、木乃伊、初生重,同时要登记初生仔猪的个体号
某猪场的母猪生产性能记录
待测定猪体重达80~105kg左右进行空腹测定
记录个体号、性别、测定日期、体重等信息
按实际体重和日龄可校正为达100kg体重日龄。
2.达100kg体重日龄
校正公式
校正日龄=测定日龄-〖(实测体重-100)/CF〗
其中:
CF=(实测体重/测定日龄)×1.826 040(公猪)
CF=(实测体重/测定日龄)×1.714 615(母猪)
30-100Kg日增重=70000/(100Kg体重日龄-30Kg体重日龄)
30Kg体重日龄=实际日龄 + (30-实际体重)×1.565
应用举例
某公猪入栏时25kg,63日龄,结束测定时180日龄,105kg,试求体重达100kg日龄及30-100kg平均日增重
解:
校正日龄=测定日龄-〖(实测体重-100)/CF〗
=180-[(105-100)/105/180× 1.826 040]=165
30-100Kg日增重=70000/(100Kg日龄-30Kg日龄)
=70000/(165-63+(30-25)× 1.565
=70000/94.175
=743.297(g/d)
例证
100kg体重时
用B超或扫描仪测定倒数第3-4肋骨间,距背中线5cm处的背膘厚,用mm表示;
也可用A超测胸腰结合处、腰荐结合处都沿背中线5cm处的两点求平均值。
3. 100kg活体背膘测定:
活体背膘厚的测点(B超)
A-型超声波
B-型超声波
校正背膘=实际膘厚×CF
CF=A/[(A+B×(实际体重-100)]
其中A B 为
应用举例
某长白公猪180日龄测定体重为105kg,背膘为17mm,问:100kg体重背膘是多少?
解:
校正背膘=实际膘厚×CF
CF=A/[(A+B×(实际体重-100)]
=17×12.826/[(12.826+0.114 ×(105-100)
=17×0.957
=16.277mm
例证
http:///v-a4e99dcc-b5bf-11e0-89a1-001e0bd5b3ca.html
种猪拍卖
http://www./publish/player/player.php id=86865
大观山种猪测定
http://www.docin.com/p-9903984.html
数据校正
七、测定成绩评定
核心群种猪
后备
种猪
根据测定结果,参照各品种标准进行评定分级、按估计育种值或综合选择指数进行性能评定
(一)根据表型值评定
1.单项评定
(1)生长肥育性能评定
根据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效率和活体膘厚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比值为60、20和20。
项目 一级 测定值 得分 二级 测定值 得分 三级
测定值 得分
日增重(g) 650 54.0 600 46.0 550 38.0
饲料利用效率 3.2 18.0 3.4 15.0 3.6 12.0
活体膘厚(cm) 1.8 18.0 2.2 15.0 2.6 12.0
得分 90.0 76.0 62.0
注:日增重每上下浮动10g,加、减1.6分;饲料利用效率每上下浮动0.1,加、减1.5分;活体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0.75分。
(2)产肉性能评定
根据胴体瘦肉率、膘厚和肌肉脂肪含量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比值为40、40和20。
项目 一级 测定值 得分 二级 测定值 得分 三级
测定值 得分
胴体瘦肉率(%) 60.0 36.0 58.0 30.0 56.0 24.0
胴体膘厚(cm) 2.0 36.0 2.2 30.0 2.2 30.0
肌内脂肪含量(%) 2.5 18.0 2.0 16.0 1.5 14.0
得分 90.0 76.0 62.0
注:胴体瘦肉率每上下浮动1%,加、减3分;膘厚每上下浮动0.1cm,加、减3分;内脂含量每上下浮动0.5%,加、减2分。
(3)繁殖性能评定
根据送测猪同窝仔猪数、60日龄育成数和窝重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
项目 一级 测定值 得分 二级 测定值 得分 三级
测定值 得分
同窝仔猪头数 12 36 11 30 10 24
60日龄育成头数 10 27 9 23 8 19
60日龄窝重(kg) 160 27 140 23 120 19
得分 90.0 76.0 62.0
2.综合评定
根据受测猪的生长肥育性能、产肉性能和母本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种猪综合评分。各项评分比值为40、30和30。最后得出受测猪的总评分。
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生长育肥性能 36.0 30.4 24.8
产肉性能 27.0 22.8 18.6
繁殖性能 27.0 22.8 18.6
得分 90.0 76.0 62.0
注:以上四项分值均为低限值,种猪特优个体评分可达100以上。
(二)根据育种值评定
单项EBV值找出单项冠军;
BLUP育种指数选出全能冠军
现场评定-见面不如闻名;
健康评定-挥泪斩马謖.
1.在GBS软件系统中建立猪场出生、系谱、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数据库。
2.运用GBS软件估计BLUP育种值:对后备猪的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和母猪总产仔数进行BLUP单项育种值估计,并排序,以便发现单个性状优异的种猪。
3.父系指数模型
INDEX=100+∑wiAi
其中,wi为第i个性状的经济加权值,A i为第i个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BV
父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达100kg体重日龄和 100kg体重背膘厚。父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见表。
父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品种 达100kg体重日龄EBV 背膘厚EBV
杜洛克 -4.2 -14.1
4.母系指数模型
INDEX=100+∑wiAi
其中,wi为第i个性状的经济加权值,A i为第i个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BV
母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和总产仔数。母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见表。
母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品种 达100kg日龄EBV 背膘厚EBV 总产仔数EBV
长白 -2.50 -10.2 34.3
大白 -2.54 -10.3 34.9
(五)测定成绩的公布及合格种猪的利用
测定站:成绩在全国公布
http://sge./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信息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