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选用品种 课件(共158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1选用品种 课件(共158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58张PPT)
学习情境1 养猪生产筹划
项目1.养猪业
认知及猪的
特性利用
项目5.品种
筹划
项目2.现代养猪
工艺设计
项目3.圈舍
筹划
项目4.饲料
筹划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地方品种及引入品种种质特性,理解杂种优势的相关理论。
能力目标:
能认别常用品种并能合理利用
素质目标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任务1 选用
品种
任务2 选用
杂交组合
地方品种
培育品种
引入品种
选择亲本
选择杂交
组合
选择杂
交方式
1.5 品种筹划
任务1 选用品种
一、猪的经济类型
根据经济用途将猪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瘦肉型
脂肪型
兼用型
猪的经济类型
瘦肉型
兼用型
脂肪型
三种经济类型比较
瘦肉型 脂肪型 兼用型
体形外貌 体型 流线型 方砖型 中间
头颈部 轻而肉少 重而肉多
四肢 高、四肢间宽 矮、四肢间窄
体长与胸围比 大于15-20cm 不超过2-3cm
胴体特征 瘦肉率 ﹥55% ﹤45% 45%-55%
背膘 小于2.5cm 多于4.0cm 2.5-3.5cm
饲料利用 将蛋白质转化瘦肉能力强 将能量转化为脂肪能力强
思 考:
猪的经济类型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猪的经济类型是否一成不变?哪些因素会导致经济类型的变化?
二、猪的品种
我国已认定的地方猪种有72个
记入品种志的48个:
其中34个是国家级保护品种
主要培育品种12个
主要引入品种5个
(一)中国地方猪种
中国地方猪种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优良地方猪种介绍
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中国地方猪种的类型及特点
华北型:秦岭淮河以北
华南型:云南、广西、广东
华中型: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广东
西南型:四川、湖南、湖北
江海型: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
高原型: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广西、四川
(1)地方猪种的类型与分布
根据猪的起源、生产性能、外形的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中国地方猪种的类型及分布
(2)地方猪种的类型与特点
项目 华北型 华南型 华中型 江海型 西南型 高原型
分布区 秦淮以北 南部 介于华北、华南区之间 汉水、长江中下游沿沿岸 四川盆地、去贵高原 青藏高原
生态条件 寒冷干燥,饲料种类少 气候温湿,饲料资源丰富 气候温和,饲料资源丰富 气候温和,饲料资源丰富 气候温湿,饲料资源较差 高寒干旱,饲料缺乏
饲养方式 放牧 舍饲 舍饲 舍饲 舍饲、放牧 放牧
典型猪种 民猪 两广小花猪 金华猪 太湖猪 荣昌猪、内江猪 藏猪
体型 大 较小 中 中 中 小
主要毛色 黑色鬃粗长 黑或黑白花 黑白花 黑或六白 黑、黑白花 黑色鬃粗长
性成熟(月) 3-5 3-4 2.5-4 2.5-4 2.5-4 3-5
背膘(cm) 3-4 5-6 4-5 3-5 4-5 3-4
乳头数 7-8 5-6 6-8 8-9 6-7 5-6
产仔数 12 8-9 10-13 ﹥13 8-10 4-7
日增重g 400 330 300 340 300 170
料重比 4;1 4.23:1 4:1 4.38:1 3.8:1 5.24:1
瘦肉率 47.8% 37.2% 43.5% 30.5% 37.1% 40.1%
★民猪(东北三省) 包括大民猪、二民猪、小荷包猪
★八眉猪 (陕西) 大八眉,中八眉,小火猪
★黄淮海黑猪 (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 河北 内蒙古)包括马身猪,淮猪, 莱芜猪,河套大耳猪,深州猪,里岔黑猪
★汉江黑猪 ( 陕西 )
沂蒙黑猪 (山东)
(1)华北型(5)
2.中国优良猪种介绍
华北型
※民猪
②体型外貌:
全身被毛全黑,鬃长毛密,冬季密生绒毛。头中等大小,面直长,耳大下垂,体躯扁平,背腰狭窄,臀部倾斜,四肢粗壮,乳头7-8对。
华北型代表品种
①产地分布:东北、华北、内蒙古等。
③生产性能:成年公猪200kg,母猪150kg。产仔为13.5头,屠宰率72%,瘦肉率为46%。日增重458g.
④品种特点: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好、而粗饲,皮厚,增重慢。
⑤品种利用:
育种材料:是培育哈白猪、三江白猪、新金猪、东北花猪的亲本。
商品生产:作母本,与长白、大白、杜洛克杂交效果良好。
民猪
华南型(9) 
★两广小花猪(广东、广西),陆川猪,广东小花猪
粤东黑猪(广东)
★滇南小耳猪(云南) 
★蓝塘猪(广东)
★香猪(贵州、广西),黑香猪,两头乌香猪
隆林猪(广西)
海南猪(海南),文昌猪,临高猪
★槐猪(福建)
★五指山猪(海南)
华南型
※代表品种:两广小花猪
产地:两广,是由陆川猪、福建猪、公馆猪和两广小耳花猪归并组成,1982年起统称两广小花猪。
特点: “矮、短、肥、宽、圆” 。六短:头短、颈短、耳短、体短、腿短、尾短
皮薄,肉质嫩美早熟易肥。
香猪
产地:广西、贵州交界处,包括丛江香猪、剑河白香猪、环江香猪、巴马香猪、藏香猪等 。
外貌:体格小,体躯短,背腰微凹,腹部略垂,后躯较丰满,头耳小,嘴筒尖,四肢细短。
性能:出生重0.3~0.5kg,60天断奶平均每头重5kg左右,成年公猪37.4kg,母猪40.0kg,屠宰率65%,瘦肉率46.7%。经产仔5~8头。在较好条件下,从3.72kg开始养至180日龄,体重达22.61kg,日增重210g。 一般饲养5~7周龄的乳猪即可出栏,屠宰最为合适。
特点:放牧性能好,耐粗饲,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质香嫩,但生长较慢,繁殖力很低。
香猪
华南型
贵州、广西
特性
体型小、适作医学动物模型
巴马香猪
华南型
广西
特点:无奶腥味也称七里香、冬瓜香
香猪与北京黑猪
香猪与长白
(3)华中型(19)
★华中两头乌猪 湖南、湖北、江西、广西 ★宁乡猪 湖南 杭猪 江西
★湘西黑猪 湖南 赣中南花猪 江西
大围子猪 湖南 ★玉江猪 江西 浙江
★大花白猪 广东 武夷黑猪 福建
★金华猪 浙江 清平猪 湖北
龙游乌猪 浙江 南阳黑猪 河南
闽北黑猪 福建 皖浙花猪 安徽、浙江
★嵊县花猪 浙江 ★莆田猪 福建
★乐平猪 江西 福州黑猪 福建
大围子猪(湖南,华中型)
华中型
皖浙花猪(安徽、浙江,华中型)
※代表品种--金华猪
产地: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
外貌:两头黑中间白,分大中小三种
性能:成年体重:公猪140 kg,母猪110 kg。产仔13.5头,瘦肉率43.46%。生长速度:15-75Kg期间,425g
以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著称.鲜腿6-7kg
特点:皮薄骨细、肉质细嫩,颜色鲜红,肥瘦适中,适合制作优质火腿。
利用:作母本
金华猪
金华火腿
宁乡猪
产地:湖南宁乡县, (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
体型外貌:体型中等,乌云盖雪,大黑化,小散花,按头型分三种类型: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
生产性能:日增重为368g,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不饱和脂肪酸占59%。
特点: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蓄积脂肪能力强,皮薄骨细肉嫩,肉的品质好,脂肪多等。
宁乡猪
(4)江海型(7)
★太湖猪 江苏、浙江、上海
★姜曲海猪 江苏
东串猪 江苏
虹桥猪 浙江
圩猪 安徽
阳新猪 湖北
台湾猪 台湾
东串猪 (江苏)
阳新猪 (湖北 )
江海型
※代表品种-太湖猪
产地:江苏、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类型:二花脸、梅山、枫泾、横泾、嘉兴黑、米猪、沙乌头猪。
特点:繁殖力高,肉质好
体型外貌:(见图)
生产性能:产仔数15.83头,日增重439克,瘦肉率40%
杂交利用:培育苏太猪、PIC母系的亲本。与长白、大白、杜洛克杂交效果良好。
太湖猪之梅山猪
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腹部皮肤多呈紫红色,有些鼻端或尾尖呈白色,梅山猪四肢末端为白色。
体型中以梅山猪最大;头大、额宽,额部皱褶多而深,耳特大,软而下垂,耳尖常超过嘴角。
太湖猪之枫泾猪
地方品种
太湖猪之嘉兴黑猪
太湖猪之二花脸猪
是太湖猪中产仔数最多的品系20世纪曾列为“国宝 ”。
1982年,江阴县月城公社,二花脸母梅山公猪,第8胎,产仔42头,活仔40头(28公、12母),窝重26.9kg。1983年1月1日,日本人发贺年卡,热烈祝贺中国太湖猪产仔42头。
(5)西南型(7)
★内江猪 四川
★荣昌猪 四川
成华猪 四川
雅南猪 四川
湖川山地猪 湖北、四川、湖南
★乌金猪 云南、贵州、四川
★关岭猪 贵州
关岭猪
荣昌猪
西南型
※代表品种-荣昌猪
产地:四川荣昌和隆昌两县
外貌 体型较大,眼四周或头部有黑斑,其余皮毛均为白色。:"狮子头、黑眼膛、罗汉肚、双脊梁,骡子屁股尾根粗,嘴短三道箍",
性能 成年公猪体重:158kg,母猪144kg,经产仔12头,日增重313克,80kg屠宰瘦肉率42-46%
特点:早熟易肥、耐粗饲、杂交配合力好,肉质好,抗寒力较差。鬃质优良
鬃毛:洁白光泽、刚韧质优载誉国内外。(长粗)一般11—15cm,最长达20cm以上(出口用)
地区:四川内江地区
特点:适应性强,配合力好
西南型:内江猪
内江猪
产地:四川省的内江地区,
体型外貌:
被毛全黑,体躯宽深,头大,嘴短,体质疏松。成年猪体测及后腿皮肤有深皱褶,俗称穿“套裤”。额部有皱纹,耳中等大而下垂,背腰微凹,腹大下垂,后躯欠丰满,乳头6-7
性能:
成年体重:公猪170kg,母猪155kg ,经产仔10.4头,仔猪初生重0.78kg,日增重410g,瘦肉率37%。
特点:
适应性强,耐粗饲,性情温驯,皮厚,瘦肉率低。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迟顿,在南方、北方、平原、4000米以的高原都能正常繁殖和生长。
高原型

(1) ★藏猪(西藏、云南、甘肃)
地区:青藏高原
特点:适应高原环境
生长极慢,皮的结构好,抗光化能力强
高原型:藏猪
藏猪(合作猪)
西藏、云南、甘肃
特性
适应高原环境
农业部发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2006.7.1
八眉猪 大花白猪(广东大花白猪) 黄淮海黑猪(马身猪、淮猪、莱芜猪、河套大耳猪)、 内江猪 乌金猪(大河猪) 五指山猪
太湖猪(二花脸、梅山猪) 民猪 两广小花猪(陆川猪) 里岔黑猪 金华猪、 荣昌猪、
香猪(含白香猪) 华中两头乌猪(通城猪) 清平猪 滇南小耳猪 槐猪 蓝塘猪
藏猪 浦东白猪 撒坝猪 湘西黑猪 大蒲莲猪 巴马香猪
玉江猪(玉山黑猪) 河西猪 姜曲海猪 关岭猪 粤东黑猪 汉江黑猪
安庆六白猪 莆田黑猪 嵊县花猪 宁乡猪
八眉猪
华北型
陕西省
特性
耐干旱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黄淮海黑猪之马身猪
华北型,
山西省
特性
耐粗饲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里岔黑猪
华北型
山东省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特性
体长、多肋
黄淮海黑猪之淮猪
华北型,
淮河流域
特性
耐粗放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滇南小耳猪
华南型
云南省
特性
细致紧凑
五指山猪
华南型
海南省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特性
小型、医学动物模型
蓝塘猪
华南型
广东省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特性
耐近交
通城猪
华中型,华中两头乌猪
湖北省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特性
早熟易肥、肉纤维细
大花白猪
华中型
广东省
特性
性成熟早,繁殖力高、脂肪沉积能力强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清平猪
华中型
湖北省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特性
妊娠期短
妊娠期111.51天
撒坝猪
西南型 乌金猪
云南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特点:适应性强,产仔性能好,肉质好
大河猪
西南型,乌金猪
云南省
国家级猪种资源保护品种
特性
宣威火腿原料
讨 论
你知道中国地方猪种分为哪六大类型吗?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请谈谈你对以上哪几个地方品种印象较深,它们有哪些特性?
看了以上6个类型中国地方猪种的介绍,你能否总结一下我国地方猪种的特性?
(1)繁殖力高:
性成熟早。
排卵数和产仔数多。
乳头数多,泌乳力强,母性好。
利用年限长。一般可达8-10年,金华猪在20胎时仍有平均产仔数为11.4头。
发情明显。发情明显,持续时间长,如民猪发情期可持续3-6天,国外猪种一般为2-3天。
公猪也表现为睾丸发育快,性成熟早。
△3.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2)抗逆性强
抗寒、耐热。
耐粗饲。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强。
耐饥饿。在较低的能量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下可获得相应的增重。
高海拨适应性。藏猪、内江猪、八眉猪、乌金猪等具有对高海拨的适应性。
(3)肉质优良
肉色鲜红,无PSE肉
系水力强,大理石花纹适中,肌肉内脂肪含量高。
肉质肌纤维细。
(4)生长育肥性能差
生长速度慢 肥育期平均增重300-600g
饲料利用率低
瘦肉率低瘦肉率多数在45%以下。
个体小,屠宰率低。
外国猪种杂优猪猪肉
含有二花脸猪血统的杂优猪猪肉
VS
4.我国地方猪种的利用
作为经济杂交的母本
作为培育新品种(系)的育种素材
特殊猪种的开发利用(实验动物,开发名优特产品)
加强保种
(二)引入猪种
从19世纪末起,中国从国外引入的猪种有十多个。目前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有五个品种。
长白猪
大白猪
杜洛克
汉普夏
皮特兰
1.主要的引入猪种
(1)长白猪
原产地:丹麦。
1877年底,由大约克夏与丹麦土种猪杂交,经长期选育,1952年基本达到目标,1961年命名
我国1964年首先从瑞典引入公母各10头,分饲于杭州、河北和广东,1980年5月后才从丹麦引种。
目前引入的长白猪来自瑞典、英国、荷兰、法国、日本、丹麦等。
长白猪
长白猪
外貌特征:外貌清秀,性情温和。全身白色,体躯呈流线型,头小肩轻,面直狭长,耳大前伸或下垂,背腰特长(16对肋骨),腹线平直,大腿丰满,乳头数6~7对。
繁殖性能: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配日龄230~25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1-12头
生长性能:成年公猪体重250-350kg,母猪220-300kg,日增重750-800g,瘦肉率62%以上,。
评价: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力强、瘦肉率高,但体质较弱,抗逆性较差,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
杂交:第一父本,父本,母本。如长民、长哈、长荣、杜长大、杜大长。
各地引进长白猪的特点
丹系长白猪:
生长速度快,产仔数高。 —— 通常窝产活仔 12-13 头; —— 腿臀部肌肉发达;
法系长白猪:
体型宽大,结实
瑞系长白猪:
体型宽大,四肢结实粗壮、繁殖性能好。
美系长白猪:
体质结实、肢蹄粗壮、体型高大,发育充分。
体型结构匀称结实、适应性好
加系长白猪:
腹部发育充分良好,后躯宽阔丰满,骨骼发育充分,四肢粗壮结实。公猪睾丸大而饱满。母猪乳腺丰满发达,奶头大,排列均称,哺乳母猪食欲好。
台系长白猪:
(2)大约克夏
原产于英国。引入我国的主要有英系、加系、法系三个品系。
1852年定名
1936年首次引入。
引入品种
外貌: 体型大,体躯呈长方形。毛色全白,少数额角上有小暗斑,头长面宽而微凹,耳直立,背腰多微弓,腹线平直,后躯宽长,四肢较高。乳头7对。
性能:成年公猪350-380kg,母猪250-300kg.经产仔数11~13头,日增重700g以上,料肉比2.4~2.6∶1,瘦肉率61%以上。
评价:适应性强,较耐粗饲,生长快,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产仔较多,泌乳性能好等优点,
杂交利用:母本、第一父本、父本
大约克夏
法系大白
突出特点:母猪繁殖性能好,发情明显,产仔数高。
瑞系大白猪
特点:体型大, 肌肉发达,四肢高、直、粗壮有力,体质结实。
英系大白猪
引进我国时间很长,四肢粗壮结实,结构匀称,体型较大。
加系大白猪
在我国饲养数量较多,突出特点是适应性好,比较便于饲养管理。
美系大白猪
特点:体型大,食欲旺盛, 粗壮结实。
(3)杜洛克
我国40年代引入了脂肪型杜洛克,1978年首次从英国批量引入,以后陆续从美、匈牙利、日本、台湾等引入。
引入品种
原产:美国。原名为杜洛克泽西红。早期为脂肪型猪,20世纪50年代后,向瘦肉型方向选育,成为瘦肉型猪。
杜洛克
体型外貌:
体型大,被毛棕红色,从金黄到暗棕深浅不一,(皮肤上可能出现黑色斑点,但身上无黑毛或白毛),头较小而清秀,颜面微凹,耳中等大,耳尖下垂,体躯宽深,背腰微弓呈半月型,腹线平直,腿臀肌肉丰满,四肢粗壮结实,蹄呈黑色,乳头6对。
生产性能:
成年公猪400kg左右,母猪350kg左右,平均产仔9.78头,生长快,日增重850g,肉料比为2.5~3.0;瘦肉率63%以上。
评价:
生长快,饲料转换率高,抗逆性强;肉质较好;繁殖性能较差。
杂交利用 终端父本。
引入品种
台系杜洛克 (樱桃红最受欢迎)
2006-8-24 报道:贵州省遵义一头重约千斤的“猪王”。 已养两年公猪。
中系白色杜洛克
(4)汉普夏
原产:美国 1934年首次少量引进,1978年后开始从英国、匈牙利等成批引入。
引入品种
汉普夏
体形外貌 被毛黑色,在肩和前肢有一条白带,故称为“银带猪”。头中等大,嘴直长,耳中等大直立,体躯较长,肌肉发达。
生产性能 成年公猪315-410kg,母猪250-340kg,平均产仔8.66头,平均日增重800 g以上,饲料转换率2.53,瘦肉率61.5%。
评价 背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母性好,体质强健等优点,但繁殖力低,发性不明显,产仔数少。生长育肥性能一般,肉质欠佳,具有特殊的酸肉效应。
杂交利用
国外常生产汉杜长大四元杂交猪。
在国内作父本。
(5)皮特兰
原产:比利时
1994年引进
引入品种
皮特兰
体型外貌 体型中等,体躯呈方型或圆桶型,体宽而短,四肢短而骨骼细,肌肉特别发达,被毛灰白,夹有黑色斑块,还杂有部分红色。头较轻盈,耳中等大小向前倾,颈和四肢较短,肩部臀部肌肉特别发达。
生产性能 平均窝产仔数9.7头,背膘薄。瘦肉率高达65%以上,日增重700 g,饲料转换率为2.65。
评价:瘦肉率高,生长缓慢,应激反应敏感。
杂交利用 作终端父本。
引入品种
长白 大白猪 杜洛克 汉普夏 皮特兰
原产地 丹麦 英国 美国 美国 比利时
毛色 白色 白色 棕色 白带 花色
体型 流线形 长方形 半月形 较长 圆桶或方形
产仔数 11-12 11-13 9.78 8.66 9.7
日增重 800克以上 700克以上 850 800 700克
瘦肉率(%) 62以上 62以上 63 61.5 65
饲料转换率 2.4-2.6 2.4-2.6 2.24:1 2.53 2.65
(6)引进的配套系猪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先后引进了PIC、DeKalb(迪卡)、Sehgers(斯格)和Topigs(托佩克)等配套系猪
PIC、Sehgers和Topigs等公司在我国建立子核心群
PIC简介
全球最大跨国种猪改良公司,总部在英国牛津。在中国有两个核心场,采用五元杂交模式。
生长速度快,158天可达110公斤,瘦内率66%,料肉比2.8:
父系的选育以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体型为主要育种指标。
母系的选育以产仔数和繁殖性能为主要育种指标。
PIC杂交配套系
比利时斯格遗传技术公
司是世界最大猪杂交育种
公司之一,已育成4个专
门化父系,3个专门化母
系,在世界各地分别组合
使用。全世界共有7家核
心场,亚洲一家。
斯格配套系猪
托佩克(Topigs)杂交配套系
托佩克种猪配套系(达兰)
由SPF纯种大白A系、纯种皮特兰B系和终端父本E系配套繁育而成。
E系——生长最快的猪。特点是生长速度极快,采食量大,饲料转化率高,产肉率高,均匀度相当好。可以与任何二元母猪交配,产生优良后代。
A系(020)为纯种大白猪。具有母性强、产活仔数高、瘦肉率高等特点。
B系(030)是经选育的皮特兰品系,具有100%应激阴性、产活仔数高、生长快、背膘薄、肉质好等特点
100%应激阴性 生长快
产仔较高 背膘薄
仔猪成活率高 肉质好
30系公猪特点
1、发情明显 2、腿壮 3、采食量高 4、泌乳力强 5、母性强产仔数高 6、仔猪成活率高 7、使用年限长 8、100%应激阴性 9、生产性状稳定
40系母猪特点
1、出生仔猪活力强;2、采食量高;3、四肢肌体强壮;4、仔猪均匀度高;5、优秀肥育性状;6、饲料转化率高;7、育肥猪上市均匀;8、仔猪成活率高;9、优秀猪肉品质;10、100%应激阴性
80系公猪特点
托佩克商品猪生产性能
生长速度快,增重均匀,瘦肉率高,体重达110kg时,背膘厚≤18mm,料肉比≤2.2:1,
Topigs杂交配套系,充分利用了母系产仔率高,泌乳力强,父系猪均匀度高,生长速度快的优点,与普通三元杂交相比具有养殖效益高的强大优势,可为你多增收70元/头以上
2.引入品种的共同特性
生长速度快。在中国标准饲养条件下,20-90kg平均日增重650-750g,高的800g以上,料重比2.5-3.0:1,国外核心群日增重900-1000g,料重比低于2.5:1。
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屠宰率70%-72%以上,背膘小于2cm,瘦肉率60%以上,优秀的达65%以上。
繁殖性能差。发情不明显,配种较难,产仔数较少。
肉质欠佳。肌纤维较粗,肌间脂含量少(2.5%以下),出现灰白肉(PSE)和暗黑肉(DFD)肉的比例较高。
抗逆性较差。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在较低的饲养水平下,生长缓慢,有时生长速度不如中国地方猪种。
引入品种间的比较
长白 大白 杜洛克 汉普夏 皮特兰
产仔数 2 1 3 4 5
日增重 3 2 1 4 5
料肉比 3 2 1 4 5
瘦肉率 3 5 4 2 1
肉质 3 2 1 4 5
适应性 3 2 1 4 5
3.引入猪种的利用
直接利用
作为育种素材
(三)培育猪种
培育猪种是指建国以来利用我国地方猪种和引进猪种杂交选育而成的品种。
保留地方品种猪母性强、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本地条件、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点,改进其增重慢、体型结构不良、屠宰率低、胴体瘦肉率低等缺点。
培育品种概况
20世纪50-60年代,是有计划培育新品种的起步阶段。1972年后,新品种培育进入应用阶段。
1972-1982年,培育新品种12个,新品系3个,哈白猪、新淮猪、上海白猪、北京黑猪、东北花猪(黑花系、沈花系和吉花系)等。
1982年-1990年,育成新品种10个,新品系7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宁安黑猪等。
1990年以来,育成了一些专门化品系和新品种,军牧1号、苏太猪、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松辽黑猪母系,北京花猪Ⅱ系,山西瘦肉型猪SK-Ⅱ系,冀河白猪配套系等。
培育品种主要性能
日增重500~700g
饲料报酬3.0~3.7
瘦肉率52%~62%。
在猪的杂交繁育体系中,一般作为母系品种。
培育品种概况
1、哈白猪
育成:当地猪种同约克夏、巴克夏等,1975年被认定为新品种。我国培育的第一个兼用型品种。
原产地:产于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
性能:成年公猪222kg,母猪172kg,产仔11.3头,平均日增重587 g,瘦肉率45.1%。哈白瘦肉系平均日增重达650 g以上,胴体瘦肉率56%以上。
特点:抗寒、耐粗饲、生长快、耗料较少等优点。
培育品种
1.哈白猪
外貌:体型较大,全身被毛白色,头中等大,耳直立,颜面微凹,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后躯较丰满,四肢强健,体质结实,乳头7对以上。
2.三江白猪
(民猪x长白猪)
产地:黑龙江
特点:繁殖力高,耐寒,肉质好
2、三江白猪
育成:民猪x长白猪,1983年通过鉴定,第一个瘦肉型品种
外貌:头轻嘴直,耳下垂。背腰宽平,腿臀丰满,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被毛全白,毛丛稍密。
产地:产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红兴隆农场
性能:产仔12.4头,日增重620 g,料重比3.5以下,
瘦肉率58.5%。
特点:生长快、耗料少、瘦肉多、肉质好、抗寒等优点。
3.北京黑猪
育成:用巴克夏猪、约克夏猪、苏白猪及河北定县黑猪杂交培育而成。北京黑猪主要分布在北京各郊区县。
生产性能:成年体重,公猪262kg,母猪236kg。经产仔11-12头。平均日增重为609 g,胴体瘦肉率57-58%。
杂交利用:是北京地区的当家品种,是配套母系品种,与大白、长白杂交效果较好。
北京黑猪
瘦肉型的配套母系猪种
日增重578g
瘦肉率,早先为50%左右,现在为57-58%
4.湖北白猪
产地与分布:湖北省武汉市
培育过程:亲本:通城猪、荣昌猪.长白猪.大约克夏
我国第二个瘦肉型品种。
五个品系:ⅠⅡⅢ :繁殖力高,适应性强
ⅣⅤ: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
性能:
繁殖性能良好。经产仔12~13头。
生长发育快。日增重:560-690g,瘦肉率60%,每头母猪年产瘦肉1033kg,创造了年产吨肉的成绩。
肉质良好。肉色鲜红,肌内脂肪2%,PH 6
适应性好。对高热和湿冷都能适应。耐粗饲。精青比:1:1-1.5
利用:杂交母本。与杜洛克配合力好。在许多方面优于国外母本。
培育品种
湖北白猪
5个品系
培育品种
Ⅰ、Ⅱ、Ⅲ系繁殖力高,适应性好
Ⅳ、Ⅴ系生长发育快,瘦肉率高
5、苏太猪
育成:亲本:太湖猪(小梅山、中梅山、二花脸和枫泾猪)、杜洛克,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
性能: 经产仔14.45头. 平均日增重623.12g,饲料利用率3.18,瘦肉率55.98%。
特点:产仔多、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耐粗饲、肉质鲜美。
杂交利用:杂交母本。与长白、大白配合力高
培育品种
苏太猪
杜洛克猪 x 太湖猪
日增重623g,瘦肉率55.98%
6.军牧1号
育成:三江白猪x施格猪。1999年通过国家审定。
性能:窝产活仔11.29头,日增重718g;每千克增重耗料3.02kg;瘦肉率62.43%,肉质良好,综合生产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利用:父系.母系。
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瘦肉型杂交父系新品种
培育品种
军牧1号白猪
施格猪 x 三江白猪
日增重718g
瘦肉率62.43%
培育品种
7.我国配套系猪培育
光明猪配套系、
深农猪配套系、
冀合白猪配套系、
中育猪配套系
华农温氏猪1号配套系、
滇撒猪配套系、
鲁猪Ⅰ号配套系、
渝荣猪配套系等8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获得新品种证书
三类品种间的比较
地方猪种 培育猪种 引入品种
产仔数 1 2 3
日增重 3 2 1
料肉比 3 2 1
瘦肉率 3 2 1
肉质 1 2 3
适应性 1 2 3
复习思考题
1.我国地方猪种分哪些类型?各说出一个代表品种。
引入品种与地方品种相比有哪些优缺点?举例说明。
2.长白、大白、杜洛克、汉普夏、皮特兰的产地及明显的外貌特征、杂交利用情况如何?
3.比较长白猪与大白猪的外貌。
知道它们的名字、产地、外貌特征及突出的性能特点吗?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考考你!
作业
1.写出下列品种的名称、原产地、主要外貌特征、突出的性能特点:
民猪、太湖猪、金华猪、宁乡猪、两广小花猪、荣昌猪、内江猪、香猪、藏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哈白猪、三江白猪、苏太猪、军牧1号白猪
2.写出你所知道的小型猪种的名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