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养猪业认知 课件(共51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养猪业认知 课件(共51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项目1 养猪业认知及猪的行为特性利用
任务1 养猪业认知
任务1 猪的行为特性及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养猪业概况及猪的经济价值,掌握猪的生物学特性。
能力目标:
能充分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素质目标: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任务1 养猪业认知
一、认识猪的经济价值
1.提供肉食
2.提供肥料
3.提供工业原料
4.用作试验动物
5.增加收入
6.出口创汇
1.提供肉食。
肉畜→生产瘦肉→人类高蛋白质营养
猪的屠宰率70%-75%,胴体中肌肉50%-60%,脂肪20-30%,骨15-22%,结缔组织9%-14%。
我国居民在肉类消费中,猪肉占63.48%(2008年)。
叉烧肉
烤乳猪
炸猪排
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
红烧肉
我国肉类食品结构比重
67%
20%
8%
4%
1%
2.提供肥料:
猪每天的粪尿排泄量相当于体重的8.6%(牛7%,马5%),一头猪从小养到100kg出栏,排泄粪尿800多kg,成年猪年粪尿排泄量2000多kg。
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较多,可施于各种土壤
一头猪的日排泄粪尿量为6kg,是人排粪尿量的5倍,年产粪尿2t以上
鬃毛:制成刷子。
皮:制皮革及皮革制品,如皮带、皮鞋、皮座套等。
油脂:制肥皂和化妆品。
肝、肾、胃、睾丸、卵巢、胰腺、脑垂体等可制药。如肝制剂、肾上腺素、胃蛋白酶、胰酶、脑垂体素等。
肠:可制肠衣,外科手术缝合线等。小肠粘膜还可提取抗凝剂----肝素钠。
骨:制成骨粉、骨胶等。
3.提供工业原料
4.用作试验动物
转基因荧光猪
这些一出生来就有鲜艳荧光色的小猪, 是美国密苏利大学研究人员培育的新品种。科学家把水母的荧光基因植入猪细胞中,然后再克隆出小猪来
医用猪 器官可用于人体移植
5.增加收入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养猪业是畜牧业的主体。
6.出口创汇
活猪、猪肉、猪皮、猪宗,肠衣、猪肉灌头等,其中活猪、猪宗、猪肠衣出中占世界第一。
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年中国共出口鲜、冷、冻猪肉13.3万吨,
存栏已达世界总量的51%,但生猪及猪肉产品出口贸易仅占世界总贸易的2%左右!
二、我国养猪业概况
我国养猪业现状
1
发展趋势
3
存在的问题
2
1.我国养猪业现状
(1)生猪产量快速增长
(2)养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3)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4)养猪区域化逐渐形成
(5)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6)生猪和猪肉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
阶段 年存栏 (万头) 年出栏 (万头) 猪肉产量(万吨) 人均猪肉(kg)
1978年前 3018 1611 856 9
1978-1990 36241 30991 2401 20.4
1990-1995 44169 48049 3648 26.9
1996-2000 44681 52673 4031 31.3
2001-2005 50300 60600 5009 38.3
2006 49441 68050 5197 38.5
2007 43990 56510 4287 32.98
2008 47000 60000 4900 37.7
(1)生猪产量快速增长
1.我国养猪业现状
  
全国肉类产品产量构成
  
近6年我国能繁母猪数与生猪产量
(2)养猪生产水平逐年提高
年份 出栏率 能繁母猪年供商品猪 达100kg天数 饲料转化率 瘦肉率
1978 53.5% 10.3 头 > 200 > 4.5:1 < 50%
2004 132.6% 13.4 头 <170 3.5:1 > 60%
2005 137.2% 14头 < 165 3.2:1 > 60%
2006 137.6% 14.5头 <165 3.2:1 > 60%
主要生产指标达到较高水平
 猪存栏量2010年4.70亿头,其中母猪存栏4765万头,出栏量2010年6.67亿头,均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的一半。2010年出栏率142%,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14头。
  我国不同生猪养殖模式
类别 农户养猪 专业户养猪 工厂化养猪
特点 母猪养殖户一般养1~2头母猪,肉猪养殖户一般养猪数量在10头以内,年出栏50头以下。 以盈利为目的,专业分工明确,技术较高。年出栏3000头以下。 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年出栏3000头以上。
05年 57.2% 42.8% 06年 57.0% 43.0% 07年 51.6% 48.4% 08年 49% 51%
(3)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1999-2004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小结
课堂作业
我国养猪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原、东北和两广等集中产地。
四川、湖南、湖北、山东、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广西及河北是我国十大生猪主产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形成了我国生猪生产的新产区。猪肉供应由1991年以前的每年调入170万头变为自给有余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及浙江等省、市是生猪的主要销区。
(4)养猪区域化逐渐形成
2004年我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
(5)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区域化养猪业的形成,猪肉市场的逐步扩大,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具有一定实力的肉类加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大型养猪企业、专业市场合作中介组织等龙头企业逐步兴起,成为连接生猪生产基地,专业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出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生猪产业化的格局。
1)公司+基地+农户
2)公司+园区+农户
3)其他产业化发展模式
畜牧产业化组织占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20%以上,成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
实力强的其他行业纷纷加入养猪行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市场竞争力、辐射力 明显增强,促进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了养猪生产方式的转变。
不同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的涌现
最近十年养猪形式会发生三方面变化
分散的家庭
副业生产
专业化、规模化,
工厂化养猪生产
传统的粗放
式饲养
科学养殖
追求生长速度
瘦肉率
母猪繁殖力、肉质、产品安全性
(6)生猪和猪肉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
2005年,我国生猪产品出口38.8万吨,金额为28.3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2.4倍和2.3倍。2005年顺差达25亿美元。
我国活猪和猪肉产品主要出口香港、朝 鲜、俄罗斯、新加坡、澳门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向香港地区出口活猪164万头。
活猪进口主要是种猪,2004年进口种猪 1936头,2005年是5220头,2006年是 1935头,2008年是15000头。
2.我国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养猪业存在的四大风险
(2)产业化程度低
(3)技术力量弱,生产水平低
(4)猪粮比价不合理
(5)宏观调控能力差,市场波动大
2.我国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养猪业存在的四大风险(疫病-环保--安全-市场)
疫病风险:一些重大疫病仍然对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
环保风险-养殖环境污染风险
安全风险-可追溯食品安全风险,
违禁添加剂及药物残留问题
猪肉及其屠宰加工过程缺乏质量安全监控,造成二次污染
猪肉生产流通环节未实行产品标识与追溯制度
市场风险-价格波动、猪肉进口等市场风险
●过去10年,我国生猪盈利周期大约为三年,即我国生猪市场经历了三次大盈亏起伏。
●2008年上半年,廉价进口猪肉冲击市场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公司与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各环节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产、供、销一体化 经营尚未完全形成
小规模分散饲养仍然占很大比重
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还不高
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弱
(2) 产业化程度低
存栏数多,出栏率低。
肉猪生长速度慢,胴体瘦肉率低,饲料报酬低。
母猪的繁殖率低。
平均年产胎数为1.7胎,美国2.28胎,,日本为24.92头。仔猪存活率低。我国为84%,美国为95%。
人工授精覆盖率低。
美国2005年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我国只部分地区使用,主要是使用鲜精,保存时间较短,受胎率较低。
(3)技术力量弱,生产水平低
(4)猪粮比价不合理
猪粮比价:它是指同一市场、同一时间内生猪价格与粮食价格(常以玉米价格计算)之间的比值。
我国为6:1,发达国家为10:1。
(5)宏观调控能力差,市场波动大
http://www.yz88./yangzhuhangqing/151634.html
预警区域
响应机制
做好市场监测、关注生产和市场变化、 定期发布信息
向社会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两周内增加冻肉储备规模
通过财政贴息鼓励企业增加储备、扩大 各地冻肉储备
报请中央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储备、发放临时补贴、限制进口
建立市场调控紧急会商机制、研究调控措施
正常 9:1 ~ 6:1
中度下跌6:1 ~ 5.5:1
轻度下跌5.5:1 ~ 5:1
重度下跌 低于5:1
其他异常下跌情况
三级响应
二级响应
一级响应
3.我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1)发展适度规模化养猪
(2)养猪品种优质化
(3)生产安全猪肉
(4)养猪产业化
(5)养猪标准化
(6)重视环境保护
(7)充分利用现代养猪技术,实行科学养猪
回目录
3.我国养猪业发展趋势
1) 发展适度规模化养猪
一个猪场年出栏50-100头以上,一般最好3-5千头,不要超过年出栏3万头。
2)养猪品种优质化
外来优良品种将逐渐取代地方品种,并向着外三元和专门化品系发展,向外来杂交组合结合中国优秀地方猪血液,改善肉质和繁殖性能,向着优质高产的风味肉方向发展。
3)生产安全猪肉
饲料安全管理;兽药管理; 标准化生产;产品追溯体系
回目录
4)养猪产业化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养猪合作
为养猪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5)养猪标准化
标准化的猪舍和设备
标准化的饲养管理
标准化的质量追溯
6)重视环境保护
多途径进行粪污治理
减少排污
改进营养技术
发酵床养猪法
粪污处理
干湿分离
沼气 沼渣的分解 小球藻
三级沉淀 (占地较多)
◆良种繁育技术
◆营养和饲养技术
◆生产管理技术
◆猪舍环境控制技术
◆疫病防治技术
◆猪场环境保护技术   
7)充分利用现代养猪技术,实行科学养猪
2005年末,存栏1670万头,出栏2238万头,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53.9%和85.5%,年均递增率分别为9.0%和13.1%,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出栏猪数量在全国排位由2000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14位。 但至2006年6月末,生猪存栏1085万头,同比下降30.2%
猪肉产量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57.4%,人均占有39.2千克,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在畜牧业构成中,生猪产业仍居首位,产值占牧业产值的3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2个百分点,是奶业产值的2.55倍,是羊业产值的9.6倍,但这一构成比例要明显优于全国。
黑龙江养猪业
到2012年,将建成全国性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出栏达到5000万头。
未来5年间,全省将选择哈尔滨郊区、大庆郊区、牡丹江郊区、佳木斯郊区等39个生猪生产重点市、县,实施四项工程:
一是引进良种,建设区域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
二是对龙头企业及规模场采取贷款贴息的办法,5年内建成规模化养猪场7177个;
三是到2012年,将青贮总产量由980万吨提高到1920万吨;
四是在养猪重点县的养猪场、养猪户建设沼气池,通过沼气建设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