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同步学与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学与练
【基础梳理】
一、洋务运动
1.填写图示,明确洋务运动兴起的概况。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起, 提出“求富” 的主张,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新式教育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建立新式海陆军 组建新式洋枪队;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洋务运动的评价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 “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二、美、日侵略台湾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大败而归。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沈葆桢率兵入台。
三、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1878年,清军成功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新疆地区建立行省。
四、中法战争
1.台湾:1884年法军闯入福建马尾军港,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
2.越南:法国侵略越南,刘永福率黑旗军助越抗法;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初,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战局。
3.建立行省:清政府于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加强了东南海防,强化了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
【课堂演练】
1.“只是在封建制母体上‘嫁接’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枝芽,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许多畸形怪状的产儿。”材料评价的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以下是洋务学堂简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时间 数量(所) 地点
外语学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广州
军事学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
技术学校 1867﹣1886 16 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
①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②维护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③学堂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④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洋务派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缓和阶级矛盾 D.实现中外友好
4.1873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印书处,后共出版了十七部有关国际法、政治经济学、化学、物理和自然哲学领域的重要著作。这反映出(  )
A.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知识传播
B.变法维新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C.晚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开化
D.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变化
5.郑观应以为“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为此,洋务派创办(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安庆内军械所
6.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7.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毫无希望的军事劣势……16至17世纪,欧洲的军舰和大炮已得到巨大发展,而中国人的军事技术仍停留在比阿兹特克人的技术高不了多少的水平上。为了缩短这一差距,清政府进行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近代工业
10.如表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  )
江南制造总局 1865 上海 李鸿章
福州船政总局 1866 福州马尾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 崇厚
A.工矿企业 B.民用工业 C.新式学堂 D.军事工业
11.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②开办轮船招商局
③创办福州船政局
④兴办湖北织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自强运动最大的动作是设置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祖制所无,但也是在英法联军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下被逼出来的。此外的所有改革都是在原有的皇朝体制和结构之中采取的修补性措施,最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材料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B.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C.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3.《盛世危言》中写到: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钉、洋针入中国,而冶业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也。这说明洋人的入侵(  )
A.导致中国政治遭到破坏
B.导致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破产
C.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14.1892年张之洞创立的织布局开工生产,此厂资本大部分来自高利贷,有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雇用工人约二千五百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快,获利甚厚,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据此可知该厂(  )
A.是军事工业的典范 B.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C.清政府的投资较多 D.织布技术领先世界
15.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赶上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表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  )
A.增强了中国科技实力
B.抵御了列强经济上的侵略
C.推动了工商业的繁荣
D.挽救了清王朝的民族危机
16.19世纪中叶,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太平天国、捻军)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对中国社会来说,这多少是一个被重新提出的古老问题。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鹧张弥甚”的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自强”一词提出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他们(指洋务派)的大政方针分两层:以外交治标,以自强治本。这个治本之策是步步发展的。最初不过练洋枪队;继则买制器之器、以图自己造船;终而设学校、派留学生,以图自己能制这制器的器具。等到光绪年间,他们进而安电线、开煤矿、修铁路、办海军、设招商局、立纱厂。……但是十九世纪的后四十年,外来的压迫节节加紧。……治标没有治好,治本也不足济事。甲午之战是自强运动的失败。
——蒋廷胾《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治本”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场自强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自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何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10 ABAAA ABADD
11-15 BBBBA
16.(1)原因: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措施:编练新式军队(或练洋枪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培养新式人才(或设学校、派留学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标志: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3)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积极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