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传染性喉气管炎学习目标:了解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染性喉气管炎流行、临床诊断及防疫方法。传染性喉气管炎教学重点: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教学难点:传染性喉气管炎防治措施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诊以呼吸困难、喘气、咳出血样渗出物为特点,剖检病变以喉部和气管黏膜肿胀、糜烂、坏死和大面积出血为特征。本病传播快,死亡率较高,产蛋鸡群感染后,产蛋下降或完全停产,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是集约化鸡场最易流行的重要疫病之一。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属于禽疱疹病毒Ⅰ型。ILT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在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均有差异,因此,给ILT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喉头与气管渗出物中。用病料接种9~12日龄鸡胚,经4~5d后可引起鸡胚死亡。ILTV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热及各种消毒剂均敏感。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侵害鸡,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成年鸡尤为严重,且多表现典型症状。野鸡、鹌鹁、孔雀和幼火鸡也可感染,而其他禽类和实验动物有抵抗力。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气管和上呼吸道分泌液中,通过咳出血液和黏液而经上呼吸道和眼内感染。约2%康复鸡可带毒,时间可长达2年。目前还未有iltv能垂直传播的证据。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寒冷季节多发。本病在易感鸡群内传播很快,感染率可达90%,病死率为5%~70%,平均在10%~20%,高产的成年鸡病死率较高。症 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6~12d。突然发病和迅速传播是本病发生的特点。在临诊上可分为喉气管炎型和结膜炎型。喉气管炎型 特征症状是鼻孔有分泌物和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继而咳嗽和气喘。严重病例呈明显的呼吸困难(图2-4),咳出带血的黏液,有时死于窒息。检查口腔时,可见喉部黏膜上有淡黄色凝固物附着,不易擦去。病鸡迅速消瘦,鸡冠发绀,有时排绿色稀粪,衰竭死亡。病程5~7d或更长。部分鸡逐渐恢复并成为带毒者。症 状结膜炎型 往往由低致病性病毒株引起,病情较轻,呈地方流行性,其临诊症状为生长迟缓,产蛋减少,流泪,发生结膜炎,严重病例可见眶下窦肿胀。发病率仅为2%~5%,病程长短不一,病鸡多死于窒息,呈间歇性发生死亡。病理变化典型病变为喉和气管黏膜充血和出血。喉部黏膜肿胀,有出血斑,并覆盖黏液性分泌物,有时呈干酪样假膜,可将气管完全堵塞。炎症也可扩散到支气管、肺、气囊、眶下窦。比较缓和的病例,仅见结膜和眶下窦内上皮的水肿及充血。诊断本病的诊断要点是:发病急、传播快,成年鸡多发;病鸡抬头伸颈,喘气、有啰音,痉挛性咳嗽,咳出血痰;剖检喉头气管出血,有黏液、干酪样物和血凝块,根据以上发病特点、症状及病变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症状不典型时,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本病应注意与新城疫、白喉型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等区别。防 治【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隔离、消毒等措施是防止本病流行的有效方法,封锁疫点,禁止可能污染的人员、饲料、设备和鸡只的移动是成功控制本病的关键。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都可造成ILTV潜伏感染的带毒鸡,因此避免将康复鸡或接种疫苗的鸡与易感鸡混群饲养尤其重要。【免疫接种】未发生过ILT的鸡场,非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活疫苗。在该病的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应考虑疫苗的免疫接种。(1)疫苗 常用的是ILT弱毒活疫苗,可用于14日龄以上的鸡,最佳免疫途径是点眼,但点眼后3~4d可发生经度结膜炎,个别鸡只出现眼肿,甚至眼盲。此时可用每毫升含1 000~2 000IU的庆大霉素滴眼。为防止鸡发生眼结膜炎,稀释疫苗时每羽份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500IU。(2)免疫程序 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于首免后6周龄进行。免疫途径采用点眼、滴鼻法。饮水或气雾免疫效果不理想。【治疗】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对病鸡采取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1)抗生素治疗 可用红霉素、支原净、多西环素等药物。(2)局部处理 患结膜炎的鸡用氢化可的松眼膏点眼。急性型病鸡喉头有堵塞的,可用尖嘴镊子除去,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3)应用平喘药 盐酸麻黄素每只鸡每天10mg,氨茶碱每只每天50mg,饮水或拌料投服,可缓解症状。(4)中药治疗 以清热解毒、止咳祛痰、通利咽喉为原则。①喉症丸或六神丸 每只鸡每次喂服4~5粒,每天2次,连用3d。②喉炎净散 板蓝根840g,蟾酥80g,合成牛黄60g,胆膏120g,甘草40g,青黛24g,玄明粉40g,冰片28g,雄黄90g。混饲,0.05~1.5g/每只鸡,拌料连用3~5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