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绪论、营养素基本知识课程导入小鸡长成大鸡?课程导入牛乳《动物营养与饲料》简介《动物营养与饲料》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内容技能点、技能目标及实训项目课程概况营养素基本知识课程导入自然界生物能量转移与物质循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掌握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理解饲料与动物体组成成分的差异;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学习目标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动物的饲料除少数来自动物、矿物质和工业产品外,大多数来自植物。养分指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或称营养物质、营养素。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Mg等。目前已知的109种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已发现60多种。这些元素中,以C、H、O、N含量最多,占总量95%以上。饲料中养分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1.营养物质组成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1.化学元素组成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2.营养物质组成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干物质饲料有机物糖类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注:维生素不能直接测定,脂溶性维生素在粗脂肪中,水溶性维生素在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中。水分无机物(粗灰分或矿物质)无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乙醚浸出物(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2.营养物质组成水分(H2O)存在于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室温下易挥发。即饲料在60℃~70℃烘4h至恒重后的失重量。失去初水分的剩余物称为风干物质。与细胞内成分紧密结合,难以挥发。即饲料在100℃~105℃烘4h至恒重后的失重量。失去吸附水的剩余物称为绝干物质。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结合水(吸附水、束缚水)初 水(游离水、自由水)饲料水分计算测定结果水分= ×100%W1-W2W1-W0W0为已恒重的称样皿质量(g);W1为105℃烘干前试样及称样皿质量(g);W2为105℃烘干后试样及干前试样及称样皿质量(g)。水分的测定水分(H2O)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粗灰分(Ash)饲料在(550℃-600 ℃)高温炉中完全燃烧后的残渣。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盐类,有时含有少量泥沙。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粗蛋白质(CP)饲料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PN)两部分。NPN包括游离氨基酸、小肽、胺、核酸、尿素、氨、无机含氮盐等。CP(%)=N(%)×6.25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粗脂肪(EE)饲料中所有脂溶性物质叫粗脂肪,测定时用乙醚浸提,又叫乙醚浸出物。粗脂肪中除真脂肪外,还含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叶绿素、胡萝卜素、有机酸、树脂、蜡质、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成分。饲料中的纤维性物质包括全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概略分析中在强制条件下(1.25%酸、1.25%碱、乙醇、乙醚和高温处理)测出的粗纤维要低于实际纤维物质含量,同时也增加了无氮浸出物的误差。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粗纤维(CF)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72%H2SO4处理植物性饲料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中性洗涤剂溶解物(NDS)(蛋白质、脂肪、淀粉等)酸性洗涤纤维溶解物(ADS)溶解物(纤维素)残渣(木质素、硅酸盐)中性洗涤剂处理中性洗涤剂纤维(NDF)(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酸性洗涤剂处理灰分(硅酸盐)逸出物(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无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无氮浸出物主要是淀粉和各类可溶性糖。不能直接进行测定,利用差减法进行计算得到。纯养分分析方案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2.营养物质组成氨基酸单糖双糖低聚糖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矿物元素3.饲料(植物)与动物体的化学成分比较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表 植物性饲料和动物体成分比较异同点?3.饲料(植物)与动物体的化学成分比较共同点:(1)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大,5~95%,动物体水含量较恒定,约占体重的60~70%。(2)干物质中都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动植物体内,同名化合物的具体组成、理化性质及生物学作用极不相同。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化学成分 植物体 动物体干物质 主要是糖类 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蛋白质 低,变异大,包括纯蛋白和氨化物 含量高,且近似,多为真蛋白,少量的游离氨基酸、酶和激素,无氨化物脂肪 变异大,一般含量较低,且与蜡质、色素等脂溶性物质。 含量近似,主要为结构性的复合脂肪(贮备物质),不含树脂和蜡质糖类 高,为结构物质和贮备物质,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低,只有少量的萄萄糖和糖原,不含粗纤维维生素 主要含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含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 钾含量高 钙、磷、钠含量高不同点一、饲料与动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随堂测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课件随堂测试:任务1 蛋白质合理供给 中“动物和植物体的组成”授课视频:“动物与植物体的组成” 授课视频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课堂交流区讨论:比较动物体和植物体组成的差异。消化: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除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可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不能被直接吸收,必须再消化道内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消化,分解成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饲料在消化道内的这种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吸收:饲料经消化后,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二、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消化系统: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肝、肠腺等消化系统类型:单胃类、反刍类、禽类二、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动物按其采食习性可分为肉食类、杂食类、草食类(单胃或反刍)。它们消化道的构造和功能均有差异,但是它们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却具有许多共同的规律,其消化方式主要归纳为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二、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口腔:牙齿咀嚼、肌肉运动胃肠:靠消化道管壁肌肉的收缩,对食糜进行研磨和搅拌。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1.物理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的消化是高等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对非反刍动物的营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各种消化酶均有其专一作用的特征,可以将酶分为3类: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是淀粉酶,分解蛋白的是蛋白酶,分解脂类的是脂肪酶。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2.化学性消化瘤胃、大肠,微生物降解瘤胃微生物种类复杂,主要为瘤胃细菌、原虫、真菌。瘤胃中微生物能分泌α-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等。这些酶可将饲料中的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NH3等营养性物质,同时酵也产生CH4、CO2等气体,通过嗳气排出体外。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3.微生物消化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3.微生物消化瘤胃内环境:温度38-41℃;PH值6.0-7.5;瘤胃液渗透压≈血浆。瘤胃的发酵产物:挥发性脂肪酸、NH3等成分,同时也产生CH4、CO2等气体,通过嗳气排出体外。瘤胃微生物消化两个优点:帮助消化部分饲料养分,提高消化率;利用NPN合成微生物蛋白质,提高劣质蛋白的营养价值;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不足之处:能量损失较多,部分糖类发酵生成CH4、CO2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优质蛋白质被降解;营养物质的二次利用降低了利用效率。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非反刍草食动物的微生物消化也是比较重要的。马的盲肠、结肠类似瘤胃,食糜在马盲肠和结肠滞留达12h以上,经微生物充分发酵,饲草中粗纤维40%~50%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NH3和CO2。兔的盲肠特别发达,容积占整个消化道的42%。猪的大肠有一定的微生物消化能力。禽类:鸡的盲肠微生物较少,发酵能力弱;鹅的盲肠较发达,微生物种类多。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非反刍动物主要是化学性消化(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弱。反刍动物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食物在腺胃停留时间很短,消化作用不强,主要在肌胃内进行,肌胃内的砂粒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1、吸收的部位成年反刍动物的前胃(瘤、网、瓣胃)吸收大量的VFA(挥发性脂肪酸)小肠是各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草食动物的盲肠及结肠吸收能力较强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2.吸收途径(1)胞饮吸收 细胞直接吞噬某些大分子物质和离子,特别对幼龄动物(免疫球蛋白的吸收)。(2)被动吸收 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到 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素、各种离子等;(3)主动吸收 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主要养分单糖、AA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