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传染性法氏囊学习目标: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的基本概念;掌握传染性法氏囊流行、临床诊断及防疫方法。传染性法氏囊教学重点:传染性法氏囊的临床症状教学难点:传染性法氏囊防治措施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保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诊上以法氏囊肿大、出血,肌肉出血和肾脏肿胀并有尿酸盐沉积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病原目前已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有2个血清型,即血清l型(鸡源性毒株)和血清Ⅱ型(火鸡源性毒株)。只有血清I型对鸡致病,血清Ⅱ型感染火鸡但不致病。血清I型又分为6个亚型,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为10%~30%,这种抗原的差异是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按IBDV的致病力可分为致弱毒株(疫苗株:弱毒株、中等毒株、中等偏强毒株)、经典强毒株(cIBDV)、超强毒株(vvIBDV)及抗原变异株(vIBDV)。传统疫苗株对超强毒株及抗原变异株的交叉保护率仅为10%~30%,因此,这又是免疫失败或效果不理想的另一原因。IBDV在外界环境极为稳定,病毒特别耐热、耐阳光及紫外线照射。病毒耐酸不耐碱,对酚制剂、甲醛、强碱、氯制剂、碘制剂等消毒剂较敏感。流行病学鸡对本病最易感,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近年来,该病发病日龄范围已大为扩展,小至10日龄左右,大到138日龄的鸡群均有发病的报道。成年鸡多呈隐性经过。该病宿主群体也在拓宽,麻雀、鸭和鹅也成为病毒的自然宿主。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在鸡舍内能够持续存在122d。本病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尚无垂直传播的证据。本病流行特点是突然发生,传播迅速,感染率及发病率高,呈尖峰式死亡,死亡率一般在20%~30%。超强毒株感染,鸡群的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本病常与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等并发或继发感染。流行病学近年来,由于超强毒株及抗原变异株的出现,IBD的发生和流行又出现新的特点:①发病日龄提前或滞后,高日龄鸡群患病后有形成区域性暴发。②发病多集中在15~30日龄,这是因为母源抗体逐渐消失,而新免疫抗体还不足以获得完全保护;③宿主群体范围拓宽,④非典型病例增多,多为反复发病。⑤出现超强毒株或抗原变异株,导致免疫鸡仍然可以发病,发病鸡群以出现亚临诊型症状为主。症 状【典型感染】潜伏期2~3d,鸡群常突然发病,并迅速波及鸡群。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蓬乱,翅膀下垂,呆立,有的病鸡自啄肛门;排白色或黄白色的稀便;严重病鸡伏地、机体脱水,趾爪干瘪,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死亡。发病3d后,体温常升高随后下降,3~7d死亡率较高,随后迅速减少,呈尖峰式死亡,病程约7d。如果鸡群死亡数量再次增多,往往预示继发感染,病程可达半月之久。发病后期易继发鸡新城疫及大肠杆菌病等,使死亡率增高。症 状【非典型感染(亚临诊感染)】本型通常发生于3周龄内的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少数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也不呈尖峰式的死亡,死亡率一般在3%以下。病程延长,同批鸡群常会出现反复发病,并且病例不断增多。该病型主要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发生许多并发症和继发症。病理变化常呈现脱水,胸肌、腿肌有不同程度的条状或斑状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病鸡肾脏有不同程度肿胀 、肾小管和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肾呈“花斑状”;特征性病变是法氏囊肿大,比正常肿大2倍以上,浆膜水肿,表面有浅黄色胶冻样渗出液。剖开囊壁,内有奶油样、干酪样或果酱样渗出物,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严重时法氏囊呈紫葡萄状,感染后期,法氏囊萎缩,囊壁变薄,呈灰色或蜡黄色,黏膜皱褶不清或消失。【典型感染】【非典型感染】发病初期剖检出现法氏囊肿大、肾肿大,后期才见到法氏囊的典型病变,故给初期的诊断带来难度,有时胸肌、腿肌有经度出血。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及特征性的病变可作出现场诊断。若需确诊,尚需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查。IBD病鸡通常有急性肾炎、肌肉出血及腺胃出血等病理变化,因此,应注意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贫血病及新城疫等相鉴别(表2-1)。表2-1 传染性法氏囊病及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类症鉴别要点(禽病鉴别诊断与防治,崔尚金,2004)鉴别要点 传染性法氏囊病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日龄 精神状况 肾脏病变 肌肉病变 法氏囊病变 多发于30~40日龄 大群精神较差 肾脏肿大,但程度较经 胸肌、腿肌有条状出血 肿大,出血,内有干酪样物 多发于20~50日龄大群精神良好肾脏苍白肿大,输尿管有尿酸盐肌肉无出血无变化防 治【搞好环境卫生消毒】由于IBD病毒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长期污染环境,因此,鸡舍环境的消毒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消毒剂有2%氢氧化钠、酚制剂、3%福尔马林、0.2%过氧乙酸等。【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在其饮水中投入多维葡萄糖和0.1%盐水,防止鸡体脱水,添加足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增强鸡群的抵抗力。给鸡群创造适宜的小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免疫接种】(1)疫苗种类 预防本病的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有三种类型,①弱毒苗,该苗比较安全,但免疫效果差,一般用于低母源抗体雏鸡的首免。②中等毒力活疫苗,接种后对法氏囊有轻微的损伤,免疫效果较弱毒苗好,能克服母源抗体干扰,用于加强免疫或母源抗体较高雏鸡的首免。③毒力偏强活疫苗,在2周龄前雏鸡接种后对法氏囊损伤严重,造成免疫鸡群引起免疫抑制,因此要慎用。灭活疫苗分为油乳剂灭活苗和囊组织灭活苗,主要用于经过两次活疫苗免疫后的种鸡,其中囊组织灭活疫苗效果最好,但来源有限,价格较高,因此仅用于种鸡群和制备抗体。【免疫接种】(2)雏鸡免疫 免疫前应对其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测定,以确定最适宜的首免时间。如果没有检测条件,一般首免于10~14日龄用弱毒苗饮水,二免于20~25日龄用中等毒力苗饮水。(3)种鸡免疫 于10~12周龄用中等毒力疫苗饮水免疫一次,再分别于18~20周龄和开产前用油乳剂灭活苗各注射免疫一次,使其后代雏鸡保证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治疗及控制】(1)病鸡早期用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每只注射0.5~1mL,并在饮水中加肾肿解毒药、电解多维。同时全群用抗生素(如头孢噻呋钠、恩诺沙星)防止细菌继发感染。中药治疗可用黄连、生地、大青叶、白头翁、白术各150g,黄芪300g,加水煎煮,加5%的白糖,每天1次,连续服用3d。(2)对鸡舍及养鸡环境进行彻底消毒。(3)将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至15%,提供充足饮水,减少各种应激。(4)发病期间及病愈后,注意新城疫弱毒苗的免疫接种和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