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 马立克病 课件(共1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7 马立克病 课件(共1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马立克病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自20世纪70年代广泛使用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以来,本病的损失已大大下降,但疫苗免疫失败屡有发生。近年来,世界各地相继发现毒力极强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给本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问题。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一、简 介1.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线状双股DNA,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鸡体组织内的病毒有两种形式,即病毒粒子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MDV有三个血清型:①致瘤的MDV;②不致瘤的MDV;③火鸡疱疹病毒(HVT)。羽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粒子有囊膜,随角化细胞脱落,成为传染性很强的细胞游离病毒。常用化学消毒剂可使病毒失活,5%福尔马林或熏蒸的甲醛蒸汽、2%氢氧化钠、3%来苏尔、0.2%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可在10min内杀灭病毒。二、病的发生1.病原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为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线状双股DNA,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病毒,存在鸡体组织内的病毒有两种形式,即病毒粒子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和有囊膜的完全病毒。MDV有三个血清型:①致瘤的MDV;②不致瘤的MDV;③火鸡疱疹病毒(HVT)。羽囊上皮细胞中的病毒粒子有囊膜,随角化细胞脱落,成为传染性很强的细胞游离病毒。常用化学消毒剂可使病毒失活,5%福尔马林或熏蒸的甲醛蒸汽、2%氢氧化钠、3%来苏尔、0.2%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可在10min内杀灭病毒。二、病的发生2.易感动物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染MDV,但对发生的MD的抵抗力差异很大。伊莎、罗曼、海赛等蛋鸡品种和国内的北京油鸡、狼山鸡和乌骨鸡均对MD高度易感。感染时鸡的年龄对发病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出雏和育雏室的早期感染可导致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传染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在羽囊上皮细胞中复制的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鸡舍内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马立克氏病病毒在鸡群中广泛传播,于性成熟时几乎全部感染。4.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带毒的尘埃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羽囊上皮细胞复制的传染性病毒,随羽毛、皮屑排出,使污染鸡舍的灰尘成年累月保持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鸡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5、流行特点鸡群所感染的MDV的毒力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很大。MDV分为温和毒(mMDV)、强毒(vMDV)和超强毒(vvMDV)。病毒随疫苗的使用出现毒力不断增强的趋势,应激等环境因素也可影响MD的发病率。三、临床症状1.神经型(古典型):多见于弱毒感染或HVT免疫失败的青年鸡(2~4月龄)主侵害外周神经,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体一个或数个部位,通常多发生在两翅和两腿,多为一侧。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性,翅:下垂,拖地而行。臂神经受侵害时,一侧或双侧翅膀下垂腹神经受侵时则常有腹泻临床症状。2.内脏(急性型):内脏器官发生肿瘤,缺乏特征性症状,突然发病,流行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初期以大批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松乱,鸡冠和肉髯苍白或萎缩、下痢为主要特征,几天后部分病鸡出现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3.眼型:虹膜色素(特征)消失,变为灰色,(灰眼,鱼眼、蛤蟆眼),瞳孔边缘不整,视光反应迟钝或失明。4.皮肤型:此种病型仅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肿大,形成结节或瘤状物,此种病变常见于躯干、背、大腿生长粗干羽毛部位。上述各型的临诊表现经常可以在同一鸡群中存在。在鸡群中,死亡常由饥饿和脱水直接造成,因为病鸡多因肢体麻痹而不能接近饲料和饮水。同栏鸡的踩踏也是致死的直接原因。肉鸡感染马立克氏强毒或超强毒时,特别是在一周龄内感染,主要引起鸡群生长缓慢、消瘦、瘫痪、免疫抑制,抗病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些传染病发生。抗菌素和疫苗使用效果差,死亡率增高。四、病理变化①古典型:受害神经肿大,增粗2~3倍,外观似水中浸泡过,黄(灰)白色,纹理不清或消失,与对侧神经对比,有助于鉴别。②内脏型:性腺最多见,肾、脾、肝、心、肺、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组织等出现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灰白色肿瘤快,肿瘤呈弥漫性增长时,器官肿大,大理石外观。③皮肤病变以羽毛囊为中心,呈半球状突出于表面,或融合呈丘状;法氏囊变化,通常萎缩。组织学变化:皮、髓质萎缩,坏死,囊肿形成,滤泡间淋巴细胞浸润。五、诊 断根据以上流行病学、症状,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判定,必要时可将病料送实验室检查。内脏型与鸡白血病眼观变化很相似,需鉴别。1.病毒分离:肿瘤细胞、肾、脾细胞,外周血液白细胞。2.病毒抗原检查:病料制冰冻切片,荧光抗体染色,羽毛上皮最好,也可琼扩,(羽毛尖,用带有毛囊液的尖部)。3.血清学:琼扩,间接荧光抗体,间接血凝等,其中琼扩简便易行而广泛采用,(须有一方为已知)两孔间可出现多达6条的不同沉淀线。4.分子水平的基因诊断:核酸杂变(南农L片段)可分3型,PCR。六、防 制1.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群生活条件,增强鸡体抵抗力。2.免疫接种,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注意疫苗的正确保存以及注射疫苗时规范操作,以降低免疫失败的几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