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流行乐风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流行乐风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流行乐风
一、单元内容综述
本单元共包含五首作品,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欣赏作品《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夜莺》、《隐形的翅膀》。不仅易于学生学习和了解爵士、摇滚、现代电声乐等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同时也是健康向上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音乐作品,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流行音乐现象。
二、单元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能够以真挚的情感感受流行音乐,从旋律和歌词中感受歌曲不畏困难、追求美好的真挚情感。进一步听赏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声乐与器乐等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流行音乐。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和中国音乐韵味的意境,了解电声乐队。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音调等的变化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变奏曲体裁的学习。
艺术表现:通过视听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用自然松驰的方法背唱《让世界充满爱》。掌握歌唱的艺术处理方法。积极参与并享受歌唱、律动、编创、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并在自己与团队的协作中,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逐步提升艺术表现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歌曲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流行音乐相关知识,在音乐中感受歌曲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以及爱的情感。学习和了解爵士、摇滚、现代电声乐等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功能。
三、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包含曲目 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让世界充满爱》 《We are the world》 要点1: 松弛并有感情地背唱《让世界充满爱》 要点2: 从音乐语言中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要点3: 了解作品背景及文化内涵、情感 要点4: 探讨、创编多形式演绎歌曲 指向音乐素养:识谱、视唱、演唱、创编、文化理解
第二课时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夜莺》 《隐形的翅膀》 要点1: 变奏曲知识 要点2: 圣咏—现代音乐时期音乐特点 要点3: 电声音乐、电声乐队 要点4: 了解流行音乐的多样性与社会功能 指向音乐素养: 听辨、文化理解
第三课时 单元检测 听辨、实践、创编

四、单元学习评价
1、小组展示,通过讲解、表演等形式,展示小组对于流行歌曲或某一流行音乐作品的理解。
2、通过多作品的听辨,检验学生对不同流行音乐风格的听辨能力,同时检验简单律动节奏的听写能力。
五、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让世界充满爱》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环节以歌唱为主,主要涉及表现领域的环节,在课后的探究实践中歌唱环节不仅仅要求学生表现歌曲的情绪,还需要能够背唱。
《让世界充满爱》作为演唱歌曲,将“爱”作为主题闪耀着人性的光芒。1986 年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百名歌手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正式演唱此歌,打破了长期对流行音乐限制的格局。这首歌曲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它转变了人们以往对于流行歌曲只能表达小情调,不能表现宏大主题的片面认识。歌曲旋律流畅抒情,易于中学生学唱、背唱。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是1985 年1月28 日在美国洛杉“生存援助音乐会”中的大会主题歌。作品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由美国45 位歌星联合演唱。这是一首美国群星响应联合国国际粮食年为非洲灾民义演的摇滚乐。该作品和《让世界充满爱》一样,都有着强调“爱与奉献”的主题。通过欣赏分析作品,可使中学生在欣赏学习中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并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具有正面引导中学生认识摇滚乐的积极作用。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自然松驰的方法背唱《让世界充满爱》,掌握歌唱的艺术处理方法。了解流行音乐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以视听结合,小组讨论,团队合作多形式编创用真挚的情感表现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以真挚的情感感受流行音乐,在歌唱与欣赏学习中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并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从旋律和歌词中感受歌曲不畏困难、追求美好、传递爱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自然松驰的方法背唱《让世界充满爱》,掌握歌唱的艺术处理方法,并背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主题一 在音乐中寻找爱
一、活动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从不同的歌曲中找出不同的爱,引出人间大爱。
二、活动步骤
1、聆听五段音乐,辨别歌曲中的不同爱。
师导语:同学们,爱一直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爱”作为主题总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芒。爱有很多种,请你和老师一起,在歌声中寻找爱的踪迹……
2、请同学说出歌中所描述的爱,并引出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三、活动评价
能通过聆听准确判断出歌曲饱含的爱,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
四、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知,给学生留下美的印象。在简短的过渡语中不留痕迹地将课堂转到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歌曲聆听,创设所需的温馨氛围,为后续学唱作铺垫。

主题二 聆听情至切,探寻爱之深
一、活动目标
通过有目标的聆听,探寻歌曲中表达爱的乐句,并从音区、旋律走向、节奏、歌词、调式等方面,深入剖析音乐作品。
二、活动步骤
1、通过聆听,探寻歌中表达爱的乐句,并尝试哼唱出来。
2、关注歌曲音区、乐句、乐段、旋律走向、节奏、歌词、调式等方面,思考作曲家如何用音乐的语言表达爱
3、经过深入剖析作品,学唱歌曲
音区 中低音区
乐句、乐段 相似乐句、相似乐段
旋律走向 上、下行
节奏 弱起小节、附点、切分节奏
歌词 对美好和谐的渴望、憧憬
调式 结束音1,大调式(明朗、充满希望)
4、学唱中解决难点
对比1、2、3、4乐句有无弱起小节学唱,切身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智慧。
三、活动评价
能准确探寻歌曲中表达爱的乐句,并尝试从音区、旋律走向、节奏、歌词、调式等方面,深入剖析音乐作品(音区、旋律走向及歌词能达到96%主动准确判断,乐句、乐段、节奏、调式需要引导)。并通过自主探寻,提高学唱歌曲的准确性与音乐素养。
四、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音乐的基础上,有目标、有意识地分析作品中音乐语言蕴含的音乐情感,而不单纯只从文字中去审美感知音乐。并能通过自主探寻,提高学唱歌曲的准确性。既能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又能对应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主题三 追朔大爱之源,演绎大爱无疆
一、活动目标
文化理解,走进生活,切身体会,小组探讨大爱之源。触及心灵,深情演绎歌曲。
二、活动步骤
1、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师:《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首为“世界和平年”所作的公益歌曲,由郭峰作曲,陈哲等作词,录制于1986年。作品洋溢着时代的朝气,歌唱人类最普遍、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是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闪耀着时代光彩的通俗歌曲。
2、回顾令人感动的人间大爱
师:《让世界充满爱》作为公益歌曲,不止在1986年唱响大江南北。在此之后。每当我们遭逢灾难时,这首歌背后都上演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
欣赏视频《让世界充满爱》。
3、走进生活,探讨大爱之源

4、多演唱形式,深情演绎《让世界充满爱》
三、活动评价
通过文化理解,联系实际,切身感触,让学生对歌曲蕴含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鼓励自主创编,多形式反复演绎歌曲,加深理解。
四、设计理念
文化理解,联系实际,切身感触,自主创编。承上启下,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知识技能与艺术创造能力。
主题四 我们同属一个地球
一、活动目标:
文化理解,审美感受音乐节奏特点,演唱风格:摇滚音乐。
二、活动步骤:
1、衔接前三个主题,课中激趣—歌曲背景及作曲演唱者:

2、师:和《让世界充满爱》一样,这也是一首流行音乐风格的公益歌曲。请你对比聆听,歌曲《We are the world》的歌曲节奏特点,思考其演唱风格。
3、
节奏 演唱风格
《让世界充满爱》 弱起小节、附点、切分节奏 通俗
《We are the world》 复杂、自由 摇滚

4、练习号召性节奏并学唱歌曲B段

5、简单了解摇滚乐,为下一课时做铺垫

6、小结:《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
三、活动评价
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及歌曲风格,对作品产生学习兴趣,并能从音乐要素出发欣赏作品,乐于学习B段,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四、设计理念
加深并拓宽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其社会功能。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开拓眼界,为下一课时学习做铺垫。

教学设计二 流行乐风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环节以欣赏为主,主要涉及聆听、辨别、识读乐谱领域的环节。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美国作曲家 A.波特根据《铃儿响叮当》主旋律为主题,加人了大量的爵士音乐、流行音乐的因素改编而成。之后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杨鸿年将这首变奏曲带回中国,并在此基础上缩编成我们现在听到的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夜莺》由希腊作曲家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演奏,是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音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佳作,非常适合中学生了解。作品既有清新、浪漫的音乐风格又兼具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充满了激昂磅磷、积极进取的力量。
《隐形的翅膀》是一首励志歌曲,唱出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心中拼搏的斗志和对美好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歌词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伴奏染情绪较佳,较之说教性与口号性内容,此歌更易于中学生的理解。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听赏中国与外国、古典与现代、声乐与器乐等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流行音乐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变奏曲体裁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体验并参与歌曲在节奏、速度、音调等的变化对音乐风格的影响,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和中国音乐韵味的意境,了解电声乐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爵士、摇滚、现代电声乐等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同时也是健康向上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流行音乐现象。
教学重难点
听赏《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中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流行音乐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变奏曲体裁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主题一 音乐的变迁与变奏
一、活动目标
视听结合,初步了解西方音乐发展史,巩固八年级变奏曲知识。
二、活动步骤
1、视频了解《图解西方音乐史》,初步了解从圣咏—现代音乐发展变迁的过程。

2、复习巩固变奏曲,初步了解变奏手法、种类
师: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变奏”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我们在八年级所学的《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就是运用变奏手法的代表作品之一。

3、引出变奏曲音乐作品《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三、活动评价
视听结合,能够初步了解音乐从古至今是一个可以追本朔源、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一个音乐作品甚至一个音乐主题,都可以通过变奏手法进行创作为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作品。复习巩固变奏曲知识。
四、设计理念
课初激趣,衔接上一课时初步了解音乐从古至今是一个可以追本朔源、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以及复习巩固变奏曲知识,为后续新课学习做铺垫。
主题二 “变化多端”的《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一、活动目标
欣赏并细致感受《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及其变奏手法,音乐风格的变化
二、活动步骤
1、初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判断出现了几次变奏
2、细品不同风格变奏(视唱曲谱、拍击、识读不同风格音乐典型节奏)

3、小结
师:《铃儿响叮当》这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歌曲。经过时代的更迭,它超越了时间的束缚,虽然渐渐改变了原貌,但却赢得了众人的心。通过变奏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我们明白了,这一广为流传旋律经历了极其辉煌的历史变迁。同样,我们如今所熟悉、喜爱的流行音乐也一样,是必须追本朔源、逐渐发展变化的。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没有古典即不会有现代音乐、流行音乐。
三、活动评价
能通过欣赏音乐作品《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了解变奏曲、变奏手法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能参与体验及至少判断牧歌(和声)、圆舞曲(节拍)、爵士(节奏、句尾滑音)、摇滚(连续附点、切分节奏)四种音乐风格的变奏。
四、设计理念
巩固变奏曲、变奏手法、音乐发展等知识。并通过学习加强对和声、节拍、节奏、滑音等音乐要素的辨别、掌握。
主题三 电声音乐异军突起
一、活动目标
初步审美感受电声音乐,了解电声乐队组成,听辨乐队中中国民族乐器音色,文化理解。
二、活动步骤
1、师:同学们了解电声音乐吗?(学生表述对电声音乐的认识)
2、观看电声乐队紫禁城音乐会演奏视频,听辨中国民族乐器音色并模仿相应乐器演奏方法。

3、视唱《夜莺》主题旋律,并再次听辨主题旋律在乐曲演奏中贯穿始终。
4、初步了解音乐家及文化理解。
5、认识电声乐队及其乐队组成。

6、小结 雅尼的电声音乐也属于交响乐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
三、活动评价
能通过视频欣赏,听辨中国民族乐器竹笛的音色,模仿竹笛演奏手法,感受《夜莺》中的中国音乐元素,视唱主题旋律并在乐曲中感知主题旋律的多次出现。
四、设计理念
进一步了解流行音乐相关知识,听赏中国与外国、民族器乐与西洋交响器乐不同风格融合的流行音乐。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和中国音乐韵味的意境,了解电声乐队。
教学设计三 单元检测

一、复习视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一乐段,在节拍不变,旋律走向模仿、节奏模仿、主音不变的基础上,完成8小节(2乐句)大调式旋律创作。




二、聆听《夜莺》后半部分,该部分由小提琴、大提琴、弦乐组、人声与乐队、竹笛交替演奏,请依次写出演奏顺序。

A小提琴 B大提琴 C弦乐组 D人声与乐队 E竹笛

电声音乐《夜莺》演奏顺序



三、视唱并判断以下《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中的变奏,判断其音乐风格,以小组为单位编创适合其音乐风格的表演(舞蹈、律动拍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