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3课 快乐的校园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第3课 快乐的校园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快乐的校园——我的音乐DIY》单元教学设计
快乐的校园——我的音乐DIY
版块一:单元概览
单元名称:快乐的校园——我的音乐DIY
设计者 学科/年级 音乐 四年级上册
教材 人音版音乐 对应章/课时 第三单元
一、你敢挑战吗 一年一度的校园音乐节就要开始了,此次音乐节新增了“音乐创作DIY”版块,请你从反映校园活动的系列主题音乐中提取有代表性的音乐要素,从中任选两种音乐要素,通过改变音乐要素创编属于你的《两只老虎变奏曲》。用你个性化的创编来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吧!
二、你需要学什么 单元内容与课时分配表大任务子任务课时内容指向核心素养课时从反映校园活动的系列主题音乐中提取有代表性的音乐要素,从中任选两种音乐要素,通过改变音乐要素创编《两只老虎变奏曲》。校园歌曲大家唱《哦,十分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1歌美笛声扬《大家来唱》艺术表现1音乐变奏我来创《乒乓球变奏曲》审美感知、创意实践1音乐形象我会演《陀螺》《打字机》审美感知、创意实践1

三、你将学会什么 1.通过对比聆听歌曲《哦,十分钟》、《大家来唱》,分析歌曲中代表性音乐要素,知道不同拍号名称及其用途,能用语言简述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及其作用,并能用正确的方法,自信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升音乐审美感知及艺术表现素养。 2.通过聆听歌曲《大家来唱》进一步熟悉旋律曲调,体会声部特点,能从力度等音乐要素角度分析并表现歌曲。通过观察竖笛形制,体验吹奏方法,能用正确姿势吹奏竖笛,发展艺术表现素养。 3.通过反复聆听乐曲《乒乓变奏曲》及交流讨论,辨析改变音乐要素与场景变化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变奏手法创编短小旋律,提升音乐审美感知及创意实践素养。 4.通过聆听乐曲《陀螺》、《打字机》,能够从旋律、曲式等音乐要素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音乐要素变化即兴创编与音乐情绪或音乐形象一致的身体律动,发展音乐审美感知及创意实践素养。
四、给你支招 1.本单元安排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反映出课间、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快乐有趣。通过本单元学习从理论上认识了2/4拍及其强弱规律,并在实践中运用体会。进一步了解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 2.本单元学习安排:用力度对比的声音演唱《哦,十分钟》表现两乐段不同的情绪,感知《哦,十分钟》与《大家来唱》两首歌曲的节拍→用优美的和声演唱二部歌曲《大家来唱》表现喜悦的心情,尝试学习竖笛吹奏→感受、体验《乒乓变奏曲》并创编变奏曲→从音乐的要素入手聆听、分析《陀螺》《打字机》感受音乐形象。 3.学习的难点有两个,第一个是两首歌曲的学唱,为提高歌唱能力,可进行力度变化的练习,为演唱歌曲做技能上的准备,《哦,十分钟》运用力度对比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大家来唱》是二部合唱曲,采用听唱法唱准三度和声音程,体会二声部声音和谐之美。第二个是听辨音乐主题的变奏手法并尝试创编。可以先了解《乒乓球变奏曲》的结构,通过对比聆听、划旋律线等方式来直观感受变奏形式。通过对范例的学习,了解变奏的规范样态以便模仿着进行自主创编。课下可在网络上搜索《小星星变奏曲》等一些小型变奏曲,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本单元运用到的变奏手法。
第一课时 校园歌曲大家唱——《哦,十分钟》
一、学习目标——我将学会 1.通过传球游戏感受歌曲情绪,用肢体动作体验二拍子的旋律特点,并能用律动参与音乐表现。 2.通过聆听、体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划分乐段,用接龙演唱等方式学唱歌曲。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根据二拍子的特点创编节拍律动表现歌曲,并用有力度对比的声音表演唱。
二、评价任务——这样证明我已学会 1.跟随音乐的强弱规律参与律动,并初步了解歌曲节拍及强弱规律。(检测目标1) 2.划分乐段并分段演唱歌曲。(检测目标2) 3.创编节拍律动或游戏表现二拍子,用有力度对比的声音表演唱。(检测目标2、3)
三、学习过程——课中这样学 情境:一年一度的校园音乐节就要开始了,此次音乐节新增了“音乐创作DIY”版块,我们年级的任务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比如:节拍、情绪、力度等等,利用这些音乐要素进行音乐创作。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蜂拥跑出教室,利用课间十分钟来寻找音乐的创作素材。此时,耳边传来了一阵动听的歌声,你听,是谁在唱《哦,十分钟》。 任务一:传球游戏律动,感知音乐要素节拍的特点(指向目标1) 活动1:游戏律动,自主思考:歌曲的节拍。 活动2:聆听范唱,与同伴交流:歌曲的拍号及强弱规律。 活动3:跟随音乐的强弱规律参与律动。 评价任务一:通过律动,我知道歌曲是______拍的,强弱规律是______(检测目标1) 任务二:聆听歌曲划分乐段,学唱歌曲(指向目标2) 活动1:聆听范唱,小组讨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并说说划分依据。 活动2:小组齐动手,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在班级展示交流。 活动3:师生接龙看谱模唱乐句,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休止符和增时线在演唱时的区别,可以用什么方式把这两处音唱准确? 2/4 (1) 5 5 3 4 | 5 0 | (2) 5 5 3 4 | 5 - | 活动4:聆听范唱,跟随钢琴,先分段学唱歌曲再完整演唱歌曲。 评价任务二:小组合作跟随伴奏分段演唱歌曲。(检测目标2) 任务三:小组合作,有力度对比的演唱歌曲并创编表现歌曲(指向目标3) 活动1:小组讨论,对歌曲进行力度处理,并说明理由。 活动2:小组讨论,结合歌曲节拍,运用身边物品创编节拍律动或节拍游戏。 评价任务三:借助创编的节拍律动或游戏,用有力度对比的声音表演唱歌曲。(检测目标3) 四、学后反思——课堂回头看 本节课我学习了 节拍,这样的节拍给我带来的感受是 ,我们以前学过的 也是这个节拍。
第二课时 校园歌曲大家唱——《大家来唱》
一、学习目标——我将学会 1.通过聆听歌曲《大家来唱》,用声势律动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点。 2.通过完整聆听、与同伴合作学唱歌曲,能用优美和谐的歌声有力度变化的进行二声部演唱。 3.同伴合作讨论,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运用模仿、合作、探究等方式,初步学习竖笛的吹奏方法。
二、评价任务——这样证明我已学会 1.聆听歌曲,能随音乐做三拍子的声势律动。(检测目标1) 2.能够小组合作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进行二声部演唱。(检测目标2) 3.能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检测目标3) 4.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吹奏出“7”音。(检测目标4)
三、学习过程——课中这样学 情境:课间十分钟,同学们都走出教室玩耍休息,合唱社团的同学们为了在学校音乐节有更精彩的表现,课间休息都还在排练,一曲优美的《大家来唱》飘过同学们的耳畔,这首歌曲与《哦,十分钟》带给大家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同学们瞬间被这悠扬动听的旋律所吸引,也忍不住想跟着一起学唱,探索歌曲的节拍与演唱形式。 任务一:随音乐律动,感受歌曲音乐要素(指向目标1) 活动1:聆听歌曲,同伴交流:歌曲的节拍、演唱形式 活动2:再听歌曲,声势律动感受音乐节拍。 评价任务一:通过声势律动感受音乐,我知道歌曲的拍子是 ,强弱规律是 。(检测目标1) 任务二:感受音乐力度变化,演唱歌曲(指向目标2) 活动1:聆听范唱,同伴交流:歌曲有几个乐句?乐句力度是如何变化的?并用声势律动感受音乐力度变化。 活动2:师生合作分声部学唱歌曲旋律,再小组合作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有力度变化的完成二声部合唱。 评价任务二:在与同伴合作中,我能够用 的声音完整演唱《大家来唱》的 声部,我 (能/不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声音。(检测目标2) 任务三: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为歌曲增添色彩(指向目标3) 活动1:跟着节奏谱读一读节奏,并徒手模拟乐器为歌曲伴奏。 活动2:分组讨论展示,一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组做声势律动。 评价任务三:我选择用打击乐器 和节奏型 为歌曲伴奏。(检测目标3) 任务四:认识竖笛,学吹竖笛(指向目标4) 活动1:观察学习竖笛的正确拆装和日常保养。 活动2:用笛头练习“吐音”的吹奏,做到气息平稳柔和。 活动3:观看示范和图示讲解,用正确的按孔方式练习“7”音吹奏。 评价任务四:(检测目标4) 竖笛共有 个孔,吹奏时气息要 ,按孔时需要用手指的 位置按孔,吹奏“7”音需要按 孔和 孔。 四、学后反思——课堂回头看 1.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能分辨歌曲的节拍是 拍,我能完整的演唱歌曲的 (高/低)声部。 2.我在学习竖笛吹奏的过程中, (掌握/未掌握)“7”音的吹奏。


第三课时 音乐变奏我来创——《乒乓变奏曲》
一、学习目标——我将学会 1.通过聆听《乒乓变奏曲》哼唱乐曲主题旋律,感受旋律的进行。 2.通过聆听乐曲、参与活动,体会节奏、音高、力度等音乐要素变化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景。 3.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变化节奏的方法编创变奏曲。
二、评价任务——这样证明我已学会 1.能哼唱主题旋律,知道旋律的进行。(检测目标1) 2.能用动作表现节奏、音高的变化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景。(检测目标2) 3.小组合作,能用变化节奏的方法编创变奏曲。(检测目标3)
三、学习过程——课中这样学 情境:校园音乐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之前我们认识了节拍、力度、速度,感受了音乐的情绪,那我们如何将这些音乐要素进行DIY呢?这节课就一起去探索吧。 “乒乒乓乓”操场上好热闹,“小小运动员”正在乒乓球台打擂台,球儿落地声、加油呐喊声汇聚成了《乒乓球变奏曲》,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们激烈的比赛吧。 任务一:聆听乐曲,演唱乐曲主题旋律(指向目标1) 活动1:观看乒乓比赛,感受比赛的激烈情绪,并用动作表现。 活动2:随着钢琴模唱旋律并思考音乐主题旋律是怎样进行的? 活动3:加入歌词演唱。 评价任务一:我 (能/不能)演唱主题旋律,知道旋律的进行是 (上行/下行/波浪进行)。(检测目标1) 任务二:聆听乐曲,活动参与表现不同音乐情景(指向目标2) 活动1:聆听乐曲,小组讨论:乐曲共有几个部分 活动2:了解变奏手法后,分段聆听变奏一、二、三、四、五。思考:各乐段变奏手法是什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能用什么动作体现? 评价任务二:小组合作编创动作完整表现乐曲的音乐情景。(检测目标2) 任务三:编创变奏曲(指向目标3) 活动1:完整聆听《乒乓变奏曲》说出每个变奏的变奏手法。 活动2:聆听老师弹奏《闪烁的小星星》变奏曲,说说用了什么变奏手法。 活动3:小组合作,选择一钟变奏手法进行创编《闪烁的小星星》变奏曲。 评价任务三: 我能用变 的手法变奏《闪烁的小星星》 主题:1 1 |5 5|6 6| 5 - |4 4|3 3|2 2|1 - || 变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目标3) 四、学后反思——课堂回头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_____(能/不能)模唱乐曲主题旋律,____(能/不能)用动作表现出每个变奏描写的音乐场景。我____(能/不能)用变化节奏的变奏手法创编_________。

第四课时 音乐形象我会演——《陀螺》《打字机》
一、学习目标——我将学会 1.通过聆听管弦乐《陀螺》,能根据乐曲节拍和音乐要素,感知音乐形象和结构,用律动参与等方式感受音乐的情绪。 2.在欣赏活动中,能哼唱《打字机》的主题旋律,感受老师紧张忙碌的心情,体会游戏和劳动带来的快乐。 3.在模仿、体验、合作过程中,运用创编歌词、创编动作等方式来感受、表现、创作音乐,享受音乐学习的过程。
二、评价任务——这样证明我已学会 1.能正确辨别乐曲《陀螺》的节拍和情绪。(检测目标1) 2.当音乐出现变化时,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现。(检测目标2) 3.能体会到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的关系。(检测目标3 )
三、学习过程——课中这样学 情境:音乐节倒计时已经开始了。我们前期已经掌握了很多音乐DIY所需要的技能,今天就来检测一下我们的准备成果吧!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来了,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又到了我们放松心情的时刻,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同学们开心的玩起了各种游戏。有拍球的,有踢毽子的,其中陀螺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 任务一:聆听游戏乐曲《陀螺》,感受音乐形象(指向目标1) 活动1:从视频中认识陀螺了解陀螺转动的原理,再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节拍并跟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 活动2: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及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随音乐用律动进行表演。 活动3:小组交流讨论:音乐力度的突然变化试图表现什么? 评价任务一:随音乐用声势律动表现乐曲的情绪及力度变化。(检测目标1) 情境:突然“滴滴答答”的声音响起来了,是什么声音呢?这个声音仿佛是从老师的办公室里传出来的,走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到底是什么声音。走近一看,原来是老师在用打字机飞快地打字呢。 任务二:聆听乐曲《打字机》,哼唱主题旋律体会音乐情绪(指向目标2) 活动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节拍并说一说音乐描述的场景。 活动2:听赏A乐段,用“嗒”哼唱旋律并模仿老师打字时的动作。 活动3:聆听B乐段,用画图形谱的方式展示出旋律进行特点并尝试哼唱主题旋律,再随音乐节奏、旋律起伏、力度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评价任务二:当乐段主题出现时,一边跟唱一边用相应的动作来表现。 (检测目标2) 任务三:合作创编表现乐曲(指向目标3) 活动1:小组合作,为《打字机》的B乐段创编歌词。 活动2:创编动作分小组进行展示。 评价任务三:小组合作,尝试用变换拍子、变化力度等方式填词演唱,表现出音乐情绪的变化。(检测目标3) 四、学后反思 ——课堂回头看 通过学习,我运用了变化 音乐要素来创编音乐,我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

版块三:作业检测与学后反思
一、单元作业 1.校园音乐节就要开始,请你从本单元反映校园活动的系列主题音乐中提取音乐要素,归纳整理填写在表格中,说一说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的作用: 作品名称拍号表现形式速度力度我对音乐要素作用的理解
2.歌曲《大家来唱》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 (独唱/合唱/对唱),请选择以下乐器用以下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碰铃) 3/4 0 X X | 0 X X || (铃鼓) 3/4 X X - | X X - || (沙锤) 3/4 0 XX X| 0 XX X|| (小鼓) 3/4 X 0 0 | X 0 0|| 3.聆听音乐片段,分辨出哪些音乐片段是使用的二拍子( )。 A.《小螺号》 B.《愉快的梦》 C.《歌唱祖国》 D.小提琴《牧歌》 E.《哦,十分钟》 4.在以下四种节奏型中选择两种节奏型,将《两只老虎》的主题乐句用你选择的节奏型来改编,并在小组内展示,并交流节奏型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意图:节奏变化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1=C A. 2/4 X XX B. 2/4 XX XX C. 3/4 X - X D. 3/4 X XX X 主题 2/4 1 2| 3 1| 1 2 |3 1| 3 4 |5- |3 4| 5-|| 变奏1 2/4 变奏2 3/4 5.请结合本单元对校园音乐作品要素分析的方式,另外推荐一首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尝试分析作品中的具有特色的音乐要素,说一说推荐理由。
二、单元学后反思 1.你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哪些音乐的表现方法? 2.请你结合不同的音乐要素,梳理、归纳出本单元中描写校园生活的音乐特点,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到笔记本上; 3.请用本单元所学的二拍子指挥图示,尝试指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班级合唱国歌时上台指挥,并说一说指挥在合唱中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音乐的速度、力度,在表现本单元“快乐的校园”中起到什么作用?

本设计是音乐学科开展素养导向下大单元学历案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初步尝试,旨在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转型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新课标、新教学背景下的音乐学科教学新样态。
本单元设计是以学历案为载体,立足于“基于课标”、“学为中心”、“教学评一致性”三大理念,对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校园》进行整体化设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关注整体的总分总结构。本设计首先是对整个单元进行整体概括,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你敢挑战吗”,设置单元大任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与本单元学习内容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你需要学什么”,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单元双基知识框架,指向核心概念的提取。三是“你将学会什么”,呈现单元学习目标,让学习手段、学习内容可观可评可测,看得见素养形成过程。四是“给你支招”,明确本单元地位作用,铺就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支架,提供资源拓展认知。其次是分步骤实施的课时安排与设计,通过在每个课时完成子任务习得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最终完成单元大任务。最后,通过作业检测与学后反思,总体回顾并检验本单元所学,形成单元学习的闭环。
第二,基于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新课标倡导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本单元以“校园音乐节”为背景,将本单元学习的关键内容——音乐要素塑造音乐形象,运用于短小变奏曲编创,意在培育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同时以大任务为主线,设计子任务串联整个单元学习,子任务的各个击破意味着大任务的最终完成与实现,形成上下一致、内外统一。
第三,逆向设计指向目标达成。课时学历案包括“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三部分。课时目标是单元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分解,统整课时的教学活动,评价任务置于学习活动之前,这种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更利于学习活动设计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评价任务镶嵌与学习过程中,随时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
总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着诸多的教学设计载体,我们只是对大单元学历案设计进行了一些尝试。由理念转化为文本,再由文本运用于实践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有着高度的专业自觉,借助新课标、新方案,让我们为成长为更加专业的教师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