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中国民族器乐》(课件)-中职文化艺术大类《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中国民族器乐》(课件)-中职文化艺术大类《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五单元 中国民族器乐
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音乐鉴赏与实践》
中国民族器乐文化的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其载体——乐器陶埙、骨笛的产生更是历史久远,辽阔的祖国大地和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器乐的题材和体裁丰富多彩。
几千年以来,器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人民生活紧紧相连。传统民族器乐演奏多与民间婚丧喜庆、迎神赛会等风俗生活,以及宫廷典礼、宗教仪式等结合在一起。20世纪以来,多民族共同的智慧和对西方器乐文化的兼容并蓄,推动了我国器乐曲的不断发展。从独奏到重奏、合奏,器乐的演奏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音乐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对传统乐器和器乐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取得了很大成果。创作了大量的器乐精品。
单元导学:
中国民族器乐分类:
1.独奏曲:只有一件乐器单独演奏的器乐曲。
2.重奏曲:多声部器乐曲,每个声部均由一件乐器演奏。
3.合奏曲:我国民族管弦乐种类较多,比较有特色的有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吹打音乐、福建南曲等。
一、《苏武牧羊》
苏武是中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代表人物之一。汉朝时,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苏武宁死不从,坚贞不屈,后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受尽苦难,抗争19年后终于回到汉朝。
作品鉴赏:
《苏武牧羊》的故事凄凉悲壮,用埙那旷远幽怨的音色来表现这一历史故事恰如其分。苍凉凄楚的阵阵埙声,仿佛是一位流落塞外苦寒之地的老人,在倾诉着生活的苦难和对故土的思念、对祖国的忠贞、对敌人的愤恨之情。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20世纪20年代,《苏武牧羊》被改编成学堂乐歌。请以埙独奏曲为背景,诵读歌词,加深理解。
实践活动:

又称陶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埙起源于先民的生产劳动活动,用以模仿鸟兽叫声,诱捕猎物。埙用陶土烧制而成,为椭圆、圆形或橄榄形,顶端为吹口。埙的音色古朴、醇厚、浑圆,擅于表现凄凉、哀怨、悲伤的情绪。
知识链接:
民族管弦乐队使用的全部乐器可以分为四个组:
吹管乐器组:通过气流振动管体而发声,主要有笛、箫、管、埙、笙、唢呐、巴乌等;
拉弦乐器组:通过拨弦振动为主要发音,主要有二胡、京胡、高胡、马头琴等;
弹拨乐器组:通过弓弦为主要发音,主要有古琴、筝、琵琶、三弦、扬琴等;
打击乐器组:通过敲击乐器主体而发音,主要有锣、鼓、钹、板梆等。
知识窗:
二、《江河水》
《江河水》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东北民间乐曲移植改编而成的双管独奏曲,曾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一场《东方的曙光》中舞蹈“苦难的年代”的配乐。此曲描述的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生死离别。丈夫服劳役离乡而去,惨死异乡;妻子闻讯,如雷轰顶,来到当年与丈夫依依惜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悲愤欲绝,往事历历在目,似乎那滔滔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泻不止的眼泪。
作品鉴赏:
乐曲为三段体。引子部分为散板,乐曲开始,管子从最低音区起奏,旋律连续四次跳进上扬,悲愤之情迸发,随后旋律即层层下落以引出第一乐段缓慢、凄凉的主题。
第二乐段较弱,以对仗式的结构句法,上下呼应。旋律平稳,音乐深沉,如泣如诉。
第三乐段在经过中段的对比以后,紧接着管子和乐队强力合奏,犹如强压心头的怒火爆发。这个再现段落,以与前段不同的速度、力度和奏法,表达的情绪更为愤怒、激越。
仔细聆听乐曲,找出全曲的高潮段落,请描绘上述三段旋律中管子音色的不同体现河水不同的画面。
实践活动:

即管子(图5-2),古称筚篥或芦管,由哨子和杆子两部分组成,杆上共8个孔。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管子的传统演奏技巧极为丰富,除手指的颤音、滑音、溜音等技巧外,还能利用口形的变化,模拟出人声和各种动物的叫声。
管子音区分为三个,低音区声音比较深厚;中音区声音比较丰满;高音区声音比较尖锐。
知识链接:
三、《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作品展示了二胡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意境深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民间艺人华彦钧年过而立之后,生活潦倒,因患眼疾双目相继失明,流落街头卖艺,生活更加贫苦。他常在江苏无锡惠山泉边拉琴卖艺。这首作品表达了作曲家历经痛苦磨难却不屈不挠的性格,同时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
作品鉴赏:
这首乐曲旋律委婉、流畅,采用变奏体结构,除了引子和尾声外,共分主题和主题的五次变奏6个段落。
短小引子仿佛是一声深沉痛苦的叹息,恰似曲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
紧接着二胡在中低音区奏出平静、深沉的主题。
之后,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控诉,也体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这一乐句不断陈述、引伸和展开,6次变化出现,深化了主题。
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很弱)至ff(很强),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实践活动:
活动1:听完作品后,你认为用哪两个字概括乐曲情绪比较准确( )
A. 悲伤 B. 悲愤 C. 悲凉
活动2:感受二胡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和表现作用。
知识链接:
二胡
最早见于唐朝,是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乐器奚琴逐渐演化成的一种拉弦乐器。二胡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和琴弓部分组成。二胡的音色柔美抒情,宛如人的歌声,情感表现力极高。
四、《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山林中弹琴,路过的樵夫钟子期竟领会到“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呼:“您的心境竟然与我相同。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于是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会于此。不料第二年中秋时节,子期离世。伯牙抚琴痛哭,弹奏完那曲《高山流水》后,以刀断弦,将琴摔碎,终生不弹。
《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朱广权的《神奇秘谱》中。相传《高山》《流水》本为一曲,至唐代分作两曲。
作品鉴赏:
全曲共分九段。引子部分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紧接着是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息心静听,使人心生愉悦。乐曲高潮部分旋律跌宕起伏,上、下滑音大幅度增加,气势磅礴,形象生动。
实践活动:
活动1:仔细聆听,观看演奏视频,模仿并体会古琴滚、拂指法表现“流水”的方法。
知识链接:
古琴
古称瑶琴, 现代称古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有7根弦,音色浑厚,风格古朴,音量较小,表现力丰富。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念、审美情趣,追求古朴典雅、清渺的精神境界。
五、《十面埋伏》
古曲《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传统琵琶独奏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它描写的是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作品鉴赏:
《十面埋伏》采用我国传统器乐套曲结构形式,全曲由13 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
第一段“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自由,铿锵有力,先声夺人。激昂高亢的长音好像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争气氛。
《十面埋伏》采用我国传统器乐套曲结构形式,全曲由13 段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构成。
第一段“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自由,铿锵有力,先声夺人。激昂高亢的长音好像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渲染了紧张激烈的战争气氛。
第九至十三段包括“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最后5个小段落。描述的是项羽失败、汉军大胜的场景。
活动1:在聆听中,找出13个段落:1.列营、2.吹打、3.点将、4.排阵、5.走队、6.埋伏、7.鸡鸣山小战、8.九里山大战、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11.众军奏凯、12.诸将争功、13.得胜回营。
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琵琶
弹拨乐器。琵琶音色醇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悲壮的旋律。
六、《顶嘴》
笛子二重奏《顶嘴》根据河北民歌《大顶嘴》和《小顶嘴》改编而成,表现的是两个人争吵的情景。
乐曲由两支同调的笛子交相吹奏,运用滑音、历音、顿音、颤音等演奏技巧模拟人声语调,形象逼真。先是两支笛子分两声部轮奏表现顶嘴,后者对前者的模仿酷似生活中的学舌。
接着将两个不同的笛子声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环环相扣,两者争得不可开交,情绪随之高涨,激烈的顶嘴到达顶点,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作品鉴赏:
实践活动:
活动1:两位同学一组,跟着旋律节奏,分别模仿乐曲中两个人争吵的夸张表情和动作。
重奏曲
重奏曲是多声部器乐曲,每个声部均由一件乐器演奏。根据演奏声部多少,重奏曲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又可分为笛子二重奏、高胡三重奏等形式。
器乐重奏乐曲结构强调整体的匀称、均衡和统一,要求在起奏、分句及色调的细微变化等方面,都达到准确、协调,演奏者之间保持高度的默契和相互配合。
知识链接:
七、《古舞》
作品鉴赏: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钢琴是西方传统的键盘乐器。作曲家王建民巧妙地将中西乐器相结合,于2011年创作了这首古琴与钢琴二重奏曲《古舞》。
重奏曲《古舞》借鉴了多种音乐元素,并使用极具技巧难度的舞蹈性节奏贯穿全曲。全曲轻快优美,古韵古风,独具风格。旋律美妙动听、沁人肺腑。
实践活动:
..
活动1:古琴的线性思维旨在写意,钢琴的多声思维旨在写实。在这首乐曲中,古琴、钢琴的音色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活动2:请在聆听全曲的过程中描绘或者讲述出你联想到的画面。
八、《梅花三弄》
历代文人雅士多喜梅爱梅,以梅花自喻。王安石的五言绝句至今为人们传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三弄》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音乐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全曲展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作品原为古琴曲,彭修文将其改编成编钟与乐队演奏版本,音乐平稳、流畅、高亢。
作品鉴赏: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颂扬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
这个主题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全曲共分10个标题段:1.溪山夜月;2.一弄叫月,声入太霞;3.二弄穿云,声入云中;4.青鸟啼魂;5.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6.玉箫声;7.凌云戛玉;8.铁笛声;9.风荡梅花;10.欲罢不能。
活动1:从10个标题段中选择两个感兴趣的,在聆听过程中用文字描述或画出你联想到的事物或画面。
实践活动:
九、《欢乐歌》
《欢乐歌》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乐曲节奏明快热情,旋律流畅优美,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速度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作品常用于民间喜庆、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作品鉴赏:
《欢乐歌》为三段式,采用放慢加花手法,将主题音调节奏逐层成倍“放慢”加以扩充,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主题音调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进行“加花”装饰,发展成与主题音调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
开始为第一变奏,慢板,旋律给人以优美抒情、典雅明朗的印象。
第二变奏,中板,既延续了第一变奏的音乐情绪,又增添了欢快活泼的因素。
乐曲的最后是变奏主题,快板,情绪激扬,喜庆热烈,形成乐曲的高潮。
活动1:仔细聆听,感受三段的速度由慢到渐快形成对比,音乐情绪逐渐加强。
活动2:尝试分辨乐曲中主要使用了哪几种乐器。
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的丝竹音乐,乐队由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丝”乐器,笛、箫、笙等“竹”乐器和板、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组成。
音乐格调清新、秀丽,曲调流畅、委婉,富有情韵,具有“花、细、轻、小、活”的风格特色。
十、《旱天雷》
《旱天雷》是由严老烈改编的广东音乐,根据民间传统乐曲《三汲浪》改编而来。严老烈擅奏扬琴,并长于右竹法(即重音用右竹打),《旱天雷》就是他以扬琴手法对原曲做新的处理,使陈调出新声。
作品鉴赏:
《旱天雷》全曲分两段,分别表现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活泼欢快,第二段优美流畅。由于乐曲的篇幅比较短小,在演奏时,常将乐曲奏两次,第二次速度较快。
《旱天雷》节奏欢快,旋律活泼流畅,优美清新,充满生机盎然的气息,表现了人们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活动1:边聆听边跟随音乐起伏打拍子,感受音乐的细腻和明快。
活动2:参照表5-1对比聆听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异同。
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指盛行于珠江三角洲,后流行于全国的丝竹音乐。主要使用高胡、扬琴、秦琴、洞箫、笛子、椰胡等乐器演奏。广东音乐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擅长于对生活的描摹,充满生活情趣。它擅长写景抒情,富有南国情调。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十一、《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夜月》《浔阳曲》等。后经多人整理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音乐典雅、优美,共分10段,犹如10 幅连续的画面,表现了不同的意境,见表5-2。
作品鉴赏:
乐曲开始是一个琵琶独奏的渐快的引子。
引子过后,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活动1:仔细聆听,分组讨论总结不同乐器在各个标题段落中的表现和作用。
实践活动:
单元实践活动
活动一:你知道下面诗句中描写的是哪件中国乐器吗?
①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②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单元实践活动
活动二:聆听音乐,填写下表。
单元实践活动
活动三:以笛子独奏曲《姑苏行》这样特色鲜明的乐曲为背景音乐,旅游专业学生可以解说苏州名胜,模特表演专业学生可以进行江南服装主题表演秀……你能否再找一首中国民族器乐曲,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
单元实践活动
活动四:你知道当地有什么民间乐种吗?描述一下它的风格和特色。
中华传统的博大精深的器乐文化,厚植了我们的民族情感,增进了我们的文化认同,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THE END
相约下一单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