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疫病消毒-2 课件(共30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要疫病消毒-2 课件(共30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主要疫病
的消毒
01
主要疫病消毒
五、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消毒原则
出现动物禽流感疫情后,动物防疫部门应及时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
,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
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高致病性禽流感
1.对死禽和宰杀的家禽、禽舍、排泄物进行终末消毒。
2.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禽类密切接触者,在停止接触后应对其及其衣物进行消毒。
3.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对流动水体和较大的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4.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可能污染
的物体表面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
毒。
5.必要时对禽舍的空气进行消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
(二)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应该由进行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
高致病性禽流感
1.对禽舍及场地内外
采用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消毒,消毒后对污物、粪便、饲料等进行清理;
清理完毕再用消毒液以喷洒方式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完毕后再进行清洗;
不易冲洗的禽舍清除废弃物和表土,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舍的地面、墙壁、门窗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毫升/米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毫升/米2,地面喷药量为200~300毫升/米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高致病性禽流感
舍内空气消毒应先密闭门窗,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克/米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1小时,开门窗通风。或以0.5%过氧乙酸溶液(8毫升/米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
高致病性禽流感
2.禽的排泄物、分泌物等,稀薄者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搅匀放置2小时。成形粪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小时。对禽舍的粪便也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小时。
3.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木质工具及塑料用具采取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工作服等采取浸泡或高温高压消毒。
饲养用具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高致病性禽流感
4.动物尸体应焚烧或喷洒消毒剂后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
5.在出入疫点、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立消毒站点,对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当严格消毒,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
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毫克/升有效
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
作用60分钟。
高致病性禽流感
6.垃圾,可焚烧的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7.对小水体的污水每10升加入10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克。混匀后作用1.5~2
小时,余氯为4~6毫克/升时即可。较大的水
体应加强管理,疫区解除前严禁使用。
8.疫点每天消毒1次连续1周,1周以后每两
天消毒1次。疫区内疫点以外的区域每两天消
毒1次。
六、口蹄疫
(一)消毒原则
出现口蹄疫疫情后,动物防疫部门应及时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
有效地进行。对必须消毒的对
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
工作应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
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
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口蹄疫
1.对病死牛猪羊和宰杀的牛猪羊、畜舍、排泄物和分泌物等进行终末消毒。
2.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牛羊猪及其密切接触者,在停止接触后应对其及其衣物进行消毒。
3.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对流动水体和较大的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
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4.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可能污染
的物体表面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毒。
5.必要时对畜舍的空气进行消毒。
口蹄疫
(二)消毒方法
1.疫点内饲养圈舍清理、清洗和消毒,首先对圈舍内外消毒后再行清理和清洗。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并用水洗刷圈舍、车辆等,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
方式消毒。
3.饲养圈舍的饲料、垫料等作深埋、发酵
或焚烧处理;粪便等污物作深埋、堆积密
封或焚烧处理。
口蹄疫
4.交通工具可采用清洗消毒和消毒液喷洒的方式消毒。
5.出入疫点、疫区的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性消毒点,对出入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6.消毒人员的所有衣服用消毒
剂浸泡后清洗干净,其他物品
都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
7.疫点每天消毒1次连续1周,1周后每两天消毒1次,疫区内疫点以外的区域每两天消毒1次。
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一)消毒原则
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后,动物防疫部门应及时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如
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
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
不进行消毒处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对病死猪和宰杀的猪、畜舍、排泄物和分泌物等进行终末消毒。
2.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猪及其密切接触者,在停止接触后应对其及其衣物进行消毒。
3.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
处理,对流动水体和较大的水体等消毒较困难
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4.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
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毒。
5.必要时对畜舍的空气进行消毒。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二)消毒方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一般均能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
养猪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1.常用消毒剂
醛类消毒剂: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
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
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
再加入福尔马林,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
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
气味。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含氯消毒剂: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
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被病毒污染的禽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的消毒,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船等的消毒。喷洒6~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2.注意事项
(1)疫点内饲养圈舍清理、清洗和消毒,首先对圈舍内外消毒后再行清理和清洗。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并用水洗刷圈舍、车辆等,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2)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3)饲养圈舍的饲料、垫料等作深埋、
发酵或焚烧处理;粪便等污物作深埋、
堆积密封或焚烧处理。
(4)交通工具清洗消毒和消毒液喷洒的
方式消毒。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5)出入疫点、疫区的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性消毒点,对出入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进行消毒。
(6)消毒人员的所有衣服用消毒剂浸泡后清洗干净,其他物品都要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
(7)疫点每天消毒1次连续1周,1周后
每两天消毒1次,疫区内疫点以外的区域
每两天消毒1次。
主要疫病
的消毒
01
消毒效果监测
一、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紫外线灯的监测方法有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
1.物理监测法 利用紫外线照度计测定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
(1)检测方法 测定时,用无水乙醇棉球擦拭紫外线灯管,以除去表面灰尘。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纳米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
二、消毒效果监测
一、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2)结果判定
普通30瓦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90微瓦/厘米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微瓦/厘米2为合格;30瓦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微瓦/厘米2为合格。
对非直管型或不是30瓦的紫外线灯的检测距离和
辐照度值合格标准值,可随产品用途和实际使用
方法而定。原则上,应不低于产品使用说明书规
定的辐照度值。
一、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2.化学监测法 利用紫外线与消毒剂量指示卡(化学指示卡)检测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该指示卡是根据紫外线光敏涂料可随照射剂量呈相应色变的原理设计的。
(1)检测方法 测定时,用无水
乙醇棉球擦拭紫外线灯管,以除
去表面灰尘。开启紫外线灯5分
钟后,将紫外线化学指示卡置于
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的
中央处,并将有光敏涂层的一面
朝向灯管,照射1分钟。
一、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2)结果判定 照射后,光敏涂层由白色变为紫红色,与旁边相应的标准色块相比较,当光敏涂层与旁边相应的标准色块相一致时,即可判定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合格。
二、物品和环境表面及空气消毒效果的
生物学监测法
用于表面消毒效果监测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一般采用营养琼脂平板培养法进行。
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时可采用营养琼脂平板压印法或棉拭子法;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采用布点法,即
室内面积≤30米2,对角线内、中、外
处设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
处;室内面积>30米2,设4角及中央5
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
三、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
1.手的消毒效果监测 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厘米2),并随之转动采样
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
拭子投入已注入10毫升含相应中和剂的
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用营养琼脂平板进
行培养,计数菌落,判定结果。
三、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
2.皮肤黏膜的消毒效果检测 用5厘米×5厘米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皮肤处;若表面不足5厘米x5厘米,在皮肤黏膜部位划一固定区域或用相应面积的规格板采样;不规则的黏膜皮肤处可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三、手和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的监测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一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的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已经注入10毫升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用营养琼脂平板进行培养,计数菌落,判定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