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疫病消毒-1课件(共26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要疫病消毒-1课件(共26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主要疫病
的消毒
01
主要疫病消毒
一、炭疽
炭疽的传染源是病畜(羊、牛、马、骡、猪等)和病人。
人与带有炭疽杆菌的物品接触后,通过皮肤上的破损处或伤口感染可以形成皮肤炭疽;通过消化道感染可以形成肠炭疽;通过呼吸道感染可以形成肺炭疽。
肺炭疽的病死率极高,传染性较强,在我国是乙类传染病中列为甲类管理的病种。
一、主要疫病的消毒
炭疽
炭疽杆菌繁殖体在日光下12小时死亡,加热到75℃ 1分钟死亡。
此菌在缺乏营养和其他不利的生长条件下,当温度在12~42℃,有氧气与足量水分时,能形成芽孢;其芽孢抵抗力强,能耐受煮沸10分钟,在水中可生存几年,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因芽孢的抵抗力强,在草场、河滩易形成顽固性的疫源地,在动物间多年反复流行。
炭疽
此类病原体也适于制成生物战剂,危害性极大。
对炭疽疫源地进行消毒时应使用高效消毒剂。
炭疽
疫源地消毒要与封锁隔离,患病动物的扑杀与销毁,疑似患病动物的隔离观察,及疫源地消毒前后的细菌学检测等措施配合使用。
对患畜活动的地面、饮食用具、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水、运输工具和病畜尸体等均应按前述一般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和处理。
舍内的墙壁、空气消毒,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
药量为3克/米3。(即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
酸15毫升,或15%的过氧乙酸20毫升),熏蒸1~2
小时。
炭疽
病畜圈舍与病畜或死畜停留处的地面、墙面,用0.5%过氧乙酸或20%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药量为150~300毫升/米2,连续喷洒3次,每次间隔1小时。
若畜圈地面为泥土时,应将地面10厘米的表层泥土挖起,按1质量份漂白粉加5质量份泥土混合后深埋2米以下。
污染的饲料、垫草和其他有机垃圾应全部焚烧。
病畜的粪尿,按1质量份漂白粉和5质量份粪尿,或10千克粪尿加10%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质量浓度100克/升)1千克。消毒作用2小时后,深埋2米以下,不得用作肥料。
炭疽
疫源地内要同时开展灭蝇、灭鼠工作。
消毒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进行12天的医学观察。
生活污水可按本书有关章、节所列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布氏杆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
含有布氏杆菌的食品及各种污染物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如病畜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以及水、
土壤、尘埃等。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对低温和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在适宜条件下能生存很长时间。
对湿热、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化学药物均较敏感。
布氏杆菌病
对病畜舍的地面和墙壁,病畜的排泄物,舍内空气,护理人员及接触患病动物的工作人员所穿工作衣帽,污染的手套、靴子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病畜的奶和制品可煮沸3分钟,巴氏消毒法(60℃作用30分钟)消毒。
布氏杆菌病
公牛、阉牛及猪的胴体和内脏可不限制出售。
母牛、羊的胴体和内脏宜销毁或作为工业原料,病畜的内分泌腺体和血液,禁止制作药物和食用。
布氏杆菌病
病畜的皮毛可集中用环氧乙烷消毒。
病畜圈舍与病畜或死畜停留处的地面、墙面,用质量分数为0.5%过氧乙酸或20%漂白粉澄清液喷洒,药量为150~300毫升/米2,连续喷洒3次,每次间隔1小时。
布氏杆菌病
病畜污染的饲料、杂草和垃圾应焚烧处理。
病畜的粪尿,按1质量份漂白粉加5质量份粪尿,或10千克粪尿加10%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质量浓度100克/升)1千克消毒作用2小时。
养殖场污水消毒按本书有关污水的消毒方法。污染牧场须停止放牧2个月,污染的不流动水池应停止使用3个月。
三、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其病理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
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
,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
钙化。
结核病
本病可侵害人和多种动物。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猪和家禽易感性也较强。
病人和患病畜禽,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带菌,污染饲料、食物、饮水、空气和环境而散播传染。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结核病
饲养管理不当与本病的传播有密切关系,畜舍通风不良、拥挤、潮湿、阳光不足、缺乏运动,最易患病。
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对干燥和湿冷的抵抗力很强。但对热的抵抗力差,60℃30分钟即可死亡。在直射阳光下经数小时死亡。常用消毒药经4小时可将其杀死。
结核病
加强消毒工作,每年进行2~4次预防性消毒,每当畜群出现阳性病牛后,都要进行一次大消毒。
对病畜和阳性畜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常用消毒药为5%来苏儿或克辽林,10%漂白粉,3%福尔马林或3%苛性钠溶液。
结核病
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
饲养场的饲料、垫料可采取深埋
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
粪便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以
及其他相应的有效消毒方式。
结核病
封锁的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畜及阳性畜被扑杀,经无害化处理后,对疫区内监测45天以上,没有发现新病例;
对所污染场所、设施设备和受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彻底消毒,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验合格后,由原发布封锁令的机关解除封锁。
结核病
经常性消毒:饲养场及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如3%~5%来苏儿溶液或20%石灰乳等。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牛舍内的一切用具应定期消毒;产房每周进行一次大消毒,分娩室在临产牛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一次消毒。
结核病
临时消毒:奶牛群中检出并剔出结核病牛后,牛舍、用具及运动场所等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紧急处理。
定期消毒:养牛场每年应进行2~4次大消毒,消毒方法同临时消毒。
四、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多种人畜共患病的总称。动物链球菌病中以猪、牛、羊、马、鸡较常见。人链球菌病以猩红热较多见。
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引起种种化脓创和败血症,也可表现为各种局限性感染。
链球菌病
患病和病死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无症状和病愈后的带菌动物也可排出病菌成为传染源。
链球菌对热和普通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多数链球菌经60℃加热30分钟,均可杀死,煮沸可立即死亡。
常用的消毒药如2%石炭酸、0.1%新洁尔灭、
1%煤酚皂液,均可在3~5分钟内杀死。
日光直射2小时死亡。
0~4℃可存活150天,冷冻6个月特性不变。
链球菌病
预防消毒:种畜场、畜产品加工厂及经营单位建立和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活畜和畜产品集贸市场的场地和工具进行严格消毒。
对农村畜舍进行春秋防疫,高温季节开展消毒工或日常清粪除污卫生,定期进行预防消毒。
链球菌病
发生链球菌病后,应及时隔离处置发病动物,对饲养圈舍、进出疫区车辆等进行清理(洗)和消毒。
1.对圈舍内外先消毒后进行清理和清洗,清洗完毕后在消毒。
2.首先清理污物、粪便、饲料等。饲养圈舍内的饲料、垫料等作深埋、发酵或焚烧处理。粪便等污物作深埋、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
3.对地面和各种用具等彻底冲洗,并用水洗刷圈舍、车辆等,对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4.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链球菌病
5.对饲养圈舍、场地、车辆等采用消毒液喷洒的方式消毒。
6.疫区内所有可能被污染的运载工具应严格消毒,车辆内、外及所有角落和缝隙都要用消毒剂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不留死角。
7.车辆上的物品也要做好消毒。
8.从车辆上清理下来的垃圾和粪便要作
无害化处理。根据动物防疫法,对疫区进
行终末消毒后,解除封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