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 课件(共4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动物疫病监测与净化技术 课件(共45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动物疫病监测
与净化技术
01
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02
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技术
03
动物疫病免疫学监测技术
04
动物疫病净化技术
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动物疫病监测是指连续地、系统地和完整地收集动物疫病的有关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反馈和利用信息,并制定有效防治对策的过程。
一、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基本原则:
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
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
调查监测与区域化管理相结合
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
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意义:
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为国家制定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可以正确评估动物环境卫生状况、动物免疫效果以及环境消毒效果,为及时调整免疫程序或药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体系:动物疫病监测体系由中央、省、县三级及技术支撑单位组成
即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动物卫生防疫站和边境动物
疫情监测站
(一)疫病监测对象
各种法定报告的动物传染病和外来动物疫病作为重点监测对象。
主要包括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等优先防治病种以及非洲马瘟等重点外来动物疫病。
(一)疫病监测对象
根据国家规定和当地及周边地区疫病流行状况,日常养殖生产中可选择以下常见动物疫病进行常规监测:
牛:口蹄疫、炭疽、蓝舌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
猪:口蹄疫、猪水疱病、猪瘟、猪蓝耳病、乙型脑炎、猪丹毒、猪囊尾蚴病、猪链球菌病、伪狂犬病等。
羊:口蹄疫、炭疽、小反刍兽疫、蓝舌病、羊痘、结核病、布鲁氏菌病。
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病、禽白血病、鸡白痢、鸡伤寒、禽结核、鸭瘟、小鹅瘟、 禽霍乱等。
马: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
兔:兔流行性出血热、兔粘液瘤病、野兔热、兔球虫病
(二)疫病监测内容
①动物的群体特性以及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社会影响因素;
②动物疫病的发病、死亡及其分布特征;
③动物群体的免疫水平;
④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等;
⑤野生动物、传播媒介及其种类、分布;
⑥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携带状况;
⑦动物疫病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等;
⑧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
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动物疫病监测程序: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疫情信息的表达、解释和发送等。
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应注意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资料来源的渠道应广泛。包括动物疫病流行或暴发后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血清学、病原学或病原分离鉴定情况;现场调查或其他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的资料;
药物和疫苗使用资料;动物群体及其环境卫生方面的资料等。
疫情信息表达、解释和发送:将疫情信息转化为不同指标后,要经统计学方法检验,并考虑各种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最后对所获得的信息作出准确合理的解释。
动物疫病监测的计划与具体实施
制定动物疫病监测的计划: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以及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对动物疫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净化、消灭措施和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监测管理
动物疫病监测的计划与具体实施:
制定动物疫病监测的计划: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国内外动物疫情以及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需要,及时会同国务院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对动物疫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公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净化、消灭措施和技术规范。
国家农业农村部编修订的《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兽医实验室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一)采样技术
采样的一般原则:
①凡是血液凝固不良、天然孔流血的病、死动物,应耳尖采血涂片,排除炭疽后方可继续检查,因炭疽病死的动物严禁剖检并及时上报处理。
②采样时应从胸腔到腹腔,先采实质性脏器,
尽量做到无菌,避免外源性污染;最后采腔
肠器官等内容物易造成污染的组织、内容物。
二、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技术
采样技术
③采取的病料必须有代表性,采取的脏器组织应为病变明显部位。
④病料最好在使用治疗药物前采取。死亡动物的内脏病料采取,最迟不超过死后6h(尤其在夏季)。
⑤血液样品采集前一般禁食8h。采集
血样时,应根据采样对象、检验目的
及所需血量确定采血方法与采血部位。
⑥采样时防止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
做好环境消毒和废弃物的处理,同时
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人畜共患病感染。
采样前准备
①解剖场地准备
剖检场地应选择便于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的地方,最好在专设的解剖室内剖检。条件不足时,应选择距离畜禽舍、道路和水源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剖检。
在剖检前先挖2m左右的深坑(或利用废土坑),坑内撒上石灰,坑旁铺上垫草或塑料布,便于剖检。
剖检结束后,把尸体及其污染物掩埋在坑内,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体扩散。
采样前准备
②血清、全血采集器材
5mL/10mL一次性注射器或无菌封闭性好的试管、15mL离心管、1.5mL EP管、抗凝剂、采样箱、保温箱、冰袋等。
③组织样品采集器材
准备灭菌的解剖器械:剪刀、镊子、手术刀、斧头等;
样品容器:灭菌试管、平皿或自封袋、载玻片、
15mL离心管、1.5mL EP管、保温箱、冰袋等;
保存液:营养肉汤、30%甘油盐水缓冲液、抗生
素PBS(病毒保存液)、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
采样前准备
④采样记录用品:不干胶标签、记号笔、签字笔、采样单和采样登记表等;
⑤消毒用品:酒精灯、75%酒精棉球、
碘酒棉球、消毒药品等;
⑥人员防护用具:防护服、乳胶手套、
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胶靴、防护
镜等。
血清样品的采集
对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拔)毛,碘酊消毒,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
采血方法推行生猪站立式耳缘静脉或前腔静脉采血(站立保定、仰卧保定);牛羊站立式颈静脉、牛尾静脉或乳房静脉采血;禽类翅静脉采血。
猪咽拭子的采集
采集咽拭子时,应将其仰卧保定,固定头部并将脖子伸长,用适当的器械(例如止血钳等)夹住拭子,用拭子刮取咽部和口腔后部粘液样品,立即将拭子浸入
含有适量细胞培
养液或磷酸缓冲
液的试管中,密
封低温保存。
活禽样品的采集
①咽喉拭子的采集,将无菌棉签插入喉头口及上颚裂处来回刮3 ~5次取咽喉分泌液;
②泄殖腔拭子的采集,将棉签插入泄殖腔转2 ~3圈并沾取少量粪便。
咽喉拭子、泄殖腔拭子采集完后
分别放入装有0.8~1.0mL加有抗生
素PBS的EP管中,剪去露出部分,
盖紧瓶盖,做好标记。
牛、羊O-P液(咽食道分泌物)的采集
①采样探杯在使用前应在装有0.2%柠檬酸或1%~2%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桶中浸泡5min,再用与动物体温一致的清水冲洗后使用,每采完一头动物,探杯要重复进行消毒并充分清洗。
②采样时动物应站立保定,将探杯随吞咽动作送入食道上部10~15cm处,轻轻来回抽动2~3次,然后将探杯拉出。
③取出8~10mL O-P液,倒入含有等量细胞培养液
或磷酸缓冲液的灭菌广口瓶中,充分摇匀加盖
封口,放冷藏箱及时送检,未能及时送检应置
于-30℃冷冻保存。
病死(屠宰)畜禽样品的采集
解剖前检查:排除炭疽病后方可剖检。动物死亡后应在6h进行剖检,
解剖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肝、脾、肾、肺、淋巴结等实质性器官的采集:
①先采集小的实质性脏器 如脾、肾、淋巴结,
小的实质性器官可以完整地采集,置于自封袋
中。
大的实质器官如心、肝、肺等,在有病变
的部位各采取1cm×1cm×2cm左右大小的小方
块,采集病变和健康组织交界处;
病死(屠宰)畜禽样品的采集
②用于细菌分离样品的采集可用烧红的刀片烫烙脏器表面,在烧烙部位刺一孔,用灭菌后的铂金耳伸入孔内,取少量组织或液体,作涂片镜检或划线接种于适合的固体培养基上;
③用于病毒分离样品的采集必须无菌
采集,可用一套已消毒的器械切取所
需脏器组织块,样品采集过程中注意
防止组织间相互污染。
病死(屠宰)畜禽样品的采集
脑、脊髓样品的采集:取1cm×1cm×2cm左右大小的脑、脊髓组织块浸入30%甘油盐水缓冲液中或将整个头部(猪、牛、马除外)割下,用消毒纱布包裹,置于不漏
水的容器中。
病死(屠宰)畜禽样品的采集
肠、肠内容物及粪便样品的采集:
①肠样品的采集:应选择病变最严重的部分,将其中的内容物弃去,用灭菌的生理盐水轻轻冲洗后,置于试管中;
②肠内容物样品的采集:烧烙肠壁表面,用吸管扎穿肠壁,从肠腔内吸取肠内容物,放入盛有30%甘油盐水缓冲液中或者直接将带有粪便的肠管两端结扎,从两端剪断;
③粪便样品的采集:用棉签拭子插到直肠
黏膜表面采集粪便,然后将棉签拭子放入
盛有30%甘油盐水缓冲液的EP管中。
(二)监测样品的保存运送
血清:待血液凝固自然析出血清,或经离心机3000rpm、30min离心,吸出血清。分离的血清,一般不加防腐剂。血清若在1~2周内即可检验,可放在4℃冰箱内保存;如果保存时间较长,应放在-20℃~ -80℃冰箱内保存。
全血:采集好的全血转入盛血试管,斜面存放,室温凝固后直接放在盛有冰块的保温箱,送实验室。从全血采出到血清分出的时间不超过10h。全血样品只能4℃低温保存运送,
保存时间不超过1周。
监测样品的保存运送
其它病原分离样品:将所采集的病原分离样品置于4℃左右保温容器中在24h内送到实验室。
若24h内不能送到,可将采集的样品放入样品保存剂中置于-20℃~ -80℃冰箱内冻存(做细菌分离的样品不宜冻存),样品不宜反复冻融。
(三)细菌学监测技术
1.细菌形态学检测方法:
细菌体形体积微小,大多为无色半透明状,将其染色后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大小、形态、排列方式等特点。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简便快速,对
具有特殊形态的细菌检测较为适
用,例如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等。
细菌学监测技术
2.培养性状检查:
固体培养基上菌落性状的检查:其菌落大小、形状、边缘特征、色泽、表面性状和透明度等菌落特征因不同菌种而异,
液体培养基性状观察: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使液体出现混浊、沉淀、液面形成菌膜以及液体变色、产气等现象。
细菌学监测技术
3.生化试验: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细菌在人工培养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新陈代谢产物是否存在,是一种定性检测。
不同的细菌,新陈代谢产物各异,表现出不同的生化性状。
生化试验的项目很多,可
据监测目的适当选择。常
用的生化反应有糖发酵试
验、靛基质试验、V-P试验
、甲基红试验、硫化氢试验。
病毒学监测技术
1.病毒形态学检测
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各种病毒的形态特点,优点在于可以直观观察到病毒粒子形态特点,缺点在于设备贵、操作复杂,应用受限。
光学显微镜:可观察体积较大的病毒(如痘病毒)和包涵体,对一般病毒检测意义不大。
病毒学监测技术
2.病毒的分离培养:将采集的病料接种动物、禽胚或组织细胞,可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供接种或培养的病料应作除菌处理。
常见除菌方法有滤器除菌、高速离心除菌和利用抗生素除菌3种方法。
根据病毒的特点,合理选用动物接种、禽胚接种、细胞培养等方法来进行培养。
病毒学监测技术
3.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常用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免疫扩散试验等。病毒中和试验其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常用于口蹄疫、猪水疱病、蓝舌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动物疫病的检测。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在临床上常用于新城疫和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的监测。
免疫扩散试验操作简便,特异性与敏感性
均较高,常用于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
囊病等的诊断。
病毒学监测技术
4.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酸杂交技术:用于病毒检测的常见核酸杂交技术主要有核酸原位杂交和膜上印迹杂交等。
核酸扩增法:常用的核酸扩增法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以及核酸等温PCR等。
寄生虫学监测技术
1.虫卵检查
(1) 直接涂片镜检: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滴1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用棉签棍或牙签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涂片的厚度以透过涂片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为宜。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但在粪便中虫卵较少时此
法检出率不高。
寄生虫学监测技术
(2) 集卵法检查:利用不同比重的液体对类便进行处理,使粪便中的虫卵下沉或上浮而被集中起来,再进行镜检,提高检出率。其方法有水洗沉淀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
寄生虫学监测技术
2.虫体检查
蠕虫虫体检查法:绝大多数蠕虫的成虫较大,用肉眼观察其形态特征即可诊断。
原虫虫体检查法:原虫大多为单细胞寄生虫,肉眼不可见,须借助于显微镜检查。
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是抗原抗体在体外出现可见反应的总称,又称抗原抗体反应。
它可以用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也可用已知抗原检测血清中的相应
抗体及其效价。
血清学试验有中和试验、凝集试验、
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
光试验等。
三、动物疫病免疫学监测技术
血清学试验
1.变态反应
动物患某些疫病时,可对该病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机体产生强烈反应。如结核菌素、鼻疽菌素等,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注入患病动物时,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
免疫抗体监测
2.免疫抗体监测就是通过监测动物血清抗体水平,了解疫苗的免疫效果,掌握动物群体在免疫后其体内相应抗体的消长规律,发布免疫预警信息,科学指导养殖场(户)制定动物疫病免疫程序,正确把握动物疫病免疫时间,合理有效地开展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因此,免疫抗体监测具有评价疫苗质量、评估免疫质量、重大疫病预警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认证的作用。
免疫抗体监测的病种既包括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病种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等疫病外,还包括各地特殊要求进行抗体监测的病种。
免疫抗体监测
免疫抗体监测分为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
集中监测指春防和秋防结束后,集中采集免疫21d以后的家畜和家禽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等国家强制性免疫的疾病的免疫抗体监测。
日常监测指除集中监测外,每个月进行的强制性免疫的动物疫病和非强制性免疫的动物疫病的监测。
动物疫病种类 执行标准 检测方法
高致病性禽流感 GB/T 18936-2020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I)
新城疫 GB/T 16550-2020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I)
口蹄疫 GB/T 18935-2018 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LaP-ELISA)
猪瘟 GB/T 16551-2020 中和试验、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间接ELISA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抗体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 GB/T 18648-2020 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阻断ELISA抗体检测方法、夹心ELISA抗体检测方法
小反刍兽疫 GB/T 27982-2011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布鲁氏菌病 GB/T 18646-2018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动物疫病净化
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划的消灭过程,达到该范围内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状态,其目的就是消灭和清除传染源。净化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是从动物疫病控制到消除再到根除。
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的净化制度包括:①制定动物疫病净化实施方案、②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③强化检疫监督执法、④依法开展自主检测、⑤做好阳性家畜淘汰/扑杀工作、⑥完善疫病净化档案。
四、动物疫病净化技术
动物疫病净化措施
一、动物疫病净化前的准备
①淘汰隔离场的准备;②人员及技术准备;
③动物疫病抗原检测;④了解种猪免疫状况
二、种猪疫病净化的主要措施
①开展血清学检测②加强仔猪选育
③加强种公猪和后备种母猪监测
④对引种严格把关
⑤做好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⑥重视环境卫生消毒
⑦制定寄生虫控制计划,选择高效、安全、广谱的抗寄生虫药
动物疫病净化措施
三、种鸡场疫病净化技术
①做到合理布局,全进全出
②重视饲料质量和饮水卫生
③重视鸡舍环境的治理
④重视人工授精、种蛋和孵化
过程中的消毒工作
⑤做好种鸡群的免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