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感染的类型 课件(共12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感染的类型 课件(共12张PPT)《动物疫病防治》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感染
01
感染的类型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
一、感染的类型
01
外源性感染
02
内源性感染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数量
01
单纯感染/单一感染
02
混合感染
03
继发性感染
根据症状
01
显性感染
02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根据症状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03
一过型(或消散型)感染
04
顿挫型感染
根据感染范围
01
局部感染
02
全身感染
根据是否有典型症状
01
典型感染
02
非典型感染
根据疾病死亡率
01
良性感染
02
恶性感染
根据病程长短
04
慢性感染
01
最急性感染
02
急性感染
03
亚急性感染
根据病程特点
01
持续性感染
02
慢病毒感染
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
内源性感染 病原体是寄生在动物机体内的条件性致病微生物。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并不表现出致病性,但当受不良因素影响而使动物。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化,毒力增强并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
局部感染 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部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
全身感染 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
典型感染 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临诊症状者。
非典型感染 感染过程中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
持续性感染 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两者之间形成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并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临诊症状。若由此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易感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
慢性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朊病毒。
良性感染 不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病。
恶性感染 能引起患病动物大批死亡的病。
单纯感染 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混合感染 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继发感染 感染一种病原微生物,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后一种感染称继发感染。
最急性感染 病程最短,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
急性感染 病程较短,从几天至2-3周不等,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感染 病程稍长,临诊表现不如急性那么显著。
慢性感染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其至不表现出来。
显性感染 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
隐性感染 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包括亚临床型、潜伏期型、恢复期型。
顿挫型感染 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恢复健康者。
一过型感染 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