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 导学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原因、含义、确立的过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知道我国民族自治区的分布;通过研读相关史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
知识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1)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分布特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2.含义
(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在自治区域内,由__________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法律依据
(1)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
(2)______ ,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实施情况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全国已经先后建立了_____________、广西、宁夏、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5.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
6.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制度。
知识点二 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2)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措施
①因地制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②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③实施_______________战略(青藏铁路在此时建成);
④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意义
(1)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2)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温馨提示】
1.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发展经济;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为了解决港澳台问题;民族自治区的设置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的统一。
【名词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②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根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时空线索】
【知识整合】
1.图说历史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我国设立的自治区域有哪些?三级机构分别是什么?
提示:1947年,根据中共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大单元知识整合】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地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 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广西 香港、澳门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权限 不享有自治权,只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管理体制 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权和国防事务权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等
相同点 (1)都是根据具体国情设立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受中央人民政府的管辖 (2)都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整体表现有哪些?
(1)政治上,民族自治机关普遍建立,实现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2)经济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3)文化教育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4.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西藏地区发展?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1959年,西藏实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使西藏摆脱农奴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5)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6)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课中探究】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1】【史料实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
展示图文史料: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 ④土尔扈特部回归
⑤长征【彝海结盟】 ⑥全民族抗战
⑦西藏和平解放 ⑧中华民族共同体
(1)结合以上图文史料,从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合作探究2】【时空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法律依据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请用年代尺表示出来。
【合作探究3】【历史解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政、经、文、战略)
【知识建构】活学巧记
【总结反思】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素养评价】学习反馈
一、选择题
1.“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2.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3年11月在海南三亚举办。爬椰子树是海南黎族聚居区的一个传统体育项目,在这届运动会上,“攀椰竞速”有望首次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政府的这种做法( )
A.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C.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3.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的发展成就。西藏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迅速打开了民族工作的局面,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基层群众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
C.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以下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有重要关系的制度是( )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6.2005 年以来,国家编制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3个国家级规划。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共中央(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C.只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 D.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7.有一个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他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是( )
A.孔繁森 B.杨利伟 C.聂海胜 D.桂海潮
8.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二者共同反映了( )
A.“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B.西部大开发效果显著
C.“一国两制”生命力旺盛 D.我国奉行共同繁荣
9.“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上述材料叙述了西部大开发改策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10.图为中国发行的人民币。这一设计( )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差异 B.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
C.彰显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D.促进各民族经济共同发展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工作时说)“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支持、发达地区无私支援、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努力下,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
——《习近平:我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新华社2016年10月9日电)
(1)根据材料一,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有什么意义?请列举我国建立的1个自治区。
(2)材料二铁路的修建是中央哪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还实施了何种行动?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大杂居、小聚居 当地民族 1954年 内蒙古、新疆 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点二:因地制宜 西部大开发
【课中探究】
【合作探究1】【史料实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
①历史渊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
②经济文化基础:各民族之间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济文化基础;
③现实条件: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各方面的多样性和互补性,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合作探究2】【时空观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法律依据
【合作探究3】【历史解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政治上: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上: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在人员、技术、资金、物质等方面进行支援。
(3)文化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政策上: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战等。
【课后测评】
1.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我国在民族关系方面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尊重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了基层群众的当家作主,排除C项;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 动会将于2023年11月在海南三亚举办。爬椰子 树是海南黎族聚居区的一个传统体育项目,在 这届运动会上,攀椰竞速有望首次成为全 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可知这体现了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A、C、D 与体育运动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D
【解析】依据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区,由当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它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D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在广大农村推行,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解析】根据题干的“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都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项正确;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人民根据法律规定,在所居住的社会基层区域内,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一种政治制度,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解析】根据题干“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有重要关系的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多党合作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共同参与国家的管理,排除A项;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对国家大事进行民主协商的制度,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针对港澳台地区,解决祖国统一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解析】根据题干中“2005 年以来,国家编制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3个国家级规划。”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D项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政治政策,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未出现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只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解析】根据题干“有一个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A项正确;杨利伟、聂海胜、桂海潮是当今健在的航天员,排除BCD项,故选A项。
8.D
【解析】据题干“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所学知识可知,青藏公路通车和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沟通与交流更进一步了,全国人民更加和谐了,同时也能够促进西藏经济的发展,反映我国奉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D项正确;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不属于我国一五计划的成果,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是1999年提出的,而青藏公路通车是在这一事件之前,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体现了西部大开发的影响,D项正确;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开发西部地区,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排除B项;西部大开发的内容是出台一系列政策,建设一系列工程,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从各方面推进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在人民币上标注五种不同文字,代表不同的民族,表明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且各民族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C项正确;在人民币上标注五种不同文字体现不出各民族发展的差异,排除A项;注明五种文字并不能说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排除B项;促进各民族经济共同发展在人民币上标注五种不同文字不能够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
11.(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例: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任写一个即可)
(2)政策:西部大开发。行动:兴边富民。
(3)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解析】(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根据材料“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繁荣;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自治区: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政策:根据图片可知,图示为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建设与我国实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
行动:根据所学知识,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3)关系: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可知材料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