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 导学案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20世纪70年代和新时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知道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史实;了解新时期大国外交的发展情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分析图片、文字等资料,认识我国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和新时期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历史解释)
3.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学习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
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在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为争取恢复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
2.概况:_____年10月,第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这是中国_____上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作为 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①敌对: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 的政策。双方_____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②转机:随着中国_________ ,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历程
①接触:1971年7月,_______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访华:1972年,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_》。
③建交: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意义:美国承认只有________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_________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知识点三、全方位外交
1.背景:改革开放后,继续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 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表现: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_________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__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_____国家的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关系,积极参与 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 。
(3)拓展_________,加强与 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____________而努力。
(4)中国广泛参与_________、 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____________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影响:
(1)外交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 的外交布局。
(2)外交成果:截止2023年12月,中国与世界上____个国家建交,参加了 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承办会议:中国多次举办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_______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4)外交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 、 与 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温馨提示】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是中国加入联合国。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其标志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从此两国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敌对状态;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时空线索】
【知识整合】
1.图说历史
图1、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1)上图情景的出现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该事件的主要阻力来自哪国?这一阻力是如何被冲破的?
该事件对中国有何意义?
提示:(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美国。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从而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新中国政策的失败。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2、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上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发生在什么时间?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是谁?
(2)这次“握手”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见证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提示:(1)1972年。尼克松。
标志着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
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和主导国际事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高;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2.【历史解释】:中美关系的演变
3.【唯物史观】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实力)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当今政策)
外交家们的努力;(外交人才)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4.【历史解释】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
(1)双边外交:两个国际关系行为体或国家之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或者争取实现本方利益而进行的一对一谈判、磋商、对话等一系列官方交往行为。
(2)多边外交: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域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
5.【家国情怀】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启示。
(1)主权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2)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国应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良好的和平环境才能发展自己。
(3)只有发展好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
【课中探究】能力提升
【合作探究1】1.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2】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3】3.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合作探究4】4.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知识建构】活学巧记
【总结反思】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素养评价】学习反馈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照片《乔的笑》。1971年11月15日,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首次出现在26届联大会议大厅,他仰头一笑的一瞬间被摄影记者抓拍,此照片一经刊登便获得了普利策新闻摄影奖。这张照片与中国20世纪70年代哪一外交成就有关( )
《乔的笑》,乔冠华(左一)
尼克松访华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
2.如表是扎西同学制作的一张学习卡片,他可以选择的名称是( )
★名称: ★内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民族工作成就显著 B.统一大业逐步推进
C.思想文化繁荣发展 D.外交工作不断突破
3.1972年2月 24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北京游览长城时赞叹道:“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尼克松发表此言论的背景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
C.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公报发表第3天,12月18日,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际上,这两件大事都是邓小平亲自参与、推进的,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材料中的“公报”指的是( )
A.中美《联合公报》 B.中美《建交公报》
C.中日联合声明 D.朝鲜停战协定
5.历史照片真实记录历史,具有极大的文献史料价值。下列历史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有学者指出:“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学者评价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55年 B.1971年 C.1972年 D.1979年
7.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这体现了( )
A.经济全球化体系的逐步形成 B.中国加强了与欧美国家间的合作
C.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D.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8.下面是1949—200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图。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剧增。与此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9.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调整首先在于外交指导思想的调整。在调整中,中国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实现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转变;对外交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认识实现了由“经济为外交服务”到“外交为经济服务”的过渡。这些外交思想的转变( )
A.从根本上化解中美之间的矛盾 B.使中国外交孤立局面开始被打破
C.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 D.为开启中国全方位外交奠定基础
10.如图反映了1950年到2005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图中变化态势表明了( )
A.中美坚持合作共赢方针 B.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变
C.中美始终保持对抗局面 D.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
二、综合题
11.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中国外交深刻反映了国家的兴衰。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激发国民抗争】
材料一:中国近代以来外交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842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1895年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 英美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19年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1915年,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进行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群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得到广泛认同,民众参与外交热情高涨……巴黎和会期间,除北京国民政府代表外,梁启超、叶恭绰等人纷纷赴欧考察,“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表格,指出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中国外交呈现的特点。
【挽救民族危亡】
材料二:
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图A 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时,哪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掀开外交新篇】
材料三: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关系趋向缓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外交的理念、战略和政策进行全面调整……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继而提出要奉行真正不结盟的政策。他指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全世界各国的联系交往……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摘编自齐鹏飞《新中国70年和平外交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3)材料三中的“这些原则”指的是哪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大事。指出进入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
【阔步大国外交】
材料四:下图为2023年习近平主席的部分外交活动。
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守初心 团结合作携手共促亚太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讲话。推动亚太合作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1.合法席位 2.1971 26 3.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二、1.(1)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敌对 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基辛格 尼克松 《联合公报》 1979 (3)一个中国 台湾
2.1972 田中角荣
三、1.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睦邻友好 政治经济 欧盟
全球伙伴 全球治理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3)多边外交 联合国 世界新秩序 (4)多边经济、社会领域 全球性问题
(1)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182 100 (3)亚太经合组织 二十国
(4) 和平、稳定 发展
【课中探究】
【合作探究1】1.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1】参考答案: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合作探究2】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1)从美方来说,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此外,美国强烈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的和嘧嘧逼人的竞争者”,所以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加大美国对付苏联的硅码。
(2)从中方来说,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
(3)改善中美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合作探究3】3.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1)对世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对美国:有利于改善美苏争霸中美国的不利地位。
(3)对中国: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国际上(西方)掀起一股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对日本: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改善。
【合作探究4】4.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课后测评】
1.B
【解析】据题干照片《乔的笑》信息“1971年11月15日,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首次出现在26届联大会议大厅”和结合所学可知,令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乔冠华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这次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都在1972年,排除AC项;中美建交在197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解析】根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外交的外交成就,体现的是外交工作不断突破,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的外交成就,与民族工作无关,排除A项;统一大业逐步推进与材料反映的外交成就“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等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我国的外交成就,不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正确;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79年中美签订建交公告,在建交公告中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公报发表第3天,12月18日,对中国来说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可知该公报签订于1978年12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B项正确;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排除A项;中日联合声明签订于1972年9月,排除C项;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于195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②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③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受到毛泽东的接见;④1972年9月,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其中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的是③④,D项正确;①②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6.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可知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彻底破产,B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A项;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排除C项;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解析】据题干“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题干的“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说明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D项正确;A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经济全球化体系的逐步形成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国加强了与欧美国家间的合作说法片面,我国实行的是全方位的外交,不分国别,排除B项;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与题干中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建交最高峰出现于1972年,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A项正确;中日建交正常化发生在中美关系改善后,排除B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符合“1972年”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现代外交。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实现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转变”“实现了由‘经济为外交服务’到‘外交为经济服务’的过渡”可知,中国外交思想的转变为开启中国全方位外交奠定基础,D项正确。“根本”一词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孤立局面已经被打破,时间不符,排除B项;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建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解析】根据题干“1950年到2005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可知,中美关系的发展深受时代背景和国家交往利益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中美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对抗、紧张、不和、普通、良好都表明了中美关系复杂多变,D项正确;中美关系有波动,坚持合作共赢外交方针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一贯立场不会改变,也不容改变,排除B项;中美关系有波动,始终保持对抗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1.(1)趋势:从被动到主动;
特点:民间经济外交与国家政府外交相结合;民间经济外交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怎样:需要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3)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列举: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中美建交;
方向:开展全方位外交
(4)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主题:新旧中国的外交
【解析】(1)趋势:根据材料一“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1915年,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进行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可知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为从被动到主动。
特点:根据材料一“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得到广泛认同,民众参与外交热情高涨……巴黎和会期间,除北京国民政府代表外,梁启超、叶恭绰等人纷纷赴欧考察,“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可知特点为民间经济外交与国家政府外交相结合;根据材料一“1915年,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进行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群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可知特点为民间经济外交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怎样:根据材料二“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可知需要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
会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3)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列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方向:根据材料三“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可知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方向为全方位外交。
(4)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主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可知本次探究活动主题名称新旧中国的外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