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 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设计)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课题 2.4 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 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学会光线的画法;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光速的应用; 科学思维:用光的相关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实验现象,认识实验手段是研究科学问题基本方法; 态度责任: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 重难点 重点:光在同一种现象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学情 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4节,教材介绍光源、光的传播及传播速度、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及看不见的光等知识。其中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教材利用大量图片、小实验等引导学生探究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同时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等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等内容,则以理论探讨为主,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基础上得出结论,交用大量的实例来进行巩固。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介绍光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教学 准备 课件、课本、实验活动器材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 课 导 入 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大自然用它的各种色彩陶冶着我们的情操。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挂在天空,它的美丽和神奇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可以看到各种光线,那么为什么世界如此色彩斑斓? 观看图片,了解大自然的各种颜色,思考为什么可以看到各种颜色和光线。新 知 讲 授 一、光源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色彩斑斓的霓虹灯把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美丽,令人心旷神怡。那么,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太阳以及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星星都是恒星,恒星都能发光;许多动物也能发光,比如萤火虫、水母;电灯通电后可以发光;燃烧的蜡烛也能发光。这些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注意: (1)如月亮、珍珠、镜子等自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从而发光,不属于光源。 (2)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二、光的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发出的光能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中传播,它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 活动: 1.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注意:实验时不要把激光对准人的眼睛,以免损伤眼睛。 从这些实验可以得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光在同一物质,且是均匀物质中才沿着直线传播,如下图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时发生了偏折,光射向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传播路线发生弯曲。 生活中也有很多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着直线传播的。如树林里的光线,城市的光线。 2.光线 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和传播方向而假想的物理模型。光线是一条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传播方向,直线表示传播路径。实际上,光是存在的,光线是不存在的,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思考与讨论:用步枪瞄准射击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活动:小孔成像实验 1.取几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各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正方形、 菱形、梯形等)的小孔,小孔大小约为1厘米,把刻有小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不同形状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 2.再取一张硬纸片,用小刀在纸片上刻出正方形的大孔,大孔大小约为5厘 米,把刻有大孔的纸片放在阳光下,观察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另取一张硬纸片把正方形的大孔遮去一部分,观察阳光通过变小的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移动纸片减小孔的大小,直到阳光通过孔在地面上形成圆形的光斑为止。 3.通过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当透光孔较大时,光斑的形状与透光孔的形状有关。当透光孔较小时,光斑的形状与透光孔的形状无关。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太阳光穿过小孔后,所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相同,是圆形的,这些光斑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太阳的实像,这属于小孔成像现象。如树林里圆形的光斑就是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当光源和小孔的距离(物距u)大于小孔和光屏的距离(像距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光源和小孔的距离(物距u)等于小孔和光屏的距离(像距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光源和小孔的距离(物距u)小于小孔和光屏的距离(像距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注:①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②当透光孔较小时,光斑的形状与透光孔的形状无关。 ③像和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可用“F”光源进行实验。 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影子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 生活中还有很多光沿着直线传播的现象,如激光准直,排队,射击瞄准,月食等。 三、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间最大速度,用字母c表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米/秒。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一年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这个距离叫做一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真空米/秒空气比真空稍小,近似为真空速度水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玻璃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声和光的对比 现象传播物质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声的传播固体、液体、气体不能传播空气(15℃)中340米/秒; 固体>液体>气体光的传播透明物质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米/秒; 真空>空气>水>玻璃知道光源的定义,并且能辨析哪些物质是光源。 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线这一物理模型,并知道常见光路图。 思考射击瞄准的原理,并知道生活中光沿着直线传播的现象。 按照步骤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了解其成像原理。 知道影子的成因及其他一些光沿着直线传播的现象。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课 堂 练 习 典例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填序号) ①太阳;②正在发光的电灯;③点燃的蜡烛;④白墙;⑤流星;⑥月亮 【答案】①②③⑤ 【解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正在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流星都属于光源。其中流星的光是自身和大气层摩擦产生的高温放出的光,是自身的光,而不是反射的,所以是光源。白墙和月亮都是反射的光,不是自身发光,不属于光源。故答案为①②③⑤。 典例2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2)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答案】(1)顺(2)将蜡烛靠近小孔(3)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解析】(1)眼睛从右边观察塑料薄膜上的像,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2)在小孔到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将蜡烛靠近小孔。 (3)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与像距、物距有关,故其圆形光斑大小是因为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典例3 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多地观察到日偏食现象。如图是小科在大树底下拍摄的地面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大量“月牙”形的光斑。下列选项的原理与“月牙”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不同的是( ) A.彩虹 B.皮影戏 C.日晷 D.月食 【答案】A 【解析】地面上的“月牙”光斑,其实是太阳的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时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据此分析判断。 A.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皮影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日晷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工作的,故C不合题意。 D.月食是太阳光光沿直线传播时,照到月球上形成的地球的影子,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典例4 某国际小组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媒介,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为真空中的两千万分之一。这种光速接近于普通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此成果在光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正在努力将光速降低到几乎与蜗牛爬行的速度相当。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材料可知,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本材料说明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答案】(1)15(2)不同 【解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从第一句话可知,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m/s=15m/s。即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15米; (2)本材料说明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典例5 在较远处观看焰火表演时,总是先看到空中的烟花,然后听到火药的爆炸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火药爆炸得早 B.声音发出得早 C.光速比声速快 D.烟花发出的光传播得比声音慢 【答案】C 【解析】爆炸声和烟花的光经过的路程相同,而先看到烟花,说明光传播的时间更短,根据可知,光速比声速更快,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课 堂 小 结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如太阳、通电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1)如月亮、珍珠、镜子等自身不发光,但能反射太阳光从而发光,不属于光源。 (2)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2.光的传播 (1)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如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应用:激光准直、排队、射击瞄准等。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若u>v,成缩小的像,若u<v,成放大的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速 (1)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间最大速度,用字母c表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在空气中接近这个值,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3)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板 书 设 计作 业 设 计反 思 评 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