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维持营养需要 课件(共16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维持营养需要 课件(共16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模块三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应用
单元二 维持营养需要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一、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1、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
维持营养需要:动物处于维持状态下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称为维持营养需要。
动物不从事任何生产(包括生长、妊娠、泌乳、产蛋等),只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包括维持体温、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系统正常机能的实现,支持体态、体组织的更新和毛发、蹄角与表皮的消长,以及用于必要的自由活动等情况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最低需要量。
一、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1、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
绝对平衡的状态:不存在,维持状态下的动物,其体组织依然处于不断的动态平衡中
只能把休闲的空怀成年役畜、干奶空怀成年母畜、非配种季节的成年公畜、停产的母鸡等看成相近的维持状态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2.维持营养需要的意义
维持需要视为全部非生产性活动所消耗的养分总和,在经济上没有收益,属于无效需要,是一项重要支出。
动物只有在维持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多余的营养物质才会用于生产,可见维持需要是动物进行生产的前提条件。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维持需要的量不是固定不变的,生理状态、生产性能及生活环境等许多因素对维持需要量都有影响,
例如在低温环境中动物就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所以用于维持支出的能量就要多。又如高产的动物维持的营养消耗相对较少,1头体重500kg日产奶20kg的母牛,其维持能量需要占总能量需要的1/3,而日产奶10kg时其维持需要增至1/2,
用于维持消耗的营养物质的比例越大,饲料转化率就越低,反之用于生产的营养物质的比例越大动物产品、产量及饲料转化率也就越高。
因此研究动物维持需要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维持营养需要量的份额,增大生产需要量的比例,最有效地利用饲料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二、维持营养需要的估计
1.能量需要
动物维持能量的需要可通过基础(绝食)代谢估测。
基础能量代谢:大约与体重的0.75次方成正比。也与体表面积有关,每千克代谢体重每天需要293kJ能量,即:
基础代谢能量(净能,kJ/d)=293×W0.75.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基础代谢:指动物处于安静状态(立卧各占一半时间)和适宜的外界温度及绝食时的能量代谢。
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代谢能量+非生产性自由活动及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估测动物维持能量需要:
可用公式表示为:基础代谢能量(净能,kJ/d)=293W0.75×(1+a)
式中,a为动物非生产性活动的能量消耗量。
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家畜舍饲时应在基础代谢上增加20%,笼养鸡增加37%,散养家畜增加50%.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2.蛋白质的需要
家畜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是不间断的,即使喂不含蛋白质的日粮,从粪,尿中仍排出稳定数量的氮。
从粪中排出的氮称代谢氮(要来自消化道黏膜脱落部分和消化液等),
从尿中排出的氮称内源氮
代谢氮与内源氮之和为维持氮量。维持氮量乘以6.25即得维持的蛋白质净需要量
维持蛋白质需要=(内源尿氮+代谢粪)×6.25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3.矿物质的需要
钙、磷、钠等矿物质在代谢过程中可被机体重复利用。
一般维持时每4184kJ净能,需钙1.25~1.26g,需磷1.25g.
钠和氯以食盐形式供给,每100kg体重需要量为2g.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4.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A的需要量为100kg体重每日6600~8800IU,或胡萝卜素6~10mg;维生素D需要量为每100kg体重每日90~100IU。
但不同动物及不同年(日)龄个体有较大差异。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1.种类、品种和生产水平
动物种类不同,维持需要明显不同,按单位体重需要计算,鸡最高,猪较高马次之,牛和羊最低。
高产奶牛比低产奶牛的高,泌乳期比干奶期高,乳用牛比肉用牛的高
一般代谢强度高的动物,按绝对量计,其维持需要也多;但相而言,维持需要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例如1头500kg体重的奶牛,日产20kg标准乳时其维持消耗占总营养消耗的37%;而日产40kg标准乳时,仅占23%。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2.年龄和性别 幼龄动物代谢旺盛,以单位体重计,基础代谢消耗比成年和老年动物多,幼龄高于成年和老年动物。
公畜比母畜代谢消耗高,如公牛高于母牛10%~20%
3.体重和体型 一般说来体重越大,其维持需要量也越多。
但就单位体重而言,体重小的维持需要较体重大的为高。这是因为体重小者,单位体重所具有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多,故维持需要量也多。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4.被毛厚薄 动物的被毛状态对维持能量需要的影响颇为明显。如绵羊在剪毛前,其临界温度为0℃左右,而剪毛后即迅速升高,可达30℃左右。故要避免在寒冷季节为绵羊剪毛。
5.活动量 自由活动量越大,用于维持的能量就越多。所以饲养肉用动物适当限制活动,可减少维持营养需要的消耗。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6.环境温度 对于恒温动物而言,只有当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时,才能保持体温恒定。
动物由于气温低开始提高代谢率时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也称为临界温度下限。
而当气温达到过高温度时,动物的散热受阻,这时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使呼吸与循环加速,代谢率也要提高。这种因高温而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过高温度,也称为临界温度上限。
如猪体重在23~57kg阶段,其适宜温度为17~20℃,在55~100kg阶段则为15~17℃因此实际饲养中注意调节舍温,以减少畜体的基础代谢消耗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7.饲养管理制度:饲养制度,房舍保温情况等。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