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引种管理 课件(共31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引种管理 课件(共31张PPT)-《猪生产》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项目五 后备猪饲养管理
任务一 引种管理
任务二 后备公猪管理
任务三 后备母猪管理
1.掌握引种的工作,充分做好引种的准备工作。
2.掌握引种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引种工作顺利进行。
3.掌握后备公猪的选择方法、管理要点。
4.掌握后备公猪、母猪的最佳利用时间。
5.掌握后备公猪、母猪的营养需要。
6.掌握后备母猪的选择方法、管理要点。
知识目标
1.学会并掌握引种技术。
2.能制订后备公猪、后备母猪的免疫程序和建立档案。
3.能培育后备公猪、后备母猪。
4.能为评估后备母猪、后备公猪的营养配方是否科学合理。
技能目标
1.具备爱岗敬业精神
2.关注动物福利,具备爱心与责任心
素质目标
一、供种单位选择
1.资质水平
2.建场时间
3.供种能力
4.种猪健康状况
5.技术水平
6.售后服务
任务一、引种管理
1.资质水平
供种种猪单位应具有:
(1)营业执照
(2)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3)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4)出境手续证等
1.资质水平
具有要求如下:
1、生产经营的种猪场必须是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或者鉴定的品种、配套系,或者是经批准引进的境外品种、配套系。
2、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3、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繁育设施设备。
4、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种畜禽防疫条件。
5、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育种记录制度。
6、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建场时间
任何性质有供种能力的种猪场其建场的时间不能低于3年,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资质水平。
3.供种能力
(1)纯种猪场。基础母猪在200头以上。
(2)扩繁猪场。基础母猪在150头以上。
(3)二元母猪繁育场。基础母猪存栏在120头以上。
(4)配套系猪群。基础母猪在100头以上。
4.种猪健康状况
确保从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
了解种猪场的免疫程序、防疫措施等整体的防控水平确保引种种猪健康;
5.技术水平
了解种猪场选种的标准;
种公猪:需了解其生长速度、背膘厚、瘦肉率等指标;
种母猪:需了解其繁殖性能;
最好能结合种猪综合性能指数进行选种
6.售后服务
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引种能否成功的有力保障。
二、确定引种计划
1.品种
2.体重
3.数量
4.时间
5.人员
6.引种批次
1.品种
结合自身情况,根据种群更新计划,确定所需引进种猪的品种,有选择性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种猪某种性能、满足自身要求的品种。
2.体重
尽量引入体重较大及体质、外形、外貌符合引入品种要求的个体。
市场上一般都是引进50KG,定价也是根据此体重来定价
引入品种个体尽量保持一致。
3.数量
根据猪场更新淘汰率引进数量合适的猪只。
根据猪场发展规划确定引进种猪数量。
4.时间
根据种猪市场情况,对养猪生产预测与分析等综合判断确定引种时间。
5.人员
需要畜牧兽医专家进行现场选购引种,以确保种猪质量。
6.引种批次
根据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实际需要,合理有序地安排引种批次。
三、引种方法
1.公种选择
2.母猪选择
3.索要种猪档案与技术资料
1.公种选择
(1)生产性能要求。(宜选择)
生长速度快
饲料利用率高
背膘薄
(2)体质外形要求。(宜选择)
身体结实强壮
四肢端正
腹线平直
乳头6对以上且排列整齐
无瞎乳头
睾丸大、匀称
(3)体质外形要求。(不宜选择)
有运动障碍
站立不稳
直腿
高弓背
2.母种选择
(1)生产性能要求。(宜选择)
配合力高、繁殖性能好
生产商品肉猪的猪场,应根据生产需要,选择二元或
三元杂种母猪进行生产。目前多选择长大杂种母猪。
(2)体质外形要求。(宜选择)
生殖器官:生殖系统正常、阴户大小适中无上翘
体型:背腰平直、胸肋开张好
乳房:有效乳头6对以上。
四肢:端正、活动良好…..
3.索要种猪档案与技术资料
防止近亲交配,技术资料可在养殖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四、正确的运输方法
1.装车前的准备
2.路途准备的物品
3.种猪到场后的隔离与饲养
1.装车前的准备
车辆准备
车辆消毒并开消毒证明
办理好各种引种手续
运输车辆的要求:
1、车辆性能好,保障运输的正常。
2、车厢设置专用的分格或笼。
3、防逃设置保障,有理想的顶蓬和边布,能保证冬天保暖,夏天防雨防晒,保证通风.
猪苗的运输
不合格
办理好各种引种手续
A、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引种审批手续
B、引种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种猪合格证、种猪档案
C、动物卫生监督结构
输入地:准调证明(跨省调运由省动物卫生监督审批)
输出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车辆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2.路途准备的物品
(1)物品:饮水、营养品、常规药品
(2)猪上车前准备:消毒、停食、垫料、防打斗
(3)路途注意事项
A、减少应激、受伤、发病
B、防寒保暖、防暑降温(防中暑)
C、注意观察猪群
D、长途运输:防病、防堵车、防事故、防交叉感染
3.种猪到场后的隔离与驯化
(1)隔离
隔离舍饲养30-45天,严格检疫
(2)饲养
A、消毒
B、分群
C、对受伤、脱肛种猪单栏饲养和治疗
D、先水后料,逐步加料
E、免疫与驱虫
国外引种隔离检疫45天
(3)适应/驯化:隔离之后适应至少4周
驯化的目的:是保护新引进的猪群,让其提前接触场内的特定病原微生物以及正确的疫苗接种,使其在隔离期间就能产生抗体(并预留一定的排毒期和康复时间),避免其并群后在本场猪群内大量排毒。
常见的驯化方法有:粪便接触、呼吸接触、疫苗接种、血清驯化、胎盘或病料驯化以及诱情公猪或淘汰母猪驯化等方法。
驯化/适应的措施方案
引种后第三周开始粪便接触,按1:5比例(一头母猪粪便接触5头母猪)连续接触2-3周。主要针对细小病毒、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等的驯化。如猪场有痢疾、C型魏氏梭菌、猪丹毒、球虫病,则不能用粪便接触感染。
呼吸接触:采用公猪或母猪鼻对鼻接触,从进场后第3~4 周开始,至少持续3 周左右。驯化的病原有支原体、巴氏杆菌、副嗜血杆菌、PRRS(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俗称蓝耳病)等。
疫苗接种驯化:需要疫苗接种驯化的有猪瘟,细小,乙脑,猪丹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伪狂犬,蓝耳等。
驯化/适应的措施方案
血清驯化。多用于蓝耳病的驯化。采集野毒阳性猪只的血液,离心出血清并测定病毒含量,稀释一定倍数后注射给后备猪以进行驯化。这种驯化效果确切,但难度较大且可能引起其它病原如猪瘟、伪狂犬等疾病的感染,一般只有大公司才有条件做好。
胎盘或病料驯化。用母猪的胎盘或残弱病仔猪病料返饲后备母猪,但一般不建议使用。因为胎盘和病料可能传播病毒,也可能增加母猪日后吃食仔猪的风险。
诱情公猪或淘汰母猪驯化。使用2~3 头诱情公猪分别轮换对后备母猪充分接触的方法,也是一种驯化方法。或者用淘汰母猪1:10 与后备母猪接触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这两个方法简单易行,但驯化的整齐度稍差一些。
驯化的成功与否通常有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抗体。在配种前对所有后备猪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以监测一些疾病的驯化情况,如果驯化效果确切,应该90%以上的后备母猪的血清会呈现转阳。
哨兵猪的使用。使用某种疾病的阴性猪(通常用刚断奶猪),与驯化过的后备猪混群饲养,一段时间后看临床表现,屠宰后进行血清学、病原学检查,以便了解后备猪是否存在排毒现象等。
一胎猪的繁殖成绩。一胎猪的繁殖成绩是衡量驯化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指标。如果驯化效果确切,一胎猪的繁殖成绩应该与经产猪差别不大;如果驯化不够成功,则可能增加后备母猪在配种后流产、返情、空怀的现象,同时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的现象增多,或者出现一胎猪的仔猪出生后死亡率明显较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