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舌诊 课件(共45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3舌诊 课件(共45张PPT)-《中兽医基础》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四诊技术----舌诊
学习目标
1能够判定正常舌色和病态舌色
2.能说出主要的病态舌色对应的主证。
课题导入
一、舌诊的原理
1.舌与脏腑的联系,舌属于口腔中,与消化道、呼吸道直接相通,胃气上游而产生薄苔,所以胃肠道出现疾病,肺系感受外邪,无论寒邪、热邪、痰饮、秽浊都会很快反映到舌上。“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
2.在经络方面,心经的别络“系舌本”,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肾经“挟舌本”,肝经“络于舌本”,膀胱之经筋“结于舌下”,三焦之经筋“系于舌
察口色
《元亨疗马集·脉色论》说:“口色,验疾之所也”;“伐柯者,匪斧而不能克;察病者,非脉色何能知之”。
(一)察口色的方法
猪、羊


(一)察口色的方法
检查马属动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右手拉住笼头,左手食指和中指拨开上下嘴角,即可看到唇、口角、排齿(上下齿龈)的颜色;
然后,将这两指从口角伸入口腔,感觉其干湿温凉;
再将二指上下一撑,口即行
张开,便可看到舌色、舌苔、
舌形及卧蚕;
最后再将舌拉出口外,仔细
观察舌苔、舌体、舌面及卧
蚕等部位的细微变化。
(一)察口色的方法
检查牛时,须先看鼻镜,然后一手提住鼻圈(或鼻孔),一手拨开嘴唇,即可看到颊部、舌底及卧蚕等的变化。
若需详细观察,可用一手以食指与拇指握住鼻中隔并向上提,另一手牵
出舌并下压下颌,翻转舌体,
即可较全面地观察到口色的
变化。
猪、羊可用开口器或棍棒
撬开口腔观察。
方法:检查者站于患牛头部的左侧方,先用手轻轻拍打牛的眼睛,在其闭眼的瞬间,以一手的拇指和食指从两侧鼻孔同时伸入,并捏住鼻中隔(或握住鼻环)向上提举,另一手从口角伸入口腔,拨开嘴唇、推动舌体,此时即可进行观察。
(二)察口色的部位
主要包括唇、舌、卧蚕(舌下两个肉阜,左名金关,右名玉户)、排齿、口角(颊部黏膜)等,其中以舌为主。
据《元亨疗马集 脉色论》记载,不同部位应于不同脏腑,即“舌色应心,唇色应脾,金关应肝,玉户应肺,排齿应肾,口角应于三焦”。
在察舌时,又有舌尖应心,舌中应脾胃,舌根应肾与膀胱,舌左侧应肝胆,舌右侧应肺与大肠的分法。
(二)察口色的部位
马、骡:唇、舌、卧蚕、排齿,以舌为主。
牛羊:卧蚕、仰池、舌底,以颊部、舌底为主。
猪:舌。
口色
察口色包括观察上述口腔各有关部分的色泽、舌苔、津液及舌形等方面的变化,一般分为正常口色、有病时口色以及病症垂危时口色三大类,简称正色、病色和绝色。
(三)正常口色
正色:舌质淡红、不胖不瘦、灵活自如、有薄白舌苔、干湿适中。
口色与四季气候、动物品种、年龄不同而异、也与饲料、药物有关。
正常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自如。
淡红明润:介于淡白舌与红舌之间。以红色为主,白色为次。明润指有光泽。
大小适中:指与口腔大小成黄金分割,不胖不廋,比例合适。
活动自如:伸缩自如,柔软灵活。
正常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舌色
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兆。
赤色:主热证,为气血趋于外。
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为寒邪及疼痛之兆。
黄色:主湿,为肝胆脾湿热之候。
黑色:主寒深,热极。
(四)有病口色
病色:从舌质、舌苔、舌津、舌形观察。
一、淡紫舌
舌质
色:淡紫、淡白;
形:偏嫩、少量瘀点、轻度齿痕。
舌苔
苔质:薄、润;
苔色:白。
【临床意义】
阳虚、气虚、气滞等原因导致的气血瘀滞。
二、痿软舌
舌质
色:淡白;
形:嫩、齿痕;
态:痿软。
舌苔
苔质:薄、润;
苔色:白。
【临床意义】
气虚,脾虚,阳虚。
三、镜面红舌
舌质
色:红绛;
形:老、裂纹。
舌苔
苔质:光剥无苔、干燥。
【临床意义】
阴虚火旺,或火热灼伤阴液,阴液损伤严重。
枯白舌
舌质
色:淡白,几无血色;
形:胖、嫩、轻度齿痕、少量裂纹。
舌苔
苔质:薄、润;
苔色:白。
【临床意义】阳虚,气血虚,脾虚;阳虚水停、水湿内蕴。
中剥苔舌象
舌质
色:偏红;
形:偏老、少量红点、裂纹。
舌苔
苔质:边微厚、中剥;
苔色:淡黄。
【临床意义】本虚标实:阴虚,复感痰热;或痰湿化热,伤及胃阴。
光红舌
舌 质
色:鲜红;
形:嫩、光红。
舌苔
苔质:光剥、中剥甚、燥;
苔色:舌边少量薄白苔。
【临床意义】肝胆或脾胃湿热(阳黄);热盛伤阴,热入营血阴液劫伤。
瘀斑舌
舌质
色:红绛、局部绛紫、瘀紫;
形:偏瘦、红点、瘀点、瘀斑。
舌苔
苔质:根厚腻,偏燥;
苔色:白苔。
【临床意义】血热、血瘀;热入营血、夹痰湿。
淡紫胖大舌
舌质
色:淡紫;
形:胖大,齿痕严重,瘀点。
舌苔
苔质:薄;
苔色:白。
【临床意义】脾虚痰阻、阳虚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
淡紫舌白厚腻苔
舌质
色:淡紫、淡白;
形:嫩、瘀点、瘀斑、轻度裂纹。
舌苔
苔质:湿滑、中厚腻;
苔色:白。
【临床意义】气郁、阳虚或寒证、痰湿、血瘀。
边尖红舌厚腻苔
舌质
色:淡白、舌尖红;
形:嫩、舌尖边红点、轻微裂纹。
舌苔
苔质:厚、腻、燥;
苔色:白。
【临床意义】气血、阳虚、寒湿化燥化热;阳虚湿困,复感热邪。
淡白舌滑苔
舌质
色:淡白;
形:偏嫩、裂纹。
舌苔
苔质:薄少(剥)、湿滑;
苔色:薄白(少量薄黄)。
【临床意义】脾胃气虚,阳虚水泛。
尖红舌厚腻苔
舌质
色:淡白、间夹淡紫、舌尖红;
形:偏嫩、舌尖红点、轻度裂纹。
舌苔
苔质:厚、腻、燥;
苔色:白、中微黄。
【临床意义】脾气亏虚,痰湿内蕴,气滞血瘀;心肺有热,痰湿化燥。
积粉苔
舌质
色:被舌苔满布遮挡、舌尖红点;
形:舌尖红点、裂纹。
舌苔
苔质:全舌积粉苔、燥糙无津;
苔色:白。
【临床意义】
温热病(疫疠),邪热骤急,阴津大伤;阳气郁遏。
红舌黄厚腻苔
舌质
色:红;
形:偏老、裂纹;
态:轻度歪斜。
舌苔
苔质:厚、腻、润滑;
苔色:黄、边白。
【临床意义】痰湿,化热、化浊。
焦黄苔
舌质
色:红;
形:苍老、舌尖裂纹。
舌苔
苔质:厚、焦黄、干燥、粗糙;
苔色:黄。
【临床意义】邪气伤津,燥结腑实。
灰腻苔
舌质
色:淡白;
形:偏嫩、少量瘀斑瘀点、齿痕。
舌苔
苔质:中薄、边根厚、润、偏腻;
苔色:边根灰、中薄白。
【临床意义】脾气亏虚,气血瘀滞;痰湿久郁,化浊、化热。
剥苔
舌质
色:淡白、舌尖与舌中剥落处偏红;
形:嫩、齿痕、舌尖红点。
舌苔
苔质:中根厚、边剥、腻、润;
苔色:白、中根微黄。
【临床意义】气阴两虚,脾虚湿困;虚火内扰,或痰湿渐化热。
红绛舌
舌质
色:红偏绛;
形:瘦、舌尖点刺。
舌苔
苔质:薄、偏燥;
苔色:微黄。
【临床意义】内热炽盛、心肝火旺。
舌衄
舌质
色:暗红;
形:偏老、舌衄(出血点)、舌尖少量瘀点、中根部轻度裂纹。
舌苔
苔质:中根偏厚、腻、润;
苔色:白。
【临床意义】气滞血瘀、痰湿。
舌色
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兆。
赤色:主热证,为气血趋于外。
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为寒邪及疼痛之兆。
黄色:主湿,为肝胆脾湿热之候。
黑色:主寒深,热极。
第二节 切脉(五)绝色病证危重或濒死期的口色青黑或紫黑色,晦暗而缺乏光泽青黑两兼,骐骥天年数尽《元亨疗马集》有光泽正气未伤,生机尚存,预后良好无光泽正气已伤,生机全无,预后可疑
第二节 切脉青如翠玉者生,似靛染者死;赤如鸡冠者生,似衃血者死;白如豕膏者生,似枯骨者死;黑如乌羽者生,似炱煤者死;黄如蟹腹者生,似黄土者死。《元亨疗马集》小组作业
结合课本内容和本章知识,借助网络等资源,归纳总结你感兴趣的五种以上病舌色的特征及对应的主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