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生产-产蛋期1 课件(共51张PPT)《家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蛋鸡生产-产蛋期1 课件(共51张PPT)《家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蛋 鸡 生 产产蛋期饲养管理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产蛋期从18或20周龄到72周龄,时间长,是收获的季节,是养鸡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主要任务是:消除、减少各种应激对蛋鸡的影响;提供最有利于健康和产蛋的环境;充分地发挥遗传潜力;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商品蛋;降低饲料消耗、破蛋率和死淘率。一、产蛋期的饲养1.饲养方式(1)平养 平养所需的设施投入较少,但单位面积的饲养量小。厚垫料平养网上平养厚垫料+网面平养地面垫料平养 这种方式设备投资少,冬季保温较好。但经粪便传播的疾病发生率高。地网联合饲养 是由网面与垫料地面混合组成,供料、供水系统置于网上,可每周清扫2次,这种方式用垫料少,产蛋较多,但需要人工拣蛋,窝外蛋多。网上平养 用木条、竹条或铁丝网铺放整个饲养区的地面。网面要高出地面70cm以上,以便在母鸡淘汰后清粪。这种方法不需垫草,可控制由粪便传播的疾病;同时也便于喂料、饮水的机械化。但这种方式饲养的鸡易受惊吓,易发生啄癖,且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不同平养方式的饲养密度饲养方式轻型蛋鸡中型蛋鸡m2/只只/ m2m2/只只/ m2厚垫料0.166.20.195.460%网面+40%垫料0.147.20.166.2网上平养0.0910.80.118.6(2)笼养 笼养有全重叠式、全阶梯式和半阶梯式,可以根据不同条件进行选择。笼养具有饲养密度高(轻型蛋鸡26.3只/m2,中型蛋鸡20.8只/m2)、节约饲料、饲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但也有投资较大、鸡的活动量小体质弱、对饲料要求高的缺点。全阶梯式:鸡粪直接落于粪沟或粪坑,笼底不需设粪板;各层笼敞开面积大,通风与光照面大。但是设备投资较多,目前我国采用最多的是蛋鸡三层全阶梯式鸡笼。 半阶梯式:因挡粪板的作用,通风效果比全阶梯差。重叠式:高的可达八层,饲养密度大大提高。其优点是:鸡舍面积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缺点是对鸡舍的建筑、通风设备、清粪设备要求较高。此外,不便于观察上层及下层笼的鸡群,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重叠式鸡笼2.营养需求特点(1)产蛋鸡营养需要能量需要 产蛋鸡对能量的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主要有鸡的体重、活动量、环境温度的高低等。体重大、活动多、环境温度过高过低,维持需要的能量就越多。据研究,产蛋鸡对能量需要的总量有2/3是用于维持需要,1/3用于产蛋。蛋白质需要产蛋鸡对蛋白质的需要不仅要从数量上考虑,也要从质量上注意。有2/3用于产蛋,1/3用于维持。可见饲料中所提供的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鸡蛋,如果不足,产蛋量会下降。蛋白质质量的需要实质上是指对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的需要,也就是氨基酸是否齐全平衡。矿物质需要钙对产蛋鸡至关重要,缺乏时,对产蛋的影响程度不亚于缺乏蛋白质造成后果。每枚蛋壳重约6.3~6.5g,含钙2.2~2.3g,骨骼是钙的贮存场所,由于鸡体小,钙的贮存量不多,当日粮中缺钙时,就会动用贮存的钙维持正常生产,当长期缺钙时,则会产软壳蛋,甚至停产。(2)产蛋鸡的饲养标准 我国产蛋鸡的饲养标准,按产蛋水平为三个档次,各档次的能量水平相同,而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则随产量水平增加而增加。产蛋鸡从饲料中摄取营养物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采食量的多少。在能量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采食量主要受季节变化、产蛋量高低和所处的各生理阶段的影响。所以在应用饲养标准时,应根据季节变化、所处生理阶段等进行适当调整,主要是调整粗蛋白质、氨基酸和钙的给量。产蛋鸡主要营养标准项目产蛋率>80%产蛋率80%~65%产蛋率<65%代谢能(MJ/kg)粗蛋白(%)蛋白能量比(g/MJ)钙(%)总磷(%)有效磷(%)食盐(%)11.516.514.343.50.600.400.3711.51512.93.250.600.400.3711.51412.183.00.600.400.37优良的蛋鸡品种,500日龄母鸡总产蛋重可达18~19kg,是它本身体重的8~9倍,在产蛋期间体重增加30%~40%。采食的饲粮约为其体重的20倍。因此,在饲养时必须认真研究与计算,用尽可能少的饲粮全面满足其营养需要,既能使鸡群健康正常,也能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以取得良好效益。鸡的年龄、生产力高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对饲料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因此,生产中对不同年龄、不同生产力、不同环境条件的鸡采取不同的饲养方法。3.产蛋鸡的饲喂技术(1)阶段饲养鸡在不同生理状况、产蛋情况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不同。因此根据鸡的年龄和产蛋水平,根据鸡的产蛋曲线和周龄,可以把产蛋鸡划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营养水平进行饲喂,称为阶段饲养。阶段的划分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两段法和三段法,其中三阶段划分更合理。阶段两段法三段法周龄21~5051~7221~4041~6061~72在21~40周龄,产蛋率急剧上升到高峰并在高峰期维持,同时鸡的生长发育仍在进行,此时体重增加主要以肌肉和骨骼为主,因此营养必须同时满足鸡的生长和产蛋所需。所以,饲料营养物质浓度要高,要促使鸡多采食。这一时期鸡的营养和采食量决定着产蛋率上升的速度和在高峰期维持的时间长短。因此,此期间应该自由采食为好。在41~60周龄,鸡的产蛋率缓慢下降,此时鸡的生长发育已停止,但是其体重在增加,增加的内容主要以脂肪为主。所以在饲料营养物质供应上,要在抑制产蛋率下降的同时防止机体过多的积累脂肪。在饲养实践中,可以在不控制采食量的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浓度。在61~72周龄,产蛋率下降速度加快,体内脂肪沉积增多。所以饲养上在降低饲料能量的同时对鸡进行限制饲喂,以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采用三段饲养法,产蛋高峰出现早,上升快,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产蛋量多。我国产蛋鸡的饲养标准也就是按这三个阶段制定的。(2)产蛋鸡的调整饲养 产蛋鸡的营养需要受品种、体重、产蛋率、鸡舍温度、疾病、卫生状况、饲养方式、密度、饲料中能量含量以及饮水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分段饲养的营养标准只是规定鸡在标准条件下营养需要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可变因素的营养需要。调整日粮配方以适应鸡对各种因素变化的生理需要,这种饲养方式称为调整饲养。按气温变化调整气温在10~26℃条件下,鸡按照自己需要的采食量采食,超出这一范围,鸡自身的调节能力减弱,则需要进行人工调整。气温低时,鸡的采食量增多,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因此必须提高饲料能量水平,以抑制采食,同时降低其它营养物质浓度;气温高时,鸡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为促进采食必须降低饲料能量含量,同时增加其它营养物质浓度。按鸡群状况调整在断喙当天或前后1d,每天饲料中添加5mg维生素K,断喙1周内或接种疫苗后7~10d内,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增加1%;出现啄羽、啄肛等恶癖,在消除引起恶癖原因的同时,饲料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蛋鸡开产初期,脱肛、啄肛严重时,可加喂1%的食盐1~2d;在鸡群发病时,可提高日粮中营养成分,如提高蛋白质1%~2%,多种维生素提高0.02%等。调整饲养应注意的事项调整饲养时,要注意配方的相对稳定性,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调整配方,这是蛋鸡稳产的一个重要条件;调整时要以饲养标准为基础进行,偏差过大会对生产造成危害;调整后,要认真观察鸡群的产蛋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前,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计算,保证日粮中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不能对配方进行大的调整或对饲料品种进行调换,以免引起产蛋量大幅度下降。(3)产蛋鸡的限制饲养由于饲料消耗是影响蛋鸡的最主要的经济性状,在产蛋期实行限制饲养,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成本;同时,维持鸡的适宜体重,还可以避免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限制饲喂的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过后,将每100只鸡的每天饲料量减少230g,连续3~4d,如果饲料减少没有使产蛋量下降很多,则继续使用这一给料量,并可使给料量再减少些。只要产蛋量下降正常,这一方法可以持续使用下去,如果下降幅度较大,就将给料量恢复到前一个水平。当鸡群受应激刺激或气候异常寒冷时,停止限饲。正常情况下,限制饲喂的饲料减少量不能超过8%~9%。1.产蛋鸡的环境控制(1)温度控制温度对鸡的生长、产蛋、蛋重、蛋壳品质以及饲料转化率都有明显影响。鸡因无汗腺,通过蒸发散发热量有限,高温对鸡极为不利,当环境温度高于37.8℃时,鸡散热困难,超过40℃,鸡很难存活。由于成年鸡有厚实的羽毛,皮下脂肪也会形成良好的隔热层,所以,它能忍受较低的温度。产蛋鸡适宜的环境温度为8~28℃,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13~16℃产蛋率较高,15.5~20℃饲料转化率较高。二、产蛋鸡的管理降低热应激的措施:调整饲料成分:代谢能保持在10.88~11.29MJ/㎏的水平,来减少鸡采食量降低的影响;同时提高钙的含量,可以达到4%以降低蛋的破损率。鸡舍建筑结构方面:可以在鸡舍屋顶上加盖隔热层;密闭鸡舍在建筑方面对墙壁的隔热标准要求较高,可达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加强通风:可增加鸡舍内空气流量和流速,以降低温度。蒸发降温:可在屋顶安装喷水装置,这种方法可使舍内降温1~3℃;“湿帘-风机”降温系统一般可使舍温降低3~5℃;也可以通过低压或高压喷雾系统形成均匀分布的水蒸汽降温。舍内喷雾比屋顶喷水节约用水,但必须有足够的水压;开放式鸡舍还可以在阳面悬挂湿布帘或湿麻袋。  充足的饮水:不可断水,保证每只鸡都可以饮到清凉的水。还可以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及氯化钠、氯化钾及抗应激、抗菌类药物等来增强鸡体的抗应激能力。其它措施:减少单位面积的存栏数;喂料尽可能避开气温高的时段;及时清粪。减少冷应激的方法:加强饲养管理:在保证鸡群采食到全价饲料的基础上,提高日粮代谢能的水平。早上开灯后,要尽快喂料,晚上关灯前要把鸡喂饱,以缩短鸡群在夜间空腹的时间。在入冬以前修整鸡舍,在保证适当通风的情况下关好门窗,以增加鸡舍的保暖性能,防止冷风直吹鸡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地下烟道或地面烟道增温。减少鸡体热量的散发:勤换垫料,尤其是饮水器周围的垫料。防止鸡伏于潮湿垫料上;检查饮水系统,防止漏水。(2) 湿度控制湿度对鸡的影响与温度共同发生作用。表现在高温或低温时,高湿度的影响最大。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鸡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生产水平下降,鸡体难以耐受,且易使病原微生物繁殖,导致鸡群发病。低温高湿环境,鸡体热量损失较多,加剧了低温对鸡体的刺激,易使鸡体受凉,用于维持所需要的饲料消耗也会增加。产蛋鸡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最佳湿度应为60%~65%。如果舍内湿度低于40%,鸡羽毛零乱,皮肤干燥,空气中尘埃飞扬,会诱发呼吸道疾病。若高于70%,鸡羽毛粘结,关节病也会增多。防止鸡舍潮湿,尤其是冬季降低鸡舍湿度,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湿度的控制主要以通过调节通风量的大小得以实现。(3)通风控制由于鸡舍内厌氧菌分解粪便、饲料与垫草中的含氮物而产生NH3,鸡体呼吸产生CO2,还有空气的各种灰尘和微生物。当这些有害气体和灰尘、微生物含量超标时,会影响鸡体健康,使产蛋量下降。所以,鸡舍内通风的目的在于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的含量,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充足的氧气,同时也能够调节鸡舍内的温度,降低湿度。通风要领 进气口与排气口设置要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进鸡舍而无贼风,不能直接吹到鸡身上。通风量 具体根据鸡舍内外温差来调节通风量与气流的大小。气流速度:夏季不能低于0.5m/s,冬季不能高于0.2m/s。(4)光照控制光照控制的目的是以适宜的光照,使母鸡适时开产,并充分发挥它的生产潜力。光照是蛋鸡高产、稳产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严格管理,准确控制。产蛋鸡的光照控制原则 产蛋阶段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可缩短,光照强度不可减弱,不管采用何种光照制度,一经实施,不宜随意变动,要保持舍内照度均匀,并保证一定的照度。产蛋期间的光照制度 产蛋期间的光照一般采用渐增方式,这种方式能使产蛋达到高峰前平稳上升,而产蛋高峰过后缓慢下降。密闭式鸡舍充分利用人工光照,不需要随日照的增减变更来补充光照时间,简单易行,效果也能保证。可在19周8h/d光照的基础上,20~24周每周增加1h,25~30周每周增加0.5h,直至每天光照时间达16h为至,最多不超过17h,以后保持恒定。但必须防止漏光。鸡舍内光照强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宜过大或过小,太大会多耗电,增加生产成本,鸡群也易受惊,易疲劳,产蛋持续性会受到影响,还容易产生啄肛、啄羽等恶癖。光照强度太低,不利于鸡群采食,达不到光照的预期目的。一般产蛋鸡的适宜光照强度为10Lx。(5)保证舍内安静 鸡舍内和鸡舍外周围要避免噪音的产生,饲养人员与工作服颜色尽可能稳定不变。杜绝老鼠、猫、狗等小动物和野鸟进入鸡舍。2、 产蛋鸡的阶段管理根据鸡群的产蛋情况,将蛋鸡分为三个阶段,即从产蛋开始至产蛋率达85%,为产蛋前期;产蛋率由85%~90%以上为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在80%以下直到淘汰为产蛋后期。由于各阶段的产蛋率不同,因此,各阶段的鸡对营养和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1)产蛋前期的管理在产蛋前期,由于小母鸡一方面要增长体重,另一方面,见蛋后,产蛋率上升很快,大约6周时间,产蛋率就会上升到85%,同时蛋重也在一天天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营养和管理跟不上,不但延续了鸡的发育,而且使蛋鸡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产蛋高峰很难达到,给以后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产蛋前期的管理上应注意以下问题:检查体重 应根据本品种的标准体重,检查鸡群体重是否符合要求。若体重低于标准,原来的限制饲喂要改为自由采食,还应适当提高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浓度。增加光照 转群后,要适当增加光照,以促使鸡性成熟、开产,但如果体重未达标,就应首先让鸡的体重迅速达到标准体重,然后再增加光照。更换饲料 换料一般安排在18周龄较合适。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开始喂产蛋前期的过渡料,即将饲料中的钙由原来的1%提高到2%或者仍用育成料。到产蛋率达50%时,全部更换为产蛋高峰期饲料,这样使营养水平赶在产蛋率上升的前边,不至于因饲料营养水平不够而使鸡群达不到产蛋高峰。加强卫生防疫、消毒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在产蛋前期,鸡群无论暴发何种疾病,都将可能影响终身产蛋。因此,要做到定期带鸡消毒,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