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生产-育成期 课件(共35张PPT)-《家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蛋鸡生产-育成期 课件(共35张PPT)-《家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蛋鸡生产育成期饲养管理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鸡一般是指7~18周龄的鸡。育成期的目标是要培育出鸡体健康、体重达标、群体整齐,性成熟一致、符合正常生长曲线的后备母鸡。从而使产蛋期生产潜力得以发挥。一、育成鸡的饲养1.饲养方式及密度育成期不同饲养方式的饲养密度品 种周 龄饲养方式地面平养(只/m2)网上平养(只/m2)笼养(只/m2)中型蛋鸡7~1213~187~86~79~108~93628轻型蛋鸡7~1213~189~108~99~108~942352.育成鸡的营养需求特点进入育成阶段后的蛋鸡,消化机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骨骼和肌肉旺盛生长、特别是10周龄以后,母鸡的生殖系统发育加快。因此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从7~20周龄应逐渐减少,6周龄前为19%,7~14周龄为16%,15~18周龄为14%。通过采用这种低水平营养可以控制鸡的早熟、早产和体重过大。这对于以后产蛋阶段的产蛋强度和产蛋持久性都是不利的。饲料中矿物质含量要充足,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5:1同时,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比例要适当。3.育成鸡的饲喂技术育成期的蛋鸡由于性腺的发育速度极快,而容易出现性成熟早于体成熟的现象。因此适当地抑制鸡的性腺发育是鸡适时开产的关键。在育成鸡的饲养过程中,结合控制光照和营养物质的摄入是控制性腺发育的有效方法。在生产中,往往通过限制饲养的方法来控制鸡的营养物质摄入,以达到控制鸡的生长,抑制性成熟,节省饲料的目的。(1)换料鸡进入育成期后,在饲喂方面首先是要进行换料,饲料要由原来的雏鸡料换为育成鸡料。由于雏鸡料和育成鸡料在营养成分上有较大差别,因此换料必须逐渐进行,换料的具体方法见下表育成鸡逐渐换料法方 法雏鸡料+育成鸡料饲喂时间(d)12/3+1/31/2+1/21/3+2/30+1222~322/3+1/31/3+2/30+13431/2+1/20+15~6第一种方法比较细致,常在雏鸡和饲料种类成分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使用;第二种方法介于两者之间,适用范围广;第三种方法较粗糙,一般在成年鸡和饲料种类成分变化较小时采用。(2) 限制饲养育成蛋鸡一般从8周龄开始实施限制饲养。有两种方法:限量法 这是限制饲喂量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型蛋用育成鸡。定量限饲就是不限制采食时间,把配合好的日粮按限制饲喂量喂给,喂完为止,限制饲喂量为正常采食量的80%~90%。采取这种办法,必须先掌握鸡的正常采食量,每天的喂料量应正确称量,而且所喂日粮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停喂结合是根据鸡群情况,采用如一周停喂一日、三日停喂一日或隔日饲喂等。限质法 即限制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主要适用于轻型蛋用育成鸡。可采用低能、低蛋白质日粮,进行自由采食。例如,代谢能11.72MJ/㎏、粗蛋白质14%的日粮,对育成鸡群及其以后的产蛋性能无不良影响。另外,还可采取限制日粮中氨基酸含量的办法限制饲养。(3) 限制饲养应该注意的事项要挑出病鸡和弱鸡,避免增加限饲时的死亡数;充足的水槽、食槽,保证每只鸡都有足够的采食空间 ,以免由于采食不均而导致均匀度降低;每1~2周,在固定的时间,随机抽出鸡群的2%-5%进行空腹称重,以检查限饲效果,并为调整限饲方案提供依据;鸡群发病或处于应激状态,应停止限饲改为自由采食;8~12周龄开始,至18周转群上笼前结束 。限饲过程中,饲料营养水平和喂料量应根据体重、发育情况进行调整。二、育成鸡的管理1.转入育成舍初期管理从雏鸡舍转入育成舍之前,育成鸡舍的设备必须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在熏蒸消毒后,密闭空置3~5d后进行转群。转入初期必须做好如下工作:(1) 临时增加光照 转群第一天应23h光照,同时在转群前做到水、料齐备,环境条件适宜,使育成鸡进入新鸡舍能迅速熟悉新环境,尽量减少因转群对鸡造成的应激反应。(2) 补充舍温 如在寒冷季节转群,舍温低时,应给予补充舍内温度,使舍温达到与转群前温度相近或高1℃左右。这一点,对平养育成鸡更为重要。否则,鸡群会因寒冷拥挤扎堆,引起部分被压鸡窒息死亡。如果转入育成笼,由于每小笼鸡数少,舍温在18℃以上时,则不必补温。(3)整理鸡群 转入育成舍后,要检查每笼的鸡数,多则捉出,少则补入,使每笼鸡数符合饲养密度要求;同时要清点鸡数,以便管理。在清点时,可将体小、伤残、发育差的鸡捉出另行饲养或处理。2.环境控制最佳生长温度为21℃左右,一般控制在15~25℃。夏天要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做好保温工作;育成鸡所处的环境以干燥为宜,要防止环境过于潮湿;要加强育成鸡的通风管理,在深秋、冬季和初春,由于天气较冷,为了鸡舍保温往往忽视通风换气,而这期间,因为育成鸡活泼好动,空气中的灰尘多,造成鸡舍环境差,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暴发。所以,在保证温度的条件下,应随着季节的变换,保证鸡舍一定的通风量。3.光照控制鸡在10~12周龄时性器官开始发育,此时光照时间的长短影响性成熟的早晚,在较长或渐长的光照下,性成熟提前,反之性成熟推迟。为适当抑制育成鸡的性腺发育,使其适时开产,育成期应遵循绝不能延长光照时间原则。光照强度以5~10Lx为宜。(1)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管理 由于密闭式鸡舍不受外界自然光照的影响,可以采用恒定的光照程序,即从4日龄开始,到20周龄,恒定为8~9h光照,从21周龄开始,使用产蛋期光照程序。(2)开放式鸡舍光照管理自然光照法 针对每年4月15日~9月1日孵出的雏鸡。由于其生长后半期自然光照处于逐渐缩短时期,只要每天光照时间不超过10h,即可利用自然光照,无须人工补充。针对每年9月1日~4月15日之间孵出的雏鸡可采用渐减给光法和恒定给光法。渐减法 查出本批鸡20周龄时当地的日照时间,以此为准,再加上5小时作为第4天时的光照时间,从第二周开始以后每周减少15分钟,减到20周龄时恰好为当地的自然光照时间。恒定法 查出本批鸡孵出到20周龄时的当地的最长日照时间,作为育成期的光照时间,直到开产前再采用蛋鸡的光照方案。4.体重控制体重控制 :育成期的体重和体况与产蛋阶段的生产性能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过肥,对生产造成不良影响体质过小、较弱、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善影响生产性能定期随机抽测体重,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对照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以内,不用采取措施,超过10%以上,限制饲喂5、均匀度的控制体重在平均体重±10%体重范围内的鸡数占抽测鸡数的百分比10周龄时应至少达到70%15周龄时至少要达到75%18周龄时至少要达到80%标准重的差异应不超过5%变异系数越大,整齐度越差,均匀度越低,其后果便是降低生产性能。均匀度的控制措施:分群管理个体较小的通过增加营养水平,使其体重迅速增加体重过大的进行限饲,减缓生长速度如网上平养,可以通过降低鸡群饲养密度的方法,提高鸡群的均匀度。6.育成鸡保健(1)卫生防疫工作 应按照制订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特别是有条件的生产场,最好进行抗体监测;要做好消毒工作,每周带鸡消毒1~2次,消毒药物每二周更换一个品种,以免产生耐药性;应拒绝无关人员进入鸡舍;要及时清粪, 以免造成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高,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2)驱虫 地面饲养容易导致鸡出现患蛔虫病和绦虫病,应注意对这两种寄生虫病及早预防。7.育成鸡的日常管理(1)饮水为了保证育成鸡的健康发育,鸡的饮水必须充足、清洁卫生。特别是刚转群的鸡,饲养人员要仔细观察,认真调教保证每只鸡都能饮上水。同时要定期清洗、消毒水槽和饮水器,并保证槽位充分。(2)喂料刚转入育成舍的鸡,饲料不可突然更换,应逐步换成育成料;喂料时要均匀;每天应清洗食槽一次;槽位要适当,不能太少,以免采食不匀而使鸡的整齐度受到影响。(3)观察鸡群每日对鸡群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观察的内容如下:精神状况 健康鸡群精神饱满,眼大有神,经常发出“咯咯”的叫声。病弱鸡精神萎靡,冠苍白,低头垂翅,羽毛散乱,不爱活动。采食情况 健康鸡群撒料后抢食,低头连续吃料;病弱鸡没有食欲,蹲伏不积极采食,吃几口便离开槽位。排粪情况 育成鸡的粪便比较干燥,形状规则。若粪便较稀或无形状,颜色不正常,发白、发红、发绿等,需对鸡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查。(4)做好日常工作记录。8.转群(1)转群时间一般情况下,母鸡育成期结束,就要转入产蛋鸡舍。转群时应选择适宜时间,一般早的可在17~18周龄,晚的在19周龄转群。过早转群,鸡体重小,笼养时常从笼中钻出,到处乱跑,给管理带来不便,甚至会掉入粪沟被溺死。转群太晚,由于大部分母鸡卵巢发育成熟,这时转群,由于抓鸡、惊吓等原因,易造成卵泡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所以,在鸡体重达到标准的情况下,18周龄转群较好。(2) 转群时应注意的事项停料 转群前应停止喂料10h左右,让其将剩料吃完,同时也可减轻转群引起的损伤。在寒冷季节转群时,为了缩小两个鸡舍的温差,应适当提高产蛋舍的温度。捕捉 转群最好在晚上能见度低时进行,这时便于捉鸡,可避免鸡受惊而造成挤堆压死。抓鸡时,动作要轻,最好抓鸡的双腿。不要抓头、颈和翅膀。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不要使鸡群受热、受凉,时间不要太长,防止缺食缺水。选择、淘汰 结合转群应对鸡群进行一次彻底的选择、淘汰,把不符合体重要求、生长发育缓慢及有残疾的鸡从群中挑出淘汰。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