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大型肉仔鸡生产 课件(共51张PPT)-《家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快大型肉仔鸡生产 课件(共51张PPT)-《家禽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快大型肉仔鸡生产
肉仔鸡出壳时的体重一般为40g左右,2周龄时可达350-390g,6周龄达2000g,8周龄可达2500g以上,为出生重的60多倍。并且随着肉用仔鸡育种水平的提高,现代肉鸡继续表现出年遗传潜力的提高。由于生长速度快,使得肉仔鸡的饲料利用率很高。在一般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饲料转化率可达1.8:1。目前,最先进的水平达到42日龄出栏,母鸡达2.35kg,公鸡达2.85kg,饲料转化率达1.6:1。
1.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
一、快大型肉仔鸡的生产特点
2、适于高密度大群饲养
由于现代肉鸡生活力强,性情安静,具有良好的群居性,适于高密度大群饲养。一般厚垫料平养,出栏时可达13只/m2。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3、产品性能整齐一致
肉用仔鸡生产,不仅要求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成活率高,而且要求出栏体重、体格大小一致,这样才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否则会降低商品等级,也给屠宰带来不便。一般要求出栏时80%以上的鸡在平均体重±10%以内。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4、种鸡繁殖力强,总产肉量高
一只肉用种鸡繁殖的后代愈多,总的产肉量也愈高。繁殖率受产蛋数特别是合格的种蛋数、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现代肉鸡一只种鸡一个饲养期可繁殖140只雏鸡。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5、易发生营养代谢疾病
肉仔鸡由于早期肌肉生长速度快,而骨组织和心肺发育相对迟缓,因此易发生腿部疾患、腹水症、胸囊肿和猝死等营养代谢病,对肉鸡业危害很大。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二、快大型肉仔鸡的饲养
1、肉仔鸡的饲养方式
肉仔鸡的饲养方式主要有三种:
(1)厚垫料地面平养 是在地面上铺一定厚度的垫料5~10cm。垫料要求干燥松软、吸水性强、不发霉、不污染。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松动垫料,把鸡粪落到垫料下面,防止鸡粪结块,并根据污染程度,及时铺上新的垫料,始终保持垫料干燥。
厚垫料地面平养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设备投资少,胸囊肿的发生率低,残次品少。缺点是鸡直接接触地面,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发生几率高,药品及垫料费用大。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2)网上平养 是将鸡饲养在离地50~60cm的网床上。网床一般用金属网或竹夹板制成,上铺一层塑料网,以减少腿病和胸囊肿的发生。由于离地饲养,避免鸡与粪便接触,可减少球虫病等的发生。
KINGSOFT
(3)笼养 肉仔鸡笼养可提高饲养密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便于公母分群饲养,提高劳动效率和鸡舍空间利用率,节省燃料费用。但一次性投入大,因笼底网硬,笼养鸡活动受限,鸡胸囊肿和腿病较为严重,商品合格率低,推广应用不多。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2、肉仔鸡的营养需要特点
肉仔鸡生长速度快,要求供给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日粮各种养分充足、齐全且比例平衡。由于肉仔鸡早期器官组织发育需要大量蛋白质,生长后期脂肪沉积能力增强。因此在日粮配合时,生长前期蛋白质水平高,能量稍低;后期蛋白质水平稍低,能量较高。
3.快大型肉仔鸡饲喂技术
(1)实行限制饲喂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快,而骨组织和心肺发育相对迟缓,因此易发生腿部疾患、腹水症、胸囊肿和猝死等营养代谢病,要通过限制饲喂,放慢生长速度,降低死淘率。
(2)饲喂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进食营养全面、比例稳定,不会发生营养分离现象,鸡采食时不会出现挑食,饲料浪费少。同时颗粒饲料适口性好,体积小,比重大,肉鸡吃料多,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据试验,饲喂颗粒饲料,肉鸡每增加1kg体重比饲喂粉料少消耗94g饲料,饲料转化率提高3.1%。因此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颗粒饲料饲喂肉仔鸡。但颗粒饲料加工费高,肉鸡腹水症发病率高于粉料,因此要注意前期适当限饲。
(3)保证采食量 保证有足够的采食位置和采食时间;高温季节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加强夜间饲喂;检查饲料品质,控制适口性差的饲料的使用量;采用颗粒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香味剂。
(4)逐渐换料 更换饲料时要有过渡适应期,突然换料鸡不爱吃新料,形成换料应激,容易造成壮鸡啄羽,弱鸡发病,病鸡死亡。
(5)减少饲料浪费 饲料要离地离墙存放,以防止霉变,不喂过期饲料。饲料要少加勤加,加料达饲槽深度的2/3时浪费12%,到饲槽的1/3时仅浪费1.5%。加料次数多还有利于观察和引动鸡群,及时发现疾病和降低胸囊肿的发病率。饲槽的槽边要和鸡背同高或稍高于鸡背,并随鸡的生长不断加高。饲槽、水槽周围可以只垫砂不垫草,便于鸡吃槽外的料也防止草湿发霉。
1、饮水 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为初饮,雏鸡运抵育雏舍后稍事休息就应饮水。雏鸡能否及时饮到水是非常关键的。由于初生雏从较高温度的孵化器出来,又在出雏室停留及运输,体内丧失水分较多,故适时饮水可补充雏鸡生理所需水分,有助于促进雏鸡食欲,帮助饲料消化与吸收,促进粪便排出。初次饮水应在水中添加3%~5%的葡萄糖,连饮12~15h,可显著降低1周龄内的死亡率。
三、快大型肉仔鸡的管理
为预防疾病,饮水中可加入抗生素,连饮3~5d。在1周龄内要饮用温开水,以后饮凉水,水温应和育雏室温一致。
饮水要清洁干净,饮水器要充足,并均匀分布在室内,饮水器距地面的高度应随鸡日龄的增长而调整,饮水器的高度与鸡背高度平齐。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2.开食 雏鸡饮水2~3h后,开始喂料,雏鸡的第一次喂料称为开食。开食料应用全价碎粒料,均匀撒在饲料浅盘上让鸡自由采食。3日龄内,每天隔2h喂一次,夜间停食4~5h。3日龄后逐渐减少,但每天喂料应不少于6次。
为防止鸡粪污染,饲料盘应及时更换,冲洗干净晾干后再用。4~5日龄逐渐换成料桶,一般每30只鸡一个,2周龄前使用3~4kg的料桶,2周龄后改用7~10kg的料桶。为刺激鸡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每天应加料4次,但每次加料不应超过深度的1/3,过多会被刨出造成浪费。随着雏鸡日龄增长,应及时抬高料槽或料桶高度,保持与鸡背平齐。
3、环境控制 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肉仔鸡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肉仔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蛋用雏鸡更为严格,影响更为严重,应特别重视。
(1)温度 雏鸡出生后体温调节能力差,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温度过低可降低鸡的抵抗力,引起腹泻和生长停滞。因此,保温是一切管理的基础,是肉仔鸡饲养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尤其在育雏期第1周内。肉仔鸡1日龄时,育雏舍内温要求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18~20℃。
检查温度是否适宜主要通过测量舍温和观察雏鸡表现。低温拥挤打堆,靠近热源;高温喘气,远离热源;鸡均匀分布就是适温。
温度控制应保持平稳,并随雏鸡日龄增长适时降温,切忌忽高忽低。并要根据季节、气候、雏鸡状况灵活掌握。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2)湿度 湿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影响也较大,育雏第1周内保持70%的稍高湿度。因此时雏鸡含水量大,舍内温度又高,湿度过低易造成雏鸡脱水,影响羽毛生长和卵黄吸收。以后要求保持在50~65%,以利于球虫病的预防。
育雏的头几天,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湿度往往偏低,应注意室内水分的补充,可在火炉上放水壶烧开水,或地面喷水来增加湿度。10日龄后,由于雏鸡呼吸量和排粪量增大,应注意高湿的危害,管理中应避免饮水器漏水,勤换垫料,加强通风,使室内湿度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3)光照 肉仔鸡的光照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光照时间较长,目的是为了延长采食时间;二是光照强度小,弱光可降低鸡的兴奋性,使鸡保持安静的状态。
光照方法:肉仔鸡的光照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连续光照法,即在进雏后的头2d,每天光照24h,从第3天开始实行23h光照,夜晚停止照明1h,以防鸡群停电发生的应激。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光照强度: 育雏初期,为便于雏鸡采食饮水和熟悉环境,光照强度应强一些,以后逐渐降低,以防止鸡过分活动或发生啄癖。育雏头两周每平方米地面2~3W,两周后0.75W即可。例如头两周每20m2地面安装1只40~60W的灯泡,以后换上15W灯泡。如鸡场有电阻器可调节光的照度,则0~3d用25lx,4~14d用10lx,15d以后5lx。开放式鸡舍要考虑遮光,避免阳光直射和过强。
(4)通风 肉仔鸡饲养密度大,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因此加强舍内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非常重要。通风的目的是排除舍内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空气中的尘埃和病原微生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热量,导入新鲜空气。通风是鸡舍内环境的最重要的指标,良好的通风对于保证鸡体健康,生长速度是非常重要的。通风不良,空气污浊易发生呼吸道病和腹水症;地面湿臭易引起腹泻。肉仔鸡舍的氨气含量以不超过20×10-6为宜。
(5)密度 饲养密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密度过大,鸡的活动受到限制,空气污浊,湿度增加,导致鸡只生长缓慢,群体整齐度差,易感染疾病,死亡率升高。密度应根据禽舍的结构、通风条件、饲养方式及品种确定。生产中应注意密度大的危害,在鸡舍设备情况许可时尽量降低饲养密度,这有利于采食饮水和肉鸡发育,提高体重的一致性。
WPS/JIMOCHANPINBU
https://www.
1、供给肉仔鸡全价优质饲料 现代肉鸡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必须在营养完善的全价配合饲料条件下,其性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也是实现养鸡机械化的前提,在节省饲料、设备和劳力等方面发挥作用。配合饲料不仅要求营养全面,而且适口性好,不霉变。
四、快大型肉仔鸡饲养管理的其他要点
2、加强整个饲养期的饲养管理
(1)加强早期饲喂 肉仔鸡生长速度快,相对生长强度大,前期生长稍有受阻则以后很难补偿。据试验,1周龄体重每少1g,出栏体重少10~15g。因此一定要使出壳后的雏鸡早入舍、早饮水、适时开食,一般要求在出壳后24h,饮水后2~3h,就应喂料。
(2)重视后期育肥 肉仔鸡生长后期脂肪的沉积能力增强,因此应在饲料中增加能量含量,最好在饲料中添加3%~5%的脂肪,在管理上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较暗的光线条件,尽量限制鸡群活动,注意降低饲养密度,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3)添喂砂砾 鸡没有牙齿,肌胃中砂砾起着代替牙齿磨碎饲料的作用,同时还可能促进肌胃发育、增强肌胃运动力,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消化道疾病。据报道长期不喂砂砾的鸡饲料利用率下降3%~10%。因此要适时饲喂砂砾。饲喂方法,1~14d,每100只鸡喂给100g细沙砾。以后每周100只鸡喂给400g粗砂砾,或在鸡舍内均匀放置几个砂砾盆,供鸡自由采食,砂砾要求干净、无污染。
(4)适时出栏 肉用仔鸡的特点,是早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特别是6周龄前更为显著。因此要随时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成本核算,在有利可盈的情况下,提倡提早出售,以免饲料消耗的价值,超过了体重增加的回报。目前,我国饲养的肉仔鸡一般在6周龄左右,公母混养体重达2kg以上,即可出栏。
3、创造适宜的环境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是保证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的关键性管理措施。在肉用仔鸡饲养过程中要提供一个温度、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照和饲养密度合适的安静舒适的鸡舍环境,保证肉用仔鸡快速生长。
4、加强疫病防治
肉鸡生长周期短,饲养密度大,任何疾病一旦发生,都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制定严格的防疫卫生措施,搞好预防。
(1)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在同一场或同一舍内饲养同批同日龄的肉仔鸡,同时出栏,便于统一饲料、光照、防疫等措施的实施。第一批鸡出栏后,留2周以上时间彻底打扫消毒鸡舍,以切断病源的循环感染,使疫病减少,死亡率降低。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是现代肉鸡生产必须做到的,也是保证鸡群健康,根除病源的最有效措施。
(2)加强环境卫生,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搞好肉仔鸡的环境卫生,是养好肉仔鸡的重要保证。鸡舍门口设消毒池,垫料要保持干燥,饲喂用具要经常洗刷消毒,注意饮水消毒和带鸡消毒。
(3)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特别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抗体检测,以确定各种疫苗的使用时间。
(4)药物预防 根据本场实际,定期进行预防性投药,以确保鸡群稳定健康。如1~4日龄饮水中加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恩诺莎星),防治脐炎、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切断蛋传疾病。17~19日龄再次用以上药物饮水3d,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可添加磺胺增效剂。15日龄后地面平养鸡,应注意球虫病的预防。
1、减少弱小个体 肉仔鸡的整齐度是肉仔鸡管理中一项重要指标,提高出栏整齐度,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五、提高肉鸡商品质量的措施
挑雏与分群饲养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均匀的重要因素。
第 1次挑雏应在雏鸡到达育雏室进行。挑出弱雏小雏,放在温度较高处,单独隔离饲喂,残雏应予以淘汰,以净化鸡群;
第2次挑雏在雏鸡 6~8 d进行,也可在雏鸡首次免疫时进行,把个头小、长势差的雏鸡单独隔离饲养。
雏鸡出壳后要早入舍、早饮水、早开食,对不会采食饮水的雏鸡要进行调教。温度要适宜,防止低温引起腹泻和生长停滞长成矮小的僵鸡。饮水喂料器械要充足,饲养密度合适,患病鸡要隔离饲养和治疗。饲养期间,要及时淘汰病弱残次禽。
2、防止外伤 肉鸡出场时应妥善处理,即或生长良好的肉鸡,出场送宰后也未必都能加工成优等的屠体。据调查,肉鸡屠体等级下降有50%左右是因碰伤造成的,而80%的碰伤是发生在肉鸡运至屠宰场过程中,即出场前后发生的。因此,肉鸡出场时尽可能防止碰伤,这对保证肉鸡的商品合格率是非常重要的。应有计划地在出场前4~6h让鸡吃光饲料,吊起或移出饲槽和一切用具,饮水器在抓鸡前撤除。为减少鸡的骚动,最好在夜晚抓鸡,舍内安装蓝色或红色灯泡,使光照减至最小限度,然后用围栏圈鸡捕捉,抓鸡要抓鸡的胫部,不能抓翅膀。抓鸡、入笼、装车、卸车、放鸡的动作要轻巧敏捷。
3、控制胸囊肿 胸囊肿就是肉鸡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炎症,是肉仔鸡常见的疾病。它不传染也不影响生长,但影响屠体的商品价值和等级。应该针对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1)尽力使垫草干燥,松软,及时更换粘结、潮湿的垫草,保持垫草应有的厚度。
(2)减少肉仔鸡卧地的时间,肉仔鸡一天当中有2/3左右的时间处于卧伏状态,卧伏时胸部受压时间长,压力大,胸部羽毛又长得晚,故易造成胸囊肿。应采取少喂多餐的办法,促使鸡站起来吃食活动。
(3)若采用铁网平养或笼养时,应加一层弹性塑料网或直接使用喷塑底网。
4、预防腿部疾病 随着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提高,腿部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在增加。预防肉仔鸡腿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防疫保健措施,杜绝感染性腿病。
(2)确保矿物质及维生素的合理供给,避免因缺乏钙、磷而引起的软脚病;缺乏锰、锌、胆碱、尼克酸、叶酸、生物素、维生素B6等所引起的滑腱症;缺乏维生素B2而引起的蜷趾病。
(3)加强管理,确保肉仔鸡合理的生活环境,避免因垫草湿度过大,脱温过早,以及抓鸡不当而造成的腿病。
5.预防肉仔鸡腹水综合症 肉用仔鸡由于心、肺、肝、肾等内脏组织的病理性损伤而致使腹腔内大量积液的病称之为肉仔鸡腹水综合症。此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环境缺氧而导致的。在生产中,肉仔鸡以生长速度快、代谢率旺盛、需氧量高为其显著特点,但它所处的高温、高密度、封闭严密的环境,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粉尘等常使得新鲜空气缺少而缺氧;同时高能量、高蛋白的饲养水平,也使肉鸡氧的需要量增大而相对缺氧;此外,日粮中VE的缺乏和长期使用一些抗生素等都会导致心、肺、肝、肾的损伤,使体液渗出而在腹腔内大量积聚。病鸡常腹部下垂,用手触摸有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红,腹腔穿刺会流出大量橙色透明液体,严重时走路困难,体温升高。发病后使用药物治疗效果差。
生产上主要通过改善环境条件进行预防,其主要措施有:
(1)早期适当限饲或降低日粮的能量、蛋白质水平。
(2)降低饲养密度,加强舍内通风,保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给。(3)加强孵化后期通风换气。
(4)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舍内粉尘及其他病原菌的危害,特别是严格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5)饲料中添加药物,如日粮中添加1%的碳酸氢钠及Vc、VE等可降低发病率。
Thank you!
感谢各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