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禽病的初步诊断一、病情及病史的了解禽群的基本情况。发病的经过:发病日龄、病程、发病率、死亡率。症状: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症状。诊断史:治疗史:用什么药、用量、服法、疗程。免疫接种情况:接种了何种疫苗、日龄、剂量、途径等。饲料、饮水、季节:喂何种饲料,发病前后有否换料。禽场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是禽病诊断的重要一环。有些疾病,通过调查和了解,几乎就可以确诊,例如,看到中毒剂量的用药处方或饲料配方。有些疾病通过调查和了解,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指明方向,例如在药房中看到巳使用的失效疫苗或预防药物,明显失误的免疫程序等。调查了解的过程应在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像朋友聊天那样轻松地交流,才能得到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养禽场的历史,饲养家禽的种类,饲养量和来源等。养禽场的地理位置:附近是否有养禽场、畜禽加工厂或市场,是否易受冷空气和热应激的影响,排水系统如何是否容易积水等。养禽场内各种建筑物的布局是否合理:育雏区、种鸡区、孵化房、对外服务部的位置及彼此间的距离,开放式或密闭式鸡舍,如何通风、保温和降温,卫生状况如何,采用何种照明方式。是平养、离地网养或笼养,平养垫料是否潮湿,如何供料、供水,粪便、垫料如何清理等。自配饲料或从饲料厂购进,质量如何,饲料是否有霉变结块等。饮水的来源和卫此标准,水源是否充足,是否缺水、断水。育雏是采用多层笼或单层平养,是地下保温还是地上保温,热源来源(煤气、煤、柴或炭) ,种苗来源、运输过程中是否有失误,何时饮水和开食,何时断喙。禽群的生产记录:包括饮水、食料量、死亡数和淘汰数,一月龄的育成率,肉鸡成活率,平均体重、肉料比、蛋鸡的育成率、体重、均匀度及与标准曲线的比较,母禽开产周龄、产蛋率、蛋重及与标准曲线的比较等。种鸡采用哪种产蛋箱,卫生状况如何,集蛋万法及次数,种蛋的保存温度、湿度、是否消毒,种蛋的大小、形状,蛋壳颜色、光滑度,有无畸形蛋,蛋白、蛋黄和气室等是否有异常等。孵化房的位置,孵房内温度和湿度是否恒定,孵化机的种类和性能如何,孵化记录,受精率,入孵蛋及受精蛋的孵化率,啄壳和出壳的时间,一日龄幼雏的合检率等。养禽场的禽病史,曾发生过什么疾病了由何部门作过何种诊断,采用过什么防治措施,效果如何 本次发病家禽的种类,群(栏舍)数,主要症状及病理变化,作过何种诊断和治疗,效果如何?免疫接种情况,按计划应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实际完成情况,是否有漏接;疫苗的来源、厂家、批号,有效期及外观质量如何;疫苗在转运和保存过程中是否有失误,疫苗的选择是否合适;疫苗稀释量、稀释液种类及稀释方法是否正确,稀释后在多长时间内用完;采用那种接种途径,是否有漏接错接,免疫效果如何,是否进行免疫监测,有什么原因可引起免疫失败等。药物使用情况,本场曾使用过何种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是逐只喂药还是群体投药,经饮水、饲料或注射给药,用药效果如何,过去是否曾使用过类似的药物,过去使用该种药物时,禽群是否有不正常的反应。禽群是否有放牧,牧地是否放养过病的禽群,是否施放过农药等。禽场 (群)近期内是否还有什么其他与疾病有关的异常情况。二 、临床检查对禽病,尤其是重大疫病的诊断,最好都应到生产现场对禽群进行临床的检查。如仅从送检人员的介绍和对送检病死禽的检测作出诊断,有时可能会误诊,因为送检人员介绍病禽的症状和病变不一定准确和全面,而送检的病死禽不一定有代表性。对禽群的临床检查包括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禽群的动态:在安静状态下观察其身体状况,要多了解正常情况下禽群的表现。个体禽只的检查:动态情况下寻求个别特殊的禽只,检查外观、羽毛、可视粘膜(天然孔附近)、皮肤、关节、眼鼻、泄殖腔、呼吸音等。(一)群体检查群体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掌握禽群的基本状况。在进人禽舍后,可以轻轻地敲击铁桶等物品使发出突然的响声,此时如全群精神状况良好,则所有禽只会停止采食、饮水和走动,疑视片刻,而病禽则对声响毫无反应,闭目昏睡。看看无反应或反应迟钝的病鸡占多少比例,可以粗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以拿一条小棍子,在禽舍内边走边慢慢驱赶禽只,健康的禽只在你靠近之前早巳走得远远的,而病禽则走动笨拙或根本无反应。也可以在早晨添加饲料和饮水时观察禽群的状况,健康的禽群在添加饲料时都拥挤到食槽边争食饲料,而病禽对饲料毫无兴趣,呆立不动或啄食一下,停很久再啄一下。在了解禽群大体状况后,还要对禽群作进一步仔细的观察,看看是否有以下异常:禽群的营养和发育状况 体质强弱、大小均匀度;鸡冠鲜红或紫蓝、苍白,冠上是否长有水泡,痘痂或冠癣;羽毛的颜色、光泽、丰满整洁程度,是否有局部或全身的脱毛或无毛,肛门附近羽毛是否有粪污等。有无神经功能不正常的病禽 例如全身震颤,头颈扭曲,盲日前冲或后退,转圈运动,高度兴奋,不停走动,跋行,麻痹瘫痪,呆立昏睡,卧地不起等。眼鼻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是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是否有眼结膜水肿,上下眼硷粘连,脸面肿胀;有无咳嗽、异常呼吸音、口角有无黏液、血液或过多饲料粘着。食料量和饮水量如何,嗉囊是否异常饱胀; 粪便呈圆条状或呈水样,粪便中是否有饲料颗粒,黏液和血液,粪便颜色,是否有异常恶臭味。禽群发病数,死亡数,死亡多在下午、夜间或全日均匀,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为几小时或毫无前兆症状而突然死亡等。(二)个体检查对有病禽群的个体有两种检测方式,一种是对一定数量的病禽逐只进行检查。另一种是随机拦截一小群逐只进行检查,分别记录检查结果,然后做统计,看看有某种症状病禽的总数和所占比例,这对疾病的初步诊断很有好处。个体检查包括以下凡方面。体温的检查皮肤的弹性、颜色正常否,是否有紫蓝色或红色斑块,是否有脓肿、坏疽、气肿、水肿,斑疹、水疱。眼结膜是否苍白、潮红或黄色,眼结膜下有无干酪样物,眼球是否正常;用手指压齐鼻孔,有无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用手指触摸素囊内容物是否过分饱满坚实,是否有过多的水分或气体;翻开泄殖腔注意有无充血、出血、水肿、坏死,肛门是否被白色粪便所粘结。打开口腔,注意口腔黏膜的颜色,有无发疹、脓疱、假膜、溃疡、异物;口腔是否有过多的黏液,黏液上是否混有血液。一手打开口腔,另一手用手指将喉头向上顶可见到喉头和气管,注意喉气管有无明显的充血、出血,喉头周围是否有干酪样物附着。(三) 一些常见症状提示可能发生的禽病其中典型症状最相符的疾病就比较接近我们的诊断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常会有几种病的主要症状都出现在被检查的禽群中,此时就有必要作进一步鉴别诊断。在临床检查时,应不断地将巳发现的症状与能出现这一症状的禽病联系起来,一种疾病的好几种症状都在病鸡中出现时,就预示有可能发生这种疾病。三、病理解剖学检查由于家禽个体相对较小而且多为群养,有利于病理解剖学检验。为了诊断的准确性,病理解剖应有一定的数量,一般应解剖5一10只病死鸡,必要时也可选择一些处于不同病程的病鸡进行解剖,然后对病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大体解剖:肉眼诊断在临床上特别重要,往往可以发现诊断依据。显微或组织切片检查:例如大肠杆菌病、禽出败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较为特征性的细菌;脑脊髓炎大体看来很少病变,但通过组织切片检查可观察到脑传导细胞形成包涵体。WPS OFFICE在末剖开死鸡前先检查其外观,冠、肉髯和面部是否有痘斑或皮疹,口、鼻、眼有无分泌物或排泄物,泄殖腔是否有粪污或被白色粪便所阻塞,脚部皮肤是否粗糙,脚底是否有趾瘤等。继而将被检禽放在搪瓷盘上,此时应注意腹部皮下的颜色,维生素E和硒缺乏时皮下呈紫蓝色,死亡已久引起尸绿时腹部皮肤呈绿色,应注意区别。体表检查剖检顺序及观察内容先用消毒药水将羽毛浸湿,将腹壁连接两侧腿部的皮肤剪开。用剪刀继续向前剪至胸部,另在泄殖孔腹侧作一横的切线,使与腹部两侧切线相连接,用手在泄殖孔腹侧切口处将皮肤拉起,用力向上向前拉,使胸腹部皮肤与肌肉完全分离。此时可检查皮下是否有出血、胸部肌肉的粘度、肌纤维颜色,是否有出血点或坏死斑点等。在泄殖腔腹侧将腹壁横向剪开,再沿肋软骨交接处向前剪,然后一只手压住鸡腿,另一只手握住龙骨后缘向上拉,使整个胸骨向前翻转,露出胸腔和腹腔。此时应先看气囊膜有无混浊;增厚或被覆渗出物等;其次注意胸、腹腔内的液体是否增多,体腔内的器官表面是否有冻胶样或干酪样渗出物等。剖检剖检剪开心包囊,注意心包囊是否混浊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粘附,心包液是否增多,心包囊与心外膜是否粘连等;随后顺次将心脏、肝摘出,将腺胃和肌胃、胰、脾及肠管一起摘出,再取出肺和肾脏,然后对上述器官逐一进行仔细的检查。用剪刀将下颌骨剪开并向下剪开食道和嗉囊,另将喉头,气管、气管叉和支气管剪开检查。最后剪开头皮,取出颅顶骨,小心取下大脑和小脑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一些需要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病例,可从上述各器官中剪取小块病料待检,取材的刀剪要锋利,用镊子镊住组织器官的一角,用锋利的剪刀剪下一小块,浸人固定液中固定,最常用的组织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然后按需要作切片、染色和镜检。四、微生物学诊断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五、寄生虫学诊断有些家禽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比较明显和典型的。然而,更多的家禽寄生虫病生前大多缺乏典型的特征,往往需要作病理剖检时对血液、皮肤、羽毛、气管及消化道内容物等进行检验时,发现虫卵、幼虫、原虫或成虫之后才能确诊。粪便的检查,对生前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若干寄生虫侵袭也有相当的诊断意义。六、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对怀疑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的禽病,常常需要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例如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的实际含量,再与相应的营养标准作比较,以确定营养缺乏的种类、缺乏程度和缺乏的时间,然后进行确诊。七、毒物检验对某些怀疑为中毒的禽病,可根据需要采取血液、粪便、胃肠内容物、空气、饲料和饮水等进行某些毒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以确定毒物的种类和中毒程度。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八、预防和治疗试验有时候虽然经过某些项目的检验,但仍未能对疫病作出确诊,或仍需等待较长的时间才有诊断结果,而生产上又需要作出必要的处理以减少损失;有时候,实验室的诊断结果还需要通过生产中的防治效果来进一步验证。此时,可以尽快在禽群中分组进行相应的防治试验,从预防或治疗效果对疾病作出诊断,或对已做出的诊断作进一步的验证。禽病的诊断总结病情及病史的了解: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不可迷信。禽群的基本情况:种类、品种、数量、日龄、饲养的方式、密度、通风、保温等。一般是土种鸡抗感染能力强,但有些情况特殊:外来鸡对鸡白血病感染率反而低。发病的经过:发病日龄、病程、发病率、死亡率。症状: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症状。诊断史:治疗史:用什么药、用量、服法、疗程。免疫接种情况:接种了何种疫苗、日龄、剂量、途径等。鸭出败保护期只有2-3个月,鸭瘟的保护期至少有半年。饲料、饮水、季节:喂何种饲料,发病前后有否换料。临床检查禽群的动态:在安静状态下观察其身体状况,要多了解正常情况下禽群的表现。个体禽只的检查:动态情况下寻求个别特殊的禽只,检查外观、羽毛、可视粘膜(天然孔附近)、皮肤、关节、眼鼻、泄殖腔、呼吸音等。病理学的诊断大体解剖:肉眼诊断在临床上特别重要,往往可以发现诊断依据。显微或组织切片检查:例如大肠杆菌病、禽出败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较为特征性的细菌;脑脊髓炎大体看来很少病变,但通过组织切片检查可观察到脑传导细胞形成包涵体。LOGO4.微生物学诊断略5.其它诊断方法物理化学分析:饲料成份检查,钙、磷、氟、怀疑毒物分析。PCR、RT-PCR、核酸探针(杂交)、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手段。人工发病试验:用分离到的病原是否能复制出与临床病例相同的症状。综合分析判断:建立初步诊断。Thank you!感谢各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