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又称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小鹅瘟在临床上主要是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和出现神经症状。小鹅瘟病变的主要特征:发生渗出性肠炎变化,小肠粘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和凝固,形成栓子堵塞肠腔。小鹅瘟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小鹅瘟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病毒为球形,没有囊膜,没有血凝活性,与其它哺乳动物的细小病毒也没有抗原关系病原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与番鸭细小病毒存在部分共同抗原病原病毒对外界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50℃经3小时或37℃经7天,仍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20℃的条件下至少能存活2年病原广泛存在发病的各组织、脏器、体液及分泌物、排泄物中,但以脑、肝、脾、血液等组织中含毒量最高病原属于全身性病毒感染潜伏期3-7天小鹅瘟潜伏期长短与感染时雏鹅的日龄密切相关出壳就感染的,潜伏期为2-3天1周龄以上感染的潜伏期是4-7天小鹅瘟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小鹅瘟1、最急性常发生于一周龄之内的雏鹅,尤其是3-5日龄的突然死亡或在精神发生呆钝后数小时内死亡有的倒地两腿划动很快死亡在出现最急性型病例后,即可见到全群雏鹅发病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95%以上临床症状2、急性常发于1-2周龄的雏鹅发病初期精神正常但食欲失,虽随群作采食状,但所得草食并不吞下,而且将所得之草食随即甩去之后精神萎顿、拒食、饮欲增强临床症状2、急性排黄白色粪便或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喙端色泽暗(发绀)张口呼吸、鼻孔流出浆性分泌物、并不时摇头临床症状2、急性临死前出现N症状:角弓反张或仰卧倒地、两脚乱划、不久死亡病程长者为两天短者仅半天临床症状3、亚急性多发于流行末期或者15日龄以上的雏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不愿走动、萎顿、消瘦、拉稀、少食或不食病程一般3-7天或更长少数鹅只可以自愈,但在一段时间内生长不良临床症状1、最急性死亡很快,病变不明显只有小肠前段粘膜肿胀充血,覆盖有大量浓厚的淡色粘液,有时可见粘膜上有出血剖检变化1、最急性急性型的如病雏大于10日龄,病程在2天以上的,可能出现特有的肠道病变。剖检变化2、急性小肠中下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并与大量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肠腔,使该处肠道不通,外见极度膨大,质地坚实,形如香肠状。剖开可见有一栓子,外层为灰白色灰黄色的假膜,中心部分黑色或绿色的肠内容物。这种栓子不与肠壁粘连,很容易从肠管中抽出来,而肠壁仍保持平整,但肠黏膜充血、出血。剖检变化2、急性心脏变圆,心房扩张,心壁松弛,心尖周围心肌晦暗无光泽,颜色苍白肝脏肿大,呈深紫色或黄红色,胆囊肿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和胰腺充血此外,有些病例还出现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腹腔积液,肺水肿,腿剖和胸部肌肉出血等剖检变化1、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鹅和番鸭流行特点1、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鹅和番鸭流行特点主要侵害5-25日龄的雏鹅与番鸭10日龄以内的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以后随着日龄增大而减少成年鹅不发病,但可携带病毒和向外排毒2、传染源:病雏和带毒的成年鹅流行特点3、传播途径在自然情况下,健康的鹅通过与病鹅直接接触或采食了被病鹅污染的饲料、饮水进行传播小鹅病毒还可以附着于蛋壳上,通过蛋将病毒传染给孵化器中的的小鹅流行特点大流行后当地鹅群可获得较坚强的主动免疫1、做好环境的消毒卫生工作防控措施2、种鹅的疫苗接种防控措施在种鹅产蛋前10-30天用小鹅瘟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每只肌注2-4头份如果种鹅未免疫,应对初生雏进行免疫接种,通常每只1头份,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3、用高免血清紧急预防和治疗对没有母源抗体(种鹅没注射小鹅瘟疫苗)的雏鹅在1-2日龄时紧急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对发病雏鹅用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可显著降低死亡率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