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鸭病毒性肝炎特征: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鸭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共济失调角弓反张肝脏肿大并出血斑点鸭病毒性肝炎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肝炎病毒病毒大小约20~40nm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该病毒不凝集禽和哺乳动物红细胞有3个血清型,即I、II、III型各型之间有明显差异,无交叉免疫性病原病原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和PH3.0都有抵抗力在56℃加热60min仍可存活,加热至62℃,30min可以灭活病原在自然环境中,病毒可在污染的孵化器肓雏室中存活10周在阴湿处粪便中存活37天以上在4℃存活2年以上在-20℃则可长达9临床症状潜伏期短,仅1~2d雏鸭都是突然发病开始时病鸭表现精神萎靡、缩颈、翅下垂,不能随群走动,眼睛半闭,打瞌睡,共济失调。临床症状发病半日到一日,而发生全身性抽搐,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性反复踢蹬,呈游泳状约十几分钟死亡头向后背,呈角弓反张姿态故俗称“背脖病”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喙端和爪尖瘀血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和绿色稀粪1周龄内雏鸭的病死率可达95%2~3周的雏鸭病死率不到30%~70%4周龄以上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肝脏肿大,发黄发暗,质地柔软,呈淡红色或外观呈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或刷状出血。剖检变化胆囊肿胀,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黄或淡绿色。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呈斑驳状,多数病鸭的肾脏发生充血和肿胀。剖检变化胰腺充血呈粉红色 ,心肌软化呈熟肉样,腿部肌肉出血。剖检变化诊断初步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鸭瘟鸭巴氏杆菌病球虫病鸭瘟肝脏有出血病变和坏死灶肠道出血食管和泄殖腔出血和形成假膜或溃疡鸭巴氏杆菌具有特征性的肝肿大十二指肠出血镜检病原可以看到具有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球虫病使雏鸭急性死亡症状也有角弓反张还出现肠道肿胀,出血与黏膜坏死,肝脏并无出血变化1、易感动物主要发生于6周龄以下雏鸭,特别是3周龄雏鸭最为多见。流行特点2、极强的传染性在野外和舍饲条件下可迅速传给鸭群中的全部易感小鸭流行特点3、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流行特点4、诱因饲养管理不当鸭舍内温度过高、密度太大、卫生条件差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流行特点1、严格的防疫和消毒避免从疫区或疫场购入带毒雏鸭,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定期对鸭场的环境、用具进行预防消毒防控措施2、免疫接种防控措施2、免疫接种用鸡胚化鸭肝炎病毒疫苗免疫种母鸭每只1ml ,隔2周再做1次,共2次抗体可维持7个月以上其后代母源抗体可保持2周左右防控措施2、免疫接种在环境卫生条件差,疫情较重的鸭场,则在8~12日龄仍需进行鸭肝炎疫苗的主动免疫。防控措施2、免疫接种没有母源抗体保护的雏鸭,在疫情不严重的场可在1日龄注射肝炎弱毒疫苗0.5~1.0 ml即可受保护。防控措施2、免疫接种在疫情严重的鸭场,必须在1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的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0.5~1.0 ml,必要时于8~12日龄重复一次。防控措施2、免疫接种对发病初期的病鸭及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每只1~1.5ml,可治愈80%~90%病鸭,对中度病鸭也有一定疗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