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其它能量饲料的识别与利用 课件(共52张PPT)-《动物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2其它能量饲料的识别与利用 课件(共52张PPT)-《动物营养与饲料》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其它能量饲料的识别与利用
糠麸类饲料
块根块茎类能量饲料
其他能量饲料
目 录
CONTENTS
1
2
3
种子
外壳
种 皮:CF、V、Mineral
糊粉层:CP、NPN、V
胚 乳:淀粉、单糖、二糖
胚 芽:EE、CP、M、V
禾本科作物成熟的种子
籽实
谷实类能量饲料共同营养特性
外层保护组织
生长组织
一、糠麸类饲料
种类
组成
谷实加工副产品
糠麸类
小麦麸
大麦麸
米 糠
玉米糠
高梁糠
谷 糠
果种皮
外胚乳
糊粉层
胚 芽
颖稃纤维残渣
制米的副产品称为“糠”
制粉的副产品称作“麸”
糠麸类营养共性
粗蛋白质含量较高,12-15%
粗脂肪13%左右,不饱和程度高,含脂肪酶
粗纤维含量高于籽实,9-14%
无氮浸出物含量少,消化率和有效能值含量低
钙少磷多,含量比籽实高,且植酸磷含量多
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缺乏维生素D和胡萝卜素
质地疏松,容积大,同籽实类搭配改善日粮物理性状
对动物有一定的轻泻作用
(一)小麦麸
俗称麸皮,来源广数量大
1、小麦麸种类
加工精度
小麦品种
制粉工艺
形态成分
精粉麸
标粉麸
红粉麸
白粉麸
先出麸
后出麸
大麸皮
小麸皮
次 粉
粉 头
2、组成
种 皮 多量 少量
糊粉层 多量 多量
胚 乳 少量 多量
胚 芽 少量
麸皮
次粉
小麦制粉工艺
二碾麸皮
先出麸 小麦 面粉
头碾麸皮 三碾麸皮
二碾面粉
后出麸 小麦 麸皮
头碾面粉 三碾面粉
种皮,营养价值与秸秆相同
含胚,营养价值高
特精粉
精粉
标粉
3、麸皮营养特性
无氮浸出物(60%左右)较少,粗纤维含量较高
有效能值较低,DE 9.37MJ/kg,ME 6.82MJ/kg,NEL 6.23MJ/kg
粗蛋白12-17%,赖氨酸0.6%,蛋氨酸低(0.15%)
脂肪4%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居多,易变质生虫。
B族及E高,集中在糊粉层和胚,不含B12,维生素A、D的含量少
钙低磷多,磷0.78%,植酸磷占75%,含植酸酶,利用率优于米糠
小麦麸容积大,可调节饲料的养分浓度,改善饲料的物理性状
具有轻泻性,可通便润肠,防止便秘,母畜饲粮好原料
4、麸皮质量标准
等级 质量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灰分,% ≥15.0 <9.0 <6.0 ≥13.0 <10.0 <6.0 ≥11.0
<11.0
<6.0
6、麸皮饲用价值




小麦麸能值低不适作肉鸡料,<5%
种鸡、蛋鸡在不影响热能情况下尽量使用,5%-10%
日粮15%-20%防止后备种鸡沉积脂肪,产蛋后期脂肪肝综合症
小麦麸用于幼猪不宜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有助于胃肠蠕动和通便润肠,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良好饲料
用于肉猪肥育有机物质消化率低,67%
可提高猪肉的胴体品质,产生白色硬体脂,用量15%-25%
乳牛精料用25~30%,肉牛精料用50%
对于种牛和犊牛效果也好
杂食鱼、草食鱼饲料,脂肪低对鱼类能值偏低,用量不宜太高
(二)米糠
砻糠
米糠
统糠
水稻加工大米的副产品
1、稻糠
稻谷的外壳或其粉碎品
除壳稻(糙米)加工副产品
砻糠和米糠的混合物
2、米糠营养特性
粗蛋白质约13%,氨基酸平衡。赖、蛋、精氨酸含量较高
粗脂肪10-17%%,不饱和脂肪酸多
油酸和亚油酸占79.2%,含2~3%天然VE
有效能值高,DE 12.64MJ/kg,ME 11.21MJ/kg,NEL 7.61MJ/kg
粗纤维素多,8%;NFE少,< 50%
富含维生素E和B族,但缺乏维生素A、D、C。
钙低磷高,约86%植酸磷,锰、钾、镁较多
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会造成蛋白质消化不良,加热可使其失活
植酸高,含阿拉伯木聚糖、果胶、葡聚糖等NSP、生长抑制因子
脂肪酶活性较高,长期贮存易引起脂肪变质,制脱脂米糠
3、米糠质量标准
等级 质量标准 一级 二级 三级
米 糠 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灰分,% ≥13.0 <6.0 <8.0 ≥12.0 <7.0 <9.0 ≥11.0
<8.0
<10.0
米糠饼 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灰分,% ≥14.0 <8.0 <9.0 ≥13.0 <10.0 <10.0 ≥12.0
<12.0
<12.0
米糠粕 粗蛋白质,% 粗纤维,% 粗灰分,% ≥15.0 <8.0 <9.0 ≥14.00 <10.0 <10.0 ≥13.0
<12.0
<12.0
由于米糠所含脂肪多,易氧化酸败,不能久存,所以常对其脱脂,生产米糠饼(经机榨制得)或米糠粕(经浸提制得)
4、米糠饲用价值




补充B族维生素,锰及必需脂肪酸
用量<5%,颗粒饲料可增至10%
用量多影响适口性,须加热使抗营养因子失活
植酸影响钙、镁、铁、锌等矿物元素的利用率
适口性不佳,肉猪的使用量<20%
用量过多使生长和饲料效率降低,软化体脂,降低胴体品质
仔猪饲料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下泻
适口性好,能值高,可用20-30%
用量过多影响牛乳和牛肉品质,体脂和乳脂变黄变软
酸败米糠会引起适口性降低和导致腹泻
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的重要饲料
提供必须脂肪酸和维生素(肌醇),<15%
砻糠与统糠----------粗饲料
砻糠是稻谷加工糙米时脱下的谷壳(颖壳)粉,最粗硬
粗纤维含量达46%,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仅为16.5%
含有大量硅酸盐,影响钙、磷的吸收利用
不适于饲喂猪、鸡,饲喂反刍家畜也必需经过适当加工处理
统糠有两种:一种是稻谷一次加工成白米分离出的糠,约占稻谷的25%~30%,其营养价值介于砻糠与米糠之间。另一种是将加工分离出的米糠与砻糠人为地加以混合而成,根据混合比例分为一九统糠、二八统糠、三七统糠等
瘪谷糠,在稻谷加工过程中,除稻糠外尚有相当数量的瘪谷,又称二扬谷糠,能值相当玉米的42%,饲用价值介于米糠与统糠间
二、块根块茎类能量饲料
薯类(甘薯、马铃薯、木薯)、糖蜜、甜菜渣等
水分高,粗纤维较低
粗蛋白质比谷类籽实低,5%,品质差
有效能值与谷物籽实相当
矿物质中钙磷极少,钾丰富
维生素变化很大
(一)木薯
又称树薯、树番薯,热带多年生灌木
有苦味种和甜味种两大类
淀粉含量高,约占鲜重25~30%,粗纤维含量低,有效能值高
蛋白质低1.5~4%,品质差,NPN中亚硝酸和硝酸态氮多
含一定量的氰氢酸,过多采食会造成动物中毒
氨基酸组成不佳,缺乏赖、胱和色氨酸
钙、钾含量高而磷低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几乎为零。
营养特点
饲用特点
鸡:木薯粉含有生长抑制因子,大量使用(50%)出现适口性差、生长减
慢及死亡率增加。以使用10%为宜
蛋鸡可增至20%,蛋黄颜色变浅,其他无不良影响
肉鸡饲料用10%~16%取代等能量谷物,无不良影响
猪:适口性差,木薯氢氰酸对猪生长影响大,小猪更敏感。氢氰酸低的
木薯在肉猪料中用30%~50%无不良影响断奶仔猪应尽量少用,20%~
40%即出现腹泻和皮肤病变
反刍动物:日粮中木薯的使用量应不超过30%,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
注意事项
氢氰酸主要存在于皮部
甜味品种含量少,无需去毒可直接利用
苦味种则需脱毒处理或限量饲喂
去毒方法有加热、去皮或切片水浸、切片晒干磨粉等
《饲料用木薯干》以87%干物质为基础计算,规定:粗纤维含量不得
高于4%,粗灰分含量必须低于6%
《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用木薯干氢氰酸允许量<100mg/kg
(二)甘薯
旋花科甘薯属蔓生植物
又名红薯、白薯、山芋、红苕、地瓜等
水分60%-80%,干物质高达25~30%
干基淀粉>85%,有效能值高于其它块根类。
干基粗蛋白质低,仅4.5%,品质较差
保存不当易黑斑腐烂,导致腹痛、喘息,重者可至死亡
红黄色芯甘薯含胡萝卜素,其他维生素和矿物元素贫乏
营养特点
饲用特点
禽:用量控制在10%以内
猪:适口性好,肥育和泌乳期间可促进消化、蓄积体脂和增加泌乳量
甘薯干+豆饼或酵母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的87%
肉猪可取代玉米的1/4或占日粮的15%以下
热喷处理薯片,可取代50%玉米,须补蛋白质和AA
仔猪对甘薯的利用率较差,少用为宜
反刍动物:对奶牛有促进消化和增加泌乳量效果
平衡蛋白质、AA等成分后可取代热能来源的50%左右
甘薯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须熟喂
注意事项
鲜甘薯忌冻,必须贮存在13℃左右的环境下才比较安全
当温度高于18℃,相对湿度为80%时,会生芽
腐软甘薯煮熟后喂猪,无不良反应。
甘薯切片,晒干后制成甘薯干备用,或粉碎制成甘薯粉
甘薯粉贮存不良时也会发霉,畜禽食用后易造成下痢,影响生产
黑斑甘薯味苦,含有毒性酮(黑芭霉酮毒素),应禁止使用
毒性酮对肝脏、呼吸道,尤其气管有中毒作用,易引起肺水肿
(三)马铃薯
又叫土豆、地蛋、山药蛋、洋芋等
除用作粮食、蔬菜和工业原料外,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
鲜样含水比甘薯高,DM 17-26%
NFE 80-85%
CF含量低
CP占DM 6-12%,平均9%
真蛋白质中有30-50%可溶性蛋白
AA模式平衡
营养特点
饲用特点
马铃薯给动物可生喂,也可熟喂
生喂时宜切碎后投喂
脱水马铃薯块茎其粉碎后加到动物饲粮
热处理后饲用,适于各种动物
肉鸡饲料中可用到20~30%
蛋鸡日粮中可用到10%
仔猪60%,生长猪60%以上
育肥肉猪饲料25%
注意事项
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或名龙葵精(solanine)
叶0.25%,芽0.5%,果实1.0%,成熟块茎0.004%
发芽块茎放在阳光下龙葵素增至0.08%~0.5%,芽内增到4.76%
霉变马铃薯龙葵素可达0.58%~1.34%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龙葵素含量亦渐增多
毒性:出血性胃肠炎;红细胞溶血;中枢神经抑制;强心作用。
预防:①不用发芽、未成熟和霉烂的马铃薯作饲料。
②饲用马铃薯秧禾青贮发酵,或开水浸泡,或煮熟除水
③贮藏马铃薯时,应选阴凉干燥地方,以防其发芽变绿。
(四)甜菜渣
分为糖甜菜、半糖甜菜和饲料甜菜
将洗净并除茎叶的甜菜萃取制得砂糖后剩下的副产品即为甜菜渣
甜菜渣为淡灰色或灰色,略具甜味,干燥后呈粉状、粒状或丝状
甜菜渣中主要成分是无氮浸出物,干物质中达60%,消化能值高
粗蛋白质较少,品质差,蛋氨酸极少
Ca、Mg、Fe等矿物元素含量较多,但磷、锌等元素很少
甜菜渣中维生素较贫乏,但胆碱、烟酸含量较多。
营养特点
饲用特点
新鲜甜菜渣适口性好,直接喂,对母畜有催乳作用
甜菜渣粗纤维多,体积大,不宜作仔猪、鸡饲料
可用于母猪和育肥猪,用量可占日粮的20%
干甜菜渣粗纤维高,主要作反刍动物饲料
可取代混合精料中50%的谷实类饲料
喂马时,一般应少于日粮的30%
含游离酸,大量饲喂易引起腹泻,应控制喂量
注意事项
若甜菜渣有烤焦味,则表示加热过度,其利用效率降低
若甜菜渣有过长纤维丝或过粗料,则应加以粉碎
甜菜渣含水量多时,不易储存,应充分制干
可压制颗粒饲料
(五)糖蜜
甘蔗糖蜜、甜菜糖蜜、玉米葡萄糖蜜、柑橘糖蜜、木糖蜜、高梁糖蜜等
黄色或褐色液体,大多数糖蜜具甜味,但柑橘糖蜜略有苦味
原料不同糖蜜的颜色、味道、粘度和化学成分差异很大
主要成分是糖类,甘蔗糖蜜含蔗糖24%~36%,甜菜糖蜜含蔗糖47%左右
粗蛋白质较低,多数属NPN,如氨、硝酸盐和酰胺等
糖蜜中矿物质含量较多,钾含量最高
维生素含量低,胡萝卜素、D极少
甘蔗糖蜜:DE(猪)12. 54MJ/kg , ME(鸡)9.82 MJ/kg
甜菜糖蜜:DE,猪、牛、绵羊分别10.62 MJ/kg、12.12 MJ/kg、11.70MJ/kg
营养特点
饲用特点
有甜味,适口性好
有粘稠性,减少粉尘,作颗粒饲料粘结剂
富含糖分,提供易利用能源
为瘤胃微生物提供充足速效能源
喂量过多易引起鸡、猪软便,不宜作雏鸡、仔猪饲料
饲粮用量:蛋鸡、肉鸡<5%,生长育肥猪10%~20%
反刍动物混合精料:乳牛5%~10%,肉牛10%~20%,肉羊10%
注意事项
具有轻泻作用,用量不能太多
糖蜜为液体,易使饲料成团状
贮存困难(水分含量高)
使用时要实测成分
台湾省饲用糖蜜质量标准:总糖分≥45%,粗灰分≤15%,盐酸不溶物≤2%,粘稠液体色泽一致,白利糖度不低于80°,不掺糖蜜以外的物质
三、其他能量饲料
油脂
乳清粉
油脂是油与脂的总称
“油”室温下呈液态
“脂”室温下呈固态
举足
轻重
其他
(一)油脂
高能饲料
1、种类
动物性油脂
植物性油脂
饲料级水解油脂
粉沫油脂(固体脂肪)
动物性油脂
家畜、家禽和鱼体组织(含内脏)提取的一类油脂
肉类加工厂副产品经加热加压分离处理或浸提
甘油三酯为主,TFA>90%,不皂化物<2.5%,不溶物<1%
熔点>40℃者为牛脂或兽脂,<40℃为动物油或兽油
动物油脂FA以饱和脂肪酸为主,鱼油不饱和脂肪酸较高
鱼油不饱和脂肪酸高易氧化酸败,鱼腥味,多用于鱼饲料
鱼油含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产品富集
二十碳五烯酸和六烯酸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增智
植物性油脂
以甘油三酯为主,含少量的植物固醇与蜡质成分
总脂肪>90%,不皂化物<2%,不溶物<1%
有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等
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饲用以棕榈油为主,红色固体
红色是因脂肪酸组成以饱和脂肪酸居多,富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E
饲料级水解油脂
制取食用油或肥皂过程中所得副产品
主要成分为脂肪酸
总脂肪酸>85%,不皂化物<6%,不溶物<1%
粉沫油脂(固体脂肪)
特殊处理成粉沫状,以便添加、贮存和运输
工艺流程:原料+酪蛋白、乳糖、淀粉及水等赋形剂+乳化剂--均质处理--喷雾干燥
内层为油脂、外层为赋形剂的粉沫产品
也有冷却固化法及吸附法产品,但品质及稳定性较差
目前将油脂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分离出甘油后皂化处理为钙皂
营养目的
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改善生产性能
(总能和有效能含量高)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能提高代谢能利用率
(FA互补、热增耗低、促进非脂类吸收 )
作为脂溶剂促进色素、脂溶物的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
添加脂肪可缓减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应激
(保证摄入足够能量,预防冷热应激)
添加含EFA油脂生产保健猪肉、禽肉和蛋
(高不饱和脂肪酸EPA和 DHA)
延长饲料在排空时间提高消化率
2、添加目的(营养+非营养)
非营养目的
减少粉尘
(预混料1-2%,减少养分损失30%-50%,粉尘30%)
(粉料5%,粉尘减少50%,猪肺部病变下降)
改善饲料外观,利于销售
(光泽好,手感好)
增强饲料风味
(适口性提高)
减少饲料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润滑作用)
防止饲料分级现象
(粘性作用)
3、营养特性
油脂是高热能来源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代谢能水平为玉米的2.5倍。
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之一。
油脂具有额外热能效应
1)添加的油脂与基础日粮中的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发生了协同作用,互相补充
2)添加油脂促进非脂类吸收
3)油脂能改善色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油脂的热增耗低,可减轻畜禽热应激。
4、质量标准
台湾规定:
总脂肪≥90%,总脂肪酸≥90%,游离脂肪酸≤0.5%
水分≤0.5%,杂质≤2.5%;日本规定指标为: 酸价≤30
皂化价≥190,碘价≥70,过氧化物≤5mg/kg
生产中对饲用油脂质量规定:
动物油脂脂肪在91%~95%为合格;90%为最低;
85%为皂脚最低标准;<85%为劣质产品
动物油脂游离脂肪酸<10%为中、优质;20%~50%为劣质
油脂含水量<1.5%为合格;>1.5%为劣质
油脂不溶性杂质<0.5%为优质;>0.5%为劣质
5、饲用价值(奶牛)
加适量油脂或高脂饲料,使奶牛摄入较多能量,缓减能量负平衡
油脂用于泌乳的效率高,提高泌乳性能
油脂热增耗少,抗热应激
补充油脂,保证粗纤维摄入量,降低瘤胃酸中毒和酮病发生率
补饲不当:瘤胃可溶脂肪酸能抑制瘤胃微生物,降低纤维素消化率,改变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比例,降低乳脂率,采食量下降,乳蛋白质下降
含谷粒与粗料日粮用3%脂肪酸,或3%脂肪酸+3%瘤胃保护性脂肪
5、饲用价值(鸡)
油脂代谢能:牛油32.64MJ/kg,猪油35.77MJ/kg,鸡油37.66MJ/㎏,棕榈油37.24MJ/kg,大豆油38.74MJ/kg
蛋鸡料添加油脂,尤其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大豆油、玉米油、米糠油等,可补充亚油酸,增加蛋重
炎热夏季,添加油脂可避免因酷热造成的食欲不振和产蛋率下降
肉鸡日粮需较高能量浓度,添加适量油脂可满足代谢能要求,并能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肉鸡前期日粮添加2%~4%猪油等廉价油脂,后期添加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大豆油、玉米油等),以改善肉质。
5、饲用价值(猪)
母猪临产前和泌乳阶段添加油脂(10%~15%,分娩前一周)可改善初乳成分,提高初乳的乳脂率和泌乳量,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断奶窝重和断奶仔猪数。母猪本身也可避免失重,并能提早发情和改善受胎率。
仔猪开食料中添加油脂(5%~10%)可提高饲料热能,且提高仔猪的增重和抗寒能力,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一般用豆油。
近年指出中链甘油三酯(McT)极易被仔猪机体吸收,是仔猪的速效能源,用于新生仔猪可增强体质,降低仔猪死亡率。
肉猪饲料中添加3%~5%的油脂,可提高增重,改善饲料效率。但脂肪添加过多会增加背膘厚度,降低胴体品质,一般肉猪体重达到60kg后就不宜再用。
添加油脂对饲料效率的改善,无论是在炎热夏季或是寒冷的冬季,都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对增重的改善仅在夏季有效。
5、饲用价值(鱼)
提供必需脂肪酸和磷脂
节省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Takeuchi(1978)发现虹鳟饲粮中,若油脂从10%提高到15%~20%,则饲粮蛋白质可由48%降低到35%;进而还发现在脂肪18%、蛋白质35%时,蛋白质利用效率最大。
Garling等(1976)对美洲鲶研究后认为若饲粮脂肪由5%提高到15%,则蛋白质需要量可由48%降至35%,且日增重还提高5%。
Kagoshima对鳗鱼研究后发现,若饲粮脂肪由7%增至16%,则蛋白质可由52%降至41%,其日增重也有所提高。
油脂在不同鱼类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如下:罗鲱鱼10%;鲤鱼5%~10%;青鱼4.5%~6.0%;草鱼4.5%;团头鲂3.6%。长吻鮠、虹鳟、斑点叉尾鮰约12%。
6、添加油脂不便之处
增加饲料成本投入
运输、贮存、保管难度增加
使用少时,可能购买回使用期过长
增加抗氧化剂使用,饲料面临氧化酸败风险
需要增加特殊设备:油脂添加系统
生产的饲料需要特殊包装
7、使用油脂注意事项
选择油脂种类(价格低廉、浓度高、不含有毒物质、供货稳定)
应提高饲粮中其它养分含量(采食量可能降低)
脂肪酸组成:
饱和/不饱和FA>1:1.5;
最佳比例:幼禽1:2-2.2,蛋鸡1:1.4-1.5,生长育肥猪1:1.5-2.0
中短链FA:14C以下消化率高,猪80%-90%
添加磷脂
添加抗氧化剂、妥善保管
避免使用劣质油脂(椰子油、棉籽油、蓖麻油、桐籽油及酸败油脂)
添加量高于6%-7%,影响加工和使用(混合、制粒、饲料流动性低)
影响畜产品品质(生长育肥猪后期、肉质
8、包被(瘤胃保护)油脂的生产
包被油脂,避免被瘤胃降解
天然包被脂:富含油脂籽粒(棉籽粒和大豆粒)
包被脂方法:
①用蛋白质包裹脂并用甲醛处理
②加氢硬化处理,提高熔点,瘤胃中降解性下降
③用碱土金属(钙)皂化脂肪酸形成脂肪酸盐
瘤胃酸度不溶,不影响瘤胃机能,皱胃酸性条件钙与脂肪酸分离
脂肪酸钙,可提高产乳量,并能延缓泌乳曲线的下降
(二)乳清粉
用牛乳生产工业酪蛋白和酸凝乳干酪的副产物即为乳清
乳清脱水干燥后的产品即为乳清粉
成分差异较大(品种、季节、饲粮及制作乳酪种类)
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1%,β-乳球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乳糖含量65-70%
钙、磷含量较多,比例合适
缺乏脂溶性维生素,但富含水溶性维生素
乳糖有促进乳酸菌繁殖的作用,可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食盐含量高,多量采食,往往会引起食盐中毒
乳糖和食盐是限制乳清粉用量的主要因素
营养特点
饲用特点
乳清粉可用于所有动物饲料中
肉鸡、火鸡:作未知生长因子来源使用,3~4%能促进生长
多喂出现生长不良和腹泻,对雏鸡影响比成鸡严重
猪对乳糖耐受性比鸡强,随年龄增长乳糖利用率降低
对生长猪可用至20%,育肥期肉猪<10%,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泻
仔猪9周龄<50%,16周龄<25%
犊牛代用乳>20%,引起腹泻和生长障碍
奶牛可长期饲喂无不良影响,可能引起尿量增加
注意维生素VA、维生素VD、维生素VE的补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