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3张PPT)二十、猪弓形体病弓形体(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虫)寄生于各种动物的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该病以患病动物的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妊娠动物的流产、死胎及胎儿畸形为特征。常见流行病的防治1、病原龚地弓形体为细胞内寄生虫,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分为5型,肠外期包括速殖子和组织包囊,见于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非肠组织,肠内期只见于终末宿主——猫体内,包括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在猪体内存在的弓形体有速殖子和组织包囊。速殖子主要发现于疾病的急性期,常散布于血液、脑脊液和病理渗出液中,也常见到一个膨胀的吞噬细胞内有数个至数十个虫体,这种被细胞膜包绕的速殖子群落因为没有真正的囊壁而被称为假包囊。速殖子的形态呈月牙形,香蕉形或弓形,大小为(4~7)umx4um,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用吉姆萨或瑞氏染色后镜检,胞质呈浅蓝色,有颗粒,核呈深紫色,偏于钝圆一端。组织包囊出现在慢性或无症状病例,主要发现在脑、骨骼肌、心、肺和肾,以及视网膜等处,呈卵圆形,有较厚的囊壁,囊中虫体反复增殖,小的包囊直径5μm,大的可过100um。2.流行特点弓形体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粪、尿、乳汁、血液及渗出液,尤其是猫随粪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是主要的传染源。猪主要是经消化管吃人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饲料而感染。速殖子也可能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及受损的皮肤而进人猪体内。也可通过胎盘感染。弓形体病的发生一般不受气候的限制,但据报道,以夏、秋季发生为多。3. 症状根据感染猪的年龄、弓形体虫株的毒力、弓形体感染的数量以及感染途径等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和致病性都不一样。一般猪急性感染后,经3-7d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至40-42℃,稽留7~10d,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但常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鼻镜干燥,被毛逆立,结膜潮红。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严重时呼吸困难,并常因呼吸窒息而死亡。急性发作耐过的病猪一般于两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斜颈,瘌运样痉家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体病,则表现为高热,废食,精神萎顿和昏睡,此种症状持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吃奶或畸形怪胎。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4. 病变发病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色。内脏最具特征的病变是肺、淋巴结和肝,其次是脾、肾、肠,有多量带泡沫的浆液。全身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尤以鼠蹊部和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肝肿胀并有散在甘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脾在病的早期显著肿胀,有少量出血点,后期萎塘;肾的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5.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查出病原,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涂片取病畜或病尸的肺、肝淋巴结或体液作涂片或压片,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吉姆萨或瑞氏染色检查虫体。此法的检出率一般较低。(2)集虫法检查取肺或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过滤,500r/min,离心3min,沉渣涂片,干燥,用瑞氏或吉姆萨染色检查。(3)血清学试验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是间接血凝试验。6. 防治(1)治疗猪弓形体病的有效治疗主要是磺胺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均被证实对弓形体病无治疗效果,但有预防继发感染的作用。磺胺嘧啶(SD)+甲氧苄氨嘧啶(TMP),前者70mg/kg体重,后者14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d。(2)预防畜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一般消毒药剂如1%来苏尔溶液、3%烧碱液、5%热草木灰液和1%-3%石灰水等都可用。猪场内禁止养猫,并经常灭鼠,防止猫、鼠及其排泄物对畜舍、饲料和饮水的污染。流产的胎儿及排出物,死于本病的尸体等应严格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在该病的易发季节,可用药物预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