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设施环境特点及调控技术设施环境是一种人为因素影响的半封闭状态的小环境,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气体、土壤及肥料等因素。光照设施光照环境特点设施的光照条件主要受纬度、季节、天气情况、覆盖材料和结构性能的影响。南方:冬季大棚内光照条件较差。春季:棚内光照厦逐渐改善。光照条件的调节:是设施生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根据作物的种类及生育阶段,创造良好的光照环境,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是设施栽培获得高产的关键所在。0102030504选用优化的塑料大棚结构。选用透光好、耐老化、防污染的塑料薄膜。经常擦洗薄膜的外表面,清除灰尘。使用无滴膜。人工补光。光照设施光照条件的调控增加光照的措施光照设施光照条件的调控—减少光照的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遮阳,目的是降温和减弱光照度。初夏的中午,需要遮阳;幼苗移植后和植物扦插后,中午需要遮阳。目前生产上比较实用的有以下几种遮阳方法:塑料膜上涂白灰或泥土,覆盖各种遮阳物,如草帘、竹帘和黑色遮阳网等。温度设施内温度特点昼夜温差大是设施温度条件的主要特点。温室效应。太阳光通过透明覆盖材料进入设施内,部分光线使土壤、墙体以及其他物体的温度提高,这种增温作用叫做“温室效应”。温度设施内温度分布特点季节、天气状况对设施内温度的影响阴天、雨雪天气,棚内温度低,要特别注意防止低温危害。春夏季阳光充足,白天容易出现高温危害。要注意放风降温,必要的时候,还要采取遮阳措施降温。温度的日变化3: 00左右达到最高点,到日出前出现最低点。白天设施内外的温差可达30°C以上;夜间大棚温差小。温度设施内温度分布特点地温主要受季节、天气条件和人为内素的影响。一天内地温最高点在14: 00~15: 00前后,最低点在7:00~8: 00前后。由于受室外土壤温度低的影响,大棚四周的地温低于中间部位。温度设施内温度分布特点—设施的增温保温措施04030201设法提高设施的透光率,增加设施内的光量,从而提高设施内温度。保证设施的严密性。棚的接口和底部要压好.塑料膜的破裂处应及时继补上。大棚四周设围裙。周裙高0.5 ~ 1.0m,可使用废旧膜,用细铁丝固定在棚架上。遇寒潮天气剧烈降温时,设施内可加一层保温幕或扣小拱棚,也可用遮阳网进行植株表面覆盖。温度设施内温度的调控防止高温危害:主要是放风降温。4月下旬大棚可昼夜放风。此外,在高温季节也用遮阳网等覆盖降温。变温管理一天昼夜分成上午、下午、前半夜、后半夜四个时间段,进行变温管理,进行变温管理,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长势旺盛,品质优。温度设施内温度的调控在阴天时,随着光照度减弱,设施内温度也应下降;否则,会增加园艺植物的呼吸消耗。一般园艺植物设施内温度.阴天要比晴天低2℃ ~ 3℃。阴天温度的管理湿度设施内湿度环境的特点设施内的水分条件主要指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由于透明材料的阻隔,受外界雨水影响较小,设施内的水分条件主要受放风和灌溉等人为措施的影响。空气湿度晴朗白天湿度降低,夜间和阴雨雪天气湿度升高。相对湿度大时,易使作物发生病害。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湿度设施内湿度环境的特点土壤湿度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灌溉。在不灌溉的情况下,土壤易干燥缺水。在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条件因灌溉方式、灌溉次数及灌溉量不同而异。畦灌和沟灌的一次灌水量大,土壤湿度大。采用滴灌方式时,土壤既湿润,湿度也不过大,供水比较均匀。设施内土壤蒸发的水分在棚面凝结成水珠后,又流向大棚两边,使设施中部土壤易干燥,因此在管理上,设施中间部位要根据生长的需要适当多灌水。湿度土壤水分的调控提高空气湿度的措施比较简单,灌水、喷水、减小放风量都可以提嬴棚内的空气湿度。提高湿度一般多在移苗、嫁接和定植时进行。为了防止幼苗失水萎蔫,用地膜扣小拱棚可有效地保证较高的湿度。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湿度园艺植物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很容易诱发病害,为了防病和获得优质高产,根据作物生育的要求,控制空气湿度是非常必要的。湿度土壤水分的调控—降低空气湿度通风换气。是排湿的主要措施。低温季节通风要放天窗风,不要放底脚风,以免“扫地风”伤苗,并要在中午温度高时放风,以防止室温过低。高温季节要早通风,大通风,晚闭风;不仅晴天要通风,阴天要利用中午棚外温度高时进行短时间通风。降低空气湿度主要措施:湿度土壤水分的调控—降低空气湿度地膜覆盖。畦面用地膜覆盖,防止土壤水分内蒸发,可以明显地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适当控制灌水。在设施内温度较低的时期,特别是能放风换气时,应尽量控制灌水。每天早晨刮除棚膜上附着的露滴。刮除棚膜上附着的露滴可减少棚内的水分,降低设施内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湿度主要措施:湿度土壤水分的调控灌溉与土壤湿度的调控大棚是封闭的小环境,没有天然降雨,其土壤湿度条件主要受灌溉条件控制。运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合理地调节土壤湿度,是保证设施园艺植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灌水时期及灌水量从苗定植后到缓苗前,尽量不要灌水。缓苗后一般都要灌缓苗水。在产品器官生长盛期需水量大,当土壤手握不成团时,应进行浇水。早晨或中午观察作物叶片,颜色浅绿,没有光泽,出现萎蔫状态,表明植株已缺水。灌溉最好选在阴天过后的晴天,灌水后能有一段时间的晴天。一天中灌溉要在上午进行,灌水后要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湿度土壤水分的调控—灌溉与土壤湿度的调控灌溉的方式。主要有畦灌、沟灌和滴灌畦灌。常应用在需水量较大的作物,如黄瓜、芹菜等。在冬季和早春地温较低的季节不宜采用这种方式。沟灌。在地膜覆盖时进行膜下灌水,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有利于根系生长。滴灌。滴灌是比较先进,也是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设备,成本较高,而且对水源和水质也有较高的要求。湿度土壤水分的调控—灌溉与土壤湿度的调控气体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设施内是一个比较密闭的环境,在其空间和土壤里,常存在着氧气、氨气、二氧化硫、乙烯及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中有些气体浓度适当时,对园艺植物生长是有利的。但是由于加温、施肥方法不当以及覆盖材料有毒等原因,可能造成某些气体含量过多,对园艺植物作物造成危害。因此,必须了解设施内的气体状况,并进行调节,使有益气体保持适当浓度,避免有害气体产生和积累,保证园艺植物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早熟高产。气体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设施内气体调控二氧化碳:在设施的密闭环境条件下,园艺植物白天光合作用吸收设施内空气中的 CO2,使 CO2,的浓度降到很低的水平,不能满足园艺植物生育的需要。特别是严冬季节不能适时通风换气,作物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严重地抑制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造成减产。因此,适时调节设施内CO2含量,对促进园艺植物优质、高产高效益生产有着重要意义。气体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设施内气体调控园艺设施施用 CO2的原则晴天多施(1000mL/ L ),阴天不施。施用 CO2的温室,白天要适当增温1℃~2℃。适当提高湿度(包括土壤湿度),以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和加快作物生长发育。防止施用 CO 2后出现的早衰。在停止施用 CO2的方法上,应逐渐降低使用浓度,逐渐停止施用,避免突然停止施用。气体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设施内气体调控增加CO2的方法:加强通风换气,利用外界新鲜空气来补充棚内CO2增施有机肥,使之在分解过程中释放CO2。这是增加设施内 CO 2,浓度最简便的方法。人工施用CO2。通过燃烧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油等;利用碳酸氢铵、小苏打或碳酸钙(石灰石)与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 CO2的办法。酸的浓度以96%为宜,该方法适合于试验或小面积应用。施用 CO2颗粒肥料。 CO2施肥在园艺植物的苗期和结果期都有一定的效果。一般每天日出前半小时在设施内开始施放,到通风换气时停止。不通风或通风量小的情况下,可施放到中午。施用浓度施用浓度应控制在800~1000mLL、饱和度在1000~1600mL/L。气体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设施内气体调控施用时间施用时间在太阳升起后的2小时, CO2很快降到360mL/L以下,这时施用 CO2效果最好。缺乏CO2,且温度不高时,施用效果明显。因设施环境气温高,植物气孔关闭,施用 CO2,没有作用。此外,还可在下午4点的时候,在光合作用第二个小高峰前(天黑前),施用 CO2 。幼苗期施用CO2,多在幼苗出土后20~30天,生产田施用 CO2,多从果实膨大期开始,施用过早可能会出现徒长。气体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设施内气体调控有害气体的产生及预防由于加温、施肥不当、植物释放、设施材料有毒等原因,可能造成设施内某些气体含量过高,会对园艺植物作物造成危害,最常见的就是氨气、亚硝酸气以及乙烯等。在生产管理上,应避免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既肥、鸡粪和人粪等有机肥:施用化肥时一定要注意适量和施用方法;施肥后要及时覆土,多浇水;注意调整土壤的酸碱性,防止土壤偏碱或偏酸;加强放风,以排除有害气体。气体设施内气体环境的特点—设施内气体调控有害气体的预防及处理有机肥贾充分腐熟后深施;化肥要随水冲施或埋施,避免使用挥发性强的氮素化肥;选用无毒的园艺植物专用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设施内不堆放旧塑料制品及农药、化肥等;冬季加温时严禁漏烟;一旦发生气害,要加大通风,不要滥用农药化肥。土壤土壤中盐分—土壤中盐分的产生与危害与露地不同的土壤特性。栽培上必须采用相应的调节措施。土壤中盐分的产生。施肥量大;土壤淋不到雨水;水分由毛细管从下向上移动,使残留肥料中的盐分随着水向上并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土壤中的溶液浓度变。土壤中盐分的危害。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矮小,有时表面覆盖一层蜡质,严重时从叶缘开始变干或变色,叶缘翻卷,根变锈色以致枯死。土壤土壤中盐分—防止盐分积聚的措施注意肥料的选择及施肥量的确定。要避免长期使用同种化肥,特别是含有氯或硫酸根等成分的肥料。施用硝酸铵、尿素、磷铵和硝酸钾等肥料或以这些肥料为主的复合肥料,可以减轻积聚。施用化肥时,配合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不易产生盐分积聚,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起缓冲作用。施肥量一定要适当,最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土壤中盐分—防止盐分积聚的措施注意中耕。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并采取地面覆盖、中耕松土等措施切断土壤毛细管,阻止土壤水分移动,防止土壤表面盐类积累。拆除覆盖材料。雨季拆除覆盖材料,让土壤淋雨,使盐分淋失到土壤深层,减少耕层的盐分,减轻危害。土壤土壤有害生物设施土壤盐害、病菌多,使病害的危害逐年加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以下措施进行调节。实行轮作:在设施内实行几种作物轮作,可减轻病害发生,如黄瓜实行3~4年的轮作就可基本避免枯萎病的发生。土壤土壤有害生物土壤消毒:甲醛(40%)。用于设施内或苗床土壤消毒,使用浓度为50~100倍液。先将土壤翻松,然后均匀喷洒在地面上,然后再稍微翻一翻,并用地膜覆盖地面。两天以后加强通风,两周后可以使用。硫黄粉。可以消灭设施内土传病害和红蜘蛛等,在播种或定植前2~3天进行。具体方法是:每40m2设施内用硫黄粉和锯末各250g,放在若干个盆里,再将盆分散放在设施中几处,然后点燃。关闭门窗,熏蒸一昼夜即可。设施在园艺植物生产上的应用育苗:主要采用多重覆盖的方式,为露地栽培提供秧苗。蔬菜栽培:春茬提早栽培(如黄瓜、番茄、青椒等)、秋季延后栽培、春到秋长季节栽培(生产期从4月下旬到10底)、软化栽培(如生产韭黄、蒜黄等)。花卉栽培:荫棚栽培、花卉花期调控栽培。果树栽培:提早、延迟或提高品质为目的。湖南主要有草莓的越冬栽培;部分果树”矮密早“栽培;葡萄的避雨栽培;无病毒苗木的扩繁。任务思考设施内防止盐分聚集的措施?设施内土壤有害生物的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