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一章纤维的分类及发展纤维是纺织材料的基本单元,纤维的来源、组成、制备、形态、性能极其丰富与复杂,并直接影响着其构成物——纤维集合体的性质,以及纤维的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认识和了解纤维应该从纤维的名称、分类、命名及其纤维的基本特征、现状与发展着手,形成客观、清晰和较为准确的认知判断及归类命名的概念与规则。本章通过对现有纤维的分类与命名,常用纤维和对应的初加工或成形方法以及纤维的应用与未来的描述,达到对纤维的基本认识与了解。纤维的分类及发展纤维及其分类纤维定义与要求 纤维的分类与命名各类常用纤维简介天然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高性能纤维普通合成纤维纤维的加工天然纤维的初加工 化学纤维制造概述纤维的应用与未来纤维的应用 纤维的未来一、纤维定义与要求纤维是指长径比在103 倍以上,粗细在微米甚至达纳米尺度的柔软细长体,有连续长丝和短纤之分。纤维大都用来制造纺织品,称纺织纤维。纤维不仅可以纺织加工, 而且可作为填充料、增强基体, 或直接形成多孔材料,或组合构 成刚性或柔性复合材料。纤维状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毛皮、植物和矿物中。从人类诞生到19世纪末,主要认知和使用的纤维是天然纤维。19世纪末,出现了粘胶纤维, 1935年出现了尼龙(nylon)纤维,1938年又出现了涤纶纤维,这些人工纤维的出现丰富了纤维的种类与用途。第一节 纤维及其分类纺织纤维须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理性质,以满足工艺和人类使用时的要求。纤维的基本性能一定的长度和细度;有必要的强度及变形能力;合适的吸湿性和耐久性及弹性;对热、光、化学和生物作用的稳定性;一定的抱合力和摩擦力;一定的吸湿性和染色性;对穿着用和家用纤维要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且无毒、无害、无过敏的生理友好物质;对产业用纤维则要求环境友好及性能与功能的可靠,但都应考虑循环利用。第一节 纤维及其分类纺织纤维种类繁多,按来源和习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按英美方式将化学纤维再分为人造(再生)和合成纤维两类,则纺织纤维分为三类,但遗漏了无机纤维。此均为来源或组成的“质”分类与命名。其实还有与纤维成形更为贴切的“形”分类方式,纳米、复合纤维等。凡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或无机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制成的纤维状物体,统称为人工纤维(Artificial fiber)。1.天然纤维凡是自然界里原有的或从经人工种植的植物中、人工饲养的动物中直接获取的纤维统称为天然纤维。根据纤维的物质来源属性将天然纤维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并依据动、植物的名称加丝、毛,或加纤维命名,甚至简化统称为棉、毛、丝、麻这四大类大宗纤维。纺织加工业也因此分类得名,如棉、毛、麻、丝、绢纺织业。二、纤维的分类与命名分类 定义 组成物质 纤维来源植物纤维 取自于植物种子、茎、韧皮、叶或果实上获得的纤维 主要组成物质为纤维素,并含有少量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含量比随纤维的不同而不同 ①种子纤维:取自植物种子表面的单细胞纤维,如棉及彩色棉和转基因棉等纤维; ②韧皮纤维:取自植物韧皮中的纤维,如苎麻、亚麻、大麻、黄麻、红麻、罗布麻、苘麻等; ③叶纤维:取自植物叶子的纤维,如剑麻、蕉麻、菠萝叶纤维、香蕉茎纤维等;④果实纤维:取自植物果实的纤维,如木棉、椰子纤维; ⑤竹纤维:取自竹类茎杆的纤维,如竹子纤维。动物纤维 取自于动物的毛发或分泌液的纤维 主要组成物质为蛋白质,但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有较大差异 ①毛纤维:取自动物的毛发,由角蛋白组成的多细胞结 构的纤维,如绵羊毛、山羊毛、骆驼毛、驼羊毛、兔毛、牦牛毛、马海毛、羽绒、野生骆马毛、变性羊毛、细化羊毛等;②丝纤维:指由昆虫的丝腺分泌物形成的纤维,如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署蚕丝、天蚕丝、樗蚕丝、柳蚕丝、蜘蛛丝等。矿物纤维 从纤维状结构的矿物岩石获得的纤维 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等各类石棉,如温石棉、青石棉、蛇纹石棉等2.主要天然纤维的来源分类与名称分类 定义 纤维依据原料 再生纤维 以高聚物溶解或熔融纺丝而成的纤维为再生纤维。 再生对象有纤维的必须加“再生”,天然聚合物间的共混仍属再生纤维。 天然与合成高聚 物共混或共聚的纤维,划出再生、归入合成纤维。 ①再生纤维素纤推:指用木材、棉短绒、蔗渣、麻、竹类、海藻等天然纤维素物质制成的纤维,如粘胶纤维、Modal纤维、铜氨纤维、竹浆纤维、醋酯纤维、Lyocell纤维、富强纤维等;②再生蛋白质纤维:指用酪素、大豆、花生、毛发类、丝素、丝胶等天然蛋白质制成的,绝大部分组成仍为蛋白质的纤维,如酪素纤维、大豆纤维、花生纤维、再生角朊纤维、再生丝素纤维等;③再生甲壳质:甲壳素纤维和壳聚糖纤维;④再生合成纤维:指用废弃的合成纤维原料熔融或溶解再加工成的纤维;⑤再生淀粉纤维:指用玉米、谷类淀粉物质制取的纤维,如聚乳酸纤维(PLA)。无机纤维 =以无机物熔融、溶解纺丝或用高聚物纺丝后碳化、烧结成形的纤维。 ②金属纤维:以金属物质制成的纤维,包括外涂塑料的金属纤维、外涂金属的高聚物纤维以及包覆金属的芯线;③陶瓷纤维:以陶瓷类物质制得的纤维。如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多晶氧化物;④碳纤维:是指以高聚物合成纤维为原料经碳化加工制取的,化学组成中碳元素占总质量90%以上的纤维,是无机化的高聚物纤维。3.主要人工纤维的分类及名称分类 定义 纤维合成纤维是以有机低分子单体均聚或共聚、或聚合物的共混或复合得到的高聚物,经溶液或熔体的纺丝而成的纤维 ①涤纶:指大分子链中的各链节通过酯基相连的成纤聚合物纺制依据原料 合成纤维 的合成纤维;②锦纶:指其分子主链由酰胺键连接起来的一类合成纤维;③腈纶:通常指含丙烯腈在85%以上的丙烯腈共聚物或均聚物纤维;④丙纶:分子组成为聚丙烯的合成纤维;⑤维纶:聚乙烯醇在后加工中经缩甲醛处理所得的纤维;⑥氯纶:分子组成为聚氯乙烯的合成纤维;⑦其他的还有乙纶、氨纶、乙氯纶及混合高聚物纤维等。粗细在纳米(1~ 100nm)尺度的纤维称纳米纤维,是典型的再生功能类纤维。 纳米纤维与组成无关,可以是无机、有机物,低分子和高聚物,。 ①自生长纤维: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由无机或有机分子自组装生长的纳米晶须,多为陶瓷和金属等无机物;依 纳 ②静电纺丝:溶液或熔体在高压电场下牵伸或分劈拉细而成的纳据 米 米、亚微米纤维,几乎所有纤维的聚合物和无机物都可用于静电尺 纤 纺丝,但纤维强度偏低,粗细实际为亚微米又称为亚微米纤维;度 维 ③天然原纤:从具有多级原纤结构的天然纤维中溶解分离提取的纳米或亚微米原纤(或称晶须),如天然纤维的毛、棉、麻等的各级原纤。可循环利用 回用纤维 回用纤维是加工中或使用后废弃纤维的总称 ①加工回用纤维:纺纱加工中废弃的废纺纤维和废品与边角料中的废品纤维,其损伤小、安全卫生,多被回用;②用弃回用纤维:用后纺织品中的纤维,其损伤大、且多色、多组分混杂,回用难度大。4.主要人工纤维的分类及名称纳米纤维或纳米晶须碳(a)(b) (c)、铜(d)(e)、镍(f)纳米晶须棉(a)、亚麻 (b)、羊毛(c)纳米原纤体天然原纤角蛋白 (a)(b)膜醋菌纤维素 (c)(d)晶须自生长纤维纤维的分类因习惯叫法还可以按纤维的外观形态、性能或功能、加工方式、资源状态等进行分类。按纤维外观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纤维的长度、细度、截面形态与组成分布、弯曲特征等。按纤维的性能和功能分类的依据是纤维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染色性能有差异,属性能差别化纤维;或具有高强、高模、耐高温或耐化学作用、特殊功能(抗菌、导电、屏蔽、过滤、吸湿排汗、阻燃等)的高性能纤维,甚至具有智能作用的纤维,属功能或智能纤维。按加工方式对天然纤维有不同初加工和改性的纤维,如丝光棉、精干麻、洗净毛、拉细羊毛和生丝等。对化学纤维有高速纺丝、牵伸丝(DTY)、、预取向丝(POY)或全取向丝(FOY)、变形纱或弹力丝等。按纤维资源状态可分为大宗纤维和特种纤维,一般指天然纤维。5.其他分类方法一、植物类纤维命名式:植物名+纤维1.棉棉纤维从出现至今是天然纤维的主体,目前仍占天然纤维的 3/4以上。是农业主产品粮、棉、油、蔬菜中唯一解决人类穿、用需求的产品。(1)棉纤维的组成与特征棉纤维长于棉籽上,先长长度(增长期),后沉积生长变厚至成熟(加厚期)的单细胞物质。第二节 各类常用纤维简介棉纤维细长柔软,吸湿性好、耐强碱、耐有机溶剂、耐漂白剂以及耐热隔温,是最大宗的天然纤维。其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染色和纺织加工,而且可进行丝光处理,或其他改性处理,以增加纤维的光泽、可染性及抗皱性等。棉纤维的缺点是弹性较差、不耐强酸、易发霉、易燃。(2)棉的分类棉纤维的分类应该是按发现地命名与分类的。长绒棉细绒棉粗绒棉棉纤维为多层状带中腔结构,稍端尖而封闭,中段较粗,尾端稍细而敞口,呈扁平带状,有天然的扭转,称“转曲”。截面常态腰圆形,中腔呈干瘪状。棉纤维基本成份为纤维素;带有果胶和蜡质;在中腔内层还附有微量的色素、灰分和蛋白质,色素决定纤维的颜色、影响其白度。按棉花色泽可分为白棉、黄棉和灰棉。白棉为正常成熟及吐絮的棉花,不管原棉呈洁白、乳白或淡黄色,都称白棉,为棉纺厂最主要的原料。黄棉为棉花生长晚期,棉铃经霜冻伤后枯死,铃壳上的色素染到纤维上,使原棉颜色发黄。黄棉一般都属低级棉,棉纺厂仅有少量应用。灰棉为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吐絮后,由于雨量过多、日照不足、温度偏低,使纤维成熟受到影响,而棉纤维呈灰白色。灰棉强力低、质 量差,棉纺厂较少使用,但为极好的再生纤维浆粕原料。按初加工方法可分为锯齿棉和皮辊棉。 锯齿棉采用撕扯分离式的锯齿轧花机加工的棉花(原棉)。其长度偏短0.5 ~ 1mm,存在索丝(纠缠成束纤维),短绒较少; 皮辊棉采用挤切分离式的皮辊式轧花机加工的棉花(原棉)。其根部纤维(黄根)和短绒较多,加工速度较慢,但纤维损伤小。(3)棉的其它品种棉的其它变化品种有彩棉、转基因棉等。彩色棉是指天然生长的彩色棉花。因而有天然颜色,可回避染色加工,减少污染和能耗。转基因棉是以转基因技术得到的棉花新品种。(4)木棉木棉可以说是棉花的近亲,其纤维是单细胞纤维。虽然在形态、颜色、生长的蒴果上与棉纤维极为相似,但属果实纤维。纤维与内壁的附着力很小,易于分离,不需象棉花那样进行轧花 加工。木棉有白、黄和黄棕色,为表面光滑、无转曲,截面为大中腔、圆形的管状物。中腔的中空率达80 ~ 90%,纤维梢端较细封闭,中段较粗,尾段稍细存在闭合的开口。木棉纤维表面有蜡质,拒水,密度很小强度较低,抱合力差,弹性小。虽不适于单纤维纺纱,但可以混纺,尤其是作为絮填隔热吸声材料和浮力救生材料极佳。纤维集合体在水中可以承受自重20 ~ 36倍的负荷而不下沉,并可以快速的吸附水面上的油类物质。(a) 开裂木棉果实 (b) 纤维表面木棉纤维果实及纤维形态图2.麻但各种麻自身的称谓却多用俗称,且繁杂、多名,主要取决于麻的颜色、来源地名和习惯叫法。(1)组成与性质麻纤维由不同比例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它成分构成,但纤维素占大部分。因此,麻纤维的化学性质与棉相同。除苎麻外,麻类纤维的单细胞粗细与棉相近,但长度明显偏短1倍(如亚麻、大麻、罗布麻)到一个数量级(如黄麻、红麻)。因此纺用纤维基本为工艺纤维,即多个单细胞纤维由细胞间质粘合而成纤维束。由此麻类纤维比棉纤维粗硬,易引起穿着中的刺痒。麻纤维的吸湿性好、强度高、变形能力小,纤维以挺爽为特征。麻的大类分类十分简单,以纤维所在的植物部位分类,如韧皮纤维和叶纤维。(3)亚麻亚麻也称鸦麻、胡麻,分纤用、油用、纤油两用三类,均为一年生 草本植物,亚麻截面呈圆形和扁圆形,纵向中段粗两头细,有横节竖纹。亚麻单纤维长度较短,用工艺纤维纺纱。由于吸湿性好、导湿快、细度相对较细,是夏季衣衫的主要纤维原料。(4)黄麻与红麻黄麻,又名络麻、绿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亚热带和热带。黄麻单纤维很短,必须采用工艺纤维纺纱。单纤维截面呈带有圆形中腔 的多角形,一般为5或6角形,并以细胞间质相粘结。黄麻纤维吸湿后表面仍保持干燥,但吸湿膨胀大并放热。(2)苎麻苎麻为中国原产地麻纤维,称为“中国草”,为多年生宿根植物。纤维截面为腰圆或跑道形,有中腔、腔壁有辐射状裂纹; 纵向无明显扭转,表面有不规则的条纹和横节。苎麻纤维素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低,纤维弹性好、质地软。苎麻单纤维较长,可单纤维纺纱。(5)大麻大麻又称火麻、汉麻。生长和放置中极少虫害,十分奇特。大麻单纤维表面粗糙,有纵向缝隙和孔洞及横向枝节,无天然转曲。大麻横截面有多种形态混杂。大麻单纤维的细度和长度与亚麻相当,故亦需工艺纤维纺纱。大麻纤维及制品更为柔软和刺痒感小,有一定的抗霉杀菌功能。(6)罗布麻罗布麻又称野麻、茶叶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纤维。麻纤维纵向无转曲,截面呈明显不规则的腰圆形,中腔较小。在纤维的表面有许多竖纹、横节。因纤维较短粗,还是需工艺纤维纺纱,主要用于服用纺织品。罗布麻除具 有麻类纤维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性能,如罗布麻对降低穿着者的血压有作用。红麻又称槿麻或洋麻,习性及生长与黄麻十分相近。红麻的单细胞纤维亦很短,截面为多角形或近椭圆形,中腔较大。单细胞有方向性,一端为尖圆角、一端为钝圆端,时而有小分叉或分枝,比黄麻纤维要粗。红麻纺纱用纤维,也必须是工艺纤维。红麻的吸湿性也很强。名称 化学组成(%) 单纤维细度 ( m)单纤维长度 (mm)纤维素 (%) 半纤维素 (%) 果胶 (%) 木质素 (%) 其它 (%) 苎麻 65 ~75 14 ~16 4 ~5 0.8 ~1.5 6.5 ~14 30 ~ 40 20 ~250亚麻 70 ~ 80 12 ~15 1.4 ~5.7 2.5 ~5 5.5 ~9 12 ~ 17 17 ~ 25黄麻 57 ~ 60 14 ~17 1.0 ~1.2 10 ~13 1.4 ~ 3.5 15 ~18 1.5 ~5红麻 52~58 15~18 1.1~1.3 11~19 1.5~3 18 ~ 27 2 ~ 6大麻 67~78 5.5~16.1 0.8~2.5 2.9~3.3 5.4 15 ~ 17 15 ~ 25罗布麻 40~50 14.5~16.4 11.2~14.8 11~14 4.8~23.2 17 ~ 23 20 ~ 25竹纤维 ≤50 20± 0.7± 30 ± 10~19 1.3~3.1部分麻纤维的化学组成及细度和尺度竹纤维是来自于竹茎,利用机械轧压粉碎、蒸煮水解和配以化学助剂脱去纤维间质,尤其是木质素,而制得纤维,是原生纤维物质。竹纤维多用于建筑、内装饰、席垫、篮筐、文具、工艺品等材,近年也有用于纺织品。因纤维柔软和可纺的仅限于某些竹(慈竹)品种。目前以产于浙江的毛竹为主,其单纤维长度约1.3~3.1mm左右,宽度约 10~19μm,只能为工艺纤维纺纱,纤维素含量约为 50%,木质素 30%左右,聚戊糖 20%左右,灰分 1.5%左右,果胶 0.7%左右,此含量比麻纤维都差。竹纤维在吸湿、导湿性与麻纤维接近,这可能源于竹纤维的多微孔结构。竹纤维的缺陷和仅50%的纤维素含量,人们开始生产竹浆纤维。而由浆液制造粘胶类纤维,如同棉浆、木浆纤维那样,将不再具有原天然纤维的结构特征和组成特征。两种竹纤维截面形态对比3.竹纤维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