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一章纤维的分类及发展一、普通合成纤维1. 普通合成纤维的命名其命名以化学组成为主,并形成学名及缩写代码。以商用命名为辅,形成商品名或称俗名。我国以“纶”命名,表示化纤,属商品名,依据较混杂。涤纶和维纶是国外商品名的谐音;锦纶是因中国最早生产地在锦州得名; 腈纶、丙纶和氯纶均以其化学组成得名。而腈纶的“腈(jīng)”本以为是“氰( qíng )”的谐音,结果给了个误发音“qíng”。合成纤维的分类及名称详见表:类别 化学名称 代号 国内商品名 国外商品名 单体聚酯类纤维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或 PES 涤纶 Dacron, Telon, Terlon, Teriber, Lavsan, Terital 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或环氧乙烷聚对苯二甲酸环已基-1,4二甲酯 PCDT 柯代尔 Kodel, Vestan 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环乙烷二甲醇-1,4聚对羟基苯甲酸乙二酯 PEE 荣辉,A-Tell 对羟基苯甲酸,环氧乙烷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PBT纤维 Finecell, Sumola, Artlon, Wonderon, Celanex 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丁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 PTT纤维 Corterra 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聚酰胺类纤维 脂肪族 聚酰胺-6 PA-6 锦纶-6 Nylon 6, Capron, Chemlon, Perlon, Chadolan 己内酰胺聚酰胺-66 PA-66 锦纶-66 Nylon 66, Arid, Wellon, Hilon 己二酸,己二胺聚酰胺1010 锦纶1010 Nylon 1010 癸二胺,癸二酸聚酰胺-4 PA-4 锦纶-4 Nylon 4 丁内酰胺脂环族 脂环族聚酰胺 PACM 锦环纶 Alicyclic nylon, Kynel 双-(对氨基环己基)甲烷,12二酸聚烯烃纤维 (碳链) 聚丙烯纤维 PP 丙纶 Meraklon, Polycaissis, Prolene, Pylon 丙烯聚丙烯腈纤维 (丙烯腈与15%以下的 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纤维) PAN 腈纶 Orlon, Acrilan, Creslan, Chemilon, Krylion, Panakryl, Vonnel, Courtell 丙烯腈及丙烯酸甲酯或 醋酸乙烯,苯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指丙烯腈与多量第二单体的共聚物纤维) MAC 腈氯纶 Kanekalon, Vinyon N 丙烯腈,氯乙烯Saniv, Verel 丙烯腈,偏二氯乙烯聚乙烯纤维 PE 乙纶 Vectra, Pylen, Platilon, Vestolan, Polyathylen 乙烯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PVA 维纶 Vinylon, Kuralon, Vinal, Vinol 乙二醇,或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一氯乙烯接枝共聚纤维 PVAC 维氯纶 Polychlal, Cordelan, Vinyon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聚氯乙烯纤维 PVC 氯纶 Leavil, Valren, Voplex, PCU 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 (过氯乙烯)纤维 CPVC 过氯纶 Pe Ce 氯乙烯氯乙烯与偏二氯乙烯共聚纤维 PVDC 偏氯纶 Saran, Permalon, Krehalon 氯乙烯,偏二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纤维 PTFE 氟纶 Teflon 四氟乙烯聚乳酸纤维 PLA PLA IngeoPLA、EcoPLA、Lactron、 Plastarch、Terramac 丙交酯开环或乳酸分子缩聚常用合成纤维的名称及代号2. 普通合成纤维的分类普通合成纤维主要是指传统的六大纶纤维,即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和氯纶纤维。其中前 4 位纤维确实在近半个世纪中发展成为大宗类纤维,以产量排序为涤纶>丙纶>锦纶>腈纶,以服用纺织原料为主。(1)涤纶(PET)涤纶即聚酯纤维的商品名,其由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进行缩聚生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得,因产量居纤维之首,为纤维的最大类属。我国涤纶年产 3340万吨,占世界涤纶总量的77.2%。三项产量均为世界首位,且增长速度迅猛。涤纶为熔体纺纤维,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如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回弹性适中,耐热且热定形性优异,耐热性高、耐光性尚可。织物具有洗可穿性,优秀的抗有机溶剂、皂碱、洗涤剂、漂白液、氧化剂等,以及较好的耐腐蚀性,对弱酸、碱等稳定。故用途广泛,尤其是用于外衣。涤纶的缺点是染色性差,吸湿性差,易熔滴,织物易起球等。为克服涤纶的缺陷所研制的改性涤纶主要有亲水性涤纶和易染色涤纶,并有诸多改性、变形、同族纤维等。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纤维,为涤纶 4;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纤维,为涤纶3,以及聚对苯二甲酸环己基-1,4二甲酯(Kodel)纤维等。(2)锦纶(PA)锦纶是我国聚酰胺纤维的商品名,是以酰胺键 (-CONH-)与若干亚甲基连接而成的线型结构高聚物。2014年世界年产锦纶432万吨,我国年产约130万吨,居世界总量 二位。锦纶—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ω-氨基酸缩聚或由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取,如锦纶6。 另一类是通过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制得,如锦纶66、锦纶1010等。锦纶具有一系列优良性能,其耐磨性居常规纺织纤维之冠,断裂强度高,伸展大,回弹性和耐疲劳性优良,吸湿性在合成纤维中仅次于维纶,染色性在合成纤维中亦属优良。因此,锦纶适用于运动类服装和伞、绳类用途。其缺点是耐旋旋光性和耐热性较差,初始模量比大多数纤维都低,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限制了锦纶在服装面料领域的应用。锦纶纤维的实际变化较少,主要是减少分子链中亚甲基的数量,如锦纶4,其吸湿性大幅提高,或制造高强、低伸的工业长丝,应用于帘子线或产业用纤维。(3)腈纶(PAN)腈纶是聚丙烯氰纤维的中国商品名。它是由85%以上的丙烯氰和其它 二、 三单体共聚的聚合物经干法或湿法纺丝而成的合成纤维。2014年世界腈纶年产185万吨,其中我国约80万吨,居世界 二位。腈纶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手感柔软、弹性好,有“合成羊毛”之称。耐日光和耐气候性、染色性均优,故较多地用于针织面料和毛衫。腈纶的缺点是易起球、吸湿性较差,回潮率仅1.2%~2%,对热较敏 感,耐酸碱性较差,属于易燃纤维。腈纶因其分子中的强极性氰基的作用,需加入其他单体改善其柔软性和染色性。腈纶具有许多的改性、膨松、共混、接枝的纤维。如与大豆蛋白、角蛋白、纤维素纤维的共混或共聚制备的改性纤维和利用不同牵伸及定形腈纶混纺制成的膨体纱等,是改性纤维中最活跃的一支。(4)丙纶(PP)丙纶是等规聚丙烯纤维的中国商品名。丙纶的品种较多,有长丝、短纤、膜裂纤维、鬃丝和扁丝等。2014 年全世界年产 370万吨,已是世界的 三大产量的合纤,其中我国为160万吨。丙纶的密度仅为0.91g/cm3,是目前合成纤维中最轻的纤维。丙纶的强度高、耐化学腐蚀,与涤纶纤维相仿。但丙纶的耐热性、耐光性、染色性差。高强度 (7.25~7.6cN/dtex) 的丙纶复丝和鬃丝是制造绳索、渔网、缆绳的理想材料,并较多地用于见光少的产业用纺织品。低强度(1.8~2.5cN/dtex)的丙纶丝容易切断,可作为卷烟滤嘴的替代材料。普通丙纶作为服用纤维,轻质、保暖,具有表面吸附浸润性而导湿性好,作内衣穿着无冷感,故多作为内衣和用可弃的卫生产品。产业用、用可弃卫生用和内衣用,将是丙纶快速发展的动因。(5)维纶(PVA)维纶又称维尼纶,是聚乙烯醇纤维的中国商品名。未经缩醛处理的聚乙烯醇纤维溶于水,用甲醛或硫酸钛缩醛化处理后可提高其耐热水性。狭义的维纶专指经缩甲醛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产品以短纤维为主,也有少量可溶性长丝,这是纺织中伴纺、混纺交织的重量原料。维纶吸湿性相对较好,曾有“合成棉花”之称。维纶的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和耐光性好,耐碱性能强。维纶长期放在海水或土壤中均难以降解,但维纶的耐热水性能较差,弹性较差,染色性能也较差、颜色暗淡,易于起毛、起球。这也是其发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目前世界产量也就30万吨,我国约3万吨,似乎要退出化纤家族。但维纶良好的可溶性和纤维成形性,是作为其他原料共混或混合的重要的基本材料。高强维纶在产业用纺织品上的应用可能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又一途径。(6)氯纶(PVC)氯纶是聚氯乙烯纤维的中国商品名。聚氯乙烯于1931年研究成功,1946年在德国投入工业化生产。由于氯纶分子中含有大量氯原子,约占其总质量的75%,氯原子在一般条件下极难氧化,所以氯纶织物具有很好的阻燃性,极限氧指数最高可达45%。这种难燃性在国防上有着特殊的用途。氯纶的强度与棉相接近,耐磨性、保暖性、耐日光性比棉、毛好。氯纶还有聚偏氯乙烯和偏氯乙烯-丙烯腈(酸)类共聚物。氯纶的化学性能稳定,耐强酸、强碱和各种腐蚀,隔音性也好,但对有机溶剂的稳定性和染色性较差。由于氯纶的保暖性好、干燥,摩擦后易产生静电,用其做内衣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氯纶的这些特点还适用于装饰及产业用纺织品。(7)聚乳酸纤维(PLA)聚乳酸纤维俗称玉米(乳酸)纤维,为乳酸缩聚物或乳酸二聚环即丙交酯的开环聚合物经纺丝而成的纤维。聚乳酸(PLA)为脂肪族聚酯类高聚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性能相似的热塑性塑料。 2014年世界PLA年产近40万吨,中国8万吨。而PLA纤维的世界年产不足2万吨,中国约500吨。聚乳酸纤维是由溶液纺丝或熔体纺丝获得,多为均聚物,亦有共聚物,典型的是聚乳酸-乙醇酸(PLGA或PGLA)。乳酸(LA)可与乙醇酸(GA)共聚生成PLGA用与手术缝合线 (1975年) 商品名Vicryl。乙醇酸(GA)也能先环化二聚成乙交酯,再开环聚合成均聚物 PGA与PLA共混、共聚。聚乳酸的单体是乳酸,乳酸的生产有发酵法和石油合成法两种,由于发酵法资源丰富、生态,虽成本和能耗较大,仍是人们的首选。乳酸分子具有旋光性,有右旋D-乳酸和左旋L-乳酸旋光异构体,由它们制成的PAL则为右旋聚乳酸(PDLA)和左旋聚乳酸(PLLA)。还有外旋聚乳酸(PDLLA)和非旋光性聚乳酸(meso-PLA)聚乳酸。其中,左旋聚乳酸(PLLA)分子量大, 经热拉伸结晶度和取向度高,强度和模量可达18.2和126.8cN/dtex的高强高模PLA纤维。常规聚乳酸纤维的强度3.0~5.0cN/dtex,断裂伸长率30~40%,密度为 1.25~1.27g/cm3, 潮率0.4~0.6%,熔点170~175℃,玻璃化温度56~58℃,与涤纶相近;阻燃性好于涤纶,而耐酸、碱性均较差,耐酸性比耐碱性稍好, 耐有机溶剂尚可。但聚乳酸纤维的可纺丝性和纤维质量明显差于涤纶;生物降解性明显不如天然纤维素纤维和普通粘胶,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生理盐水条件下的降解,不仅速率慢于棉、麻、粘胶纤维,而且多以碎晶粒形式降解,而非溶解为低分子物,更非通常所说的CO2和水。PLALactic acid LactideRing-opening乳酸缩聚物或乳酸二聚环即丙交酯的开环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式 (n为聚合度)二、差别化纤维基本定义与获得方法差别化纤维通常是指纤维组成不变而形态改变、或进行物理、化学的改性,使纤维性状相比原常规纤维明显改善的纤维。纤维差别化主要方式有三种。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是指采用改变纤维的形态、尺度、表面、结构和物质组分的分布,使纤维性质得到改善的方法。化学改性化学改性是指通过改变纤维原来的化学组成,即分子组成和结构来 达到改性目的的方法。其改性方法包括:共聚、交联、表面接枝、溶蚀、电镀等。表面物理化学改性表面物理化学改性是指采用高能射线(γ射线、β射线)、强紫外辐 射、电子辐照或低温等离子体对纤维进行表面蚀刻、活化、接枝、交联、涂覆等改性处理,是典型的清洁化加工方法。2.常见差别化纤维分类变形丝(即变形纱)变形丝是通过变形加工来改变合成纤维卷曲形态所获得的长丝。其特征是卷曲变形,主要用于克服普通长丝的直、易分离或堆砌密度高所导致的织物光泽呆板、易于纰裂、手感滑溜、穿着冷湿和粘滑等缺陷,从而实现长丝的仿毛、仿棉和膨松化的效果。这种卷曲变形大大改善了长丝制品的服用性能,并扩大了应用范围。异形纤维异形纤维是指纤维截面形状非实心圆形的纤维。目的是改善合成纤维的手感、光泽、抗起毛起球性、蓬松性、保暖性、导汗干爽等特性。异形纤维须采用非圆形孔眼喷丝板纺丝制得。此外,也可采用膨化粘着法、复合纤维分离法、热塑性挤压法和变形加工法等制得。(3)复合纤维复合纤维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性能不同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分劈喷丝孔纺成的纤维。复合可使纤维在同一截面上获得双边型、皮芯型、海岛型等多种分布形式的复合纤维。双边或并列皮芯或芯鞘 海岛或原纤基质典型复合纤维的结构示意图(4)超细纤维超细纤维原实用出处是仿麂皮或桃皮绒织物用的纤维细度<0.9dtex,一般为0.01~0.5dtex 的纤维。因常规纤维的细度>1dtex,故理论上将细度<0.9dtex的纤维统称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可通过直接纺丝法,如熔喷纺丝、静电纺丝等;分裂剥离法和溶解去除法等方法加工而成。超细纤维抗弯刚度小, 织物手感柔软、细腻、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保暖性和覆盖性,但 弹性低、膨松性差。超细纤维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和除污能力强,可用来制作高级清洁布。但超细纤维的染色要比同样深浅的常规纤维消耗染料多,且染色不易均匀。(a) 分裂剥离法 (b)溶解去除法超细纤维常规制备方式示意图(5)高收缩纤维高收缩纤维是指纤维在热或热湿作用下的长度有规律弯曲收缩或螺旋收缩的纤维。高收缩纤维广泛应用于毛纺产品的改性,泡绉织物、立体图形织物、提花织物、高密织物、膨体织物、人造麂皮等织物的制作。易染色纤维所谓易染色是指可用不同染料染色,且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色调均匀、色牢度好、染色条件温和(常温、无载体)等。涤纶是常用合成纤维中染色最困难的纤维,易染色合成纤维主要指涤纶的染色改性纤维。吸水吸湿纤维吸水吸湿纤维是指具有吸收水分并具有将水分向周围纤维输送能力的纤维。改善合成纤维吸湿性,可以采用前述三种改性方法,提高纤维的润湿和膨胀能力。即纤维混合或复合引入高吸湿性高聚物,或表面改性,或形成多微孔,增加纤维的吸水、吸湿能力,如多孔能高吸湿的发热纤维。吸水吸湿纤维主要用于功能性内衣、运动服、训练服、运动袜合和卫生用品等。(8)混纤丝混纤丝是指由几何形态或物理性能不同的单丝组成的复丝。混纤丝 的目的在于提高合成纤维的自然感。常见的混纤丝有异收缩、异截面、异细度及多异混纤等几种类型。在制造技术上常采用异种丝假捻、并捻、气流交络等后加工方法来混纤。也可采用异喷丝孔板直接纺制混纤丝的方法,其更为经济简便,混纤效果更好。异收缩混纤丝是由高收缩纤维与普通纤维组成的复合丝,在织物整理及后加工过程中,高收缩纤维因受热发生收缩而成为芯丝,普通的纤维因丝长差而浮出表面,产生卷曲,形成空隙,赋予织物蓬松感。三、功能性纤维功能纤维是满足某种特殊要求和用途的纤维,即纤维具有某特定物理 和化学性质。功能指承载、隔离、过滤、造型、耐久、舒适、导通、屏蔽、防高能辐射、高性能、生物兼容、自适应、智能等,不仅可以被动适应与承受,甚至可以主动响应和记忆,后者被称为智能纤维。1.抗静电和导电纤维 抗静电纤维主要是指通过提高纤维表面的吸湿性能来改善其导电性的纤维,为舒适功能合纤。 导电纤维包括金属纤维、金属镀层纤维、炭粉、金属氧化、硫化、碘化物的掺杂纤维,络合物导电纤维,导电性树脂涂层与复合纤维,甚至是本征导电高聚物纤维等。这类纤维电阻率较低,均<107Ω cm。多采用导电短纤维以0.1%~8%混纺成纱、成布;导电长丝等间隔织造成织物,以达到既导电又保持织物的风格。通过导电纤维的混入,其抗静电效能高、可靠性强,尤其在40%低相对湿度下显示出的优良抗静电性。大多导电纤维具有防电磁辐射作用,其原理是通过感应电流的快速泄漏耗散和产生反向感应电势和磁场,达到电磁屏蔽及防护功效的。常用的有金属纤维、含碳纤维、金属镀层纤维、导电高聚物纤维、纳米掺杂或纳米结构纤维等。2.蓄热纤维和远红外纤维陶瓷粉末应用于纤维,是为了获得蓄热保温效果。陶瓷粉具有光热转换的功能,即将阳光转换为热能(远红外线),故将含有陶瓷粉的纤维称为蓄热纤维;而含陶瓷粉纤维接近体温时可辐射远红外线,故又称远红外纤维。医疗应用中,认为3μm以上的红外线具有增强人体新陈代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消炎、消肿、镇痛等作用。远红外纤维在有光能和常温作用下可有较高的远红外线发射率,故在理论上具有保健和保暖的双重功效。事实上所述作用有限、甚至极微,且保健功能的副作用评价极少,使用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如高血压病人不宜选用。3.防紫外线纤维防紫外线的方法一般是涂层,但会影响织物的手感。采用防紫外纤维则可克服这一缺陷。其方法是在纤维表面涂层、接枝,或在纤维中掺入防紫外或紫外高吸收性物质,如用纳米银或金属氧化物颗粒,制得防紫外线纤维。其实,普通衬衫布就有效防护紫外线辐射的功能,其紫外线遮挡率已达>95%。因此,普通生活用的防紫外功能纺织品更重要的是自身的耐紫外辐射老化的功能。4. 阻燃纤维纤维阻燃可以从提高纤维材料的热稳定性、改变其热分解产物、阻隔和稀释氧气、吸收或降低燃烧热等方面着手来达到阻燃目的。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将各种信号转变成光信号进行传递的载体,是当今信息通讯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材料。其传输信息量大、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强、质量轻。弹性纤维与形状记忆纤维 弹性纤维是具有400~700%的断裂伸长率,有接近近乎100%的弹性复率、低模量的纤维。弹性纤维分为橡胶弹性纤维和聚氨酯弹性纤维。橡胶弹性纤维由橡胶乳液纺丝或橡胶膜切割制得,为单丝,弹性恢复能力极优。聚氨酯弹性纤维是以聚氨基甲酸酯为主要成分的嵌段共聚物制成的纤维,我国称氨纶。1958年美国杜邦研制出该纤维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最初商品名为Spandex,后为Lycra (莱卡),意为橡胶一样的纤维。性能指标 聚酯型 聚醚型细度(dtex) 44 ~ 2490 44 ~ 1240强度(cN/tex) 5.3 ~ 8.0 7.1 ~ 10.6断裂伸长(%) 600 ~ 800 480 ~ 650模量(cN/tex) 1.2 1.7 ~ 3.9密度(g/cm3) 1.1 ~ 1.3 1.1 ~ 1.3潮率(%) 9.5 9.35沸水收缩率(%) 3 ~ 12 3 ~ 12玻璃化温度(℃) -40 ~ -20 -60软化温度(℃) 170 ~ 230 170 ~ 230热损伤温度(℃) 120 120氨纶性能表 形状记忆纤维是具有较长亚甲基之字形链段的PTT纤维,有较好的低应力下的弹性,尤其是PTT/PET双边复合纤维,又称亚弹性纤维。由于, PTT/PET复合纤维有卷曲形态记忆的功能,又称形状记忆PTT。相对弹性功能拓展及智能化的形状记忆纤维(SMF),是由形状记忆物质构成并对纤维原形状具有记忆功能的纤维。而形状记忆物质指原固态相体在特定的热、光、电、磁、声能,或螯合、相变反应、酸碱度刺激下,对其形状、位置、应变等进行适应性变化,并可 复至原固态相体物质的总称。其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合金、陶瓷和凝胶,属智慧材料。形状记忆纤维发展至今已有形状记忆合金纤维(NiTi基、Cu基和Fe基),主要用于复合材料超弹和形状记忆,机翼、螺旋桨,牙科手术钻头、血管支架和血块拦截过滤器,混凝土增强、构架固定,微机器手等功能复 合材料;形状记忆聚合物纤维(聚乙烯、聚氨酯、聚己内酯-二醇、环氧树脂、聚酯等),用于抗皱免烫、可呼吸织物,手术缝纫线、绷带、靶向送药和缓释器、清除血块微驱动器,航天航空器中的释放装置、展开反射镜、结构架梁、太阳能电池板等轻质高弹性复合材料。7.抗菌防臭纤维及香味纤维 抗菌防臭类纤维的简称为抗菌纤维,是指有杀菌或/和抑菌功能的纤维。抗菌纤维大致有二类。一是本身带有抗菌成分纤维,如甲壳素、罗布麻、 大麻纤维及金属纤维等;另一是借助螯合物、纳米颗粒、金属粉末和抗菌剂添加于纺丝中或对纤维表面处理制成的纤维。用于纤维的抗菌剂有无机、有机和生物三大类,各有优缺点。一般无机类的耐热、耐久和较安全,但添加量高、成本高、易变色;有机类的灭菌力强,但毒性大、不耐热、易迁移失效;生物类的天然、安全、带色,但提取成本高、易变化失效。 香味纤维是在纤维中添加香料,即在纤维中添加香料使之具有香味。香味纤维能持久散发天然芳香、产生自然清新气息。这类纤维多为皮芯结构,皮层为聚酯,芯层为掺有天然香精的聚合物,或混入带有香精的微胶囊纺丝而成。香味除清新气味外,同时具有除臭、安神等作用。可以制成絮棉、地毯、窗帘和睡衣等。8.变色纤维与相变纤维变色纤维和相变纤维均属智能纤维。变色纤维主要是指在光、热作用下颜色发生变化的纤维。在不同光波、光强作用下,颜色发生变化的纤维称光敏(光致)变色纤维;在不同温度作用下呈不同颜色的纤维称温敏(热致)变色纤维。实际中纤维变色均与光、热作用有关,而且还有湿敏变色和酸敏变色纤维。仿生显呈色和变色其基于光子晶体理论,所呈颜色称结构色。所谓光子晶体是指微观物体的质心或形心成光波波长的周期性排列的点阵结构,如同固体物理学的晶体而得名,有一维、二维和三维光子晶体。所谓结构色是由物体的光波尺度(0.1~10μm)周期结构或表面形态所产生的颜色,即由光子晶体的布拉格衍射共振吸光的带隙所产生的颜色。相变纤维相变纤维是指含有相变物质(PCM)并在其相变时吸热或放热保持温度不变的的纤维,俗称空调纤维。9.生物相容和可降解纤生物相容纤维和生物可降解纤维:基本属医用功能纤维。其特征是组成物来源于动、植物,属生物质,故又属生物质纤维。即包括除矿物纤维以外的所有天然纤维和由动、植物中提取的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蛋白质、甲壳质、淀粉等多糖、多肽物经再生或合成的纤维,均为生物质构成的纤维。10.高吸附与吸水功能纤维 高吸附纤维是指对气体或液体中的某些分子(如有毒有害的有机分子、 重金属等)和微粒(如在微米尺度的PM2.5、PM10、气凝胶颗粒、烟尘等,及其更小的颗粒)具有强吸附性的纤维。因此,高吸附纤维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极大的比表面积,即纤维的超细和纳米化或多孔化,如最为典型的气凝胶纤维,其既细到1μm、又多孔到密度仅0.01g/cm3以下;一是极强的表面吸附能,即表面存在高吸附性物质或对表面活化改性。可用于空气、水质的净化和颗粒物质的 收。 吸水功能纤维有别于差别化吸湿吸水纤维,其通过纤维的膨胀,不仅可吸收自身质量数十倍~几百倍的水,而且可将所吸水以极柔软的准固态固住,即便在烘燥或挤压条件下。与之相对应的为吸油纤维,即超疏水亲油纤维。可用于卫生、航天、环境保护、 收利用等领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