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课件(共20张PPT)-《蔬菜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3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课件(共20张PPT)-《蔬菜生产技术》同步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任务 马铃薯生产技术子任务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早疫病1、症状表现:坏死斑块呈褐色,角状,在叶片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形状,较少扩散到茎上。病斑通常在花期前后首先从底部叶片形成,到植株成熟时病斑明显增加并会引起枯萎,落叶或早死。腐烂的块茎颜色黑暗,干燥似皮革状。2、防治方法: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配方施肥等农业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可于发病初期选择丙森锌或代森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喷施1~2次,然后再选择使用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唑醚·氟酰胺、烯酰·吡唑酯等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10 d 1次,连喷2~3次。www.islide.cc二、晚疫病1、症状表现:在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像被开水浸泡过,几天内叶片坏死,干燥时变成褐色,潮湿时变成黑色。在阴湿条件下,叶背面可以看到霉似的孢子串枝。茎秆经常从病斑处折断。块茎感病后,表皮出现褐色病斑。切开后,可以看到褐色的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的分层线不明显。www.islide.cc2、防治方法:(1)可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洁田园、配方施肥等农业防治措施;(2)药剂防治可依据专家的预测预报及当地的湿度和温度进行,即在马铃薯开花初期或盛期,当48 h之内的最低气温不低于10℃和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在75 %的条件出现后即可开始预防。www.islide.cc(2)药剂防治使用的药剂有:甲霜·锰锌、霜脲·锰锌(克露)、氟菌·霜霉威(银法利)、精甲霜·锰锌、精甲·嘧菌酯、氰霜唑(科佳)等,间隔7d 1次,使用机械喷雾机,交替用药,共防治6~10次。www.islide.cc做好田间观察,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推荐使用施药同时添加硼酸钙镁、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搭配的药肥一体化防病技术防治方案,如下表。www.islide.cc早晚疫病炭疽病药肥一体化防治方案www.islide.cc施药次数施药时间(出苗后天数)叶面肥料+药剂+剂量130-35天硼酸钙镁1000g+代森锰锌悬浮剂100ml240-45天施保宁50 ml+苯甲嘧菌酯50g+霜脲氰锰锌125g+农药增效剂10g347天苯甲丙环唑40ml+薯留香液肥70ml+烯酰吗啉锰锌125g+农药增效剂10g454天薯飘香液肥50ml +吡烯合剂50g+代锰悬浮剂100ml+农药增效剂10g561天农福保50g+苯甲嘧菌酯50g+霜脲氰锰锌166g+农药增效剂10g664天磷酸二氢钾200g+烯酰吗啉锰锌166g+农药增效剂10g768天磷酸二氢钾200g+吡烯合剂50g+代锰悬浮剂100ml+农药增效剂10g129元/亩三、环腐病1、症状表现:一般在开花期出现症状。茎叶发病时,部分分枝叶首先变黄,有的小叶发黄并向上卷曲。枝叶枯死的慢。块茎发病时,块茎维管束大部分腐烂变成红色、黄色、黑色或红棕色,用手挤压,就流出白色菌脓,薯肉和厚皮层就会分开。www.islide.cc2、防治方法:小整薯播种,不用刀切。若用刀切,则需要对刀及盛种薯的器具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升汞、高锰酸钾、次氯酸钠、酒精、漂白粉溶液等。www.islide.cc四、卷叶病1、症状表现:上部叶片卷曲,是由蚜虫传播造成的。继发症状是基部叶卷曲、矮化、垂直生长及上部叶片发白。卷曲的叶片变硬并革质化。2、防治方法:①可以在种薯繁育时淘汰病株。②选择脱毒种薯,种植抗卷叶病毒的品种。③及时杀灭蚜虫,系统杀虫可以降低病毒在植株内的蔓延,但不能防止邻近田块带毒蚜虫的感染。www.islide.cc五、花叶病1、症状表现:马铃薯叶片的花叶病可能由多种病毒引起,有时病毒可能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产生该症状。2、防治方法:种植脱毒种薯,当发病时可以淘汰病株。www.islide.cc六、疮痂病1、症状表现:只危害马铃薯块茎的皮部,不深入薯肉,初期是块茎表面发生褐色模糊的大如针尖的凸起,由于病斑之下栓皮细胞的大量产生,最后产生圆形或形状不规正的疮痂状硬斑。导致薯块外观变劣,商品价值大为下降。2、病源: ①土壤中的病原菌②带病种薯3、环境条件:温度、土壤的湿度和酸碱性是影响病害发生最重要的环境条件。www.islide.cc4、防治方法:①选择偏酸性土壤栽培马铃薯。②栽培抗病品种③实行合理轮作(与谷类作物4-5年轮作)。④种薯消毒。0.2 %福尔马林溶液浸种15分钟。⑤土壤消毒。用40%五氯硝基苯1.5~2.5千克/亩 。⑥生长期间喷施1 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ww.islide.cc七、黑痣病1、症状表现: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在芽条上产生黑褐色病斑,有的出土前腐烂,造成缺苗。茎基部感病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引起立枯,并能使地上茎形成气生块茎;老茎受害,则表现为淡褐色的茎溃疡,并在溃疡处产生蛛丝状的白霉;块茎染病时,表面出现数量不等的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坚硬病斑,即菌核。2、病源: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u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3、发病规律:以病薯上或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越冬。带病种薯是翌年的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载体。马铃薯生长期间病菌从土壤中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引起发病。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www.islide.cc4、防治方法:(1)轮作倒茬。与玉米、豆类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2)选择良种。选择的表面无黑色菌核的种薯。(3)播种要选择适时晚播、适当浅播,缩短出苗时间,减少幼苗与土壤中病原菌的接触,降低病菌侵害几率。(4)药剂拌种。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2.5公斤滑石粉兑匀后干拌150公斤种薯,或咯菌腈25毫升/升·精甲霜37.5毫升/升60-65毫升+水7-8公斤拌种100公斤。www.islide.cc(5)沟施处理。在播种时亩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克或23%噻呋酰胺悬浮剂40克兑水40公斤处理播种沟。(6)叶面喷雾。在发病初期每亩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30克或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50克、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80毫升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www.islide.cc八、马铃薯的虫害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秋季深松整地,破坏害虫生存环境;结合施肥可于播前每667 m2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3~4 ㎏。www.islide.cc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2、蚜虫(1)危害情况:一是直接危害症状,蚜虫群居叶片背面和幼嫩的顶部取食,使叶片皱缩变形,生长受到妨碍。二是在取食过程中,把病毒传给健康植株,引起病毒病,造成更大危害。(2)防治方法: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25~450 g/hm2兑水450 ㎏或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5~105 g/hm2兑水300 ㎏,使用机械喷雾机喷雾。www.islide.cc3、瓢虫:(1)危害情况:马铃薯瓢虫的成、幼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咬食叶肉,最后只剩下叶脉,形成网状,使叶片和植株干枯呈黄褐色。(2)防治方法:主要有捕杀成虫、处理有虫残株、摘除卵块和药剂防治等。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750 ml/hm2兑水750 ㎏或40%辛硫磷1125~1500 ml/hm2兑水750 ㎏喷雾。www.islide.c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