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1.能通过史料学习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情况,以及国家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2.能通过阅读史料对中国币制改革与西方货币体系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教学过程】:(一)、古代货币的演进过程:货币的产生: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1.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1)贝币: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 。(2)( 夏文化遗址出土了海贝、仿制贝等。(3)大约在 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4) 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铲形币)、刀币、圜钱、蚁鼻钱(鬼脸钱)等铜铸币。2.秦朝半两钱: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1)秦朝统一货币,把 钱作为通用的样式,后被长期沿用。【思考】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3.汉武帝的五铢钱: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秦亡后,汉接秦弊,半两仍延用,但不断减重,至汉武时以强制方式垄断货币铸造权而行五铢。唐代开元通宝: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北宋交子: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1)出现: 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称为“ ”。(2)地位:交子作为 币,与 钱兼行。6、元:单一流通纸币——钞元朝把 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但 导致通货膨胀,财政崩溃。7、明清:白银货币化: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1)明清的币制:①明朝,恢复 钱、 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期起, 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②清朝,完全承认 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二)近现代货币的演进1. 清末民初:银元(1) 时,开始铸造银元(2)民国初期(1912-1935):1912年 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2.国民政府:(1)法币政策: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规定由四大银行发行钞票—— 币,禁止 流通,把白银收为国有。结果:后来 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2)金圆券、银圆券:1948年后,国民政府先后发行 券、 券。结果:都遭到失败,民间自动重新使用 元。3.人民币的发展历程背景:①随解放战争胜利进展,中共领导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③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加强民族认同。发行: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于 成立,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建国后, 成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发展: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 套,形成 与 币、普通 币与贵 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评价:①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课时: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C30年代)1、背景: (1)资本主义 不断扩大,国际间 结算的日益频繁和复杂。(2)英国:实力强大。政治上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最大的殖民帝国。(2)形成:1816年, 国制定法案,实行 本位制。其他国家先后采用。(3)特点: ①以 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流通;③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的相对稳定。(4)内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 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 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5)评价: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背景: (1)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需要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3)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4)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建立:①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国召开 会议。②1945年底,国际 组织(IMF)和 (WB)正式成立,并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3、特点(内容):(1)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4.影响:(1)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2)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5、瓦解:1971年,在美元出现危机的情况下, 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三)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1.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2.21世纪以后,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日益上升。习题巩固1.下图为1941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券可与法币进行兑换,曾在华东、华中和华南等汪伪统治区大量流通。该券发行的目的是A.封锁敌后根据地的经济 B.掠夺沦陷区的物资财富C.加强国统区的经济统制 D.扰乱解放区的金融秩序2.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进行了修订,其核心内容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及投票权改革。这次修订被认为是近70年来最根本的治理改革:将约6%的份额从份额被不合理高估的发达成员国转移到被低估的发展中成员国,尤其是被严重低估的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修订( )A.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B.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 D.维持了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3.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这一方案①在后来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得到体现②表明美国企图以绝对经济优势抢占世界经济霸权③表明英国正逐渐丧失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④受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影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的流通遍及东南诸路、两淮、荆湖及四川各地。这反映出( )A.南宋纸币推广和北宋一脉相承 B.南宋经济生活水平远高于北宋C.南宋时纸币的流通日益广泛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货币变革5.钱币是历史发展的缩影。右图货币发行于( )A.国民革命时期的广东 B.国共对峙时期的江西C.抗日战争时期的陕北 D.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6.经过二三十年代剧烈的国际货币动荡,全球精英们就避免以邻为壑的竞争性贬值、确保货币汇率与资本流动的稳定有序达成了共识。这一诉求的直接结果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建 B.马歇尔计划的设计实施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D.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