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刺史制度制度、盐铁、货币制度的史实,在大一统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2、领悟汉武帝推行各项政策中的政治智慧,学会评价汉武帝的历史作用。3、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教学重点: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各项措施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大一统措施,了解其历史背景、认识其历史作用,感悟其政治智慧。教学过程:一、新课预习1、学生完成基础训练课前预习的填空。二、新课导入出示一段语言材料,出示一段材料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同学们猜一猜描述的人物是谁?然后出示汉武帝画像,向学生们介绍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在位54年。继秦始皇之后,加强中央集权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大一统措施,将西汉王朝推向鼎盛。引导出“大一统”的概念,什么是大一统?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2历史探究材料一 西汉初年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幻灯片展示图片)材料二 阅读书本P57 内容,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可后来某些诸侯王也使用金缕玉衣。这说明了什么?师:汉武帝继承皇位时,西汉王朝经过几十年的修养生息,物阜民丰。在此形势下,汉武帝又有哪些忧虑呢?结合上面的材料,师讲解,诸侯王势力强大,地主豪强势力增长,也有不听朝廷号令的迹象。思想混乱,各个派别的思想又出现,批评朝政,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朝廷没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铸币权、冶铁权、煮盐权都在私人手中,更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材料三出示幻灯片,介绍郡国并行制汉承秦制,但略有变化,除了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某种程度上保留了西周的分封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的同时,还设置了王国、侯国。在封国内部,诸侯王拥有如下特权:征收税赋,自铸货币,设置官吏,招募军队。师:阅读材料三 分析诸侯王势力增强,对中央有怎么的影响?生小组合作探究:诸侯王势力增强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时间长了,会有反叛的危险。师:阅读书本P57 内容,探讨中央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汉景帝、汉武帝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生小组合作探究:中央政府的根本目的都是削弱地方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强行削藩,导致了七国之乱,引来了政局的动荡。汉武帝采取主父偃推恩令,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势力,不费一兵一卒。师: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其爵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弟也可以通过推恩的方式,获封列侯,并分得一部分土地。试问,推恩令有什么巧妙的地方?生小组合作探究:汉武帝采取推恩的方法,让诸侯王将土地分给所有子弟,成功的瓦解了诸侯国势力。而新封的侯国收郡管辖,丧失了政治、经济、军事特权,其对抗中央政权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材料四(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占有财产的人骄奢放纵,有的豪强地主,靠着势力横行于乡里。)——《史记·平准书》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与地主豪强的管辖,汉武帝又设置了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监察地方官员。西汉初年,在思想文化方面,西汉统治者采取了无为之治的思想,使思想文化有宽松的环境,阅读材料五: 淮南王刘安,招用诸子百家几千人著书立说,编写《淮南子》,一些学派用自己的观点议论天子,宣扬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策略。诸子百家的学者依附诸侯王,宣讲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治国思想,对抗朝廷。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纷纷登上政治舞台,汉武帝为了大一统,自然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那么,他会选择哪一流派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呢?阅读材料六 材料: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师:阅读材料六、探讨为什么汉武帝最终采纳了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统治思想?生小组合作探究:西汉初年,需要与民休息,恢复发展经济。而进入中期,各种矛盾亟待解决,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不得不放弃。法家思想提倡严刑峻法,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因此法家思想有可取的一面,但不能成为一个王朝的统治思想。儒家提倡尊君、爱民,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所以汉武帝最终采纳了儒家思想作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师:我们说西汉初年,国家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对于山泽湖泊采取了开放的态度,让百姓经营渔林工商业,百姓甚至可以私自煮盐、冶铁、铸造货币,久而久之,国家的经济掌控在一些大商人手中,这对汉武帝大一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生小组合作探究:经济命脉掌握在私人手中,必定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力,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也会扰乱经济发展。阅读材料七: 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汉初诸侯王叛乱时,朝廷向富商大贾们借钱去平叛,富商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师:阅读材料七,思考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有什么进步作用?生小组合作探究:汉武帝将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并且通过盐铁官营的方式,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有力地加强了大一统的局面,为西汉王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师:军事一统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3课堂小结:西汉中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方面采取了各项措施,史称大一统。通过推恩令,成功地解决了地方诸侯王势力;又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地主的监察。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通过发行五铢钱、建立盐铁官营制度,强化了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汉武帝通过各项措施,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也将西汉王朝的统治推行新的高峰。板书设计:政治:1.“推恩令”的实施2.建立刺史制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用: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经济: 1.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3、平抑物价军事: 1 北击匈奴 作用: 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随堂训练:必做题 完成基础训练选做题 评价汉武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