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初二科学3.5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一、单选题1.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2.肺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A.肺扩张引起呼气 B.肺收缩引起呼气C.吸气引起肺收缩 D.呼气引起肺扩张3.我们不能随地吐痰是因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C.口腔黏膜 D.气管和支气管4. 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分别是 ( )A.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呼吸运动C.扩散作用,呼吸运动 D.呼吸运动,扩散作用5.如图中A、B、C为膈肌的三种不同状态,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应处于( )A.A处 B.B处 C.C处 D.均有可能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能清洁和温暖空气 B.②处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C.⑤处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D.①②③④⑤⑥共同组成呼吸道7.在做胸部X光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此时,膈肌和肺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A.膈肌舒张、肺回缩 B.膈肌收缩、肺扩张C.膈肌收缩、肺回缩 D.膈肌舒张、肺扩张8.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B.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C.呼吸道能温暖、清洁吸入的空气D.肺与外界通过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9.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经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会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10.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的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启洁、温暖、湿润B.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D.图乙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11.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肺部毛细血管,CD段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则图中b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C.葡萄糖 D.尿素12.如图所示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个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c>a>b B.a>b>cC.a>c>b D.b>c>a13.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肺泡数量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④肺泡分布广泛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4.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温度条件差别很大,如表,根据资料推理正确的是 ( )平均温度 甲地 乙地白天 33℃ 33℃夜间 12℃ 22℃A.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少B.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弱,有机物的消耗多C.甲地夜间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多D.乙地夜间温度较高,甜瓜的呼吸作用强,有机物的消耗少15.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公式为(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B.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能量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16.某同学由于进食过急,导致呼吸道被食物阻塞。危急时刻,家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如图),成功助其将食物排出。施救过程中,该同学( )A.横膈膜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变大B.横膈膜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变大C.横膈膜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变大D.横膈膜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变大17.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B段,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B.曲线BC段,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减小C.C点代表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B点代表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18.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B.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D.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萌发的种子19.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表示人体中肺的大致位置的序号是1B.图乙中表示人体呼气过程的是AC.吸气过程对应的肺内气压变化可用图丙中的CD段曲线表示D.图丁中①代表CO2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20.如图所示为研究植物呼吸作用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用于检验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B.若丙装置不遮光,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丙装置中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丁装置中也会出现浑浊现象D.甲装置吸收鼓入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的干扰,故没有必要再设乙装置二、填空题21.如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所表示的生理过程为 。(2)据图分析,血管B内血液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血管D内血液的pH。(3)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作用进行。22.小金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呼吸气路的设计:自救呼吸器使用时,需用鼻夹夹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软管进行呼吸。在正常呼气时,单向阀A 和 B的开闭情况是 (填“A 打开,B闭合”或“A闭合,B打开”)。23.下图是呼吸系统的模式图,请依据此图来回答问题。(1)呼吸系统是由 和肺组成的。(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它是 的场所。(3)呼吸道由鼻、[ ] 、[ ] 、[ ] 、[ ] 共同组成;具有保证气体 的作用,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和 。(4)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 ] ,其前部生有 ;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 ,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 。24.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科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他的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他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据图回答:(1)图一中膈肌由①状态向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中气体进出的过程是 (填字母编号)。(2)小科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三内A点到E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 (填字母编号)。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三、实验探究题25.桐花树幼苗在盐度为1% ~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1)该植物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说明正常生长情况下,它的根毛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2)为探究其最适生长的盐度,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a.将5个培养瓶编号并分别加入浓度为1%、1.5%、2%、2.5%、3%的NaCl溶液。b.在每个培养瓶中分别放入树龄、生长状况相近的幼苗5株。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装配好后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进行培养。观察幼苗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①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②从营养供给的角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26.如图是小王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1)为研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小王对种子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小王发现红色水滴移动的现象并不明显,你提醒小王可以换用更 (填“粗”或“细”)的玻璃导管。(3)实验中,小王根据甲的红色水滴向右移动来判断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另一位同学小柯认为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请你判断并说明理由: 。27.为研究“绿豆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将一定量萌发的绿豆种子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煮熟),同时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关闭止水夹并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进行实验:①测量瓶内和瓶外环境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②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塑料瓶,观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③移开双孔塞,用燃烧匙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塑料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实验现象 实验组 温度计读数 澄清石灰水蜡烛 燃烧状况实验甲 升高 变浑浊 熄灭实验乙 不变 不变 继续燃烧(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推出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 ;(2)实验刚开始时绿豆种子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 (3)绿豆种子要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的原因是A.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B.种子呼吸只能在黑暗中进行C.便于种子有足够的呼吸时间28.某生物兴趣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的作用是 .(2)装置C选用不透光玻璃罩的原因是 .(3)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 。四、解答题29.如图表示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 当膈肌由 A 状态向 B 状态转换时,正在完成 动作。判断依据是膈的顶部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 ,结果是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2)当膈肌由 B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正在完成 动作。判断依据是膈的顶部 ,胸廓的上下径减小,此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肺容积 ,肺内气压 ,结果是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30.如图所示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请回答:(1)已知A 是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则A的名称是 。在A 中与气体交换有关的结构是 ,其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征是 。(2)毛细血管与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必不可少的过程是 。试想 下:若毛细血管中O 要进入体内某细胞中,则 O 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的O 浓度;而若体内细胞中CO 要进入毛细血管,则CO 浓度要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毛细血管内的CO 浓度。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D5.【答案】C6.【答案】D7.【答案】B8.【答案】D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A14.【答案】A15.【答案】B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C21.【答案】(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大于(3)扩散22.【答案】A 打开,B 闭合23.【答案】(1)呼吸道(2)H;肺;气体交换(3)E;咽;B;喉;F;气管;C;支气管;畅通;清洁;温暖;湿润(4)A;鼻;鼻毛;黏液;毛细血管24.【答案】(1)a(2)C25.【答案】(1)3%(2)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培养液中缺乏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未设置通气装置,根无法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6.【答案】(1)避免种子中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对实验造成干扰(2)细(3)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装置内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不变27.【答案】(1)二氧化碳(2)(3)A;C28.【答案】(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避免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3)装置B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9.【答案】(1)吸气;下降;收缩;降低(2)呼气;上升;减小;升高30.【答案】(1)肺;肺泡;布满毛细血管,壁薄,具有弹性(2)扩散作用;大于;大于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